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
卷一百七十八 ◎居處部六
○台下
王子年《拾遺記》曰:秦始皇起雲明台,窮四方之珍木,搜天下之工。
南得煙丘碧桂、麗水然沙、賁都朱泥、雲岡素竹;東得蔥巒錦柏、縹穟龍杉、雲梓、寒河星柘;西得漏海浮金、狼淵羽壁、滌嶂霞素、寘阜乾漆、一陰一阪文杞、褰流黑魄、暗海香瓊,瑤異是集。
有二人皆騰虛緣木、揮斤斧於空中,子時興功,至午時已畢,秦人謂之子午台。
又云:二客於子午之地各起一台。
又曰:燕昭二年,海人乘霞舟,以雕壺盛數斗膏以獻王。
王坐通雲堂,亦曰通霞之台,以龍膏為燈,光耀百里,煙色丹紫。
國人望之,鹹言瑞光也,遙拜之。
燈以火浣布為纏。
山西有照石,去石十里,見人物之影如鏡焉。
碎石片片,皆能照人,而質方一尺,則重一兩。
昭王舂此石為泥,泥於通霞之台。
與西王母游居此台上,常有鐘鼓琴瑟鳴,神光照耀,如日月之出。
台左右種恆春之樹,葉如蓮花,芬芳似桂花,隨四時之色。
又曰:魏明帝即位五年,起靈禽之園,方國所獻異鳥殊獸皆畜此園也。
時昆明國貢嗽金鳥,國人云其地去涼洲九千里,出此鳥,形如雀,色黃,毛羽柔密,常翱翔海上。
羅者得之,以為至瑞,聞大魏之德被於荒遠,故越山航海來獻大國。
帝得此鳥,畜於靈禽之園,飴以真珠,飲以龜腦,鳥常吐金屑如粟,鑄之以為器服。
昔漢武帝時有獻大雀,此之類也。
此鳥畏雪霜,乃起小屋以處之,名曰避寒台,皆用水一精一為戶牖,使內外通光而風露恆隔。
宮人爭以鳥所吐之金用飾釵珮,謂之避寒金,宮人相嘲曰:"不服避寒金,那得帝王心!"於是媚惑者亂,爭此寶以為身飾,及行臥皆懷挾,以要一寵一 也。
魏代喪滅,珍寶池台鞠為煨燼,嗽之鳥亦自高翔也。
又曰:周靈王二十三年,起昆明之台,一名宣昭之台。
聚天下異木神工;得崿谷一陰一生之樹,其質千尋,文理盤錯,以此一木,台用足矣。
其木有龍蛇百獸之形;篩水一精一為泥。
台高百丈,升之以望雲色。
時有萇弘,能招致神異。
王登台,忽見二人乘雲而至,乘游飛之輦,駕以青螭,其衣皆縫緝毛羽,王即迎之上席。
時天下大旱,地裂木然,一人先唱,能為霜雪,引氣一噴則雲起雪飛,坐者皆口噤,井池冰堅可琢。
又設狐腋素裘、紫罷文褥,褥是西域所獻,施於台上,又一人以指彈席上而暄風入室,裘褥皆棄台下。
又曰:魏文帝築台,基高四十丈,列燭置於台下,名曰燭台。
遠望如列星之墜也,以處美人薛靈芸焉。
又曰:魏明帝起凌雲台,躬自掘土,群臣皆負畚鍤。
時一陰一寒,役者多死,高堂隆等諫之,不聽,累年而畢。
又曰:魏文帝時黃星炳夜,乃起畢昴台以祀星。
又曰:吳主潘夫人之父坐法,夫人入於織室。
夫人容態少儔,為一江一 東絕色。
同幽者百餘人。
有司聞於吳主,使圖其容貌。
夫人憂慼不食,減瘦改形。
工人寫其真狀以進吳主,吳主見圖而嘉之,以琥珀如意撫按則折嗟曰:"此神女也,愁貌尚能感人,況在歡樂!"乃命雕輪就織室,納於後宮。
果以姿色獲一寵一 。
每與夫人游昭宣之台,恣意幸適,既盡酣醉,唾於玉壺中,使侍婢寫於台下,得火齊指環,即掛石榴枝上。
因其處起台,名曰環榴台。
時有諫者云:"今吳蜀爭雄,還劉之名特為妖乎!"權乃翻其名為榴環台也。
