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8):他與天下人同甘共苦,所以,英雄豪傑都願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8)

史記新讀

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8)

漢王還約定,將領們攻下哪座城池,漢王就把那座城池封賞給他們作為獎賞;得到了財物,漢王從不吝惜,統統犒賞給士兵們。

他與天下人同甘共苦,所以,英雄豪傑都願意為漢王效命。

而項羽違背約定、殺害義帝;別人天大的功勞不放在心上,卻不能容忍別人的一點過錯;將士們打了勝仗得不到封賞;不是項家的人,就不信任,他任命的執政官員都是自家宗族的人,卻捨不得授予外姓人一官半職。

因此,天下人都反叛他,賢能的人也怨恨他,沒有誰願意為他效命。

可見,天下的人心是傾向漢王的。

漢王從蜀漢出兵,平定了三秦;渡過黃河,攻滅了趙國,然後又攻取了魏國。

這簡直就是戰神蚩尤的軍隊,所向披一靡一,連上天也是保佑漢王的!如今,漢王佔據了敖倉的糧食,又派兵扼守天下的要衝,諸侯之中後歸附者,必會自取滅亡。

所以,大王如果趕快歸附漢王,就可以保住一柄一家、社稷;晚一步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齊王認為酈生的話有道理,便聽從了他的建議,撤除了歷下的駐軍和戰備,終日與酈生飲酒作樂,當然是什麼樣的娛樂節目就不得而知了。

身死與身後

食其在齊國過得很快樂,竟忘記了跟大將軍韓信通個氣。

結果,當然是「韓信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韓信聽說酈生以說客的身份,不費一兵一卒就降服了齊國,感到十分恥辱。

但他並沒有停止對齊國的軍事行動,而是要好好利用齊國的鬆懈,徹底擊潰齊國的軍隊,雖然這樣做自己本身也會有傷亡,但是卻能夠佔領齊國全部領土。

於是韓信連夜將軍隊從平原渡口運送過黃河,去偷襲齊國。

齊王田廣聽說漢軍打到自家門口了,認為要不是酈生欺騙了自己,也不會兵敗如山倒,面臨著家破國亡的慘境。

他恨恨地對酈生說:「如果你能制止漢軍攻打齊國,我便饒你小命;不然的話,我烹了你!」酈生面無懼色,從容地說:「自古以來,成就大事的人不會拘泥於小節,道德高尚的人不會顧及他人的責難。

你老子我不會再替你說什麼!」於是,齊王下令將酈生烹殺,然後帶兵向東逃跑,齊國被韓信攻取了。

高祖十二年,酈商以丞相的身份帶兵攻打叛軍黥布有功。

回師以後,劉邦提拔、封賞列侯、功臣。

他封賞酈商的時候,想到了酈食其。

酈食其的兒子酈疥曾經多次帶兵作戰,但是他的戰功還沒有達到封侯的程度。

因為父親的緣故,酈疥被劉邦下詔特封為高梁侯,後來被改封為武遂侯,爵位傳承了三代。

到了漢武帝元狩元年,武遂侯酈平因為假托詔令騙取了衡山王的一百斤黃金,被朝廷判處死刑,但是在行刑之前,他得病死在了監獄中,封地和爵位隨後也被廢除了。

出使南越

陸賈是楚國人,一副伶牙利齒。

此人能言善辯,噓枯吹生,大有戰國時代縱橫家的遺風。

他作為劉邦的門客跟隨劉幫平定天下,被人們譽為有口才的辯士。

他經常在劉邦的身邊,擔任出使各國諸侯的任務,是劉邦最為器重的外交專家。

劉邦平定天下、稱帝的時候,尉佗平定了南越地區,劉邦就把南越地區賞給了尉佗,後來,尉佗據南越地區起兵反叛中央。

於是,劉邦派遣陸賈出使南越,賜給尉佗漢朝的印章,封他為南越王。

陸賈到達南越以後,尉佗接見了他。

當時,尉佗梳著當地流行的錐形的髮髻,叉一開雙一腿坐著,一副當地人的打扮,態度十分傲慢。

陸賈向他行了禮,上前勸慰說:「大王您原本就是中原人,父母、兄弟的墳墓都在中原。

如今,卻忘記了自己是中原人,還拋棄了咱們中原的習俗,妄想憑借區區弱小的南越地區對抗大漢朝,這不是以一卵一擊石嗎?您很快就要有災難了。

秦朝統治黑暗、民不聊生,豪傑紛紛起義。

漢王原本為一介平民,而在短短五年之內,勢力大增,率先攻入關中,然後又消滅了強大的項羽集一團一,最終奪取了天下,這是天意,人力是無法改變的。

天子聽說您在南越稱王,而不是安定天下,為天下蒼生謀福。

朝中大臣於是建議出兵討伐您,而天子可憐百姓剛剛經歷過戰爭的折磨,不忍心再發動戰爭讓百姓受苦,於是派遣我來授予您王印,與您真心訂立盟約,與南越互通使節。

大王本應該到郊外去迎接天子的王印,面北向大漢天子稱臣,但是您卻想要憑借這塊尚未安定的地區來負隅頑抗。

天子如果得知這些情況,肯定會挖掘並燒燬您的祖墳、誅滅大王的宗族,然後派遣十萬軍隊前來討伐您,那麼到時,在漢軍的強大壓力下,南越人就會害怕,進而屈服漢軍。

到時候他們就會殺死大王,投降漢朝。

這些對漢朝來說,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