《史記新讀》治世能臣(1):帝國的法度,需要他們執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治世能臣(1)

史記新讀

治世能臣(1)

王朝的興盛,需要他們維護。

帝國的法度,需要他們執行。

他們是國家的支柱,帝王的肱骨。

賢相孫叔敖

孫叔敖,名敖,字叔敖。

孫叔敖出生於郢都(紀南城)北海子湖邊白土裡(又稱孫家山,今雨台山附近)。

是楚國的隱士。

宰相虞丘推崇他的賢能,向楚莊王推薦他,讓他代替自己。

孫叔敖做了三個月的宰相後,通過他大力地施行教化、引導人民,整個國家上下和睦同心,風俗大為改善,官員們執政寬緩而有禁必止,官吏不做一奸一邪的事,盜賊也銷聲匿跡了。

他很有經濟頭腦,關心國計民生發展,在社會經濟方面做出了許多貢獻。

他不但重視農業,還注重牧業和漁業的發展。

秋冬時節,他動員人民進山採伐林木,春夏時節利用河流漲水將其運往外地銷一售。

人民能夠找到自己謀生的門路,生活地很快樂。

當時的楚國通行貝殼形狀的銅幣,叫做「蟻鼻錢」。

楚莊王認為,楚國使用的錢幣太輕,就下令把小幣改鑄為大幣。

對此,老百姓卻覺得不方便,特別是商人們更是蒙受了巨大損失,紛紛放棄經營商業,這使得市場非常蕭條。

更嚴重的是,市民們都不願意在城市裡居住謀生了,這就影響了社會的安定。

管理市場的官吏向宰相孫叔敖報告說:「我國的市場混亂,百姓不願意在那裡居住,市場秩序很不安定。」

孫叔敖問道:「這樣的情況,出現有多久了呢?」

官吏回答說,已經有三個月了。

孫叔敖說:「不用再說了,我立即讓市場恢復原狀。」

五天後,孫叔敖上朝,對楚莊王說:「前些時候,您認為舊幣輕而更改幣制。

如今,管理市場的官吏來報告說:『我國的市場混亂,百姓不願意在那裡居住,市場秩序很不安定。

』我請求您立即下令恢復以前的幣制。」

莊王答應了。

恢復幣制的命令下達三天後,楚國的市場就恢復得像原來一樣。

喜歡乘坐矮車是楚國的一個民風。

楚莊王認為矮車對馬有害,就想下令把車子改高。

孫叔敖說:「如果政令多次地下達,百姓就會不知所措,這很不好。

大王如果一定要把車子改高,我建議您讓每家每戶加高他們的門檻,這樣,矮車上的人在過門檻時就得下車。

乘車的人都是有身份的君子,而君子不可以頻繁地下車過門檻。

如此,他們就會自動加高自己的車子了。」

莊王依照他的話去做。

過了半年,人們都自動加高了自己的車子。

當時,淮水流域常常會鬧水災,影響了農業的發展。

孫叔敖為使百姓富足,國家強盛,就去親自調查,主持興修水利設施。

最著名的就是芍陂。

芍陂原來是一片低窪地,孫叔敖就發動農民數十萬人,修築堤堰連接東西的山嶺,開鑿水渠引來河水,造出了一個人工大湖。

有水閘可以調節水量,既防水患又可以灌溉澆田,從而振興了楚國的經濟。

孫叔敖撫民富國的業績不但得到人民擁戴,也深得莊王的信賴。

他將許多國家的重要事務都交給了孫叔敖去辦理。

孫叔敖為國為民,勵一精一圖治,使被中原諸國視為蠻夷的楚國日漸強盛,開始與晉國爭雄。

最終,使陳、鄭、魯、宋等國放棄晉國,而與楚國結盟。

楚莊王在孫叔敖的全力輔佐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子產治鄭

子產名僑,字子產。

河南新鄭人,是鄭國的大夫。

鄭昭公在位時,任用其一寵一臣徐摯為宰相,國家被他治理得很混亂,官民不和睦,父子不親和。

大宮子期把這個情況報告給昭公,昭公便任命子產為宰相,來收拾這個殘局。

子產上任後,先是改革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在此基礎上,開始制定刑書。

「刑書」是指刑法條文,「鑄刑書」是將子產自己所鑄刑書三篇鑄造在鐵鼎上,予以公佈。

由於刑書含有限制貴族特權的內容,公佈成文法的方式本身也不利於貴族的罪行擅斷和任意刑殺。

他開創了古代公佈成文法的先例,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的首創;第一次肯定了公佈成文刑法的「合禮合法」;它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傳統,明確肯定了法律對於限制貴族特權的重要作用,為後來法家「一斷於法」的理論創造了前提。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