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卷六 ◎天部六:《天文錄》曰:格擇星,狀如炎火,下大上銳,色黃白,起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御覽》卷六 ◎天部六

太平御覽

卷六 ◎天部六

○星中

《天文錄》曰:格擇星,狀如炎火,下大上銳,色黃白,起地而上。

占曰:"格擇星見,不種而獲。

不有土功,必有大害。

又曰:歸邪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司馬遷《天官書》曰:"歸邪見,必有歸國者。

"

又曰:六甲六星,主分一陰一陽一而紀節候,故在帝旁,所以布政教而授民則也。

又曰:平星,《論語韱》曰:"平星主法。

"《合誠圖》曰:"主建廷評,主平天下之獄事。

若今廷尉之象。

"

又曰:魚星,主理一陰一陽一事,知雲雨之期也。

故贊曰:"漢中魚星知雲雨也。

"占曰:"魚星明,大河海水皆出。

"又云:"魚星明則大,一陰一陽一氣和。

魚星忽不明而在,則魚多;魚星亡,則少魚。

"

又曰:郎位一曰哀烏,郎府也。

注曰:"郎位,周官之元士,漢官之光祿、中散、諫議三署郎中,是其職也。

"或曰:"郎位,今尚書也。

"

《天象列星圖》曰:北極五星:一名天極,一名北極,其第一星為太子,第二星最明者為帝,第三星為庶子,余二後宮屬也,並在紫微宮中央,故謂之中極。

其占:明大則吉,若變動則有憂。

今觀象之始,始於中極者,先尊以及卑,自中以周外也,其一人為首,謂極,第二星為首也。

又曰:四輔四星,在紫微宮中抱之,紐星也。

此為輔臣之位,贊於萬機。

其占:以小而明則吉,若微暗則官不理。

又曰:鈞陳六星,在紫微宮中華蓋之下,天帝所居之宮,亦護軍將軍之象。

占以明則吉。

又曰:華蓋七星,其槓九星,合十六星,如蓋狀,在紫微宮,臨鈞陳以蔭帝座。

占若正則吉,若傾則凶也。

又曰:女史一星在紫微宮內,柱史北,此婦人之官,常記宮中之事;占以明則為記史直詞,若不明則反是。

又曰:柱下史一星在紫微宮內,近尚書,此左右掌記君之過。

其占以明則為史直詞,若不明則詞不依過,無真實也。

又曰:尚書五星在紫微宮內東南之隅。

此八座大臣之象。

故贊曰:"尚書納言,夙夜咨謀。

"占以小而明,則君臣和。

又曰:北斗七星,近紫微宮南,在太微北。

是謂帝車,以主號令,運乎中央而臨制四方,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北斗。

其魁四星為璇璣,其杓三星為玉衡。

故《書》云:"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

"又其魁第一星為樞;亦曰正星,主一陽一德,天子之象;二曰璇,亦曰法星,主一陰一刑,女主之位;三曰璣,亦曰令星,主禍;四曰權,亦曰伐星,主天理,伐無道;五曰衡,亦曰殺星,主中央,助四旁,殺有罪;六曰開一陽一,亦曰應星。

