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情偶寄
頤養部 ○病已至而退之
【原文】
病已至而退之,其法維何?曰:止在一字之靜。
敵已至矣,恐怖何益?「剪滅此而後朝食」,誰不欲為?無如不可猝得。
寬則或可漸除,急則疾上又生疾矣。
此際主持之力,不在盧醫扁鵲,而全在病人。
何也?召疾使來者,我也,非醫也。
我由寒得,則當使之併力去寒;我自欲來,則當使之一心治欲。
最不解者,病人延醫,不肯自述病源,而只使醫人按脈。
藥性易識,脈理難一精一,善用藥者時有,能悉脈理而所言必中者,今世能有幾人哉?徒使按脈定方,是以性命試醫,而觀其中用否也。
所謂主持之力不在盧醫扁鵲,而全在病人者,病人之心專一,則醫人之心亦專一,病者二三其詞,則醫人什佰其徑,逕愈寬則藥愈雜,藥愈雜則病癒繁矣。
昔許胤宗謂人曰:「古之上醫,病與脈值,惟用一物攻之。
今人不諳脈理,以情度病,多其藥物以幸有功,譬之獵人,不知兔之所在,廣絡原野以冀其獲,術亦昧矣。」
此言多藥無功,而未及其害。
以予論之,藥味多者不能愈疾,而反能害之。
如一方十藥,治風者有之,治食者有之,治癆傷虛損者亦有之。
此合則彼離,彼順則此逆,合者順者即使相投,而離者逆者又復於中為祟矣。
利害相攻,利卒不能勝害,況其多離少合,有逆無順者哉?故延醫服藥,危道也。
不自為政,而聽命於人,又危道中之危道也。
慎而又慎,其庶幾乎!
【譯文】
疾病已經發生了要除去它,用什麼方法呢?只在一個「靜」字。
敵人已經到了,恐懼有什麼用?將敵人消滅後再吃早飯,誰不想這樣?只是不能立刻做到,放緩也許可以慢慢消除,一著急就可能病上加病。
這時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名醫高手,而是在病人自己。
為什麼呢?招來疾病的,是病人自己,不是醫生。
自己因為受寒生病,就應該全力把寒氣去掉;自己因為縱慾得病,就應該一心控制yu望。
最不能理解的是,病人請醫生來,不肯自己講生病的原因,只讓醫生把脈,藥的性能容易識別,想要精通脈理就不容易。
善於用藥的醫生常有,能精通脈理、一說就中的,當今世上能有幾個人?只讓醫生靠把脈開藥,是在用自己的性命檢驗醫生,看他中不中用。
所謂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名醫而是病人自己,是因為病人用心專一;醫生也會用心專一;病人含糊其辭,說不清楚,醫生考慮的治療方法就會很繁雜,開的藥也會很雜,藥越雜,病也就越重。
過去許胤宗醫生對人說:「古代高明的醫生,可以從脈理看出病情,只用一種藥物治療。
現在的人不精通脈理,是用自己的心思根據病患的表情來猜測病情,多用藥物希望僥倖成功,就像獵人不知道兔子在哪裡,在原野上到處搜尋,希望能夠找到,這樣的方法太笨拙了。」
這只是說多用藥物不一定有用,卻沒有講出多用藥的害處。
依我來看,藥的種類多,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對身體有害。
比如一個藥方有十種藥,治風寒的也有,治積食的也有,治勞傷虛損的也有。
這味藥跟病症相符,那味藥就跟病症不符了;這味藥順應了病症,那味的藥就跟病症牴觸,即使符合、順應病症的藥起了作用,可是跟病症不相合的藥又在製造新的問題了。
利害相衝突,而有利終究勝不過有弊,何況一副藥中治療疾病的藥少,同疾病有衝突的藥多的情況呢?所以請醫服藥,是件危險的事。
有事不自己主持,聽信他人,是危險中的危險。
謹慎再加謹慎,也許才可以吧!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