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卷一百八十八 ◎居處部十六:《說文》曰:窗,穿壁以木為一交一 窗,所以見日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御覽》卷一百八十八 ◎居處部十六

太平御覽

卷一百八十八 ◎居處部十六

○窗

《說文》曰:窗,穿壁以木為一交一 窗,所以見日也。

向北出牖也。

在牆曰牖,在屋曰窗。

又曰:欞,楯間子也。

櫳,房室之疏也。

《釋名》曰:窗,聰也;於內視外,為之聰明。

《大戴禮》曰:隨武子《牖之銘》曰:"隨天之時,以地則之,敬祀皇天,敬以先時。

"

《禮記·郊特牲》曰:薄社北牖,使一陰一明也。

又《儒行》曰:蓽門閨竇,蓬戶甕牖。

《論語》曰: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

《五經典義》曰:虞主埋之廟北牖下,北方無事,虞主亦無事也。

《東觀漢記》曰:明德馬後不喜出入遊觀,希嘗臨御窗牖。

《老子》曰:鑿戶牖以為室。

又曰:不窺牖,見天道。

《漢官·封禪儀》曰:泰山有天窗。

《三輔黃圖》曰:明堂有七十二牖。

《孝經注》曰:明堂之制,八窗四闥。

《東宮舊事》曰:閣內有曲鄣,鄣上雀目窗。

又曰:宮有四面窗,八所,綾綺連錢及青匡郭飛板。

《郭子》曰:滿奮畏風,在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問之,對曰:"臣若吳牛,見月而喘。

"

《西京雜記》曰:昭一陽一殿窗戶扉多是綠琉璃,皆通照,毛髮不得藏焉。

《漢武故事》曰:西王母降,東方朔於朱雀牖中窺母。

母謂帝曰:"此兒無賴,久被斥逐,原心無恙,尋當得還。

"

又曰:帝起超神屋,有雲母窗、珊瑚窗。

《賢聖塚墓記》曰:東平思王奢靡,及死,生葬所幸一奴一婢著銅窗內,令守塚。

《五行數》曰:《太公金匱·牖之書》曰:"門望端審,且念所得,可思所忘。

"

李尤《牖銘》曰:天設窗牖,開光照一陰一,施於明堂,以象八風。

陸機詩曰:安寢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照之有餘暉,覽之不盈手。

《靈光殿賦》曰:玉女窺窗而下視。

《文絢詩》曰:窗中列遠岫。

《蜀都賦》曰:列綺窗以瞰一江一 。

古詩曰: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又曰:文疏結綺窗,何閣三重階?

○檻

《漢書》曰:朱雲忠諫,攀檻,檻折。

及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

"

《文遜曰:伏欞檻而俯聽,聞雷霆之相激。

《魯靈光殿賦》曰:軒檻蔓延。

《楚詞》曰:坐堂伏檻臨曲池。

又曰:照檻兮扶桑。

○椽

《說文》曰:椽,榱也,桷也,橑,榱也。

秦謂之榱,周謂之椽,魯謂之桷。

《通俗文》曰:屋加椽曰橑(來早切。

)

《漢書解詁》曰:桷,椽也。

諸侯丹桷,以丹色也。

《詩》曰:松桷有梃。

《穀梁》曰:刻桓宮桷。

禮,天子之桷,斫之磨礱之,加密石焉。

諸侯之桷,斫之礱之。

大夫斫之。

士斫本。

刻桷,非正也。

《左傳》曰:宋人伐鄭,以太宮之椽為盧門之椽。

《續漢書》曰:蔡邕避難在吳,告人曰:"吾昔經會稽高遷亭,見屋椽竹從東間數第十六,可以為籥。

取用,果有異聲。

"

張璿《漢記》曰:梁冀起台殿,樑柱椽桷鏤為青龍白虎,畫以丹青雲氣。

《戰國策》曰:或謂孟嘗君曰:"廊廟之椽,非一木之枝。

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

"

《漢武故事》曰:上起神屋,以金為椽,刻玳瑁為龍一虎禽一獸 以薄其上,狀若隱起,椽首皆作龍形,龍首銜鈴,流蘇懸之。

《西京雜記》曰:照一陽一殿椽桷皆刻作蛇龍,縈繞其間,鱗甲分明,見者莫不驚慄。

《韓子》曰:堯舜采椽不刮,茅茨不剪。

○簷

《說文》曰:簷,也。

又曰:楣,秦名屋聯櫋也。

齊謂之簷,楚謂之梠。

《釋名》曰:簷,椄也;椄屋前後也。

梠,旅也;連旅之,或謂之櫍櫋,綿也;連綿榱頭使平也。

上入曰雀頭,形似爵也。

《禮記·明堂位》曰:復廟重簷,天子之廟飾也。

《穀梁傳·文公》曰:壞廟之道,易簷可也。

《爾雅》曰:簷謂之樀。

(郭璞曰:屋楹也。

)

