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
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7)
酈食其回到縣城,向縣令陳說利害,希望他能投降劉邦。
擔縣令因懼怕秦法的苛重,不敢貿然從事,予以拒絕。
就在當天,酈食其率眾殺死了縣令,並將縣令人頭拋到城下。
一面又派人報告劉邦。
劉邦見大事已成,就引兵攻打縣城並大聲疾呼:「將士們趕緊投降吧!你們的縣令已被砍頭了!要不然,你們也要被砍頭的。」
城上守軍見縣令已死,也無意再守,遂開城投降。
劉邦順利進城,得到了許多兵器和糧食,投降的士就有一萬多。
這樣,為劉邦西進,提一供了物質條件,這全是高一陽一酒徒酈食其的功勞。
酈生還勸說他的弟弟酈商,叫他率領著手下的幾千人馬跟隨了劉邦。
此後,酈生經常作為劉邦的說客,乘坐著高車大馬出使各諸侯國。
再獻良策
高祖三年的秋天,項羽率軍攻打漢軍,佔領了滎一陽一(今屬河南省)地區,漢軍退守鞏縣(今河南省碑義市)、洛一陽一(今河南洛一陽一)一帶。
後來,韓信的軍隊攻破了趙國,彭越又多次在梁地反叛項羽,攻擊楚軍,項羽於是決定分兵去救援趙國。
當時,韓信正率軍向東進攻齊國,與劉邦的軍隊暫時失去了聯繫,劉邦勢單力孤,多次被楚軍圍困在滎一陽一、成皋(今河南滎一陽一汜水鎮)之間,形勢十分危急。
因此,劉邦打算放棄成皋以東的地區,集中兵力屯兵駐守鞏縣、洛一陽一來抵抗楚軍。
酈生得知這個消息後,急忙從外地趕到劉邦軍中。
他連夜與劉邦會面,對他說:「臣聽說,順從天意的人才可以成就一統天下的帝王之業,而違背天意的人則會受到上天的懲罰。
統治天下的王者把民眾看作天,而民以食為天。
敖倉(今鄭州西北的敖山之上)是天下糧食的集散地,那裡的糧食儲備極其豐富。
楚軍已經攻下了滎一陽一,卻沒有固守敖倉,反而引兵東進,讓那些犯罪的士兵守衛成皋。
這是上天給漢軍提一供的一個好機會啊!現在的楚軍很容易攻破,可是漢軍卻主動後退了,自動放棄了好機會,臣私下裡認為這樣做錯了。
況且,兩雄不能並立,楚漢兩軍長久的相持不下,社會動盪不安、百姓流離失所,民心沒法安定下來。
希望大王能主動攻打楚軍,收復滎一陽一,佔據敖倉,利用成皋、太行道、蜚狐口、白馬津的險要,讓諸侯們看看您強大的兵力,讓他們清楚誰才是真正的天子,如此,天下人就知道該投奔誰了。
如今,燕國、趙國已經平定,只有齊國尚未拿下。
田廣佔據幅員千里的齊國,田間率領二十萬軍隊駐紮在歷下。
田氏宗族勢力強大,他們背靠大海,又有黃河、濟水之險可守,南面靠近楚國,田氏的歸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楚漢戰爭的結果。
那裡的人一大多狡詐、多計謀,您即使派遣數十萬的大軍,也難以在一年半載中將其打敗。
因此,臣請求您派我出使齊國,去遊說齊王,使得齊國能歸附漢國,成為我們的東方屬國。」
劉邦同意了酈生的建議。
說服齊王
劉邦採納了酈生的建議,再次據守敖倉,頑強地抵禦著楚軍。
同時,酈生來到了齊國。
他受到了齊王的接見。
酈生問齊王說:「大王可否知道天下的人都傾向於誰嗎?」
齊王搖了搖頭,表示不知道。
酈生接著說:「如果大王知道,那麼,齊國還可以保得住;但是如果您不知道,那麼,齊國就危在旦夕了。」
於是,齊王詢問酈生到底應該跟隨誰,才能保護自己的國家,酈生告訴他說:「您只能跟隨漢王。」
齊王問為什麼一定要跟隨漢王才行?酈生解釋說:「當初,漢王與項羽一團一結在一起向西攻打秦朝,事先約定,誰率先進入鹹一陽一城,誰就可以在那裡稱王,秦朝的舊地也就由誰管轄。
結果,漢王先於項羽攻入鹹一陽一,理應在鹹一陽一稱王,但是項羽違背約定,攻打漢王,一逼一迫漢王接受在漢中的封地。
後來,項羽又一逼一迫義帝遷徙都城,最後竟然將義帝殺害了。
漢王聞訊,率軍攻打三秦,兵出函谷關,立志為義帝報仇。
隨後,他收集天下的軍隊,扶持諸侯的後代,同時為了保住他們的爵位而努力。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