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
漢相逸事(4)
籍福獻策
武安侯田蚡顯貴後,想當丞相。
於是,他對賓客謙恭有禮,推薦那些閒居在家的知名人士為官,想用這種辦法贏得天下士人的支持,壓倒魏其侯以及其他的將相大臣。
漢武帝建元元年,丞相衛綰因病被免職,天子打算任命新的丞相和太尉。
籍福勸田蚡說:「魏其侯顯貴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天下的人士平日裡都來歸附他。
如今,將軍您勢力剛剛興起,比不上魏其侯。
假如天子任命您為丞相,您一定要讓位給魏其侯。
魏其侯擔任了丞相,您一定會出任太尉。
太尉與丞相是同等的尊貴,而您卻有了讓賢的好名聲。」
於是,田蚡將此事委婉地告訴了王太后,讓她去暗示天子。
因此,天子任命魏其侯為丞相,武安侯為太尉。
竇嬰出任丞相以後,籍福去向他祝賀,順便勸諫他說:「您的天一性一是喜歡好人、憎惡壞人。
如今,好人頌揚您,所以您當上了丞相;可是您又憎恨壞人,而壞人是很多的,將會譭謗您。
如果您能夠同時容納這兩種人,那麼,您的相位就會保持長久;而假如您不能這麼做,很可能馬上會遭到人家的譭謗而丟掉官位。」
魏其侯卻沒有聽從籍福的忠告。
一山更比一山高
魏其侯、武安侯都喜歡儒家學說,他們推薦儒生趙綰為御史大夫、王臧為郎中令。
他們迎請了魯國的申公,籌劃明堂的修建事宜;還命令列侯們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並且廢除了關禁,按照古禮來制定各種服飾制度,希望興起全新的政治流派。
此外,這些儒官們還檢舉、譴責竇氏子弟和皇族中的品行惡劣的人,開除他們的族籍。
當時,竇太后和王太后一娘一家的一些子弟被封為侯,列侯們很多都娶公主為妻,不想回自己的封國都很怨恨竇、田等人。
因此,譭謗魏其侯等人的話每天都傳到竇太后的耳朵裡。
竇太后喜歡黃老學說,而魏其侯、武安侯、趙綰、王臧等人竭力推崇儒家學說,貶斥道家言論,所以,太皇太后越來越反感這些人。
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趙綰奏請不要把政事再稟告給居住在東宮的竇太后。
對此,對朝政有深厚影響力的竇太后十分氣憤,一逼一迫武帝罷黜了趙綰、王臧等人,而稍後,丞相、太尉也被免職,以侯爵的身份在家閒居。
在竇太后的一操一縱下,柏至侯許昌出任丞相,武強侯莊青翟出任御史大夫。
田蚡雖然失去了官職,但因為王太后的緣故,他依然受到親幸,屢次向天子獻計獻策,大多都被採用,可以說勢力仍存。
而竇嬰因為惹惱了竇太后,仕途上始終沒有起色。
天下趨炎附勢的士人和官吏,都離開魏其侯而歸附了武安侯。
田蚡的驕橫日甚一日。
建元六年,竇太后去世後,許昌、莊青翟先後被免官。
天子任命武安侯為丞相、大司農韓安國為御史大夫。
天下的士人、郡守、諸侯都更加趨附武安侯。
兩次徵召的儒士
公孫弘是齊地淄川國薛縣(今山東滕縣南)人。
他年輕時當過薛縣的監獄官員,因為犯了罪,被免官。
他家裡貧窮,只得到海邊去放豬。
直到四十多歲時,他才有機會學習《春秋》。
他十分孝順,奉養後母也非常細心謹慎。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剛剛即位,就招選賢良文學之士輔佐自己。
這時,公孫弘已經六十歲了,他以賢良的身份被徵召入京,當了博士。
他曾奉命出使匈奴,回來後向武帝報告情況,這次出使的效果不合皇上的心意,皇上認為公孫弘無能,公孫弘就借有病為名,辭官歸家。
公元前130年,武帝再次下詔徵召文學之士,淄川國又推薦公孫弘。
公孫弘向國人推讓拒絕說:「我已經西去京城接受過皇帝的任命,因為無能而罷官歸來。
請推舉別的人選吧。」
國人卻堅決推舉公孫弘,公孫弘只得到了太常那裡。
太常讓所徵召的一百多個儒士分別對策,公孫弘的對策文章,按等次被排在最後邊。
等全部對策文章被送到皇帝那裡,武帝看了很欣賞,就把公孫弘的對策文章提拔為第一。
公孫弘被召去進見皇帝,武帝見他相貌堂堂,就封他為博士。
這時,漢朝開通西南夷的道路,在那裡設置郡縣,巴蜀人民突然受到管理十分地不適應,叫苦連天,皇帝命公孫弘前去視察。
公孫弘視察歸來,向皇帝報告,極力宣揚西南夷沒有用處,但皇上沒採納他的意見。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