○梲

《爾雅》曰:樑上楹謂之梲。

《漢官解詁》曰:梲,樑上柱也。

諸侯藻梲,為藻文也。

華延雋《洛一陽一記》曰:堂皇宮殿皆石玉璫、龍桷、藻梲。

《禮記·禮器》曰: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梲,君子以為濫矣。

○楶

《爾雅》曰:栭謂之楶。

(郭璞注曰:即櫨也。

)

《三輔故事》曰:王莽起九廟,為銅鑮櫨。

揚子《法言》曰:吾未見斧藻其德若斧藻其楶者也。

○枅

《爾雅》曰:笄謂之疾。

(郭璞注曰:柱上薄也,亦名枅。

犍為舍人曰:朱儒下小方木。

)

《廣雅》曰:薄謂之枅。

曲枅謂之欒。

《說文》曰:枅,屋強也。

王延壽《靈光殿賦》曰:曲枅夭矯而環勾。

韋仲將《景福殿賦》曰:於是周覽升降,流目詳觀,叢楹負極,飛櫨承欒,枅梧綺錯,梲楶鮮攢。

○鋪首

《通俗文》曰:門扇飾謂之鋪首。

《說文》曰:門扇環謂之鋪首。

《風俗通》曰:門戶鋪首,《百家書》云:"輸般見水上蠡,謂之曰:開汝頭,見汝形。

蠡適出頭,般以足畫圖之。

蠡引閉其戶,終不可開。

設之門戶,欲使閉藏,當如此固密也。

"

揚雄《甘泉賦》曰:排玉戶而揚金鋪兮,發蘭蕙與芎窮。

李尤《平樂觀賦》曰:過洞房之輔闥,歷金環之華鋪。

○藻井

《風俗通》曰:殿堂象東井形,刻作荷菱。

菱,水物,所以厭火也。

《西都賦》曰:蒂倒茄於藻井,披紅葩之狎獵。

《魏都賦》曰:綺井列疏以懸蒂。

註:疏,布也。

以板為井形,飾以丹青,如綺也。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曰:圓淵方井,反植荷渠;綠房紫的,咄吒垂珠。

左思《魏都賦》曰:綺井列疏以懸蒂,華蓮垂葩以到披。

曹植《七啟》曰:綺井含葩,金壁玉箱。

顏延之《七繹》曰:木寫雲氣,土秘椒芳,既挻天而到井,又斫圓而鏤方。

○鴟尾

《晉中興書》曰:泰元十年,鸛巢太極殿東鴟尾。

《晉安帝紀》曰:義熙五年六月,雷震太廟鴟尾,徹壁柱,若有文字。

宋武大明元年五月戊午,嘉禾一株五莖,生清暑殿鴟吻中。

《陳書》曰:高祖二年戊辰,重雲殿東鴟吻有紫煙出屬天。

《唐會要》曰:漢柏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

遂作其象於屋以厭火祥。

時人或謂鴟吻非也。

○質礎

《尚書大傳》曰: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注曰:石材,柱下質也。

石承,當柱下而已,不外出為飾。

)

《說文》曰:礩,柱下石也。

古以木,今以石。

《廣志》曰:舄石有五色者,光澤以為柱礩,出苑蓬山。

《戰國策》曰:智伯攻趙襄子。

襄子之晉一陽一,謂張孟談曰:"吾城郭完,倉廩實,銅少奈何?"孟談曰:"臣聞董安於之治晉一陽一,公之堂皆以黃銅為柱礩。

請發而用之,則有餘銅矣。

"

《古史考》曰:秦始皇使刑徒七萬人作驪山,以北山石為舄。

《異物誌》曰:大秦國以水一精一為舄。

《淮南子》曰:山雲蒸,柱礎潤。

張衡《西京賦》曰:雕楹玉舄。

何平叔《景福殿賦》曰:金楹齊列,玉舄承趺。

○奧

《論語·八佾》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

《爾雅》曰:西南隅謂之奧。

(郭璞注曰:室中隱隩處。

)

《通俗文》曰:奧內曰扆。

《韓子》曰:衛將軍文子見曾子,曾子不起而延之於坐席,正身見於奧。

文子謂其御曰:"曾子愚人哉!以我為君子也,君子安可不敬!以我為愚人,愚人安可侮也!"

