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治世能臣(8):減宣當左內史時,杜周為廷尉,他治理政事倣傚張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治世能臣(8)

史記新讀

治世能臣(8)

杜周治理政事與減宣相類似,但是他處事慎重遲緩,外表寬鬆,內心苛刻。

減宣當左內史時,杜周為廷尉,他治理政事倣傚張湯,善於窺測皇上的意圖。

皇上想要排擠的,就趁機加以陷害;皇上想要寬釋的,就長期囚禁待審,替他申訴冤情。

他的門客有人責備杜周說:「為皇上斷案,不遵循三尺法律,卻專以皇上的意旨來斷案。

作為法官應當這樣嗎?」

杜周說:「三尺法律是怎樣產生的?從前的國君認為對的就寫成法律,後來的國君認為對的就記載為法令。

適合當時的情況就是正確的,何必要遵循古代法律呢?」

杜周中途被罷官,後來當了執金吾,負責追捕盜賊。

他曾逮捕查辦桑弘羊和衛皇后兄弟的兒子,十分地苛刻殘酷。

天子認為他盡職無私,就升任他為御史大夫。

他的兩個兒子都當了郡守。

他治理政事殘暴酷烈比王溫舒等更厲害。

杜周開始當廷史時,只有一匹馬,而且配備不全;等到他位列三公,子孫都當了高官,家中錢財積累也多達好多萬了。

初露頭角

張釋之是西漢文帝時南一陽一堵一陽一縣(今河南方城東)人。

早年和他的哥哥張仲生活在一起。

張釋之很早就當上了漢朝的下級官吏騎郎,那是家裡掏了幾個錢,並不是他的本事的緣故。

但是他的官運很糟糕,侍奉漢文帝,十年了都沒有得到陞遷,默默無聞。

張釋之的交遊比較廣泛,但是因為職位比較低,所以俸祿遠遠不夠開銷。

當時張釋之和自己的兄長住在一起,所以常常要花老哥的銀子,時間一長,他老哥的產業也大大地受到影響。

不過張釋之老哥的為人真是不錯,一點兒也不埋怨弟弟,倒是張釋之自己過意不去了。

張釋之說:「做郎官這麼長時間,當官當得連老哥的財產都跟著減少,這還當個什麼勁?」

於是他就決定要離職不幹。

中郎將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備,覺得讓他離去是朝廷的損失,就請求漢文帝調補他做謁者。

漢文帝這個人也不是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的人,於是就把張釋之叫到面前試試底細。

張釋之可能有些緊張,開始時沒有搞清楚狀況,就大談特談利國利民的大計方針,結果劉恆聽得有些不耐煩,說:「說些接近現實生活的事,不要高談闊論,說些現在就能實行的事。」

於是,張釋之看來對命題作文很有一手,一看給了題目和要求了,就談起秦漢之際的事,對秦朝滅亡和漢朝興盛的原因談論了很久。

文帝很讚賞他,就任命他做了謁者僕射。

謁者僕射也不是什麼很大的官,但是有兩點很重要:一是從此可以常常地跟著皇帝,與皇帝的關係很親密;二是謁者僕射有六百石的俸祿,而且還可以管十幾個人,也就是說自己可以養活自己了,可以不必再擔心哥哥的產業了。

直言進諫

一次,張釋之跟隨漢文帝前往上林苑。

他們登臨虎圈(等於皇家動物園),漢文帝詢問書冊上登記園中飼養的動物有多少種類、每類有多少、牲畜繁殖、存活情況如何等,一連問了十幾個有關的事項。

上林尉左顧右盼,一個都答不上來。

看管虎圈嗇夫在一旁代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問題,答得極其周全。

漢文帝對上林尉說:「你是怎麼當官的?沒本事就不要當!」然後就打算把他免職,再提升那個虎圈嗇夫來當上林尉。

張釋之在皇帝問話時,一言未發,但對這個僕從在皇帝面前誇誇其談,多方表現自己的作風已經不太滿意了。

現在皇帝居然要他寫詔書罷免原來的上林尉,而由這個官卑卻伶牙俐齒的嗇夫來接任,他認為不妥。

張釋之上前說:「陛下認為絳侯周勃是怎樣的人呢?」

文帝說:「是長者啊!」又再一次問:「東一陽一侯張相如是怎樣的人呢?」

文帝再一次回答說:「是個長者。」

張釋之說:「既然皇帝也認為絳侯周勃、東一陽一侯張相如都是有德有才的治國能臣,可是這兩個人都曾在回答您的提問時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尤其是周勃,皇上不久前還親自問他全國一年判案多少?錢財收支多少?周勃也回答不出來,皇上並沒有罷他的官,還認為他是德高望重的長者能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