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情偶寄
頤養部 ○湯
【原文】
湯即羹之別名也。
羹之為名,雅而近古;不曰羹而曰湯者,慮人古雅其名,而即鄭重其實,似專為宴客而設者。
然不知羹之為物,與飯相俱者也。
有飯即應有羹,無羹則飯不能下,設羹以下飯,乃圖省儉之法,非尚奢靡之法也。
古人飲酒,即有下酒之物;食飯,即有下飯之物。
世俗改下飯為「廈飯」,謬矣。
前人以讀史為下酒物1,豈下酒之「下」,亦從「廈」乎?「下飯」二字,人謂指餚饌而言,予曰:不然。
餚饌乃滯飯之具,非下飯之具也。
食飯之人見美饌在前,匕箸遲疑而不下,非滯飯之具而何?飯猶舟出,羹猶水也;舟之在灘,非水不下,與飯之在喉,非湯不下,其勢一也。
且養生之法,食貴能消;飯得羹而即消,其理易見。
故善養生者,吃飯不可不羹;善作家者,吃飯亦不可無羹。
宴客而為省饌計者,不可無羹;即宴客而欲其果腹始去,一饌不留者,亦不可無羹。
何也?羹能下飯,亦能下饌故也。
近來吳越2張筵,每饌必注以湯,大得此法。
吾謂家常自膳,亦莫妙於此。
寧可食無饌,不可飯無湯。
有湯下飯,即小菜不設,亦可使哺啜如流;無湯下飯,即美味盈前,亦有時食不下嚥。
予以一赤貧之士,而養半百口之家,有饑時而無饉日者3,遵也道也。
【註釋】
1前人以讀史為下酒物:《龍文鞭影》載:北宋詩人蘇舜欽讀《漢書》下酒。
參見《酒經酒藝酒藥方》。
2吳越:古國名,現指浙一江一 、一江一 蘇一帶。
3有饑時而無饉日:意為吃不飽的時候卻不會全天挨餓。
「饑」、「饉」都是吃不飽肚餓的意思。
【譯文】
湯是羹的別名,羹這名字,很雅致,有古風。
這裡不稱羹而稱湯的緣故,是怕人們因為這名字很古雅,而把它看得很關鍵,好像是專門為了宴客而準備的。
但是不知道羹是與飯相搭配的,有飯就該有羹,沒羹就不能下飯。
做羹來下飯,是為了節儉,不是為了奢侈。
古人喝酒,就有下酒的東西,吃飯就有下飯的東西。
世俗改「下飯」為「廈飯」,這是不對的。
古人把讀史書當作下酒的東西,難道下酒的「下」字也該改成「廈」嗎?下飯兩字,一般人以為是指菜餚而言,我說不是。
菜餚只能讓人把飯剩下,不是用來下飯的。
吃飯的人看到眼前美味菜餚,筷子遲疑不下,不就把飯剩下了嗎?飯像船,湯像水,船在沙灘上,沒有水不能下,跟飯在喉間沒有湯就下不去是一樣的道理。
而且按照養生的道理,食物貴在能消化。
飯配上了湯就容易消化,這個道理顯而易見。
所以善於養生的人,吃飯不能沒有湯;善於持家的人吃飯也不能沒有湯;宴請客人想要省菜的話,也不能沒有湯;宴請客人時希望客人吃飽,又不剩下菜,也不能沒有湯。
為什麼呢?因為湯能下飯也能下菜。
近來一江一 南設宴,每頓飯都有湯,就是得到了這個方法的一精一髓。
我認為平常自家做飯,最好也是這樣。
寧可吃飯沒有菜,也不能吃飯沒有湯。
有湯下飯就算沒有小菜,吃起來也很痛快;沒有湯下飯,就算有很多美味,有時也會食不下嚥。
我是個貧窮的人,要養活全家五十多口人,雖然有時難免吃不飽,卻不會全天挨餓,就是遵循了這個方法。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