《呂氏春秋》曰:苑春諫衛公云:"君因隅隩有灶,不知寒矣。

"

○屋漏

《毛詩·蕩·抑》曰: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

《爾雅》曰:西北隅謂之屋漏。

(郭璞注曰:屋漏,義未詳也。

犍為舍人曰:古者撤屋西北,猥以炊浴,沒者訖而覆之,故謂之屋漏也。

)

○宦

《爾雅》曰:東北隅謂之宦。

(郭璞注曰:義未詳。

犍為舍人曰:東北一陽一氣始起,萬物所養,故謂之宦也。

)

《說文》曰:宦,養也;室東北隅食所居也。

○窔

《爾雅》曰:東南隅謂之窔。

(郭璞注曰:窔,暗也。

犍為舍人曰:東北萬物生,蟄蟲必出,無不由戶窔。

)

《釋名》曰:窔,幽也;亦取宜也。

○磚

《詩》曰:乃生女子,載弄之瓦。

瓦,紡磚也。

又曰:中堂有甓。

註:一名瓴甋。

《晉書》曰:陶侃,字士行。

在廣州無事,輒朝運百甓於外,暮運於內。

人問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

"

《宋書》范曄母如廁而產,額為磚所傷,故以磚為小字。

○瓦

《說文》曰:瓦,土器已燒之總名也。

《禮記》曰:有虞氏瓦棺。

又曰:毀方而瓦合。

《史記》曰:秦軍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盡震。

《漢書》曰:霍光巷行,人見有人在屋上撒瓦投地,就視不見。

而霍氏誅。

又曰:平帝元始四年,東風吹,長安城東門,屋瓦盡落。

《魏志》曰:魏文帝謂周宣曰:"朕夢殿上雙瓦落地,化為鴛鴦,何也?"宣曰:"後宮當有暴死者。

"須臾,後宮相害,死者。

《吳錄》曰:景帝時,戎將於廣陵掘諸塚,取版磚為城,所壞甚多。

《晉書》曰:張孟一陽一貌醜,嘗從潘岳游洛一陽一市。

岳美貌,群女爭以果擲岳,滿車箱;孟一陽一被投之瓦石。

《博物誌》曰:桀作瓦。

《古史》曰:昆吾氏作瓦。

《老子》曰:挺埴以為器。

《夢書》云:夢見瓦,為甲鎧,御禍患。

《春秋潛巴潭》曰:宮瓦自墜,至死不祥。

《漢武故事》云:上起神屋,以銅為瓦。

《莊子》曰:雖有忮心,不怨飄瓦。

又曰:以瓦注者巧。

注,射;賭物也,所賭輕則意巧。

又曰:陶者曰:"我善冶埴。

"