又與夫人游釣,得大魚,吳王喜,而夫人曰:"昔聞泣魚,今乃為喜,有喜必憂,以為深誡。
"至末年,漸相譖毀,稍見離退。
時人謂夫人知幾之神矣。
釣台今猶基存。
《漢武帝內傳》曰:鉤弋夫人謂帝曰:"妻相運正應為陛下生一男,男年七歲,妾當死矣。
今年必不得歸,願陛下自愛。
"言終遂卒。
既殯,一屍一香聞十餘里。
因葬之雲陵。
帝甚哀悼,又疑其非常人,乃發塚開視,空棺無一屍一,唯衣履存焉。
乃起通靈台於甘泉。
常有一青鳥集台上往來,至宣帝時止矣。
又曰:漸台高三十丈,南有辟門三層,內殿階陛鹹以玉為之,鑄銅鳳凰高五丈,飾以黃金於樓屋上。
《洞冥記》曰:武帝起招仙之台於明庭宮北。
明庭宮者,甘泉宮之別名也。
於台上撞碧玉之鐘,掛懸黎之磬,吹霜滌之篪,唱《來雲依日》之曲,使台下聽而不聞管歌之一聲 。
又曰:太初二年,起甘泉望風台。
於台上得珠,望之如照月,因名照月珠。
又曰:建元二年,帝起騰光台,以望四遠。
常有飛光如星集於台上,亦曰經星台。
又曰:帝初起神明台時,掘地入三十丈,得泉水色黃,傍有人居,無日月光明,晝夜以火照,中有人食土飲水,服赭布之衣。
漢人問:汝何時居此?"答曰:"商王無道,使兆民入地千丈。
求青堅之土以作瓦,起瑤宮金堂。
二人皆以繩縋入地裡,負畚器取土,多有壓陷死者,今猶二人在耳。
"漢人問:"何得獨存?"答曰:"我以玉為衣玦金為環,身有金玉,故心氣不滅。
"漢人問:"汝欲更出為人否?"答曰:"食土飲泉,與螻蟻為伍,寧望日月乎!"乃引出,三日自死,骨肉靡靡成灰,唯心如彈丸大,堅如石,以物扣之,則是乾血耳。
《述異記》曰:郭景純注《爾雅》,台今在夷陵郡。
又曲阜縣南十里,有孔子春秋台。
又曰:吳王夫差築姑蘇台,三年乃成。
周環詰屈,橫亙五里,崇飾土木,殫耗人力。
宮妓數千人,上別立春霄宮。
為長夜飲,造千石酒鐘。
又作大池,池中造青龍舟,舟陳妓,日與西施為水嬉。
又於宮中作靈館、館娃閣,銅溝玉檻,宮之欄杆皆珠玉飾之。
吳既敗,越王勾踐於會稽山上,地方千里。
勾踐得范蠡之謀,躬教民以耕桑,延四方之士,作台於外而館賢士,會稽之上有越台。
又曰:晉永嘉之亂,既過一江一 ,諸公主不得隨去。
安一陽一公主與平城公主等奔入兩河界,悉為民家妻,常怏怏不悅,故有思鄉之志。
村人感之,共築一台以居之,謂之公主望鄉之館,至今巋然。
王朗《懷舊賦》云:"將軍出塞之台,公主望鄉之館。
"是也。
漢武帝遣將軍王濆戍邊。
及帝崩,王莽篡逆,濆與莽有隙,遂留不敢歸,因亡入一胡一 中。
士卒相率築台,為望鄉之處。
又曰:會稽山有虞舜巡狩台,台下有望陵祠。
帝舜南巡,葬於九疑山。
民思之,故立祠。
中都郭門古宮存焉,宮前有堯台舜館,銘記皆古。
又曰:中山有韓夫人愁思台,望子陵也。
又曰:燕昭王為郭隗築台,今在幽州燕王故城中,土人呼為賢士台,亦謂之招賢台。
《郡國志》曰:濮州璧玉台,穆天子為盛姬所造也。
今旁地猶多珉石。
又曰:汝一陰一縣富陂城,即《詩》之汝墳也。
俗謂之女郎台。
又曰:魏硯子台,雲是張儀塚,似硯也。
又曰:曹州麟城南有望麟台、園客祠,庭種香草,有五色神蛾得六大繭,絲六十日始盡處。
又曰:洛州一溫一 明台,後漢世祖晝臥此殿,耿弇入造床 下,齊勸即位處。
又曰:滎一陽一縣有太武城,高祖與項氏各在一城。
