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英雄末路(7):劉邦則發怒說:「假如張敖擁有了天下,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英雄末路(7)

史記新讀

英雄末路(7)

呂皇后幾次對劉邦說:「趙王是魯元的丈夫、您的女婿,不會做出這種事情。」

劉邦則發怒說:「假如張敖擁有了天下,難道他還會把你的女兒當回事兒嗎?」

所以,劉邦聽不進去任何人的勸解。

幾天以後,廷尉把貫高的供詞與審訊情況報告給劉邦。

劉邦看後,感歎說:「他真是位壯士!群臣中有誰瞭解他,私下裡去問問他吧。」

中大夫洩公說道:「他是臣的同鄉,臣向來瞭解他。

他是一個講究信譽、不違背諾言的人。」

於是,劉邦命令洩公手持符節,到監牢中去慰問貫高。

貫高只剩下了半條命,他抬起頭,看著來者,問道:「您是洩公嗎?」

洩公回答是,接著便慇勤地慰問,先是與他交談了一下往事,然後才問到趙王是否參與了謀刺。

貫高回答說:「人之常情,都十分一愛一惜自己的父母與妻子兒女。

如今,我的全家、三族都將被判處死刑,難道我會為了趙王而犧牲自己的親人嗎?實在是因為我王沒有參與謀刺,只是我等全盤策劃的而已。」

接著,貫高詳細道出了他們的本意以及所作所為,而這些事趙王是不知道的。

後來,在上朝的時候,洩公將事情的真相詳細地報告給了劉邦。

結果,劉邦赦免了趙王。

劉邦非常欣賞貫高的為人,就命令洩公將朝廷赦免趙王的情況告訴給了他,同時也將他赦免。

貫高聽後,高興地問道:「我王真的被釋放了嗎?」

洩公肯定地回答,然後又告訴他說:「高祖十分推崇先生,因此,將先生一同赦免。」

貫高聽後,表情變得嚴肅起來,說道:「我之所以體無完膚,而沒有去死,只是為了還我王一個清白。

現在,我王被赦免釋放了,我的責任也已經盡到了,我死而無憾了。

況且,人臣有謀殺君王的罪名,還有何面目再侍奉君王呢?縱然高祖不殺我,我的內心就不會感到慚愧嗎?」

於是,他自己仰起了頭,弄斷了喉嚨,悲壯地死去了。

貫高真是古代士人當中最佳的榜樣!君王受到了羞辱,他暗殺劉邦是為了替自己的君王出一口氣,這是忠;謀殺安排十分巧妙,只是天不遂人願,不影響表現出眾的智慧;受酷刑卻不屈服,堅決不胡亂牽連,這是義;最關鍵是明知道他算計的是比自己君主還要有權勢的劉邦,卻還照樣去做,失敗後明知道會有沉重的磨難,卻選擇活下來承受一切,這是勇!

此後,忠義而又智勇的貫高名聲傳遍了天下。

張耳的後裔

張敖雖然沒有參與謀逆,但是畢竟是自己手下人幹的,脫不了干係,更何況劉邦當時正削尖了腦袋消滅異姓王,所以被釋放以後,被降封為宣平侯。

這還是因為他娶了魯元公主的緣故,否則下場比韓信、彭越等人好不了多少!當時,劉邦十分惋惜貫高的死,又聽說張敖為王的時候,十幾個賓客,不避危難,自甘為奴,跟隨張敖,十分讚賞他們的忠誠,於是凡是作為家奴跟隨張敖進京的,都做了諸侯王的相國或者是各郡的郡守。

到了惠帝、呂後、文帝、景帝時期,張敖賓客的子孫之中,大多數人都得到了兩千石的官爵。

張敖於呂後六年去世,他的兒子張偃被封為魯元王,這也是由於魯元公主的緣故。

因為魯元王幼弱,兄弟少,所以,呂後又分封了張敖的姬妾所生的兩個兒子:張壽為樂昌侯,張侈為信都侯。

呂後去世以後,呂氏宗族為非作歹、企圖顛覆漢家天下,被大臣們設計誅滅。

魯元王與他的兩個封侯的兄弟也受到牽連,同時被廢除。

漢文帝繼位以後,感歎張家對漢家的貢獻,又將張偃封為南宮侯,讓他繼承張耳的爵位,主持祭祀,將他的香火延續下去。

兄弟皆稱王

魏豹,原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公子。

他的哥哥叫魏咎,原來魏國時被封為寧陵君。

秦國滅亡魏國後,就把他流放外地,廢為平民百姓。

陳勝起義稱王之後,魏咎前往投靠他。

陳王派魏國人周巿帶兵奪取魏國的土地。

魏地被佔領後,大家互相商量,想要擁立周巿為魏王,周巿說:「天下混亂,在亂世中有人想稱王卻不能遂願,有人能稱王卻不稱王,這全是由人的稟一性一決定的,是不是忠臣也是這時候才能顯現出來的。

現在天下都反抗暴秦,從道義上講,一定要擁立魏王的後代才可以。」

齊國、趙國各派軍隊協助周巿做魏王,周巿辭謝不肯接受。

派人到陳勝處,要迎立魏咎為魏王,陳勝開始不放魏咎回去做魏王,周市一共派去了五次使者請立魏咎,陳勝才答應,這樣魏咎就做了魏王。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