《大秦記》曰:大秦以水一精一為瓦。

《抱朴子》曰:班狄不能削瓦石為芒針。

燕子丹曰:荊軻之東宮,臨池捨瓦投蛙,太子進金瓦。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御覽
卷一 ◎天部一卷二 ◎天部二卷三 ◎天部三卷四 ◎天部四卷五 ◎天部五卷六 ◎天部六卷七 ◎天部七卷八 ◎天部八卷九 ◎天部九卷十 ◎天部十卷十一 ◎天部十一卷十二 ◎天部十二卷十三 ◎天部十三卷十四 ◎天部十四卷十五 ◎天部十五卷十六 ◎時序部一卷十七 ◎時序部二卷十八 ◎時序部三卷十九 ◎時序部四卷二十 ◎時序部五卷二十一 ◎時序部六卷二十二 ◎時序部七卷二十三 ◎時序部八卷二十四 ◎時序部九卷二十五 ◎時序部十卷二十六 ◎時序部十一卷二十七 ◎時序部十二卷二十八 ◎時序部十三卷二十九 ◎時序部十四卷三十 ◎時序部十五卷三十一 ◎時序部十六卷三十二 ◎時序部十七卷三十三 ◎時序部十八卷三十四 ◎時序部十九卷三十五 ◎時序部二十卷三十六 ◎地部一卷三十七 ◎地部二卷三十八 ◎地部三卷三十九 ◎地部四卷四十 ◎地部五卷四十一 ◎地部六卷四十二 ◎地部七卷四十三 ◎地部八卷四十四 ◎地部九卷四十五 ◎地部十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卷五十 ◎地部十五卷五十一 ◎地部十六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卷五十三 ◎地部十八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卷五十五 ◎地部二十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卷五十八 ◎地部二十三卷五十九 ◎地部二十四卷六十 ◎地部二十五卷六十一 ◎地部二十六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卷八十 ◎皇王部五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卷八十三 ◎皇王部八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卷九十五 ◎皇王部二十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卷九十七 ◎皇王部二十二卷九十八 ◎皇王部二十三卷九十九 ◎皇王部二十四卷一百 ◎皇王部二十五卷一百一 ◎皇王部二十六卷一百二 ◎皇王部二十七卷一百三 ◎皇王部二十八卷一百四 ◎皇王部二十九卷一百五 ◎皇王部三十卷一百六 ◎皇王部三十一卷一百七 ◎皇王部三十二卷一百八 ◎皇王部三十三卷一百九 ◎皇王部三十四卷一百一十 ◎皇王部三十五卷一百一十一 ◎皇王部三十六卷一百一十二 ◎皇王部三十七卷一百一十三 ◎皇王部三十八卷一百一十四 ◎皇王部三十九卷一百一十五 ◎皇王部四十卷一百一十六 ◎皇王部四十一卷一百一十七 ◎偏霸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偏霸部二卷一百十九 ◎偏霸部三卷一百二十 ◎偏霸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偏霸部五卷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卷一百二十三 ◎偏霸部七卷一百二十四 ◎偏霸部八卷一百二十五 ◎偏霸部九卷一百二十六 ◎偏霸部十卷一百二十七 ◎偏霸部十一卷一百二十八 ◎偏霸部十二卷一百二十九 ◎偏霸部十三卷一百三十 ◎偏霸部十四卷一百三十一 ◎偏霸部十五卷一百三十二 ◎偏霸部十六卷一百三十三 ◎偏霸部十七卷一百三十四 ◎偏霸部十八卷一百三十五 ◎皇親部一卷一百三十六 ◎皇親部二卷一百三十七 ◎皇親部三卷一百三十八 ◎皇親部四卷一百三十九 ◎皇親部五卷一百四十 ◎皇親部六卷一百四十一 ◎皇親部七卷一百四十二 ◎皇親部八卷一百四十三 ◎皇親部九卷一百四十四 ◎皇親部十卷一百四十五 ◎皇親部十一卷一百四十六 ◎皇親部十二卷一百四十七 ◎皇親部十三卷一百四十八 ◎皇親部十四卷一百四十九 ◎皇親部十五卷一百五十 ◎皇親部第十六卷一百五十一 ◎皇親部十七卷一百五十二 ◎皇親部十八卷一百五十三 ◎皇親部十九卷一百五十四 ◎皇親部二十卷一百五十五 ◎州郡部一卷一百五十六 ◎州郡部二卷一百五十七 ◎州郡部三卷一百五十八 ◎州郡部四卷一百五十九 ◎州郡部五卷一百六十 ◎州郡部六卷一百六十一 ◎州郡部七卷一百六十二 ◎州郡部八卷一百六十三 ◎州郡部九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卷一百七十三 ◎居處部一卷一百七十四 ◎居處部二卷一百七十五 ◎居處部三卷一百七十六 ◎居處部四卷一百七十七 ◎居處部五卷一百七十八 ◎居處部六卷一百七十九 ◎居處部七卷一百八十 ◎居處部八卷一百八十一 ◎居處部九卷一百八十二 ◎居處部十卷一百八十三 ◎居處部十一卷一百八十四 ◎居處部十二卷一百八十五 ◎居處部十三卷一百八十六 ◎居處部十四卷一百八十七 ◎居處部十五卷一百八十八 ◎居處部十六卷一百八十九 ◎居處部十七卷一百九十 ◎居處部十八卷一百九十一 ◎居處部十九卷一百九十二 ◎居處部二十卷一百九十三 ◎居處部二十一卷一百九十四 ◎居處部二十二卷一百九十五 ◎居處部二十三卷一百九十六 ◎居處部二十四卷一百九十七 ◎居處部二十五卷一百九十八 ◎封建部一卷一百九十九 ◎封建部二卷二百 ◎封建部三卷二百一 ◎封建部四卷二百二 ◎封建部五卷二百三 ◎職官部一卷二百四 ◎職官部二卷二百五 ◎職官部三卷二百六 ◎職官部四卷二百七 ◎職官部五卷二百八 ◎職官部六卷二百九 ◎職官部七卷二百一十 ◎職官部八卷二百一十一 ◎職官部九卷二百一十二 ◎職官部十卷二百一十三 ◎職官部十一卷二百一十四 ◎職官部十二卷二百一十五 ◎職官部十三卷二百一十六 ◎職官部十四卷二百一十七 ◎職官部十五卷二百一十八 ◎職官部十六卷二百一十九 ◎職官部十七卷二百二十 ◎職官部十八卷二百二十一 ◎職官部十九卷二百二十二 ◎職官部二十卷二百二十三 ◎職官部二十一卷二百二十四 ◎職官部二十二卷二百二十五 ◎職官部二十三卷二百二十六 ◎職官部二十四卷二百二十七 ◎職官部二十五卷二百二十八 ◎職官部二十六卷二百二十九 ◎職官部二十七卷二百三十 ◎職官部二十八卷二百三十一 ◎職官部二十九卷二百三十二 ◎職官部三十卷二百三十三 ◎職官部三十一卷二百三十四 ◎職官部三十二卷二百三十五 ◎職官部三十三卷二百三十六 ◎職官部三十四卷二百三十七 ◎職官部三十五卷二百三十八 ◎職官部三十六卷二百三十九 ◎職官部三十七卷二百四十 ◎職官部三十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