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
卷一百三十五 ◎皇親部一
○總序后妃
《尚書大傳》曰:古者後夫人將侍,君前,息燭,後舉燭,至於房中,釋朝服,襲燕服,然後入御。
史奏雞鳴於階下(奏猶白階陛也。
)然後夫人鳴佩玉於房中,告去也。
然後應門擊柝告辟(應門,朝六也。
辟,啟也。
)也。
然後少師奏質明於陛下(質,正),然後夫人入庭立,君出朝。
《毛詩》曰:《關雎》,后妃之德也。
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俅。
"
又曰:《葛覃》,后妃之本也。
后妃在父母家,則志在女功之事,躬儉節用,服浣濯之衣。
尊師敬傅,則可以歸安父母,化天下以成婦道也。
又曰:《卷耳》,后妃之志也。
又當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朝夕思念,至於憂勤也。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
又曰:《樛木》,后妃逮下也。
言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焉。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
又曰:《螽斯》,后妃子孫眾多也。
言若螽斯不妒忌,則子孫眾多也。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又曰:《桃夭》,后妃之所致也。
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無鰥民也。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又曰:《兔罝》,后妃之化也。
《關雎》之化行,則莫不好德,賢人眾多也。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糾糾武夫,公侯干城。
"
又曰:《芣苡》,后妃之美也。
天下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
又曰:《雞鳴》,思賢妃也。
哀公荒一婬一怠慢,故陳賢妃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禮記》曰:天子之妃曰後。
(鄭玄注曰:後之言後也。
)
又《昏義》曰: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德天下之內治,以明章天下之婦順,故內和而家理。
天子立六宮、三公、九卿、二十一七一大 夫、八十一元士。
以聽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國治。
故曰:天子聽男教,後聽女順;天子理一陽一道,後治一陰一德;天子聽外治,後聽內職。
教訓成俗,外內和順,國家治理,此之謂盛德。
《白虎通》曰:天子之發妃謂之後何?後者,君也;天子妃至尊,故謂君也,明海內之小君也。
《漢書》曰: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內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
夏之興也以塗山,而桀放也用妹喜;殷之興也以有娀及有{新女},而紂之殺也嬖妲己,周之興也以姜嫄及大任、大姒,而幽王之擒也一婬一褒姒。
故《易》基《乾坤》,《詩》首《關雎》,《書》美釐降,《春秋》譏不親迎。
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
《漢書》曰:漢興,因秦之稱號,帝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正嫡稱皇后,妾皆稱夫人,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之號焉。
至武帝,制婕妤、娙娥、傛華、充衣,各有爵號,而元帝加昭儀之號,凡十四等雲。
昭儀位視丞相,爵比諸侯王。
婕妤視上卿,比列侯。
娙娥視中二千石,比關內侯。
傛華視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視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視千石,比中更。
充衣視八百石,比左更。
七子視八百石,比左庶長。
長使視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視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視三百石。
