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情偶寄
種植部 ◎籐本第二
小序
【原文】
籐本之花,必須扶植。
扶植之具,莫妙於從前成法之用竹屏。
或方其眼,或斜其隔,因作葳蕤柱石,遂成錦繡牆垣,使內外之人,隔花阻葉,礙紫間紅,可望而不可親,此善制也。
無奈近日茶坊酒肆,無一不然,有花即以植花,無花則以代壁。
此一習一 始於維揚,今日漸近他處矣。
市井若此,高人韻士之居,斷斷不應若此。
避市井者,非避市井,避其勞勞攘攘之情,錙銖必較之陋一習一 也。
見市井所有之物,如在市井之中,居處一習一 見,能移性情,此其所以當避也。
即如前人之取別號,每用川、泉、湖、宇等字,其初未嘗不新,未嘗不雅,迨後商賈者流,家效而戶則之,以致市肆標榜之上,所書姓名非川即泉,非湖即宇,是以避俗之人,不得不去之若浼。
邇來縉紳先生悉用齋、庵二字,極宜;但恐用者過多,則而效之者,又入從前標榜,是今日之齋、庵,未必不是前日之川、泉、湖、宇。
雖曰名以人重,人不以名重,然亦實之賓也。
已噪寰中者仍之繼起,諸公似應稍變。
人問植花既不用屏,豈遂聽其滋蔓於地乎?曰:不然。
屏仍其故,制略新之。
雖不能保後日之市廛,不又變為今日之園圃,然新得一日是一日,異得一時是一時,但願貿易之人,並性情風俗而變之。
變亦不求盡變,市井之念不可無,壟斷之心不可有。
覓應得之利,謀有道之生,即是人間大隱。
若是,則高人韻士,皆樂得與之遊矣,復何勞擾錙銖之足避哉?花屏之制有三,列於《籐本》之末。
【譯文】
籐本植物的花,需要扶植。
扶植的工具,最好是以前常用的竹籬笆。
可以排成方眼,也可以編成斜格,按照草木攀石的樣子,就把竹籬笆裝點成錦繡牆垣,使裡外的人,被奼紫嫣紅的花和葉阻隔,可以觀賞卻不可以親近,這真是個好方法。
無奈的是這些日子,茶坊酒館,都是這樣用竹籬笆的,有花就用它來扶植花,沒有花也用它來代替牆壁。
這種風氣從揚州開始,現在逐漸影響到其他的地方了。
街市是這樣,高人韻士的居所,千萬不能這樣。
躲避街市的人,並不是躲避街市,而是躲避城市裡勞碌熙攘的情形、錙銖必較的陋一習一 。
看見街市裡有的東西,就像身處街市當中,在住的地方見得多了這些東西就會改變性情,這是應該避免的理由。
就像前人取別號,常用「川」、「泉」、「湖」、「宇」等字,開始的時候當然新奇、雅致,後來商人們也家家傚法,戶戶模仿,以至於街市的招牌上所寫的姓名,不是「川」,就是「泉」,不是「湖」,便是「宇」,因此避俗的人,不得不像去除污物那樣除掉那些字。
最近士大夫們,都用「齋」、「庵」二字,非常適合。
只是擔心用的人太多,又會落入從前的俗套,這樣今天的「齋」、「庵」未必不像前日的「川」、「泉」、「湖」、「宇」那樣氾濫。
雖說名字會因為人變得重要,人不會因為名字變得重要,但也有主從關係,已經名噪天下的人可以繼續這樣做,但各位還沒出名的好像應該稍加變化。
有人問:種花如果不用籬笆,難道任憑它在地上滋長蔓延嗎?我說不是這樣,籬笆仍然要用,只是要把式樣稍加改變。
即使不能保證以後的街市會不會又變成今天的園圃,但能新一天是一天,能異一時是一時。
但願那些商人們的性情會因為崇尚流行的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變也不要求全變,市井的觀念不可以沒有,壟斷的想法不可以有。
謀求應得的利益,追求有意義的人生,這才是人間的真正隱士。
如果是這樣,那麼高人雅士都會樂意與他們一交一 游了,又何必想方設法逃避街市的生活呢?花籬笆的格式有三種,列在《籐本》的後面。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