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英雄末路(8):齊、楚派遣將領,帶領軍隊跟隨周巿援救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英雄末路(8)

史記新讀

英雄末路(8)

章邯打敗陳王后,進兵臨濟,攻擊魏王,魏王派周巿到齊國、楚國請求救兵。

齊、楚派遣將領,帶領軍隊跟隨周巿援救魏國。

章邯竟然擊敗援軍,殺死周巿,包圍了臨濟。

此時魏咎根本沒有力量抵抗,心想與其白死那麼多人,又沒有打勝的把握,還不如投降算了。

開始與章邯談判投降的事情,條件就是保護魏地百姓免受戰亂。

當談判結束後,魏咎自己卻自一殺了,沒有投降,這就是氣節,人的尊嚴與人格,必須用死來捍衛。

當時跟隨哥哥的魏豹只得逃往楚國。

楚懷王給了魏豹幾千人馬,讓他回去奪取魏地。

這時項羽已經打敗了秦軍,降服了章邯。

魏豹趁勢接連攻克了二十多座城池,項羽就封魏豹做了魏王。

魏豹率領著一精一銳部隊跟著項羽進入關中,項羽分封諸侯時,自己打算佔有梁地,就把魏王豹遷往河東,建都平一陽一,封為西魏王。

兵敗身亡

漢王劉邦平定三秦之後,從臨晉率兵橫渡黃河。

魏豹就把整個國家都交給了漢王,跟隨著漢王攻打彭城。

結果漢王戰敗,回師滎一陽一,當時追隨漢王的諸侯紛紛叛劉附項。

魏豹心中也有了想法,只是身在漢營,一時不能回國,只得忍耐。

等到漢王回師滎一陽一,便心生一計,借口母親生病,請假回國,照顧母親。

漢王相信了他的話,慨然應允他回家探親,魏王豹得以逃脫,回到平一陽一都城,即下令將黃河渡口截斷,設兵防守,背叛了漢王。

漢王正在憂慮東邊的楚國會不會攻打自己,聽到魏豹反叛的消息,心想:「我一向待魏豹不薄,這次他定是聽了楚人的鬼話,一時暈了頭。

現在不如派遣能言善辯的人,勸導他,或許能讓他悔悟,就不用興師動眾了。」

就叫來酈生說:「你去替一我婉言勸說魏豹,如果能說服他回心轉意,我就封你為萬戶侯。」

酈生就前去遊說魏豹。

魏豹婉轉地拒絕說:「人生一世是非常短促的,就像日影透過牆壁的空隙那樣迅速。

如今漢王對人傲慢而侮辱,責罵諸侯群臣如同責罵奴僕一樣,一點兒也沒有尊賢納士的禮節,我沒有忍耐力再去見他。」

其實是他看到楚漢相爭,以為自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那些話只是用來搪塞酈生的。

漢王見酈生的勸說沒有奏效,心中大怒,於是派韓信去攻打魏豹,三下五除二就輕鬆地在河東俘虜了魏豹,把他押送到滎一陽一,把魏豹原有的國土改為漢郡。

劉邦沒有殺魏豹,而是叫魏豹與周苛守衛滎一陽一。

項羽圍攻滎一陽一時,正在楚軍緊急攻城之時,周苛害怕魏豹再次背叛漢王,與楚軍裡應外合獻出滎一陽一,為了安全起見把他殺掉了。

彭越起兵

秦朝末年時,彭越是昌邑(今山東省金鄉縣西北)人,別號彭仲。

他是個著名的強盜頭子,盤踞在高山大澤之中,常常出去劫掠,日子過得倒也逍遙快活。

陳勝、項梁揭竿而起時,一班年輕人就對彭越說:「很多豪傑都爭相樹起旗號,背叛秦朝,這就是潮流。

你也可以站出來,咱們也效仿他們那樣幹,當回時代的弄潮兒。」

彭越冷靜地說:「現在兩條龍剛剛搏鬥,誰勝誰負還沒有揭曉,還是等一等吧。」

彭越的意思是,現在還看不出究竟誰能夠打敗誰,如果站錯了隊,那就壞了,這可是影響一輩子的事啊!作為強盜,目標比較小,頂多面對地方官員的追剿;一旦作為造反的隊伍,恐怕面對的就會是朝廷的大批正規軍,這不是可以隨便說著玩的。

等了有一年多,天下的局勢也開始明朗化,雖然秦軍的主力仍在,但星火已經燎原了,多少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秦王朝離玩兒完的日子不遠了。

鉅野湖澤前去追隨彭越的年輕人也聚集了大概有一百多人,他們對彭越說:「請你做我們的首領吧。」

彭越拒絕說:「我不願和你們一塊兒干。」

這幫年輕人一再請求,彭越這才答應。

跟他們約好第二天太一陽一出來時集合,遲到的人就要被殺頭。

第二天太一陽一出來的時候,遲到的有十多人,最晚的一個人直到中午才來。

彭越很抱歉地說:「我年紀比較大,所以大家強要我當首領。

既然讓我做首領,就應該聽我的命令。

現在有這麼多人遲到,我也不能殺這麼多人,就殺最後一個來的吧。」

然後,就下令殺死最後到的那位倒霉蛋兒,這個時候盜友還以為彭越在開玩笑,個個嘻嘻哈哈地說:「喔,是嗎?今後不敢再遲到就是了,呵呵。」

但彭越還是拉過最後到的那個人,把他殺了。

隨後,彭越設置土壇,用人頭祭奠,號令所屬眾人。

眾人都大為震驚,害怕彭越,沒有誰敢抬頭看他。

其實彭越的想法很簡單,既然要出來闖世界,就得轟轟烈烈,不成功則成仁。

作為強盜,單兵的戰鬥力都是很強的,所以他們缺乏的不是武力,而是一團一結一致的紀律,這也是強盜部隊通常敵不過正規軍的原因。

彭越的這支強盜軍一團一,是一群個人武力非常強盛的烏合之眾,作為起兵的先決條件就是紀律問題,他這一手就是殺雞給猴看,整頓好紀律才能出山。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