順常視二百石。
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皆視百石。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視有秩斗食雲。
五官以下,葬司馬門外(陵上司馬門外。
)
應劭《漢官》曰:皇后稱椒房。
《詩》云:"椒聊之實,蔓衍盈升",美其繁興。
以椒塗室,亦取一溫一 暖,除惡氣也。
猶天子赤泥殿上曰丹墀。
《漢舊儀》曰:皇后、婕妤乘輦,餘皆以茵,四人輿以行。
又曰:皇后玉璽,文與帝同。
皇后之璽,金螭虎紐。
又曰:皇后、太子各食三十縣,曰湯沐邑。
《五經要義》曰:古者後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后妃群妾,以禮御於君所。
女史書其日,授環,以示進退之法。
生子月娠,則以金環退之。
當御者以銀環,進者著於左手;既御,著於右手。
左手一陽一也,以當就男,故著左手。
右手一陰一也,既御而復故。
此女史之職也。
《後漢書》曰:夏殷以上,后妃之制,其文略矣。
《周禮》:王者立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女,以備內職焉。
後正位宮闈,同體天王。
夫人坐論婦禮,九嬪掌教四德,世婦主喪、祭、賓客,女御序於王之燕寢。
頒官分務,各有典司。
女史彤管,記功書過。
居有保阿之訓,動有環珮之響。
進賢才以輔佐君子,哀窈窕而不一婬一其色。
所以能述宣一陰一化,修成內則,閨房肅雍,險謁不行也。
故康王晚朝,《關雎》作諷;宣王晏起,姜氏請愆。
及周室東遷,禮序凋缺,諸侯僣縱,軌制無章。
齊桓有如夫人者六人,晉獻升戎女為元妃,終於五子作亂,塚嗣遘屯。
爰逮戰國,風憲偷薄,適情任欲,顛倒衣裳,以至破國亡身,不可勝數。
斯固輕禮馳防,先色後德者也。
秦並天下,多自驕大,官備七國,爵列八品。
漢興,因循其號,而婦制莫厘。
高祖帷薄不修,孝文衽席無辯,然而選納尚簡,飾玩少華。
自武、元之後,世增一婬一費,至乃掖庭三千,增級十四。
妖倖毀政之符,外姻亂邦之跡,前史載之詳矣。
及光武明德中興,斫雕為樸,六宮稱號,惟皇后、貴人。
貴人金印紫綬,俸不過粟數十斛。
又置美人、宮人、采女三等,並無爵秩,歲時賞賜充給而已。
漢法常因八月筭人,遣中大夫與掖庭丞及相工,於洛一陽一鄉中閱視良家童女,年十三已上,二十已下,姿色端麗,合法相者,載還後宮,擇視可否,乃用登御。
所以明慎娉納,詳求淑哲。
明帝聿遵先旨,宮教頗修,登建嬪後,必先令德,內無出閫之言,權無私溺之授,可謂矯其弊矣。
向使因設外戚之禁,編著甲令,改正后妃之制,貽厥方來,豈不休哉!雖御已有度,而防閒未篤,故孝章以下,漸用色授,恩隆好合,遂忘淄蠹。
自古雖主幼時艱,王家多釁,必委成塚宰,簡求忠賢,未有專任婦人,斷割重器。
惟秦芊太后始攝政事,故穰侯權重於昭王,家富於嬴國。
漢仍其謬,知患莫改。
東京皇統屢絕,權歸女主,外立者四帝,臨朝者六後,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賢以專其威。
任重道悠,利深禍速。
身犯霧露於靈台之上,家嬰縲紲於圄犴之下。
湮滅連踵,傾輈繼路,而赴蹈不息,燋爛為期,終於陵夷大運,淪亡神寶。
《詩》、《書》所歎,略同一揆。
《魏志》曰:魏因漢法,母后之號,皆如舊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損。
太祖建國,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夫人,有昭儀,有婕妤,有華客,有美人。
文帝增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
明帝增淑妃、昭華、修儀,除順成官。
太和中,始覆命夫人,登其位於淑妃之上。
自夫人以下,爵凡十二等。
又曰:黃初三年,詔曰:"婦人與政,亂之本也。
自今已後,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佐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
以此詔傳後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
"
殷融議後父不應拜後曰:"天性之至,父子之道,人倫之序,君臣之義,性至因親,故情禮無二;義序緣敬,故尊嚴無上。
"《易》曰:'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有禮儀生焉。
'故資父事君,教之至也。
君不以貴而臣其所尊,故子爵不加於父也。
夫以帝王之尊,猶無臣妾父母一之 義,況後從尊於帝,而令母執臣妾邪!而鄭玄復云:'公朝與歸寧,別有二制;尊卑迭用,拜謁更序。
'亦有未詳斯議為何所據?"
