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王朝叛臣(4):吳王剛剛發兵的時候,吳臣田祿伯做大將軍。田祿伯說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王朝叛臣(4)

史記新讀

王朝叛臣(4)

剛愎自用

吳王剛剛發兵的時候,吳臣田祿伯做大將軍。

田祿伯說:「軍隊集結在一起西進,沒有其他道路出奇兵,難於成功。

我願率領五萬人,另外沿著長江、淮水而上,收聚淮南、長沙的軍隊,攻入武關,和大王會師,這也是一著奇計啊。」

吳王太子規勸說:「父王是以造反為旗號的,這樣的軍隊是難以委託他人的,委託他人,如果他也造反,該怎麼辦呢?而且帶領軍隊單獨行動,許多其他的利害不可能預先知道。

這只會徒然損害自己罷了。」

吳王也就沒有應允田祿伯的建議。

吳國一位年輕的桓將軍對吳王說:「吳國大多是步兵,步兵適宜在險要地形作戰;漢軍多戰車騎兵,戰車騎兵適宜在平地作戰。

希望大王對途經的城邑不必過多在意,逕直放棄離開,迅速西進,佔領洛一陽一武庫和敖倉糧庫,依靠險要的地勢來命令諸侯,即使不能入關,天下大局實際也已經控制了。

假如大王行進遲緩,滯留攻城,漢軍的戰車騎兵一到,衝入梁楚的郊野,就大事不妙了。」

吳王徵詢年老將軍們的意見,他們說:「這作為青年人衝鋒陷陣的計策尚還可以,他哪裡能知道深遠的計謀呢?」

於是吳王也沒有採納桓將軍的計策。

周丘的奇謀

吳王親自率領大軍,還沒渡過淮河,眾多的賓客都被授了各級軍職,只有周丘沒被任用。

周丘是下邳人,犯罪逃亡到吳國,喜歡喝酒,沒有德行,吳王瞧不起他,所以才沒任用。

周丘拜見吳王說:「我因無能,不能在軍隊中任職。

我不敢要求率領軍隊,希望得到大王一個漢朝的符節,一定能夠報答大王。」

吳王思量只是給他符節而已,要求並不過分,那玩意兒自己多的是,就答應了。

周丘得到符節,連夜驅馳進入下邳。

下邳人當時聽說吳王反叛,都去守城了,反而縣令那裡沒有保護的人了。

周丘到了客舍,召來下邳縣令。

縣令剛一進門,周丘就讓隨從人員把他殺死。

周丘又召集他的弟兄和交好的富豪、官吏,對他們說:「吳王的大軍即將到達,到時血洗下邳不過是吃頓飯的時間。

現在大家先投降,家室一定能保全,有才能的人還可以封侯。」

這些人出去後互相轉告,下邳人於是全部投降了。

周丘一一夜工夫得到三萬人,派人報告吳王后,又率領他的軍隊向北攻佔城邑。

等到了城一陽一,他的軍隊已發展到十多萬人,還攻破了城一陽一中尉的軍隊。

後來他聽說吳王戰敗逃走,自己估計無法和吳王共成大事,就率領軍隊返回下邳。

但他還沒到達,就背發毒瘡而死。

平定吳楚叛軍

吳王渡過淮河後,與楚王一起向西進軍,在棘壁打敗漢軍,乘勝追擊,銳氣極盛。

梁王害怕了,派六個將軍帶兵攻打吳王。

但其中的兩個將軍被打敗,士卒都逃回梁國。

梁王多次派使者向周亞夫報告情況並求援,周亞夫按照既定計劃就是不答應。

梁王又派使者在皇帝面前說周亞夫壞話,皇帝知道自己弟弟的德行,派人讓周亞夫救援梁國,意思一下,周亞夫當然還是堅持自己的計策不肯出兵,皇帝也沒有再堅持。

梁王派韓安國等人堅守,才稍稍打敗吳國的軍隊。

吳國的軍隊想要西進,但梁國據城堅守,吳軍害怕繞過去被截斷後路不敢西進,就跑到周亞夫駐軍的地方,在下邑與周亞夫的軍隊打一仗試試打破僵持的局面。

吳軍想與漢軍決戰,周亞夫下令堅守營壘,不肯交戰。

另外暗中派軍截斷了叛軍的糧道,還派兵劫去叛軍的糧食。

吳軍糧食斷絕,士兵飢餓,多次向周亞夫挑戰未果,就在夜裡奔襲周亞夫的營壘,驚擾東南方向。

周亞夫沒有中計,派人加強西北方向的防備。

敵人果然從西北方向侵入,漢軍反擊,吳軍大敗,士兵大多餓死,剩餘的也叛逃潰散。

吳王和他的殘餘部下幾千人連夜逃走,渡過長江逃到丹一陽一,得到了東越的保護。

東越的軍隊大約有一萬多人,又派人收集吳國的逃兵,勢力一下子膨一脹了起來。

朝廷派人用厚利誘一惑東越王,東越王於是欺騙吳王,讓吳王出去慰勞軍隊,趁機派人殺死吳王,報知漢朝皇帝。

吳王的兒子子華、子駒逃跑到了閩越。

吳王戰敗的軍隊也就四處潰散,大多投降了太尉和梁王的軍隊。

這時,楚王劉戊也兵敗自一殺。

反叛的主力被消滅了,只剩下一些小丑在亂舞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