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史記》曰:虞舜,名重華。冀州人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御覽》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

太平御覽

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

○帝舜有虞氏

《史記》曰:虞舜,名重華。

冀州人也。

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

舜父頑,母嚚,弟象傲,皆欲殺,不可得;即求,在側。

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陶河濱,器皆不苦窳。

堯乃賜舜絺衣與琴,為築倉廩,與牛羊。

舜舉八凱,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舉八元,使布教於四方。

皋陶為大理,民服其實。

伯夷主禮,上下鹹讓。

垂主工師,百工致功。

益主虞,山澤開闢。

棄主農,則百穀時茂,契主司徒,百姓親和。

龍主賓客,遠人至。

四海鹹戴帝舜之功。

於是,禹乃興《九韶》之樂,鳳凰來翔。

舜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而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

即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

葬於九疑,是為零陵。

《帝王世紀》曰:舜,姚姓也。

其先出自顓頊。

顓頊生窮蟬,窮蟬有子曰敬康,生勾芒。

勾芒有子曰橋牛,橋牛生瞽瞍。

妻曰握登,見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故姓姚,名重華,字都君。

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有聖德,始遷於夏,販於頓丘,責於傅虛,家本冀州,每徙則百姓歸之。

其母早死,瞽瞍更娶生象。

象傲而父頑母嚚鹹欲殺舜,舜能和諧,大杖則避,小杖則受。

年二十始以孝聞。

堯以二女娥皇、女英妻之。

見舜於貳宮,設饗禮,送為賓主,南面而問政。

命為司徒太尉,試以五典,有大功。

二十,夢眉長與發等,堯乃賜舜以昭華之玉,老而命舜代已攝政。

明年正月上日,始受終於文祖,太尉行事。

堯崩三年喪畢。

以仲冬甲子月,次於畢,始即真。

以土代火,色尚黃。

乃詢四岳,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

東巡狩,登南山,觀河洛,受圖書,表賜群臣,尊伯禹、稷、契、皋陶皆益地。

有苗氏負固不服,禹請征之。

舜曰:"我德不厚,行武非道也。

吾其敷吾未也。

"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而舞之,有苗請服。

立誹謗之木,申命九官十二牧及殳斨、朱虎、熊羆等二十五人,三載一考績,黜陟幽明。

於是俊乂在官,群後德讓,百僚師師,以五采章施於五色為服,以六律、五聲、八音協治。

烝民乃粒,萬邦作乂,庶績鹹熙,乃作《大韶》之樂,《簫韶》九成,鳳凰來儀,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故孔子稱《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景星曜於房,群瑞畢臻,德被天下。

初,舜既踐帝位,而父瞽瞍尚存,舜常戴天子車服而朝焉。

天下大之,故曰大舜。

都乎鹹一陽一,或營蒲阪、媯汭,嬪於虞,故因號有虞氏。

有二妃,元妃娥皇無子,次妃女英生商均。

次妃登北氏,生二女:霄明、燭光。

有庶子八人,皆不肖,故以天下禪禹。

舜年八十即真,八十一三而薦禹,九十五而使禹攝政。

攝五年,有苗氏叛,南征,崩於鳴條,年百歲,殯以瓦棺,葬蒼梧九嶷山之一陽一,是為零陵,謂之紀市,在今營道縣下,有群像為之耕。

《洛書靈准聽》曰:有人方面,日衡重華,握石椎,懷神珠。

(衡有骨表如日也。

眉上日衡。

重華,重,童子。

)。

握石椎,懷神珠。

(椎讀曰錘,錘平輕重也。

握謂如璇璣玉衡之道。

懷神珠,喻有聖性也。

)西王母受益地圖,(西王母,西荒之國也。

在西方得此益地之圖來獻。

)舜受終,鳳凰儀,黃龍感,朱草生,蓂莢孳。

《尚書·舜典》曰:慎徽五典,五典克從。

納於百揆,百揆時序。

賓於四門,四門穆穆。

納於大麓,烈風雷雨不迷。

帝曰:"咨,爾舜!詢事考言,乃言厎可績,三載。

汝陟帝位!"

