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憂國文人(2):賈生名叫賈誼,是西漢著名的大儒。賈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憂國文人(2)

史記新讀

憂國文人(2)

青年才俊

賈生名叫賈誼,是西漢著名的大儒。

賈誼所出的這個時代正是西漢政權剛剛建立的年代,它既給賈誼帶來了施展才華的機遇,也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坎坷和痛苦。

他是洛一陽一(今河南洛一陽一東北)人。

賈誼十八歲即以能背《詩》《書》、通諸子百家言、善屬文而聞名於郡中在當地成為知名人物。

李斯的學生河南守吳公聽說賈誼才學優異,就把他召到衙門任職,對他非常器重。

漢文帝剛即位時,聽說河南郡守政績卓著,全國第一,而且和李斯同鄉,又曾向李斯學習,於是就徵召他擔任廷尉。

廷尉就藉機推薦賈誼,說他年輕有才,一精一通諸子百家。

這樣,漢文帝就徵召賈誼,讓他擔任博士一職。

當時賈誼只有二十多歲,在博士中最為年輕。

每次文帝下令讓博士們討論一些問題,那些年長的老先生們都無話可說,而賈誼卻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覺得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

博士們都認為賈生才能傑出,無與倫比。

漢文帝也非常喜歡他,對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內就升任太中大夫。

從此,二十二歲的賈誼便踏上了仕途,成為西漢政治集一團一中的一員。

調任長沙

賈誼認為從西漢建立到漢文帝時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與漢初的形勢天差地別,正是應該改正曆法、變易服色、訂立制度、決定官名、振興禮樂的時候,認為自己為國家效力、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為此賈誼幹勁兒十足,立即提出了對朝廷各項制度的改革方案。

這個方案涉及面非常廣,包括朝服、律法、官制、樂理等各個方面。

當時正是漢文帝剛剛上台,天下並不穩定,一切對規章制度的信心都在重新建立的過程中,而賈誼幫助漢文帝治理國家井井有條,展現了過人的治國能力。

漢文帝非常欣賞這個年輕人。

但是,賈誼畢竟年輕,忽視了在朝為官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人際關係。

或許,賈誼的內政能力能夠和蕭何這樣的名家相提並論,但是在待人接物方面,二十多歲的賈誼實在是太差了。

當時漢文帝就和大臣們商議,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

但是,賈誼的才華遭到了絳侯周勃、灌嬰、東一陽一侯、馮敬等人的嫉妒,而且他的政治主張和治國方略都與他們相左,老臣們就決定要扳倒賈誼這個小孩。

他們在文帝面前誹謗賈誼說:「這個洛一陽一人,年紀輕而學識淺,只想獨攬大權,把政事弄得一一團一糟。」

漢文帝於是疏遠了賈誼,不再採納他的意見,改任他為長沙王太傅。

賈誼向文帝告辭之後,前往長沙赴任,賈誼一生太順利了,受到這樣的挫折難免有些舉止失措,他聽說長沙地勢低窪,天氣潮一濕,自認為壽命不會很長,又是因為是被貶到這裡的,心中非常不愉快。

在渡過湘水的時候,他寫下一篇辭賦來憑弔屈原,在賦文中他借憑弔屈原抒發了自己的抑鬱之情。

轉眼之間,賈誼在擔任長沙王太傅已有三年。

一天,有一隻鴞鳥飛進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邊。

楚國人把鴞叫做「服」,是不祥之物。

賈誼原來就是因被貶來到長沙,又十分不適應長沙的氣候,看到這個情景,更加悲痛傷感自覺去日無多,於是就寫下了一篇賦文來自我安慰。

這兩篇文章文采斐然,但是或多或少地都有些那麼牢一騷一的意思,傳到漢文帝那裡,劉恆在感歎賈誼的文采之餘,也時常懷念那個很有才氣的小伙子。

天妒英才

一年多之後,賈誼被召回京城拜見皇帝。

當時漢文帝正在接受神靈的降福保佑。

因文帝有感於鬼神之事,就向賈誼詢問鬼神的本原。

賈誼也就乘機周詳地講述了所以會有鬼神之事的種種情形。

到半夜時分,文帝聽得很入神,不知不覺地在座席上總往賈誼身邊移動。

聽完之後,文帝慨歎道:「我好長時間沒見賈誼了,自認為能超過他,現在看來還是不如他。」

過了不久,文帝任命賈誼為梁懷王太傅。

梁懷王是漢文帝的小兒子,深受文帝一寵一愛一,又喜歡讀書,因此才讓賈誼當他的老師。

好運開始掉頭了,賈誼應該吸取當年的教訓,收起鋒芒,處理好人際關係,才能在政治上求得更大的發揮。

但是賈誼還是老樣子,漢文帝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侯,賈誼反對漢文帝封賞更多的劉氏宗室成員,認為這樣將來必然引起國家動盪。

賈誼又多次上疏皇帝,說有的諸侯封地太多,應該逐漸削弱他們的勢力,這確實是有眼光的,但是時機不對,漢文帝也不肯聽從。

賈誼還因此又把各位諸侯王們都得罪了,仕途再次蒙上了一層一陰一影。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