晉張華《女史箴》曰:茫茫造化,二儀始分;散氣流行,既陶既甄。
在帝庖犧,肇經天人;爰始夫婦,以及君臣。
家道以正,而王猷有倫。
婦德尚柔,含章貞吉;暱婉淑慎,正位居室。
施衿結褵,虔恭中饋;肅慎爾儀,式瞻清懿。
樊姬感莊,不食鮮禽;衛女矯桓,耳忘和音。
志厲義高,而二主易心。
玄熊攀檻,馮媛趨進,夫豈無畏?知死不吝。
班妾有辭,割歡同輦,夫豈不懷?防微慮遠。
道罔隆而不殺,物無盛而不衰。
日中則昃,月滿則微。
崇猶塵積,替若駭機。
人咸知飾其容,而莫知其飾性。
性之不飾,或愆於禮正;斧之藻之,克念作聖。
出其言善,千里應之;苟違斯義,則同衾以疑。
夫出言如徵,而榮辱由茲。
勿謂幽昧,靈鑒無象;勿謂玄漠,神聽無響。
無矜爾榮,天道惡盈;無恃爾貴,隆隆者墜。
鑒於小星,戒彼攸遂;比心螽斯,則繁爾類。
歡不可以黷,一寵一 不可以專。
專實生慢,愛極則遷;致盈必損,理有固然。
美者自美,翩以取尤。
冶容求好,君子所仇。
結恩而絕,職此之由。
故曰:翼翼矜矜,福所以興;靖恭自思,榮顯所期。
女史司箴,敢告庶姬。
《後魏書》曰:魏氏王業之兆雖始於神元,至於昭成。
世崇儉質,妃嬙嬪御,率多闕焉,唯以次第為稱。
而章、平、思、昭、穆、惠、煬、烈八帝,妃後無聞。
道武追尊祖妣,皆從帝謚為皇后,始立中宮,餘妾或稱夫人,多少無限,然皆品次。
太武始增左右昭儀及貴人、椒房。
《後魏書》曰:後魏故事,將立皇后,必令手鑄金人,以成者為吉,不成則不得立也。
又太武、文成保母劬勞之恩,並極尊崇之義,雖事乖典禮,而觀過知仁。
《北史》曰:周氏率由姬制,內職有序。
文帝創基,修衽席以儉約;武皇嗣立,節情慾於矯枉。
宮闈有貫魚之美,戚里無私溺之尤,可謂得君人之體也。
宣皇外行其志,內逞其欲,溪壑難滿,采擇無厭。
恩之所加,莫限廝皂;榮之所及,無隔險詖。
於是升蘭殿以正位,踐椒庭而齊體者,非一人焉;階房帷而施青紫,緣恩倖而擁玉帛,非一族焉。
雖辛、癸之荒一婬一,趙、李之傾城,曾未足比其彷彿也。
人厭苛政,其事實多。
文帝之祀忽諸,特由於此。
隋文思革前弊,大矯其違,惟皇后當室,旁無私一寵一 ,婦官位號,未詳備焉。
開皇二年,著內官之式,略依《周禮》,省減其數。
煬帝時,后妃嬪御無厘婦職,惟端容麗飾,陪從宴游而已。
帝又參詳典故,自製嘉名,著之於令。
○人皇后
《春秋命歷序》:《洛書擿亡辟》曰:"人皇兄弟九人,別長九州。
離艮,地一精一,女出為之後。
"(離、艮卦所推也。
)
○庖犧母
《河圖》曰:燧人之世,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
《帝系譜》曰:伏羲,十月四日人定生,母華胥。
(《孝經》、《河圖》云:伏羲在亥,得人定之時。
)
○神農母
《春秋元命苞》曰:女登生神農,人面龍顏,始為天子。
《孝經鉤命決》曰:佳姒感龍,生帝嵬魁(嵬魁,神農名。
)
《帝王世紀》曰:炎帝神農母曰侍姒,有嬌氏女,名登,為少典妃;游華一陽一,有龍首感之,生神農於裳羊山。
娶奔水氏之女曰聽訞,生帝臨女子。
○黃帝母
《河圖》曰:黃軒母曰地祗之子,名附寶。
之郊野,大霓繞北斗樞星,耀感附寶,生軒轅。
《帝王世紀》曰: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
母曰附寶,其先即炎帝母家有嬌氏之女,世與少典氏婚。
及神農之末,少典氏又娶附寶,見大霓光繞北斗樞星照郊野,附寶孕,二十五月,生黃帝於壽丘。
(干寶云:二十五月而生。
余同。
)
○黃帝四妃
《史記》曰:黃帝娶西陵之女,是為累祖,為黃帝正妃。
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
《漢書·古今表》曰:黃帝妃方雷氏,生玄囂,為青一陽一。
妃累祖,生昌意。
妃彤魚氏,生夷鼓。
妃嫫母,生蒼林。
《帝王世紀》曰:黃帝四妃,生二十五子。
元妃西陵氏累祖,次妃方雷氏曰女節,次曰彤魚氏,次曰嫫母。
