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
英雄末路(1)
他們放棄了成為霸主的機會,選擇了甘為人臣的命運。
作為人臣,他們建立了赫赫功勳。
然而,功高蓋主引來的人生悲劇,卻無法逃脫。
生死之交
張耳是魏國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人,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在信陵君魏無忌的門下做過賓客。
後來,張耳犯了法,被迫流亡他國。
他曾經匿名流竄到了外黃(今河南杞縣東)地區。
當時,外黃有一位富人,他的女兒十分漂亮,但是卻嫁給了一個平庸愚蠢的丈夫。
因此,女子逃離了夫家,投奔到父親的一位老友家中。
這位老友向來十分瞭解張耳,見他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人,就對該女說:「如果你一定要找一位好丈夫,就跟從張耳吧。」
女子聽從了他的話,並且請這人做主,與她原來的丈夫離婚,改嫁給張耳。
那時候張耳打算到處去交遊,廣交朋友,妻子家中很富有,於是用重金資助他,後來,張耳因為慷慨好施,名聲大了起來,千里之外的賓客也來做客。
再後來,張耳在魏國做了官,擔任外黃的縣令,名望更加高了。
陳余便在這時投奔到了他的門下。
陳余也是大梁人,他一愛一好儒家學說,多次遊歷趙國的苦陘(今河北省定縣東南)地區。
當地有位富人名叫公乘氏,他知道陳余不是等閒之輩,便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後來,陳余得知了張耳的大名,且兩人又是同鄉,所以,便去投奔他。
陳餘年輕,就像侍奉父親一樣侍奉張耳。
於是,兩人之間結下了生死般的情誼。
秦國滅亡魏國的時候,張耳家住外黃。
劉邦還是平民的時候,曾經多次與張耳交遊,在其門下為客達幾個月之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秦國滅亡魏國以後,聽說張耳、陳余二人是魏國的名士,認為此二人不能為己所用,便想殺了他們,於是就懸賞:張耳價值千金,陳余價值五百金。
無奈,二人只得改名換姓,一起逃到了陳縣,充當裡門的看守,維持生活。
兩人看門,相對而立,一站就是一天,吃盡了苦頭。
一次,裡中的官吏認為陳余犯了錯,就用鞭子一抽一打他,陳余心想:「你是什麼狗東西,竟然真當我是看門的了。」
想要起身反抗,張耳則暗中踩住陳余的腳,不讓其反抗,眼睜睜地看著陳余挨打。
等到那個官吏離開以後,張耳將陳余拉到了桑樹下,責備他說:「當初我是怎麼對你說的?如今,你蒙受了一點點的屈辱,便不能忍耐了,打算動手殺人嗎?如果你因為殺死長官而被處死,我們以後怎麼能夠成就大事業呢?」
陳余清醒了過來,認為張耳的舉動與話語都是對的。
秦朝詔令懸賞、通緝他們,最危險的地方果然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他們反而利用守衛的名義,來命令裡中的居民嚴密搜查,轉移人們的注意力。
後來,陳勝在大澤鄉起義反秦,他領兵攻入陳縣的時候,隊伍已經發展到了數萬人,聲勢越發壯大。
於是,張耳、陳余求見陳勝,打算加入他的隊伍。
陳勝以及他身邊的人,平日裡多次聽說張耳、陳余二人的賢能,但是並沒有見過面。
聽到二人前來投奔,大家彼此自然是相當高興的。
率軍略地
陳縣的豪傑、父老勸陳勝說:「將軍您披堅執銳,率領義軍去討伐暴秦,重建楚國的江山。
救活了滅亡的國家,重新接上了已經斷絕的祭祀,按照這樣的功德,您理應稱王。
況且,您如果要統馭天下的各路將領,不稱王也是不行的。
我們希望您自立為楚王。」
陳勝就此事詢問張耳、陳余的看法,二人回答說:「秦朝無道,滅亡他人的國家,毀壞他人的社稷,斷絕他人的後代,使得百姓一精一疲力竭、財產消耗殆盡。
將軍您毅然起事、九死一生,為天下人除殘去暴。
現在,您剛剛到了陳縣,如果此時就稱王,會讓天下人覺得您自私,起兵反抗暴秦只是為了榮華富貴。
所以,希望您暫時不要稱王,趕快率領軍隊向西推進,派人尋訪六國諸侯的後代,為自己多找些幫手,增加秦國的敵人,增強自己的實力。
如此,秦朝的力量就會分散,我方的力量就會強大,那麼,我們就不用再在野外進行大規模的戰鬥,縣邑之中也沒有抵抗的力量。
我們就可以誅伐暴秦,佔據鹹一陽一來號令諸侯。
諸侯亡國之後得以復立,對您感恩戴德,必然心悅誠服,如此,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稱王,成就帝王的大業。
如果您現在急於稱王,恐怕天下人會離散而不聽從您的命令。」
陳勝沒有聽取二人的意見,還是自立為王了。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