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卷三十二 ◎時序部十七:《荊楚歲時記》曰: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御覽》卷三十二 ◎時序部十七

太平御覽

卷三十二 ◎時序部十七

○七月十五日

《荊楚歲時記》曰: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寺。

按《盂蘭盆經》云:有七葉功德,並幡花歌鼓果食送之,蓋由此也。

又曰:《盂蘭盆經》曰:目連見其亡母生餓鬼中,即缽盛飯往餉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目連大叫馳還白佛。

佛言爾母罪重,非爾一人奈何,當須十方僧眾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當為七代父母危難中者,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佛敕眾僧皆為施主咒願七代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

是時目連白佛未來世佛弟子行孝順者,亦應奉盂蘭盆供養。

佛言大善。

故後代人因此廣為華飾,乃至刻木割竹,飴蠟彩鏤繒,模花葉之形,極工妙之巧。

《道經》:七月十五日中元之節,地官校閱,搜選眾人,分別善惡;諸天聖眾,普詣宮中,簡定劫數,人鬼簿錄。

餓鬼囚徒,一時俱集。

以其日作玄都大齋,獻於玉京,及采諸花果,世間所有奇異之物,玩弄服飾,幡幢寶蓋,莊嚴供養之具,一精一膳飲食,百味芬芳,獻諸眾聖,及與道士。

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高詠靈篇。

囚徒餓鬼,當時解脫,一俱飽滿,免於眾苦,得還人中。

若非如斯,難可拔贖。

《唐書》曰:代宗七月望日,於內道場造盂蘭盆,飾以金翠,所費百萬。

又設高祖已下七聖神座,備幡節龍傘衣裳之制。

各書尊號於幡上以識之。

舁出內庭,陳於寺觀。

是日排儀仗,百僚序立於光順門以俟之。

幡花鼓舞,迎呼道路,歲以為常,而識者嗤其不典。

唐楊盈川《盂蘭盆賦》曰:渾元告秋,羲和奏曉。

太一陰一望兮圓魄皎,閶闔開兮涼風裊。

四海澄兮百川皛,一陰一陽一肅兮天地窅。

掃離宮,清重閣,設皇邸,張翠幕。

鸞飛鳳翔,睒暘倏爍,雲舒霞布,翕赫曶霍。

陳法供,飾盂蘭。

壯神功之妙物,何造化之多端。

青蓮吐而非夏,赬果搖而不寒。

銅鐵鉛錫,璆琳琅玕。

映以甘泉之玉樹,冠以承露之金盤。

憲章三極,儀刑萬類。

上寥廓兮法天,下安身兮象地。

殫怪力,窮神異。

少君王子,掣曳兮若來;玉女瑤姬,翩仙兮不至。

鳴鷫鸘與鸑鷟,舞鶤雞與翡翠。

毒龍怒兮赫然,狂象奔兮沉醉。

怖魍魎,潛魑魅。

離婁明目,不足見其一精一微;匠石洗心,不足征其奧秘。

繽繽紛紛,氤氤氳氳,五色成文,若榮光休氣,發彩於重雲;蒨蒨粲粲,煥煥爛爛,三觀壯麗,若合璧連珠,耿曜於長漢。

夫其遠也,天台嵥起,繞之以赤霞;夫其近也,削城孤峙,覆之以蓮華。

晃兮瑤台之帝室,赩兮金闕之仙家。

其高也上諸天於大梵,其廣也遍法界於常沙。

上可以薦元符於七廟,下可以納群動於三車。

○九月九日

《續齊諧記》曰: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消。

"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

長房聞之曰:"此可以代矣。

"今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因此也。

《晉書》曰:孟嘉為桓一溫一 參軍,既和而正,一溫一 甚重之。

九月九日,一溫一 游龍山,僚屬畢集,風吹嘉帽落不覺,如廁。

孫盛時在坐,一溫一 授紙筆命嘲之,著嘉坐處,嘉歸見之,笑而請紙即答,了不容思。

(言速成。

)

《續晉一陽一秋》曰:陶潛九月九日無酒,宅邊東籬下菊叢中摘盈把,坐其側,未幾,望見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醉而後歸。

又曰:寧康三年九月九日,上嘗講《孝經》,謝安侍坐,陸納並卞耽執讀,謝石袁宏並執經,車胤王一溫一 摘句。

《南齊書》曰:高祖以九月九日登高,飆館在孫陵寺岡,世呼為九日台。

(在縣北三里一百步,當孫陵岡曲街也。

)