《尚書帝命驗》曰:虞舜聖,在側陋,光耀顯都,握石椎,懷神珠。

(椎讀曰錘,神珠喻聖性。

)

《尚書中候考·河命》曰:帝舜曰:"朕惟不仁,蓂莢浮著,百獸鳳晨。

"(蓂莢浮著,萌芽。

百獸率舞,鳳凰司晨也。

)

又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欽翼皇象。

"(翼,奉也。

象,歷也。

舜敬奉皇天之歷數,七政得失也。

)

又曰:舜至於下稷,榮光休至,(稷讀曰側下之側,日西之時。

休,美也。

榮光,氣也。

)黃龍負卷,舒圖出水,壇畔赤文綠錯。

(錯,分也。

文而以綠色分其間。

)

《尚書大傳》曰:舜不登而高,不行而遠。

又《虞夏傳》曰:維元祀巡狩,四岳八伯,(堯始得羲和,令為六卿,主春夏秋冬,並掌方岳之事,是為四岳,出則為伯,後乃分置八伯。

)壇四奧,沉四海,(祭水曰沉。

)封十有二山,肇十有二州。

《韓詩外傳》曰:昔舜甑盆無膻,而功不以巧獲罪。

《詩含神霧》曰:握登見大虹,意感生帝舜。

《大戴禮》曰:宰我曰:"請問帝舜?"孔子曰:"蟜牛之孫,瞽瞍之子也,曰重華,好學孝友,聞於四方。

陶家事親,寬裕一溫一 良。

教而知時,畏天而愛民,恤遠而親親,世以孝聞於天下。

三十在位,嗣帝位,五十乃死,葬於蒼梧之野。

"

《禮記》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

又曰:舜其大智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

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又曰:舜其大智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邇,近也。

近言而善易以進人察而行之也。

兩端,過與不及也。

用其中於民,賢與不肖皆能行之也。

斯,此也。

其德如此,乃號為舜。

舜之言充也。

)

又曰:子曰:"之後世雖有作者,虞帝弗可及也矣。

君天下,生無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惻恆之愛,有忠利之教。

"

《禮含文嘉》曰:舜損己以安百姓。

《樂動聲儀》曰:孔子曰:"《簫韶》者,舜之遺音也。

一溫一 潤以和,似南風之至。

其為音,如寒暑風雨之動物,如物之動人,雷動禽一獸 ,風雨動魚龍,仁義動君子,財色動小人。

(言樂之動人也深,故舉見事以為喻。

)是以聖人務其本。

"

《春秋演孔圖》曰:舜目四瞳童謂之重明。

承乾,乾踵堯,海內富昌。

(童,童子也。

踵猶履也,履其所行也。

)

《春秋運斗樞》曰:舜以太尉受號,即位為天子。

五年二月,東巡狩,至於中月。

與三公諸侯臨觀,(太尉公官名也。

唐虞五載一巡狩。

中月,月半也。

臨觀為舟,以泛於河中也。

)黃龍五彩負圖出,置舜前,圖以黃玉為匣,如櫃,長三尺,廣八寸,厚一寸,四合而連有戶。

(此含樞紐之命,故龍匣黃也。

四合有橫道相合也。

有戶,言可開闔。

)白玉檢,黃金繩之,為泥封,兩端章曰:"天黃帝符璽"五字。

廣袤各三寸,深四分,鳥文。

(文,字也。

四或為三。

)舜與大司空禹、臨侯、望博等三十人集發,(大司空,公官名也。

臨侯,國氏,望博,名。

)圖玄色而綈,狀可舒捲,長三尺二寸,廣九寸,(而,如也。

三或為五。

)中有七十二帝地行之制,天文官位度之差。

《孝經援神契》曰:舜龍顏重瞳,大口,手握褒。

(龍顏取象車,故有此骨表也。

重童取象雷,多一精一光也。

大口以象斗星,又為天作喉舌。

握褒,手中褒字,喻從勞苦起,受褒飭,致大位者也。

)

《論語》曰: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五人者,禹、稷、契、皋陶、伯益。

)

又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為猶安也。

言舜相堯,去四凶,旋四門,穆穆也。

)

《論語撰考韱》曰:堯舜等升首山,觀河渚,有五老游於河渚,相謂曰:"河圖將來告帝期,五老流星上入昴。

有頃,赤龍負玉苞舒圖出,堯與大舜等共發。

曰:"帝當樞百則禪虞。

"(百年而禪與舜。

)堯喟然歎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

"

