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安邦虎將(14):元狩二年夏天,漢武帝決定乘勢全部掃除匈奴在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安邦虎將(14)

史記新讀

安邦虎將(14)

驃騎將軍的顯赫

元狩二年夏天,漢武帝決定乘勢全部掃除匈奴在河西地區的勢力,打通進入西域之路,於是發動了第二次河西戰役。

霍去病再次受命出征。

在其他方面軍遭到挫敗的情況下,霍去病所部卻取得了大勝。

雖然他沒能與將軍公孫敖的部隊會合,但是膽略過人的他率軍越過居延山,經過小月氏地區,攻打祁連山,捉到酋塗王,受俘二千五百人,殺敵三萬零二百人,俘獲匈奴的五個小王及其母焉支、大單于的妻子及王子五十九人,另外,俘獲匈奴國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

漢軍大概只損失了十分之三。

因此,武帝再次加封霍去病食邑五千戶。

此外,驃騎將軍麾下的將校趙破奴、高不識、僕多等人也因功封侯。

其實,各位老將軍所率領的士兵、馬匹、武器都不如驃騎將軍的好,驃騎將軍所率領的士兵是經過一精一挑細選的,無論哪一個都是身強力壯、武藝高強的勇士。

可是,驃騎將軍敢於率軍深入敵境,常常和健壯的騎兵沖在大軍的前面,他也有好運氣,從未遇到過大的危險。

而各位老將軍卻經常因為行軍遇到敵人的阻擊而落在了後面,延誤了戰機。

此後,驃騎將軍日益受到天子的親近,更加地顯貴,甚至和大將軍衛青相仿。

匈奴渾邪王因為屢遭敗績而招致單于的不滿,有被殺的危險。

因此,他與休屠王等人商量投降漢朝的事宜,並派出了使者。

將軍李息把這個情況報告給了天子。

漢武帝得到這一消息,很高興,認為這樣可以分化匈奴,減弱匈奴的力量,但是又擔心其中有詐,於是派霍去病帶領一萬騎兵,前往河西接應,見機行一事。

霍去病渡過黃河以後,與渾邪王的部眾遠遠相望。

渾邪王的部將們看到漢軍以後,多數人又不想投降了,他們紛紛逃跑。

於是,霍去病奔入敵陣與渾邪王相見,斬殺了企圖逃跑的八千人。

接著,渾邪王乘著專車去面見天子。

歸來以後,他率領部眾正式投降,並渡過黃河,降者有幾萬人,卻號稱十萬。

於是,天子下詔褒獎說:「驃騎將軍率軍攻打匈奴西部的渾邪王,幫助渾邪王和他的部眾投降了漢朝。

驃騎將軍用軍糧接濟了他們,並且率領善射的士兵一萬多人,誅殺了企圖逃跑的八千餘匈奴人。

使十萬匈奴部眾全部傾心歸順我朝,漢軍卻沒有損傷。

驃騎將軍接連出征,不辭辛勞,基本上消除了黃河邊塞地區的兵患,使該地得到了永久的安定與和平。

因此,加封驃騎將軍食邑一千七百戶。」

此後,漢廷減少了駐守隴西、北地、上郡一半的士兵,以減輕天下百姓的徭役負擔。

決戰塞外(上)

作為對漢朝的報復,匈奴人在元狩三年入侵了右北平、定襄等郡,虜走了一批吏民。

第二年,劉徹與他的將軍們商量說:「趙信替單于出謀劃策,經常認為漢軍不能越過沙漠攻擊他們,所以,匈奴部眾大都居住在沙漠以北不遠的地方。

如果我軍能夠發動遠途的渡漠襲擊,那就必然消滅胡虜。」

元狩四年的春天,劉徹命令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分別率領五萬騎兵出擊匈奴,步兵以及運輸軍需的人總共達到了幾十萬人,而那些敢於奮力作戰、深入敵陣的士兵都劃給了驃騎將軍。

驃騎將軍原本要從定襄出擊,但是漢軍從匈奴俘虜口中得知單于在東邊,於是,漢廷改令他從代郡出擊,而大將軍從定襄出擊。

兩路漢軍越過了大漠。

趙信為單于獻計說:「漢軍越過了沙漠,人馬都已經疲憊不堪,我們以逸待勞,獲勝近在眼前。」

於是,單于把全部的輜重遠運至北方,率領全部的一精一兵在大漠以北嚴陣以待。

漢軍得到的情報嚴重錯誤,大將軍的部隊與單于的主力遭遇了。

看到匈奴部隊列好了戰陣,衛青命令武剛車排成環形陣營,又派遣五千騎兵縱馬出擊。

而匈奴大約有一萬騎兵衝殺過來。

此時正值日落時分,大風突起,沙石飛揚,兩軍互不相見,戰場一片混亂。

衛青沉著應對,命令左右兩翼迂迴包圍匈奴軍。

單于看到漢軍人多,而士兵、馬匹還很健壯,認為繼續打下去會對己方不利。

所以,在天快黑的時候,單于乘坐六頭騾子拉的車子,在幾百名一精一壯騎兵的護衛下,衝破漢軍的包圍向西北方向逃走。

當時天色已經昏暗,兩軍混戰在一起,死傷人數大致相當。

漢軍從俘虜口裡得知單于已經突圍逃脫,便派出輕騎兵連夜追趕,而匈奴兵散去以後,大將軍也率領大軍追趕單于。

將近天亮時,漢軍已經追趕了二百餘里,雖然沒有追到單于,但是卻斬殺敵軍一萬餘人。

此後,大軍到達了位于闐顏山的趙信城,獲得了匈奴積存在那裡的糧食,供給軍隊。

在此停留了一天以後,漢軍回師,將剩餘的糧食全部燒光。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