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安邦虎將(12):這一年的秋天,衛青再次出任車騎將軍,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安邦虎將(12)

史記新讀

安邦虎將(12)

元朔元年的春天,衛夫人生下了皇子,被武帝冊封為皇后。

這一年的秋天,衛青再次出任車騎將軍,率領騎兵三萬人從雁門出塞攻打匈奴,殺敵數千人。

第二年,匈奴入侵漢邊境,殺死了遼西太守,俘虜搶掠走了漁一陽一郡吏民兩千餘人,還打敗了韓安國將軍的部隊。

於是,劉徹命令將軍李息率軍從代郡出塞攻打匈奴,車騎將軍衛青率軍從雲中出塞,一直向西打到高闕。

衛青率領四萬大軍從雲中出發,採用「迂迴側擊」的戰術,西繞到匈奴軍的後方,迅速攻佔高闕(今內蒙古杭錦後旗),切斷了駐守河南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同單于王庭的聯繫。

然後,衛青又率一精一騎,飛兵南下,進到隴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

匈奴白羊王、樓煩王見勢不好,倉皇率兵逃走。

漢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一百多萬頭,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區。

因為這一帶水草肥一美,形勢險要,漢武帝在此修築朔方城(今內蒙古杭錦旗西北),設置朔方郡、五原郡,從內地遷徙十萬人到那裡定居,還修復了秦時蒙恬所築的邊塞和沿河的防禦工事。

這樣,不但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還建立起了進一步反擊匈奴的前方基地。

衛青立有大功,被封為長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戶。

天子為了紀念這次大勝下詔,通令全國宣揚朝廷的英明,說:「匈奴違背天理,悖亂人倫,在周邊的國家之間到處招搖撞騙。

他們一陰一險狡詐,倚仗武力,多次侵犯我國邊境,殘害我國的人民,掠奪我們的財物。

所以,朝廷調動軍隊,派遣將領,來討伐這個罪惡之邦。

《詩經》裡說過,『征討玁狁,直到太原』,『出動的軍車砰砰地響著,到遙遠的北方修築城池』。

如今,車騎將軍衛青像詩經裡的古人一樣,率軍渡過了黃河,一直打到高闕,斬殺敵軍兩千三百人,繳獲他們全部的戰車、輜重和牲畜財產,如今因功受封為侯。

此後,衛青又率軍向西平定了黃河以南地區,到達了榆谷的舊關塞,越過了梓嶺;在北河上架設橋樑,討伐浦泥,打敗了符離;斬殺敵軍一精一兵、捕獲敵軍偵察兵共三千零七十一人,從俘虜口中得知其他的匈奴人在哪裡,又虜獲了馬、牛、羊共計百餘萬頭。

衛青率領漢軍沒有什麼損害就凱旋而歸,如此功績再加封他三千戶以示嘉獎,希望衛青將軍再接再厲徹底消滅我國的邊患。」

但是,匈奴的主力並沒有受到削弱。

第二年,作為報復,匈奴再次入侵漢地,殺死了代郡太守共友,虜走了雁門郡吏民一千餘人。

一年以後,匈奴又大舉入侵代郡、定襄、上郡,殺掠漢人數千。

這如同一盆冷水澆在了武帝頭上。

大將軍的為人

元朔五年的春天,漢廷命車騎將軍衛青率三萬騎兵從高闕出塞;衛尉蘇建、左內史李沮、太僕公孫賀、代國國相李蔡都被任命為將軍,歸衛青指揮,率軍從朔方出塞;而大行李息、岸頭侯張次公從右北平出塞,打算圍攻匈奴。

匈奴的右賢王受命抵禦衛青等人的軍隊。

他認為一時半會兒,漢軍到不了這裡,就多喝了幾杯,醉醺醺地睡著了。

而漢軍卻正好在當晚到達,包圍了右賢王所部。

右賢王大驚,帶他的一愛一妾以及幾百名一精一壯的騎兵突圍向北逃去。

漢軍沒有追到,但是卻虜獲了右賢王帳下的小王十餘人,匈奴男一女一萬五千餘人,牲畜幾百萬頭,滿載而歸。

天子聽到這個消息,喜出望外,派使者拿著大將軍的官印,在軍中任命衛青為大將軍,其他將軍的部隊都歸大將軍指揮。

衛青在確立名號以後班師回朝。

漢軍回到長安以後,劉徹加封衛青六千戶,並封他的三個兒子為侯。

衛青堅決辭謝說:「臣有幸在軍中供職,仰仗陛下的神威,漢軍才取得了大勝。

這全是各位將軍、校尉奮勇作戰的結果。

陛下已經加封了我,而我的兒子們年紀還小,沒有任何功勞,您要割地封他們為侯,這與我在軍中,勉勵手下將士奮勇作戰,加官晉爵的做法相違背。

我的兒子們不能接受封賞!」於是,天子說:「朕沒有忘記各位校尉的功勞,現在就立即封賞他們。」

因此,大將軍手下的將軍、校尉們得到了不同等級的封賞:公孫敖、韓悅、公孫賀、李蔡、李沮、李息等人都被封侯,士兵們也論功行賞。

全軍上下都十分敬佩大將軍的為人,願意為他效犬馬之勞。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