又一主天,二主地,三主火,四主水,五主土,六主木,七主金。

又一主秦,二主楚,三主梁,四主吳,五主隋,六主燕,七主齊。

又曰: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如匡形,故史遷曰:"斗魁戴匡。

"其第六星,名曰司祿,此天之府計集所會也。

又曰:宦者四星,次帝座西南,主侍者,帝旁閹人也。

占以不明為吉,若明則內臣專權。

又曰:勢四星在太一陽一西兆,主刑餘人而用事者也。

占以不明為吉,若明則閹宦用權。

又曰:輔一星,附北斗杓第六星,大臣之象也。

占:欲其小而明則吉,若大而明,則臣奪君政;若小而不明,則臣不任職;若明大與斗合者,則國兵暴起。

又曰:八穀八星,在紫微蕃之外,五車之北,其八星:一主稻,二主黍,三主大麥,四主大豆,五主小豆,六主小麥,七主粟,八主麻子。

佔其明則八穀成,若暗則不成;若一星不見,則一穀不登;若八星不見,則國人有餬口之憂。

又曰:房四星,去氐十五度,為明堂、布政之宮。

占:若移徙則國流逆,均明則天下大同。

又曰:傳說一星在尾後河中也,蓋後宮女巫也。

主祝祠神靈,祈禱,以求子胤。

占:若大而明,則後宮多禱祈。

又曰:杵三星,在箕南,主舂杵之用。

占:若其縱則為豐,若其橫則為饑。

又曰:農丈人一星在南斗南,主農正官也。

占:明則為豐稔,若暗則為饑歉。

又曰:南斗六星,去牽牛二十六度四分之一,為天廟,丞相太宰之位,主薦賢良、授爵祿。

又主兵機。

魁南二星為天梁,中央二星為天相,北二星杓曰天廚庭,亦為壽命之期,將有天子之事。

占:其斗星盛明則王道和平,爵祿行;若不然,反是也。

又曰:河鼓三星在牽牛北,主軍鼓,蓋天子三將軍也。

中央,大將軍也;其南左星,左將軍也;其北右星,右將軍也。

所以備關梁而拒難也。

昔傳牽牛、織女七月七日相見者,則主是也。

故《爾雅》云:"河鼓謂之牽牛。

"又古歌曰:"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其黃姑者,即河鼓也,為吳音訛而然。

今之言者,謂是列捨牽牛而會織女,故為此分析,令知斷其疑焉。

又曰:臼四星在人星東南,主舂臼,占:若覆則歲中,人饑荒,若仰則天下熟。

又曰:內杵三星在人星旁,主軍糧。

占:若正直下對臼口則吉,若偏與臼不相當,則軍糧絕。

又曰:漸台四星屬織女左足,主晷刻律呂。

占:若明則一陰一陽一調而律呂和,不然則否也。

又曰:弧九星在狼東南,謂天弓也。

主備賊盜,常屬矢向狼星。

又曰:天錢十星在北落西北,主錢帛所聚。

占:若明則府藏盈,若不明則為虛耗。

又曰:東璧二星,去宮室十六度,天子圖書之秘府也。

占:若明則圖書集,道術行,小人退,君子入;若不然,則天子好武臣,賤文土,稽古忠正之臣隱,親一黨一 邪曲之人用也。

又曰:羽林四十五星,二三而聚,在壘壁南,主天軍。

占:若星聚明則國安寧;若星稀而動搖,則兵革出。

又曰:進賢一星在太微宮東華門東、平道之西,主訪賢薦士也。

占:若明則賢人進,若不明則否也。

又曰:太微宮垣十星,在翼、軫北,主天子之宮庭,五帝之座,十二諸侯府也。

其外藩南二星間,名曰端門;東第一星為左執法,廷尉之象也。

又曰:軒轅十七星,在七星北,如龍之體,主雷雨之神,後宮之象。

一陰一陽一交一 感,震為雷,激為電,和為雨,怒為風,亂為霧,凝為霜,散為露,聚為雲氣,立為虹蜺,離為背矞,分為抱珥。

此十四變,皆軒轅主之。

又曰:天街二星在畢、昴間,主國界也。

街南為華夏之國,街北為戎夷之國。