東城有高壇,即項羽置太公於上處。
今名項羽堆,亦呼為太公台。
又曰:金河府青台,方山北五里,文明太后恆於六宮遊戲,因歌曰:"青台雀,青台雀,緣山采一花 額頸著。
"其曲並在大樂部。
又曰:金河府,自平城遙登台出渴缽口,梁元帝橫吹。
詩曰:朝登青陂道,暮宿白登台。
即天女神生後魏始祖神元地也。
又曰:衛州范城北十四里,沙丘台也,俗稱妲己台。
去二里有一台,南臨淇水,俗稱為上宮也。
又曰:鄆州須昌縣有犀丘城青陵台,宋王令韓憑築者。
又曰:南頓縣有光武台,應璩宅在其側。
又曰:洛一陽一陽一子台,在一陽一城東三十里,一陽一陵子隱處洛水,昔王子晉與浮丘公同游,受玉雞之瑞水,亦宓妃之所在也。
又曰:冤句縣昌都城,呂後追尊父呂公為宣王,都此。
有呂後台,西有辟一陽一侯台,閣道相連,基址見存。
又曰:洛一陽一雞台有劉曜試一弩一棚、夕一陽一亭。
賈充出鎮長安,百僚餞送於此。
又曰:鄭州故魏任城王台下池內有漢時鐵鐘,長六尺,入地三尺。
頭自正,為晉氏重興之瑞。
今不知所在。
東南有空侯城,鄭衛之音也。
又曰:酸棗縣,韓徙都於此,有冰井台、五馬泉。
又曰:衛州有鳳皇台。
又曰:荊州龍陂山有楚王台。
又曰:濮州羊角城陳思王愁台,基甚高。
又曰:夏州朔方郡,赫連勃勃僣號,築土起真珠樓、沖天台。
又曰:兗州有娥皇、女英台。
又曰:恆州野望台,趙武靈王以登高望野,亦曰寒台。
又曰:荊州華容縣東十六里有章華台,楚靈王築,台東即荊台縣也。
又曰:并州榆次縣鑿台,即韓殺智伯於鑿台之中。
又曰:木客山,吳王遣木客入山求木,不得,工人憂思,作《木客吟》;一旦,神木自生,長二十丈,作姑蘇台。
又曰:一鄧一 州皇后城,即迎一陰一後處。
城西,張平子讀書堂。
又曰:亳州城父縣老子祠賴鄉曲仁裡廟,內有八公台、九柱樓,畫東王母、西王母。
又有靜念樓。
又曰:蒲州蚩尤城鳴條野,禹娶塗山女,思戀本國,築台以望之,謂之青台。
上有禹祠,下有青台驛。
又曰:汴城上有列仙吹台,西有牧澤甬道二百里,漢梁孝王所造,今謂之赤堤。
城東有繁台,本吹台也,雲蒼頡師子野所造,後有繁姓居側,因名焉。
西有崇台,即顏率雲蟬台之下,沙海之上是也。
又曰:許州有丹書檯,魏文帝受禪,有黃鳥銜丹書集此台。
又曰:衛州鹿台在預城內,紂自投火處。
《紀年》曰:"武王擒紂於南單之台",蓋鹿台之異名也。
糟丘酒池去城南一里,基跡猶存。
《水經注》曰:固安縣金台陂,東西六七里,南北五十步。
側陂西北有釣台,高十丈,方可四十步。
陂北十餘步有金台,金台高上東西八十許步,南北加減,高十餘丈。
昔慕容垂之為范一陽一也,戍之,即斯台也。
有小金台,台北有簡馬台,並悉高大,秀峙相對,翼台左右,水流經通,長廡廣宇,周旋波浦,棟渚鹹淪,柱礎尚存。
是基構可得而尋,訪諸耆舊,鹹言昭王禮賢,廣延方士,至如郭隗、樂毅之徒,鄒衍、劇辛之儔,宦遊歷說之民,自遠而屆者多矣;不欲令諸侯之客,伺隙燕邦,故修建下都館之南垂。
言燕昭創之於前,子丹踵之於後。
故雕牆敗館,尚傳鐫刻之名,雖無經紀可憑,察其古跡,似符宿傳矣。
又曰:鳳溪水側有鳳皇止焉,故謂之鳳皇台。
又曰:河水南至華一陰一,又東北,王澗水注之。
水南出玉溪,北流,經皇天固。