又曰:南齊以九月九日馬射,或說秋金氣講一習一 武事,像漢立秋之禮。

又曰:宋武帝為宋公,在彭城,九月九日出登項羽戲馬台,至今相承,以為故事。

《荊楚歲時記》曰:九月九日,四民並藉野飲宴。

(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漢世來未改,今北人亦重此節,近代多宴設於台榭。

)

《風土記》曰:九月九日,律中無射而數九,俗於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當此日折茱萸房以插頭,言辟惡氣而御初寒。

《西京雜記》曰:漢武帝宮人賈佩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蓋相傳自古,莫知其由。

《豫章記》曰:龍沙在郡北帶一江一 ,沙甚潔白,高峻而陂,有龍形,俗為九日登高處。

又曰:郡北龍沙,九月九日所游宴處,其俗皆然也。

案南一陽一酈縣有菊水,民居其側者壽並百二三十歲。

漢時劉寬、袁隗嘗臨此郡,月致三十斛水以自供。

《續搜神記》曰:有一書生居吳,自稱一胡一 博士,以經傳教授,假借諸書經傳,涉載忽不復見,後九日人相與登山遊觀,但聞講誦聲,尋覓有一空塚,入數步,群狸羅坐。

見人迸走,惟有一狸獨不能去,是常假書者。

《集異記》曰:明皇天寶十三年重一陽一日,獵於沙苑,雲間有孤鶴迴翔焉,上親御弧矢,一發而中,其鶴則帶箭徐墜,將及地丈許,欻然矯翰西南而游,萬眾極目,良久乃滅。

益州城距郭十五里有明月觀焉,依山臨水,松桂深寂,道流非修一習一 一精一愨者,莫得而居。

觀之東廊第一院尤為幽絕,每有自稱青城道士徐佐卿者,風局清古,一歲率三四至,觀之耆舊,因虛其院之正堂以俟其來,而佐卿至則棲焉。

或三五日,或旬朔言歸青城,甚為道流之所傾仰。

一日忽自外至,神爽不怡,謂院中人曰,吾行山中,偶為飛矢所加,尋已無恙矣,然此箭非人間所有,吾留之於壁上,後年箭主到此,即宜付之,慎無墜失。

仍援毫記壁云:留箭之時則十三載九月九日也。

玄宗避狄幸蜀,暇日命駕行遊,偶至斯觀,樂其佳境,因遍幸道室,既入此堂,忽睹掛箭,則命侍臣取而玩之,蓋御箭也。

上深異之,因詢觀之道士,皆以實對,即是佐卿所題,乃前歲沙苑縱畋之日也。

佐卿蓋中箭孤鶴耳。

究其題處,沙苑翻飛,日集於斯歟?上大奇之,因收其箭而寶焉。

自後蜀人亦無有逢佐卿者。

《襄一陽一記》曰:望楚山有三名,一名馬鞍山,一名災山。

宋元嘉中,武陵王駿為刺史,屢登之。

鄙其舊名,望郢山因改為望楚山。

後遂龍飛。

是孝武所望之處,時人號為鳳嶺。

高處有三磴,即劉弘、山簡九日宴賞之所也。

《姑熟記》曰:縣南十里有九井山,殷仲文九日從桓公九井賦詩,即此山是也。

《臨海記》曰:郡北四十里有湖山,山形平正,可容數百人坐。

民俗極重九日,每菊酒之辰,宴會於此山者,常至三四百人。

登之見邑屋悉委,一江一 海分明。

《壽一陽一記》曰:州有義門社,有數百人,每至九日,於明義樓街作樂,以受施以供令。

《齊人月令》曰:重一陽一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迥,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

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還。

《太清諸草木方》曰:九月九日,采菊花與茯苓松柏脂丸服之,令人不老。

《盧公范》曰:凡重一陽一日,上五色糕,菊花枝,茱萸樹。

飲菊花酒,佩茱萸囊,令人長壽也。

魏文帝《九日與鍾繇書》曰:歲往月來,忽復九月,為一陽一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是月律中無射,言群木庶草,有射地而生於芳菊,紛於獨秀。

