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英雄末路(4):這位婦人很是講究排場,後面跟隨著百餘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英雄末路(4)

史記新讀

英雄末路(4)

在回邯鄲的路上,他碰見了趙王的姐姐外出去飲宴。

這位婦人很是講究排場,後面跟隨著百餘輛車馬。

李良望見了車隊,誤以為是趙王出行,就跪在路邊拜見。

趙王的姐姐喝醉了酒,不知道跪著的人是將官,便派了一名普通的騎士請李良起身。

一向自詡高貴的李良從地上灰頭土臉爬起來,覺得很沒面子。

雖然認錯了人,武臣的姐姐地位應該在李良之下,按理就該下車回禮,這樣多少也能給李良找回一點面子,可是武臣的姐姐喝得爛醉,根本什麼都不知道,李良在手下面前大丟面子。

趙王姐姐的車隊離開以後,李良的一位屬下進言說:「天下人背叛秦朝,有能力的人就率先稱王。

趙王的地位一向在將軍您之下,現在,區區一個婦人竟然對您如此無禮,沒有親自下車來回禮。

請將軍允許我帶人追殺,為您報仇。」

李良收到那封信以後,本來就有了造反的意思,只是還猶豫不決。

這次的突發事件使得他發怒,便下定了造反的決心,派人追趕趙王的姐姐,在路上殺死了她。

然後,李良率領軍隊襲擊邯鄲,因為邯鄲城內並不知道李良已經反叛了,所以,李良順利地攻入了城,殺死了趙王武臣以及大臣邵一騷一。

張耳、陳余二人在趙國人之中有許多耳目,因此,他們一聽到風聲,第一時間就跑掉了。

他們收編敗散的軍隊,得到了幾萬人。

張耳的門客之中,有人勸他說:「您與陳余都是異鄉的客人,想要趙人真心歸附是很難的;只有擁立六國時候趙王的後代,憑藉著正義去扶助他,才能成就自己的大業。」

於是,他們找到了六國時候趙王的後人趙歇,擁立他為趙王,駐紮在信都。

隨後,李良進兵攻打陳余,陳余將其擊敗。

李良便投奔了秦朝的大將章邯。

分道揚鑣

後來,章邯一路勢如破竹,剿滅了陳勝,還打敗了楚軍,殺死了楚軍統帥項梁,就來進攻趙國。

打下了邯鄲,把那裡的百姓遷到了河內地區,毀平了邯鄲的城郭。

張耳帶著趙王歇逃進了巨鹿城,被秦將王離率軍圍困。

這時,陳余在巨鹿的北面收編了常山地區的殘兵,得到了幾萬人。

章邯駐軍在巨鹿南面的棘原地區,修築了與黃河相連接的甬道,給王離的軍隊供一應糧草。

王離手下兵多糧足,便猛攻巨鹿城(在今河北平鄉西南)。

巨鹿城城中趙軍士兵不多,食物匱乏,巨鹿根本就支撐不了多久。

於是,張耳幾次派人到陳余那裡去求援。

陳余認為自己兵力單薄,恐怕不是秦軍的對手,便不敢前往。

過了幾個月,城內的情況更加糟糕。

張耳惱怒了,他埋怨陳余,派張黶、陳澤去責備陳余說:「當初,張丞相與您結下了生死與共般的情誼。

現在,張丞相與大王危在旦夕,您擁兵數萬,卻不肯相救。

當初同生死的情誼到哪裡去了?如果您能夠守信,為什麼不率軍進擊秦軍,與我們共生死呢?這樣,大家或許還有十分之一二的希望保全一性一命。」

陳余回答說:「我認為出兵也終究不能救趙,只會使得軍隊喪失殆盡。

況且,我之所以不能與張丞相等人同死敵手,是想日後為他們報仇。

如果你們一定要我去進攻秦軍,就好比把肉投給飢餓的老虎,這又有什麼作用呢?」

張黶、陳澤說:「現在事情緊急,我等要用一性一命來取得信用,哪裡還能考慮到以後的事情!」陳余終究不肯出兵。

最後,他撥給張黶、陳澤五千人馬,讓他們試著去進攻秦軍,結果就像雞蛋碰石頭,全軍覆沒了。

此時,燕、齊、楚三國得知趙國告急,都派出了援軍。

張敖也到代地收編士卒,得到萬餘人。

但是,各路援軍都在巨鹿城外較遠處駐紮,進行觀望,不敢進攻秦軍。

後來,項羽的軍隊幾次切斷了秦軍的甬道,致使王離的軍隊缺少糧食,但沒有影響秦軍進攻的勢頭。

巨鹿眼看就守不住了,在這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項羽出現了。

他率領兩萬楚軍破釜沉舟,一舉擊敗秦軍主力,這就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巨鹿之戰」。

章邯撤軍後,這時,各路援軍才敢進攻包圍巨鹿的秦軍,將其擊敗並且俘虜了王離。

巨鹿城得以保全,完全是依靠楚軍的力量。

此時,趙王歇、張耳才得以出城拜謝各路諸侯。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