三面壁立,高千許仞,漢世祭天於其上,因名之為皇天固。
上有漢武帝思子台。
及泉鳩裡加兵仞於太子者,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台於湖。
(師古曰:言已望而思之,無太子之魂歸來也。
其在今湖城縣之西,鄉縣之東,基趾猶存也。
)天下聞而悲之。
又曰:睢一陽一城故東宮即梁之舊池也,週五六百步,水列鈞台。
池東又有一台,世謂之清冷台。
北城憑隅,又結一池台。
晉灼曰:"或說平台,在城中東北角;亦或言兔園,在平台側。
"如淳曰:"平台,離宮所在。
今城東二十里有台,寬廣而不甚極高,俗謂之平台。
余按《漢梁孝王傳》,稱王以功親為大國,築東苑方三百里,廣睢一陽一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復道,自宮連屬於平台三十餘里。
復道自宮東出揚州之門,左一陽一門,即睢一陽一東門也,連屬於平台則近矣,屬之城隅則不能,是知平台不在城中也。
又曰:景升台,劉表之所築也。
表性好鷹,每登此台歌,野鷹自來。
又曰:睢一陽一城中有掠馬台。
東有一台,謂之清冷台。
又曰:長平城在上一黨一 郡南,秦壘在城西。
秦抗趙眾,收頭顱築台於此,崔嵬桀起,今乃號曰白起台。
《山海經》曰:沃民國有軒轅台。
又曰:帝嚳、堯、丹朱、帝舜各二台,台四方,在崑崙東北。
《列仙傳》曰:蕭史者,秦穆公時人。
善吹一簫,能致孔雀、白鵠。
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
公以妻焉。
遂教弄玉作鳳鳴。
居數年,吹似鳳聲,鳳皇來止其屋。
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數年,皆隨鳳飛去。
秦為作鳳女祠於雍宮,時有簫聲焉。
《成都記》曰:望鄉台,蜀王秀所築也。
又曰:思妻台,在梓潼縣。
五丁於此山拔蛇,山崩,殺五丁,並殺秦王女,因名之。
《三輔宮殿簿》曰:長樂宮有臨華台、神仙台。
《西征記》曰:揚州雷陂有台高二丈,《南兗州記》即吳王濞之釣台也。
《地理志》曰:北地郡有之回台,郡西北四百里。
《嵩高山記》曰:山有玉女台,雲漢武帝見三仙玉女,因以名台。
《益州記》曰:雁橋東有嚴君平卜處,土台高數丈。
《南雍州記》曰:高齊之後有堂,堂西有射堂五間。
射堂南有大池,池上有台,名曰樂喜台。
《荊州記》曰:一江一 陵縣東有天井台,飛軒孤映,背邑面河,實郊躔遊憩之佳處也。
《襄沔記》曰:襄縣南五里鳳林山側,宋隋王劉誕鎮此,有龍兒見此池中,後雍州刺史韋睿於此立放生台。
《越絕書》曰:夫差起姑蘇之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
高見三百里,太史公登之以望五湖。
伏瓚齊地記》曰:平業城西北八十里有平望亭,亦古縣也,或雲秦始皇為望海台。
《述征記》曰:陵雲台在明光殿西,高八丈,累磚作道通至台上,登回回眺,究觀洛邑,暨南望少室,亦山丘之秀極也。
又曰:蠡台,梁孝王所築於兔園中,回道似蠡,因名之。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