《列女傳》曰:黃帝妃曰嫫母,於四妃之班居下,貌甚醜而最賢心,每自退。
(余同《呂氏》。
)
○顓頊母
《河圖》曰:瑤光之星,如虹貫月;正白,感女樞於幽房之宮,生帝顓頊。
《史記》曰:昌意娶蜀山女昌僕,生高一陽一。
高一陽一有聖德。
黃帝崩,高一陽一立,是為顓頊。
《帝王世紀》曰:昌意之妃,之女樞。
金天氏末,生顓頊於弱水。
○顓頊妃
《世本》曰:顓頊娶於勝墳氏。
(宋忠注曰:國名。
)之子,謂女祿,是生老童。
(《帝系》雲勝奔氏,餘同。
)
○帝嚳四妃
《河圖》曰:慶都與赤龍合,生帝於伊堯。
(《世記》雲從母姓。
)
《毛詩》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
《春秋元命苞》曰:周本姜嫄游閉宮,其地扶桑,履大跡,生後稷。
《春秋合誠圖》曰:堯母慶都,有名於世,蓋太常之女,生於斗維之野。
常在三河之東南,天大雷電,有血流潤大石之中,生慶都。
長大,常有黃雲覆蓋之,夢食不饑(天帝以氣食。
)年二十,寄伊長孺家,無夫,出觀三河之首,常若有神隨之,有赤龍負圖至,署曰:"赤帝起成天寶。
"即慶都之。
翼之野奄然一陰一風雨,龍與慶都合,有身,龍消不見,乳堯。
(《漢書》云:堯母十四月生堯。
《帝王世紀》《搜神記》同。
)
《史記》曰:嚳聚陳豐,生放勳。
又曰:後稷棄母有邰氏女,曰姜嫄,為帝嚳元妃。
出野,見巨人跡,心欣然說,欲踐之,身重如孕者。
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
以為神,收養之。
初欲棄之,因名棄。
《毛詩·生民》曰:厥初生民,時維姜嫄。
(生民本後稷也,後稷之母,配高辛氏帝焉。
)
《史記》曰: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女,為帝嚳次妃。
三人行浴,見玄鳥遺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世本》曰:帝嚳卜其四妃,四妃之子而皆有天下。
元妃有邰國之女曰姜嫄,是產後稷;次妃有娀氏之女簡狄,是產契;次妃曰陳豐,是生帝堯;次妃曰娵訾,產帝摯。
《帝王世紀》曰:娵訾班在四人下,生摯最長,故登帝位。
○堯妃
《世本》曰:堯娶散宜氏子,謂之女皇。
(宋忠曰:是生月朱。
《帝系》《漢書》同。
)
《帝王世紀》曰:女瑩生丹朱。
(《漢書》亦云女瑩。
)
○舜母
《河圖著命》曰:女登見大虹,意感,生舜於姚墟。
《史記》曰:舜母早死,瞽叟更娶後妻,生象傲。
○舜二妃
《尚書》曰: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虞舜。
"岳曰:"瞽子,父頑,母嚚,像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帝曰:"我其試哉!"女於時,觀厥刑於二女。
厘降二女於溈汭,嬪於虞。
《禮記》曰:舜葬蒼梧,蓋二妃未之從也。
《山海經》曰: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帝俊妻娥皇生焉。
《帝系》曰:舜娶於帝堯,謂之曰女偃。
《列女傳》曰:有虞二妃,帝堯之二女也,長曰娥皇,次曰女英。
堯舉舜為相,攝行王政,每事常謀二女。
舜既受禪升為天子,娥皇為後,女英為妃,事瞽叟猶若初焉。
天子稱二妃聰明貞仁。
舜陟方死蒼梧,二妃死於一江一 湘之間,謂之湘君。
《一屍一子》曰:堯妻舜以娥皇,媵之以(皇娥皇眾之)女英。
《離一騷一·九歌·湘夫人》曰: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帝子謂堯二女娥皇女英,隨舜不反,墮於湘水者,因為湘夫人也。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夏禹母