非夫含乾坤之純和,體芬芳之淑氣,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將老,思餐秋菊之落英。

輔體延年,莫斯之貴,謹奉一束,以助彭祖之術。

宋謝瞻《九月從宋公戲馬台詩》曰:風至授寒服,霜降休百工。

巢幕無留燕,遵渚有歸鴻。

輕霞冠秋日,迅商薄清穹。

聖心眷嘉節,鳴鑾戾行宮。

四延沾芳醴,中堂起絲桐。

扶光迫西泛,余歡宴有窮。

又謝靈運《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送孔令詩》曰:季秋邊朔苦,旅雁違霜雪。

淒淒一陽一卉腓,皎皎寒潭潔。

良辰感聖心,雲旗興暮節。

鳴笳戾朱宮,蘭卮獻時哲。

歸客逐海隅,脫冠謝朝列。

河流有急瀾,浮驂無緩轍。

梁庾肩吾《九日侍宴詩》曰:轍跡光周頌,巡遊盛夏功。

鉤陳萬騎轉,閶闔九門通。

秋暉逐行漏,朔氣繞相風。

獻壽重一陽一節,迴鑾上苑中。

疏山開輦道,間樹出離宮。

玉醴吹花菊,銀床 落井桐。

飲羽山西射,浮雲冀北驄。

塵非飛金垺滿,葉破柳條空。

又劉苞《九日侍宴樂游苑詩》曰:上郡良家子,幽並遊俠兒。

立乘爭飲羽,側騎競紛馳。

明珂飾華眊,金袍映玉羈。

膳羞殫海陸,和齊視秋宜。

雲飛雅琴奏,風起洞簫吹。

曲終高宴罷,景落樹一陰一移。

微薄承嘉惠,飲德良不貲。

取效績無紀,感恩心自知。

後周王褒《九日從駕詩》曰:黃山獵地廣,青門官路長。

律改三秋節,氣應九鍾霜。

射馬垂雙帶,豐貂佩兩璜。

苑寒梨樹紫,山秋菊葉黃。

華露霏霏冷,輕飆颯颯傷。

終慚屬車對,空假侍中郎。

隋一江一 總《衡州九日詩》曰:秋日正淒淒,茅茨復蕭瑟,姬人薦秋醞,幼子問殘疾。

園菊抱黃華,庭榴剖珠實。

聊以著書情,暫遣他鄉日。

又《九日至微山亭詩》曰: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御覽
卷一 ◎天部一卷二 ◎天部二卷三 ◎天部三卷四 ◎天部四卷五 ◎天部五卷六 ◎天部六卷七 ◎天部七卷八 ◎天部八卷九 ◎天部九卷十 ◎天部十卷十一 ◎天部十一卷十二 ◎天部十二卷十三 ◎天部十三卷十四 ◎天部十四卷十五 ◎天部十五卷十六 ◎時序部一卷十七 ◎時序部二卷十八 ◎時序部三卷十九 ◎時序部四卷二十 ◎時序部五卷二十一 ◎時序部六卷二十二 ◎時序部七卷二十三 ◎時序部八卷二十四 ◎時序部九卷二十五 ◎時序部十卷二十六 ◎時序部十一卷二十七 ◎時序部十二卷二十八 ◎時序部十三卷二十九 ◎時序部十四卷三十 ◎時序部十五卷三十一 ◎時序部十六卷三十二 ◎時序部十七卷三十三 ◎時序部十八卷三十四 ◎時序部十九卷三十五 ◎時序部二十卷三十六 ◎地部一卷三十七 ◎地部二卷三十八 ◎地部三卷三十九 ◎地部四卷四十 ◎地部五卷四十一 ◎地部六卷四十二 ◎地部七卷四十三 ◎地部八卷四十四 ◎地部九卷四十五 ◎地部十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卷五十 ◎地部十五卷五十一 ◎地部十六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卷五十三 ◎地部十八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卷五十五 ◎地部二十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卷五十八 ◎地部二十三卷五十九 ◎地部二十四卷六十 ◎地部二十五卷六十一 ◎地部二十六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卷八十 ◎皇王部五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卷八十三 ◎皇王部八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卷九十五 ◎皇王部二十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卷九十七 ◎皇王部二十二卷九十八 ◎皇王部二十三卷九十九 ◎皇王部二十四卷一百 ◎皇王部二十五卷一百一 ◎皇王部二十六卷一百二 ◎皇王部二十七卷一百三 ◎皇王部二十八卷一百四 ◎皇王部二十九卷一百五 ◎皇王部三十卷一百六 ◎皇王部三十一卷一百七 ◎皇王部三十二卷一百八 ◎皇王部三十三卷一百九 ◎皇王部三十四卷一百一十 ◎皇王部三十五卷一百一十一 ◎皇王部三十六卷一百一十二 ◎皇王部三十七卷一百一十三 ◎皇王部三十八卷一百一十四 ◎皇王部三十九卷一百一十五 ◎皇王部四十卷一百一十六 ◎皇王部四十一卷一百一十七 ◎偏霸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偏霸部二卷一百十九 ◎偏霸部三卷一百二十 ◎偏霸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偏霸部五卷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卷一百二十三 ◎偏霸部七卷一百二十四 ◎偏霸部八卷一百二十五 ◎偏霸部九卷一百二十六 ◎偏霸部十卷一百二十七 ◎偏霸部十一卷一百二十八 ◎偏霸部十二卷一百二十九 ◎偏霸部十三卷一百三十 ◎偏霸部十四卷一百三十一 ◎偏霸部十五卷一百三十二 ◎偏霸部十六卷一百三十三 ◎偏霸部十七卷一百三十四 ◎偏霸部十八卷一百三十五 ◎皇親部一卷一百三十六 ◎皇親部二卷一百三十七 ◎皇親部三卷一百三十八 ◎皇親部四卷一百三十九 ◎皇親部五卷一百四十 ◎皇親部六卷一百四十一 ◎皇親部七卷一百四十二 ◎皇親部八卷一百四十三 ◎皇親部九卷一百四十四 ◎皇親部十卷一百四十五 ◎皇親部十一卷一百四十六 ◎皇親部十二卷一百四十七 ◎皇親部十三卷一百四十八 ◎皇親部十四卷一百四十九 ◎皇親部十五卷一百五十 ◎皇親部第十六卷一百五十一 ◎皇親部十七卷一百五十二 ◎皇親部十八卷一百五十三 ◎皇親部十九卷一百五十四 ◎皇親部二十卷一百五十五 ◎州郡部一卷一百五十六 ◎州郡部二卷一百五十七 ◎州郡部三卷一百五十八 ◎州郡部四卷一百五十九 ◎州郡部五卷一百六十 ◎州郡部六卷一百六十一 ◎州郡部七卷一百六十二 ◎州郡部八卷一百六十三 ◎州郡部九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卷一百七十三 ◎居處部一卷一百七十四 ◎居處部二卷一百七十五 ◎居處部三卷一百七十六 ◎居處部四卷一百七十七 ◎居處部五卷一百七十八 ◎居處部六卷一百七十九 ◎居處部七卷一百八十 ◎居處部八卷一百八十一 ◎居處部九卷一百八十二 ◎居處部十卷一百八十三 ◎居處部十一卷一百八十四 ◎居處部十二卷一百八十五 ◎居處部十三卷一百八十六 ◎居處部十四卷一百八十七 ◎居處部十五卷一百八十八 ◎居處部十六卷一百八十九 ◎居處部十七卷一百九十 ◎居處部十八卷一百九十一 ◎居處部十九卷一百九十二 ◎居處部二十卷一百九十三 ◎居處部二十一卷一百九十四 ◎居處部二十二卷一百九十五 ◎居處部二十三卷一百九十六 ◎居處部二十四卷一百九十七 ◎居處部二十五卷一百九十八 ◎封建部一卷一百九十九 ◎封建部二卷二百 ◎封建部三卷二百一 ◎封建部四卷二百二 ◎封建部五卷二百三 ◎職官部一卷二百四 ◎職官部二卷二百五 ◎職官部三卷二百六 ◎職官部四卷二百七 ◎職官部五卷二百八 ◎職官部六卷二百九 ◎職官部七卷二百一十 ◎職官部八卷二百一十一 ◎職官部九卷二百一十二 ◎職官部十卷二百一十三 ◎職官部十一卷二百一十四 ◎職官部十二卷二百一十五 ◎職官部十三卷二百一十六 ◎職官部十四卷二百一十七 ◎職官部十五卷二百一十八 ◎職官部十六卷二百一十九 ◎職官部十七卷二百二十 ◎職官部十八卷二百二十一 ◎職官部十九卷二百二十二 ◎職官部二十卷二百二十三 ◎職官部二十一卷二百二十四 ◎職官部二十二卷二百二十五 ◎職官部二十三卷二百二十六 ◎職官部二十四卷二百二十七 ◎職官部二十五卷二百二十八 ◎職官部二十六卷二百二十九 ◎職官部二十七卷二百三十 ◎職官部二十八卷二百三十一 ◎職官部二十九卷二百三十二 ◎職官部三十卷二百三十三 ◎職官部三十一卷二百三十四 ◎職官部三十二卷二百三十五 ◎職官部三十三卷二百三十六 ◎職官部三十四卷二百三十七 ◎職官部三十五卷二百三十八 ◎職官部三十六卷二百三十九 ◎職官部三十七卷二百四十 ◎職官部三十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