又曰:玉井四星在參西,主水泉。

《石氏星經》曰:捲舌六星在昴北,主讒佞言語之吏。

若移動,多口舌,兵起。

舌直,天下無口舌。

星繁,天下兵亂;星少,兵廢。

又曰:天讒星在捲舌中,亦主誹謗。

又曰:天廩四星在昴南,主積聚黍稷、供享祀及御膳。

星明,豐;暗,儉。

又曰:天苑十六星在昴、畢,如環狀,主天子苑囿。

五星守苑牛馬死。

又曰:參旗九星,在參、畢間。

一曰天弓星,不欲明;明則白衣會,邊兵動。

又曰:闕丘二星在南河,主天子門闕,諸侯之兩觀也。

又曰:文昌六星,如半月形,斗魁前,為天府。

主天下集計事,第一星名上將,第二名次將,第三名貴相,第四名司祿,第五名司命,第六名司法。

星光潤則天下安。

又曰:大理四星在斗中,亦為貴人牢,又為執法之宮。

又曰:庫樓十五星,在左角南,器府東。

一名天庫,兵車之府,星芒角兵起。

又曰:招搖一星在梗河北,主遠狄,芒角則兵起。

又曰:貫索九星,在七公前,為賤人牢。

口一星為門,門欲開,開即有赦,星總見,獄事繁。

《豫章列士傳》曰:周騰,字叔達,為御史。

桓帝欲南郊,平明出,叔達仰首曰:"王者象星,今宮中宿策馬星不出動,帝何出焉?"四更,皇子卒,遂止。

《關令內傳》曰:北斗一星面百里,相去九千里,置二十四氣,四宿行四時,五方立五星,主五嶽也。

《黃石公記》曰:黃石,鎮星之一精一也。

王子年《拾遺記》曰:禹鑄九鼎,擇雌金為一陰一鼎,雄金為一陽一鼎,太白星見,九日不沒。

《莊子》曰:夫道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

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

《列子》曰:星,積氣之中有光耀者。

《抱朴子》曰:辰星,水一精一,生玄武。

歲星,木一精一,生青龍。

又曰:人初受氣皆應列宿之一精一,值聖宿則聖,值賢宿則賢也。

《一屍一子》曰:自井中視星,所見不過數星;自丘山以望,則見始多也。

非明益也,勢使然也。

私,井中也;公,丘上也。

《淮南子》曰:太微者,太一庭也;紫宮者,太一之居也;軒轅者,帝妃之捨也;咸池者,水魚之囿也。

天河者,群神之闕也;天河,星名也,闕猶門也。

又曰:令雨師灑道,使風伯掃塵。

高誘注曰:"雨師,畢星也;風伯,箕星也。

"

又曰:歲星之所居,五穀豐昌;其對為衡,歲乃殃。

又曰:四守者,所司賞罰。

許慎注曰:"四守:紫宮、軒轅、咸池、天河也。

"

《家語》曰:巫馬期為單父令,戴星出入以理人。

劉向《說苑》曰:玄象著明,莫大於日月;察變之動,莫著於五星也。

又曰:秦一胡一 亥立,日月薄食,山林淪亡,枉矢光夜,熒惑襲月。

《景帝通紀》曰:彗星者,天地之旗也。

《國一精一符》曰:地為山川,山川之一精一,上為星,各應其州城分野,為國作精神符驗也。

《五姓占》曰:君薄德義,懦弱不勝任,則太白失度經,天作變易之象。

《樂汁圖》曰:天宮,紫微宮也。

鉤陳,後宮也。

大當,正妃也。

(大當,鉤陳末犬星也。

)閣道北斗,輔天理,貴人牢。

(為貴人作牢獄也。

)文昌宮,(天五曹會府也。

)玄戈招搖也。

(皆備兵難之星。

)梗河,天矛也。

(梗河,一名天矛。

)織女、連營、賤人牢。

(連營貫索。

)咸池,五車。

(五車,咸池別名。

)天關、參旗,伐也。

觜觿,天廟也。

奎,天豕也;婁,天矢也;胃,天倉也。

狼虎魚陵、天船、天苑、捲舌、天老人。

(皆西方星名也。

)柳主材木。

(柳星,主材木也。

)