《河圖著命》曰:修紀見流星,意感,生帝文命,我禹興。
《周禮含文嘉》曰:夏姒氏祖以薏苡生。
《孝經鉤命決》曰:命星貫昴紀,夢接,生禹父。
(命使之星謂流行。
)
《世本》曰:鯀娶華氏,曰女志,是生高密禹。
(《帝系》雲產文命,余同)
○禹妃
《尚書·咎繇謨》曰禹曰:"予娶於塗山,辛壬癸甲(辛日娶妻至於甲日復往治水,)啟呱呱而泣,予弗子。
(塗山女,《史記》同。
)
《山海經》曰:太室嵩高成一陽一西,啟母化為石在焉。
《帝王世紀》曰:禹始納塗山氏女,曰女媧,合婚於台桑,有白狐九尾之瑞,到至是為攸女。
故《連山易》曰:"禹娶塗山之子,名曰攸女,生啟是也。
《列女傳》曰:啟母塗山者,夏禹之妃,塗山之女也。
禹娶四日而去治水。
啟既生,呱呱而泣。
禹三過其門不入。
《呂氏春秋》曰:禹行功,見塗山之女,禹未之遇。
南音南土,塗山之女乃令其妾往候禹於塗山之一陽一,女作歌曰《候人》,實始作南音也。
○帝相後(少康二妃附見)
《左傳》曰:伍員曰:"昔有過澆滅夏後相,後緡方娠,逃出自竇,(後緡,相妻。
)歸於有仍,(緡,有仍氏女也。
)生少康焉。
澆求之,逃奔有虞,虞思妻之以二姚。
"
《楚辭》曰:迨少康之未家,留有虞之二姚。
○桀妃
《洛書錄運法》:孔子曰:"逢氏抱小女末喜觀帝,孔甲悅,以為太子履癸妃。
"
《國語》曰:桀伐蒙山而得末喜。
《紀年》曰:後桀伐岷山,岷山女於桀二人,曰琬、曰琰。
桀受二女,無子,刻其名於,苕華之玉,苕是琬,華是琰;而棄其元妃於洛,曰末喜氏。
末喜氏以與伊尹一交一 ,遂以夏亡。
《帝王世紀》曰:末喜好聞裂繒之一聲 而笑,桀為發繒裂之,以順適其意。
《列女傳》曰:夏桀末喜者,夏桀之妃也。
桀伐有施,有施女以末喜。
(以女妻人曰女。
)
○殷湯母
《河圖著命》曰:扶都見白氣貫月,意感,生黑帝子湯。
○湯妃
《帝王世紀》曰:湯娶有莘,為正妃。
《列女傳》曰:湯妃,有莘之女也。
德高而伊尹為之媵臣,佐湯致王,訓正後宮,嬪御有序,鹹無嫉妒逆理之人。
生三子:太盯外丙、仲壬。
太丁早卒,丙、壬嗣登太位。
○帝乙妃
《史記》曰:帝乙長子曰微子啟,賤不得立。
立少子辛,辛母正後,嗣。
《帝王世紀》曰:帝乙二妃,生四子:長曰微子啟,中曰微仲,少曰受德辛;庶妃生箕子。
初,啟母一之 生啟及仲,尚為妾;及立為後,乃生紂。
○紂妃
《史記》曰:紂伐有蘇,有蘇人以妲己女焉。
紂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
武王殺之,斬以玄戈,懸之小白旗。
(《世本》又載。
)
《列女傳》曰:妲己者,殷紂之妃也。
紂伐有蘇,有蘇女以妲己。
美而辯,用心邪僻,誇比於體,戚施於貌。
紂好酒一婬一樂,不離妲己,所譽者貴之,所憎者誅之。
○周大王妃
《毛詩》曰:古公亶父,來朝走馬。
率西水滸,至下岐下。
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又曰: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於周,曰嬪於京。
乃及王季,維德之行。
(摯國,任姓。
)
《史記》曰:古公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生子曰昌。
《列女傳》曰:太姜者,太一王 之妃,有台之女,曰賢而有色。
生太伯、仲雍、王季。
化導三子,皆成賢德。
太一王 有事,必諮謀焉。
○王季妃
《河圖著命》曰:太妊夢長人感己,生文王。
《毛詩》曰:思齊太妊,文王之母。
思媚周姜,京室之婦。
《列女傳》曰:太妊者,王季之妃,摯任之女也。
端懿誠莊,維德之行。
及其有娠也,目不視惡色,耳不聽一婬一聲,口不放言,溲於豕牢,而生文王。
文王生而明聖,太妊教以一而知其百,卒為周宗。
君子謂太妊能胎教。
○文王妃
《毛詩》曰:天監在下,有命既集。
