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治世能臣(7):於是在中尉管轄範圍的一奸一猾之人,都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治世能臣(7)

史記新讀

治世能臣(7)

人們說他的得力部下就像戴著帽子的猛虎一樣。

於是在中尉管轄範圍的一奸一猾之人,都隱伏不敢出來,有權勢的人就替他宣揚名聲,稱讚他的政績。

在他擔任中尉的幾年裡,他的屬官大多因為他包庇豪強權門的機會收受財物變得富有起來。

夷滅五族

後來,王溫舒因觸犯天子而被免官。

漢武帝想修建通天台,但發現沒有人可以役使。

王溫舒就建議考核中尉部下逃避兵役的人,結果查出幾萬人可去參加勞動。

皇上很高興,就任命他為少府,後又改任右內吏。

他處理政事同從前一樣,上任後違法亂紀的事就得到了遏制。

此後他又一次丟官,但很快又被皇帝委任。

漢武帝下令征討大宛的軍隊時,朝廷下令徵召豪強官吏,王溫舒卻把他的屬官華成隱藏起來。

這時,又有人告發他收受賄賂和其他一些罪責,罪行之重應當滅族,王溫舒畏罪自一殺了。

這時,他的兩個弟弟以及兩個姻親之家,也各自因為犯罪而被滅族。

光祿徐自為說:「可悲啊,古代有誅滅三族的事情,而王溫舒犯罪竟至於同時夷滅五族!」

盜賊遍佈

自從王溫舒用嚴酷凶殘的手段處理政事受到朝廷的青睞後,各級官吏都開始傚法王溫舒。

然而這樣做的結果是百姓一不小心就會觸犯法律,所謂官一逼一民反,刑法越嚴到了苛刻的地步,只會使天下的盜賊越來越多。

他們大的一團一夥多達數千人,擅自稱王稱號,攻打城池,奪取兵器,釋放罪犯,拘捕懲罰郡太守、都尉,殺死二千石的官員,發佈檄文,催促各縣為他們準備糧食。

小的一團一夥也有幾百人,至於劫掠鄉村的多得數也數不過來。

於是武帝開始派御史中丞、丞相長史督辦剿滅之事,但還是不能禁止。

天子又派官員拿著符節,發兵攻擊,有時剿滅大的一團一夥時,應該處死的竟多至一萬多人。

還有那些私通盜賊,供一應糧食遭到株連的多達數千人。

至於犯罪的首領,往往幾年之後才能抓住。

此時,那些被打敗走散逃跑的士卒又聚集成一黨一,佔據險要的山川反叛。

他們往往聚眾躲藏在偏僻易守難攻的地方,朝廷對他們無可奈何。

後來,朝廷頒行「沈命法」,如果當地群盜產生而官吏沒有發覺,或發覺了卻沒有捕捉到規定的數額,有關主持此事的官員都要處死。

從此以後,官員怕被誅殺,縱然有盜賊也不敢上報。

就算上報,上級官府害怕捕不到盜賊,為避免遭到連累,也不敢向上匯報。

所以天下的盜賊越來越多,而政一府上下互相隱瞞,玩一弄文辭,期望逃避法律制裁。

事必躬親的減宣

減宣是楊縣(今山西省洪洞縣西南)人,他因為政績突出,被調到河東太守府任職。

將軍衛青派人到河東買馬,看到減宣才能出眾,就向皇上推薦,於是他被徵召到京城當了大廄丞。

他當官做事很公平,因此得以逐漸升任。

皇上派他處理主父偃和淮南王造反的案件,他充分利用法律條文深究罪責,殺了很多人,他因敢於判決疑難案件而備受稱讚。

他屢次被免官又屢次被起用,擔任御史及中丞之官差不多有二十年。

王溫舒免去中尉之官後,減宣擔任左內史一職。

他管理米鹽之事,無論事情大小都要親自經手,親自安排縣中各部門的財產器物,縣令和縣丞也不得擅自改動,如果他們敢不服從命令,減宣甚至對他們處以重刑。

同時為官幾年,其他各郡郡守都只能辦好一些小事而已,但是唯獨減宣能從小事辦到大事,憑借他的力量保證政策順利推行下去。

後來,因為他的屬官成信與他結怨。

成信逃走藏到上林苑中,減宣派郿縣縣令殺死了成信。

官吏和士卒射殺成信時,不小心射中了上林苑的大門。

減宣被交付法官判罪,法官認為他犯了大逆不道之罪,減宣只得被迫自一殺。

不循古法的杜周

杜周是南一陽一(今河南省南一陽一市西南)杜衍人。

義縱當南一陽一太守時,把杜周當做得力助手,薦舉他做了廷尉史。

他服侍張湯,深得張湯賞識。

張湯屢次說他才能出眾,官職升到御史。

皇帝派他審理邊境士卒逃亡的案件,很多人被他判處死刑。

他上奏的事情很合乎皇上的心意,他同減宣相接替,擔任中丞十多年。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