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治世能臣(10):文帝很生氣,交給廷尉治罪。西漢法律中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治世能臣(10)

史記新讀

治世能臣(10)

又一次,有人偷了高祖廟神座前的玉環,被人抓到。

文帝很生氣,交給廷尉治罪。

西漢法律中規定,偷竊宗廟的珍寶、服飾、器物的人,判處斬首示眾的「棄市」刑罰。

張釋之就按照法律判處了死刑。

文帝聽說後,勃然大怒,說:「這個賊無法無天,為非作歹,竟敢盜竊皇家祖廟中的玉環器物。

我所以把此案交給廷尉去處治,就是要你嚴加懲處,判以滅族重刑。

可是你卻像辦平時其他案子一樣,只是按照法律條文的規定,上報判處的意見。

你這樣處置他,怎麼能夠維護先帝高祖的尊嚴呢?再說也違背了我尊奉祖先,恭敬、孝順的心意。」

張釋之脫一下帽子,叩頭謝罪說:「依照法律,這樣處罰已經足夠了。

況且在罪名相同時,也要區別犯罪程度的輕重不同。

現在他偷盜祖廟的器物就要處以滅族之罪,萬一有人挖了先帝陵墓一捧土,陛下該用什麼刑罰懲處他呢?」

文帝啞口無言,在和薄太后商量之後,才同意了張釋之的判決。

謙恭的廷尉

後來,文帝死去,景帝即位。

張釋之因曾經得罪過景帝,感到非常害怕,就假稱生病迴避朝見景帝,想要辭職離去,又擔心這會激怒皇帝招致殺身之禍。

他想要當面向景帝謝罪,又不知怎麼辦才好。

最後,他採用了王生的計策,終於見到景帝道歉謝罪,景帝也沒有責怪他。

王生是個喜好黃老之學的老處士。

一次,他被召進朝廷中,三公九卿全部在場,氣氛肅穆莊重,王生卻說了一句與氣氛不相符的話:「我的襪帶鬆脫了。」

回過頭來對張釋之說:「你過來,給我繫好襪帶!」張釋之也不生氣,就跪下幫他繫好了襪帶。

事後,有人問王生說:「你為什麼在朝廷上羞辱張廷尉,讓他跪著為你系襪帶?你們之間是不是有仇啊?」

王生說:「我歲數這麼大了,地位也這麼低,料想也不能給張廷尉什麼好處。

我敬佩張廷尉是天下名臣,所以故意這麼做,是想用這種辦法宣揚他的謙恭禮讓的名望。」

各位大臣們聽說後,都稱讚王生的賢德而更加敬重張廷尉。

張廷尉侍奉景帝一年多,終因以前得罪景帝,被貶謫為淮南王相。

不久,張釋之就在任上去世了。

觸犯龍顏

馮唐的祖父是戰國時趙國人。

他的父親移居到了代地。

漢朝建立後,又遷到安陵(今陝西省鹹一陽一市東北)。

馮唐非常孝敬父母,在當地傳為美談,後來被當地的官府舉薦做了中郎署長,侍奉漢文帝。

一次文帝乘車經過馮唐任職的官署,問馮唐說:「老人家您的歲數這麼大了,怎麼還在做郎官?家在哪裡?」

馮唐如實作答。

漢文帝說:「朕在代郡做藩王時,曾有人多次談到趙將李齊的才能,講述了他在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城下作戰的情形。

現在朕時常會想起鉅鹿之戰時的李齊。

老人家知道這個人嗎?」

馮唐回答說:「小人認為他遠比不上廉頗、李牧的指揮才能。」

漢文帝說:「憑什麼這樣說呢?」

馮唐說:「我的祖父在趙國時,擔任過統率士兵的職務,和李牧交情很好。

我父親從前做過代相,和趙將李齊也交往不錯,所以我能知道他們的為人。」

漢文帝聽完馮唐的述說,拍著大一腿說:「我偏偏得不到廉頗、李牧這樣的人做將領,如果有這樣的將領,我難道還憂慮匈奴嗎?」

馮唐說:「恕臣直言,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不會任用他們。」

漢文帝大怒,起身回宮。

過了好久,才又召見馮唐責備他說:「你為什麼當眾侮辱我?難道就不能私下告訴我嗎?」

馮唐謝罪說:「我是個鄉下人,憨得很不懂得忌諱迴避,請陛下恕罪。」

持節赦魏尚

當時,匈奴大舉入侵,殺死了北地都尉孫卬。

漢文帝正為此憂慮,就又一次詢問馮唐:「一愛一卿怎麼知道朕不能任用廉頗、李牧呢?」

馮唐回答說:「臣聽說古時候君王為將軍出征送行時,會跪下來扶著車轂說,朝廷以內的事,由我決斷;朝廷以外的事,由將軍裁定。

所有軍中論功行賞和封爵的事,都由將軍在外決定,歸來再奏報朝廷。

這不是騙人的話呀。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