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在洽之一陽一,在渭之涘。
纘女維莘。
長子維行(纘,繼也。
莘,太姒國也。
長子,長女。
)篤生武王。
(箋云:太姒厚生聖子武王。
)
又曰:太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論語·泰伯》曰: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
(馬融曰:亂,理也。
十人謂周公旦、召公、奭公、太公望、畢公榮、虢叔、閎天、散宜生、太顛、南宮括。
其一人謂文母也)。
"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有婦人焉,九人而已。
"
《列女傳》曰:太姒者,文王之妃,莘姒之女也,號曰文母。
○武王妃
《左傳》曰:子產曰:"當武王邑姜方娠太叔,(杜預曰:邑姜,武王后,齊太公之女也。
懷胎為娠。
太叔,成王之弟叔虞者。
)夢帝謂己:"余命而子曰虞,(帝,天也。
虞,唐君之名。
)將與之唐,屬諸參,而蕃育其子孫。
"及生,有文在手曰《虞》,遂以命之。
"
《帝王世紀》曰:武王納太公之女,曰邑姜,修教於內,生太子誦。
○宣王后
《瑣語》曰:元妃獻後生子,不恆其月而生,後弗敢舉。
王召群吏問,將棄之。
仲山甫曰:"天將以是棄周,棄之何益?且卜筮言,何必從。
"乃弗棄。
《列女傳》曰:周宣姜後者,齊侯之女也。
周宣嘗夜臥晏起,後夫人不出於房。
姜後既出,乃脫簪珥,待罪於永巷,使其傅母通言於王曰:"妾之不才,妾之一婬一心見矣,至使君王失禮而晏朝,以見君王之樂色而忘德也。
"王曰:"寡人不德,實自生過,非夫人之罪也。
"
○幽王褒後
《毛詩》曰:《白華》,周人刺幽後也。
幽王娶申女以為後,又得褒姒而黜申後,故下國化之,以妾為妻,以孽代宗。
又曰:《正月》,刺幽王也。
"燎之方一陽一,寧或滅之;赫赫宗周,褒姒滅之。
"
《國語》曰:夏之衰也,二龍止於夏庭而曰:"余,褒之二君。
"夏帝卜請其漦而藏之,乃吉。
(韋昭曰:龍吐沫,龍之一精一氣也。
)龍亡而漦在,櫝而藏之。
三代莫敢發。
至厲王之末,發而觀之。
漦流於庭,不可除。
王使婦人裸而澡之,漦化為玄黿,入王后宮。
童妾既齔而遭之,既笄而孕,無夫而生子,懼而棄之。
宣王之時,童謠曰:"厭弧箕服,實亡周國。
"有夫婦賣是器者,見後宮童妾所棄妖子,聞其啼,哀而收之。
夫婦奔褒。
褒人有罪,請入所棄女,是為褒姒。
幽王愛之,生伯服,廢申後,而以褒姒為後。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不笑。
烽火大鼓噪,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
幽王數為舉烽。
申侯怒,與西夷犬戎攻,殺王,虜褒姒。
(《史記》《列女傳》《世紀》並同。
)
《列女傳》曰:幽王出入與褒姒同乘弋獵,不時以適褒姒意。
○秦始皇太后
《史記》曰:呂不韋所幸姬有娠,而進之於子楚,生秦始皇,是為太后。
《說苑》曰:秦始皇太后不謹,幸郎嫪毐,封長信侯。
長信侯生兩子,毐專國事,驕奢,與侍中、左右貴人俱博,飲酒醉,爭言而鬥,瞋目大呼曰:"吾乃秦皇帝之假父也,窶人子何敢與我亢?"斗者走,行白始皇,始皇大怒。
毐因作亂,戰鹹一陽一宮,毐敗始皇取毐四支車裂之,取其兩弟囊撲殺之。
皇太后置之鹹一陽一宮,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諫者戮而殺之"。
闕下諫而死者二十七人。
茅焦乃上謁於王,遂以千乘萬騎自迎太后歸鹹一陽一。
太后喜,大置酒待茅焦,及飲,太后稱曰:"抗枉令直,使敗更成,安秦社稷,使妾母子復得相會,茅君之力也。
"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