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情偶寄
居室部 ◎聯匾第四
小序
【原文】
堂聯齋匾,非有成規。
不過前人贈人以言,多則書於卷軸,少則揮諸扇頭;若止一二字、三四字,以及偶語一聯,因其太少也,便面難書,方策不滿,不得已而大書於木。
彼受之者,因其堅巨難藏,不便納之笥中,欲舉以示人,又不便出諸懷袖,亦不得已而懸之中堂,使人共見。
此當日作始者偶然為之,非有成格定制,畫一而不可移也。
詎料一人為之,千人萬人效之,自昔徂今,莫知稍變。
夫禮樂制自聖人,後世莫敢竄易,而殷因夏禮,周因殷禮,尚有損益於其間,矧器玩竹木之微乎?予亦不必大肆更張,但效前人之損益可耳。
錮一習一 繁多,不能盡革,姑取齋頭已設者,略陳數則,以例其餘。
非欲舉世則而效之,但望同調者各出新裁,其聰明什佰於我。
投磚引玉,正不知導出幾許神奇耳。
有詰予者曰:觀子聯匾之制,佳則佳矣,其如掛一漏萬何?由子所為者而類推之,則《博古圖》中,如樽罍、琴瑟、幾杖、盤盂之屬,無一不可肖像而為之,一胡一 僅以寥寥數則為也?予曰:不然。
凡予所為者,不徒取異標新,要皆有所取義。
凡人操觚握管,必先擇地而後書之,如古人種蕉代紙1,刻竹留題,冊上揮毫,卷頭染翰,剪桐作詔2,選石題詩,是之數者,皆書家固有之物,不過取而予之,非有蛇足於其間也。
若不計可否而混用之,則將來牛鬼蛇神無一不備,予其作俑之人乎?圖中所載諸名筆,系繪圖者勉強肖之,非出其人之手。
縮巨為細,自失原神,觀者但會其意可也。
【註釋】
1種蕉代紙:唐代書法家懷素和尚種植了芭蕉萬餘株,以蕉葉代紙練一習一 書法,為千古佳話。
2剪桐作詔:周武王逝世後,周成王繼位,唐發生內亂,周公滅了唐。
一天成王和叔虞作遊戲,成王把一片桐樹葉削成珪狀送給叔虞,說:用這個封你。」
史佚於是請求選擇一個吉日封叔虞為諸侯。
周成王說:「我和他開玩笑呢!」史佚說:「天子無戲言。
只要說了,史官就應如實記載下來,按禮節完成它並舉行典禮實施它,奏起音樂歌頌它。」
於是周成王把唐封給了叔虞。
唐在黃河、汾水的東邊,方圓百里。
【譯文】
廳堂書房的對聯或匾額,開始沒有固定的規矩。
前人為別人題寫贈言時,字數多的就寫在卷軸上,字數少的就直接寫在扇面上。
如果只有一兩個字、三四個字,或是偶爾寫成一幅對聯,因為字數太少,要寫在扇面上或是書頁上都不合適,不得已才用大字寫到木匾上。
接受贈言的人,因為木匾又大又硬,不方便放在箱子裡,要拿給人看,又不能從衣袖裡拿出來,於是就把它掛在廳堂裡,使大家都能看見。
這是創始的人當時的方法,並不是有什麼固定的規矩,一定要如此做不可。
沒想到一個人這麼做了,千萬個人都來倣傚,而且從古到今都沒有變動。
禮樂是聖人定的,後代沒有人敢竄改,而殷朝仿照夏朝的禮制,周朝又仿照殷朝的禮制,尚且要做些變動,何況這些器具玩物呢?我看也不用做大的改革,只像前人那樣做些增減就好了。
舊的陋一習一 太多了,很難一下子都改變過來,就拿我書房裡已經有的,略舉幾個例子,來作為推行的範本。
我不是想要天下人都來學我,只是希望和我有同樣愛好的人能夠別出心裁,比我聰明的人,能因我的拋磚引玉,而想出更多更好的辦法來。
有人反問我:「看你設計的聯匾,好是很好,但掛一漏萬怎麼辦?從你所談的這些推演開去,《博古圖》裡像酒具、琴瑟、幾杖、盤盂等等,沒有一樣不可以拿來模仿,你怎麼就舉了這麼幾個例子呢?」
我說:「不是的。
我所設計的,不僅是為了標新立異,重要的是要取它的意義。
人們寫作文章,一定要想好思路然後才下手。
像古人拿蕉葉做紙,在竹板上刻字揮毫,在紙上染墨,剪桐葉作詔書,選石頭題詩,這些都是書法家本來已經選用過的了,我選取來用,並不是畫蛇添足。
要是不管合不合適都隨便拿來用,那麼以後牛鬼蛇神,豈不都會被人拿出來用,我不就成了首開惡劣風氣的人了嗎?
圖中所記載的名人手跡,是畫圖的人勉強模仿的,並不是出自我的手。
把大的東西縮小,自然會失去原有的神韻,看的人只要領會其中的意思就可以了。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