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英雄末路(3):陳王的相國房君勸諫說:「秦朝還沒有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英雄末路(3)

史記新讀

英雄末路(3)

陳王得知此事以後,非常震怒,打算將武臣等人的家屬全部族滅,並且出兵進擊他們。

陳王的相國房君勸諫說:「秦朝還沒有滅亡,您如果誅殺武臣等人的家屬,就等於又增加了一個如同秦朝的強敵。

您不如承認武臣的地位,並派出使臣向他們祝賀,並且命令他們急速率軍向西進擊秦朝,這樣他們就會兩敗俱傷,我們就可以坐收漁人之利了。」

陳王同意了這個意見,把武臣等人的家屬遷徙到宮裡軟禁起來,封張耳的兒子張敖為成都君。

然後,陳王派出使者祝賀趙王,讓他趕快出兵進擊關中。

張耳、陳余勸武臣說:「大王在趙地稱王,這不是楚國的本意,現在,來祝賀您,這不過是陳王的權宜之計,您千萬不要相信。

楚國滅亡秦朝以後,必定會對趙國用兵。

所以,希望大王不要率軍西進,而是北進來攻取燕、代等地,同時南進收服河內地區,以此來擴充土地、增加實力。

趙國如果能夠南面佔據了黃河,北面擁有燕、代地區,即使日後楚國戰勝了秦朝,也不敢來壓制強大的趙國。」

武臣十分同意這個建議,因此沒有向西出兵,而是四處擴張,派出韓廣所部去攻取燕地,李良所部去攻取常山,張黶所部去攻取上一黨一。

僕從救趙王

韓廣率軍到了燕地,沒想到一到了燕就自立為燕王,說:「武臣能自立為王,我為什麼就不能?」

於是,趙王武臣與張耳、陳余率軍向北攻打燕國的邊境。

一次,趙王在空閒的時候外出遊玩,不料卻被燕軍捉住。

燕國的將軍把他囚禁起來,提出要求,讓他分給自己趙國的一半土地,才可以將他釋放,趙國使者頻頻前往交涉,燕將軍總是將他們殺掉,並堅決要求割地才放人,弄得張耳、陳余實在沒有辦法。

趙軍中有一名足智多謀的伙夫,他得知此事以後,對同一個帳篷中的夥伴們說:「如果要我替趙國去燕國遊說,不久我就會與趙王同車而歸。」

夥伴們都笑話他說:「我國的使者去了十幾批,剛一到達便被殺掉。

你憑借什麼去營救大王啊?」

這位僕從沒有說什麼,只是笑了笑。

不久,他暗地裡跑到了燕軍的營中。

燕將軍接見了他。

他問燕將軍:「您知道我此行的目的嗎?」

燕將軍說:「你不過是想要救你的大王罷了。」

僕從又問道:「您知道張耳、陳余是怎樣的人嗎?」

燕將軍回答說:「他們是當世的賢人。」

僕從接著問道:「您知道他們的內心是怎樣想的嗎?」

燕將軍回答說:「與你的想法是一樣的。」

這時,僕從突然笑了起來。

燕將軍被弄糊塗了。

於是,僕從解釋說:「將軍還不知道這兩個人的想法。

武臣、張耳、陳余,他們幾個人只是揮舞了幾下馬鞭,便佔領了趙地的幾十座城池,他們各自心裡都想稱王。

在這個亂世裡,難道會有人願意終身做個臣子嗎?臣子與君王兩者是不能夠相提並論的。

他們考慮到當時的大勢剛定,還不敢三分天下、各自為王,便權且按照年紀的大小,先擁立武臣為王,以此來維繫趙地的民心。

現在,趙地的百姓已經歸附了他們,於是,這兩個人也想要裂地稱王,只是沒有遇到合適的時機。

現在,將軍把趙王囚禁了起來,這兩個人表面上要營救趙王,實際上是想要借您的手來殺掉他。

如此,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分裂趙地,而各自稱王了。

一個趙國就可以輕易地來攻打燕國,那麼,如果是兩位賢王互相提挈,再打著聲討殺害先王罪人的旗號,燕國的滅亡恐怕就指日可待了。」

燕將軍聽過這番話以後,認為有道理,便下令釋放了趙王。

這位僕從親自駕著車護送趙王回國。

李良的反叛

李良平定了常山以後,回來向武臣覆命,武臣又派他去攻取太原。

李良到達石邑的時候,秦軍已經封鎖了井陘關,他無法前進。

秦軍的將領派人轉給李良一封信,說這是秦二世派專使送來的。

信沒有封口,內容大致是,李良曾經服侍過秦二世,秦二世也很喜歡他。

如果李良能夠叛離趙國、歸附秦朝,朝廷就會赦免他的罪過,還會賜給他高官厚祿。

李良看過信以後,懷疑此信的真假。

很快,他決定返回邯鄲,請求援兵,攻下井陘關。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