鄭玄注曰:日月遺其珠囊。

珠謂五星也;遺其囊者,盈縮失度也。

《黃石公一陰一謀秘訣法》曰:熒惑者,火之一精一,御史之象,主禁令刑罰。

蔡邕《月令章句》曰:天官五獸之於五事也,左有蒼龍、大辰之貌,右有白虎、大梁之文、前有朱雀、鶉火之體,後有玄武、龜蛇之質,中有大角、軒轅、麒麟之信。

《風俗通》曰:月與星並無光,日照之乃光耳。

如以鏡照日,則影見壁。

月初見西方,月望後光見東北,一照也。

又曰:東方朔,太白星一精一,黃帝時為風後,堯時為務成子,周時為老子,越為范蠡,齊為鴟夷,言其變化無常也。

祖台之《志怪》曰:吳未亡前,常有紫赤氣見鬥牛之間,星官及諸善占者鹹憂。

吳方興,惟張茂先於天文尤一精一,獨知為神劍之氣,非一江一 南之祥。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御覽
卷一 ◎天部一卷二 ◎天部二卷三 ◎天部三卷四 ◎天部四卷五 ◎天部五卷六 ◎天部六卷七 ◎天部七卷八 ◎天部八卷九 ◎天部九卷十 ◎天部十卷十一 ◎天部十一卷十二 ◎天部十二卷十三 ◎天部十三卷十四 ◎天部十四卷十五 ◎天部十五卷十六 ◎時序部一卷十七 ◎時序部二卷十八 ◎時序部三卷十九 ◎時序部四卷二十 ◎時序部五卷二十一 ◎時序部六卷二十二 ◎時序部七卷二十三 ◎時序部八卷二十四 ◎時序部九卷二十五 ◎時序部十卷二十六 ◎時序部十一卷二十七 ◎時序部十二卷二十八 ◎時序部十三卷二十九 ◎時序部十四卷三十 ◎時序部十五卷三十一 ◎時序部十六卷三十二 ◎時序部十七卷三十三 ◎時序部十八卷三十四 ◎時序部十九卷三十五 ◎時序部二十卷三十六 ◎地部一卷三十七 ◎地部二卷三十八 ◎地部三卷三十九 ◎地部四卷四十 ◎地部五卷四十一 ◎地部六卷四十二 ◎地部七卷四十三 ◎地部八卷四十四 ◎地部九卷四十五 ◎地部十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卷五十 ◎地部十五卷五十一 ◎地部十六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卷五十三 ◎地部十八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卷五十五 ◎地部二十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卷五十八 ◎地部二十三卷五十九 ◎地部二十四卷六十 ◎地部二十五卷六十一 ◎地部二十六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卷八十 ◎皇王部五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卷八十三 ◎皇王部八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卷九十五 ◎皇王部二十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卷九十七 ◎皇王部二十二卷九十八 ◎皇王部二十三卷九十九 ◎皇王部二十四卷一百 ◎皇王部二十五卷一百一 ◎皇王部二十六卷一百二 ◎皇王部二十七卷一百三 ◎皇王部二十八卷一百四 ◎皇王部二十九卷一百五 ◎皇王部三十卷一百六 ◎皇王部三十一卷一百七 ◎皇王部三十二卷一百八 ◎皇王部三十三卷一百九 ◎皇王部三十四卷一百一十 ◎皇王部三十五卷一百一十一 ◎皇王部三十六卷一百一十二 ◎皇王部三十七卷一百一十三 ◎皇王部三十八卷一百一十四 ◎皇王部三十九卷一百一十五 ◎皇王部四十卷一百一十六 ◎皇王部四十一卷一百一十七 ◎偏霸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偏霸部二卷一百十九 ◎偏霸部三卷一百二十 ◎偏霸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偏霸部五卷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卷一百二十三 ◎偏霸部七卷一百二十四 ◎偏霸部八卷一百二十五 ◎偏霸部九卷一百二十六 ◎偏霸部十卷一百二十七 ◎偏霸部十一卷一百二十八 ◎偏霸部十二卷一百二十九 ◎偏霸部十三卷一百三十 ◎偏霸部十四卷一百三十一 ◎偏霸部十五卷一百三十二 ◎偏霸部十六卷一百三十三 ◎偏霸部十七卷一百三十四 ◎偏霸部十八卷一百三十五 ◎皇親部一卷一百三十六 ◎皇親部二卷一百三十七 ◎皇親部三卷一百三十八 ◎皇親部四卷一百三十九 ◎皇親部五卷一百四十 ◎皇親部六卷一百四十一 ◎皇親部七卷一百四十二 ◎皇親部八卷一百四十三 ◎皇親部九卷一百四十四 ◎皇親部十卷一百四十五 ◎皇親部十一卷一百四十六 ◎皇親部十二卷一百四十七 ◎皇親部十三卷一百四十八 ◎皇親部十四卷一百四十九 ◎皇親部十五卷一百五十 ◎皇親部第十六卷一百五十一 ◎皇親部十七卷一百五十二 ◎皇親部十八卷一百五十三 ◎皇親部十九卷一百五十四 ◎皇親部二十卷一百五十五 ◎州郡部一卷一百五十六 ◎州郡部二卷一百五十七 ◎州郡部三卷一百五十八 ◎州郡部四卷一百五十九 ◎州郡部五卷一百六十 ◎州郡部六卷一百六十一 ◎州郡部七卷一百六十二 ◎州郡部八卷一百六十三 ◎州郡部九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卷一百七十三 ◎居處部一卷一百七十四 ◎居處部二卷一百七十五 ◎居處部三卷一百七十六 ◎居處部四卷一百七十七 ◎居處部五卷一百七十八 ◎居處部六卷一百七十九 ◎居處部七卷一百八十 ◎居處部八卷一百八十一 ◎居處部九卷一百八十二 ◎居處部十卷一百八十三 ◎居處部十一卷一百八十四 ◎居處部十二卷一百八十五 ◎居處部十三卷一百八十六 ◎居處部十四卷一百八十七 ◎居處部十五卷一百八十八 ◎居處部十六卷一百八十九 ◎居處部十七卷一百九十 ◎居處部十八卷一百九十一 ◎居處部十九卷一百九十二 ◎居處部二十卷一百九十三 ◎居處部二十一卷一百九十四 ◎居處部二十二卷一百九十五 ◎居處部二十三卷一百九十六 ◎居處部二十四卷一百九十七 ◎居處部二十五卷一百九十八 ◎封建部一卷一百九十九 ◎封建部二卷二百 ◎封建部三卷二百一 ◎封建部四卷二百二 ◎封建部五卷二百三 ◎職官部一卷二百四 ◎職官部二卷二百五 ◎職官部三卷二百六 ◎職官部四卷二百七 ◎職官部五卷二百八 ◎職官部六卷二百九 ◎職官部七卷二百一十 ◎職官部八卷二百一十一 ◎職官部九卷二百一十二 ◎職官部十卷二百一十三 ◎職官部十一卷二百一十四 ◎職官部十二卷二百一十五 ◎職官部十三卷二百一十六 ◎職官部十四卷二百一十七 ◎職官部十五卷二百一十八 ◎職官部十六卷二百一十九 ◎職官部十七卷二百二十 ◎職官部十八卷二百二十一 ◎職官部十九卷二百二十二 ◎職官部二十卷二百二十三 ◎職官部二十一卷二百二十四 ◎職官部二十二卷二百二十五 ◎職官部二十三卷二百二十六 ◎職官部二十四卷二百二十七 ◎職官部二十五卷二百二十八 ◎職官部二十六卷二百二十九 ◎職官部二十七卷二百三十 ◎職官部二十八卷二百三十一 ◎職官部二十九卷二百三十二 ◎職官部三十卷二百三十三 ◎職官部三十一卷二百三十四 ◎職官部三十二卷二百三十五 ◎職官部三十三卷二百三十六 ◎職官部三十四卷二百三十七 ◎職官部三十五卷二百三十八 ◎職官部三十六卷二百三十九 ◎職官部三十七卷二百四十 ◎職官部三十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