《孔叢子》曰:舜身六尺有奇,面頷無毛,亦聖也。

《韓子》曰:歷山農者侵畔,舜往耕,期年而耕者讓畔;河濱漁者爭坻,舜往漁,期年而漁者讓長;東夷之陶者苦窳,舜往陶,期年而器以牢。

《墨子》曰:堯舉舜於服澤之一陽一。

《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

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蹠之徒也。

又曰:堯之於舜,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

百官牛羊倉廩備,以養舜於畎畝之中,而後舉之加諸上位。

又曰: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

(諸馮、負夏、鳴條皆地名也。

負夏在海東方,東夷之地,故曰東夷之人也。

)

又曰:舜之飯糗茹草也,若將終身焉。

及其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袗衣,畫繪者也。

此言舜窮居之時,若將終身,及其為萬乘之主,被服繪繡,若固常自所有也。

分定使之然也。

)

又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也,與木石居,與鹿豕游。

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舜耕歷山之時,居山之間,鹿豕近人,若與人游。

希,遠也。

當此之時,舜與野人,相去豈遠哉。

)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一江一 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又曰:舜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殺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

四罪而天下鹹服。

又曰: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大舜,虞舜也。

孔子稱曰巍巍,故曰大舜也有大善焉,能捨已從人。

子路與舜同也。

)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

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又曰:天下大悅而將歸己,視天下悅而歸己猶草芥也,惟舜為然。

(舜不以天下歸己為樂,號泣於田也。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

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舜盡事親之道,而瞽瞍底豫。

瞽瞍底豫,而天下化。

瞽瞍底豫而天下之為父子者定。

此之謂大孝。

又曰:堯崩三年之喪畢,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

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

曰:"天也,夫然後之中國,踐天子之位焉。

"

《莊子》曰: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羊肉膻也。

舜有膻行,百姓悅之,故三徙成都,至一鄧一 之墟十萬家。

堯聞舜之賢,舉之童土之地,(童土,不生草之地。

)曰:"冀得其來之澤。

"(舜來施恩澤也。

)

又曰:舜讓天下於善卷,善卷曰:"余立於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

春耕種,足以勞動;秋收斂,足以休食。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

"遂不受。

於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處。

又曰:舜以天下讓其友北人無擇,北人無擇曰:"異哉!後之為人也,居於畎畝之中,而游堯之間。

不若是而已,又欲以辱行汙漫我。

吾羞見之!"自投清冷之泉。

《一屍一子》曰:舜兼愛百姓,務利天下。

其田也,荷彼耒耜,耕彼南畝,與四海俱有其利。

其漁雷澤也,旱則為耕者鑿瀆,儉則為獵者表虎。

故有光若日月,天下歸之若父母。

又曰:舜南面而治天下,天下太平,燭於玉燭,息於永風,食於膏火,飲於醴泉。

舜之行,其猶河海乎,千刃之溪亦滿焉。

由此觀之,禹湯之功,不足言也。

又曰:堯問於舜曰:"何事?"曰:"事天。

"問:"何任?"曰:"任地。

"問:"何務?"曰:"務人。

"

又曰: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國,其致四方之士。

堯聞其賢,征之草茅之中,與之語政,至簡而易行;與之語道,廣大而不窮。

於是妻之以皇,媵之以娥,九子事之,而托天下焉。

又曰:舜云:"從道必吉,反道必凶,如影如響也。

"

又曰:舜事親養兄為天下法,其游也得六人,曰雒陶、方回、續牙、伯一陽一、東不識、秦不空,皆一國之賢者也。

又曰:昔者,舜兩眸子,是謂重明。

作事成法,出言成章。

又曰:舜舉三後而四死除。

何為四死?飢渴、寒暍、勤勞、鬥爭。

又曰:有虞之君天下也,使天下貢善;商周之君天下也,使天下貢財。

公孫弘曰:舜牧羊於黃河,遇堯,舉為天子。

陸賈《新語》曰:舜藏黃金於嶄巖之山,捐珠玉於五湖之淵,以塞一婬一邪之欲。

《淮南子》曰:舜之時,共工振滔鴻水,(滔,漫也。

共工,炎帝之後。

隨高堙下,壅百川以為民害。

)以薄空桑,(空桑,地名,在魯。

)龍門未開,呂梁未發,一江一 淮通流,四海涬溟,民皆上丘陵,赴樹木。

舜乃使禹疏三一江一 五湖,決伊闕,導瀍澗,通溝洫,注之東海。

鴻水漏,九州乾,萬民皆寧其性。

又曰:昔者,舜耕於歷山,(歷山,在濟一陰一城一陽一。

)期年,而田者爭處磽確,以封畔肥饒相讓也。

釣於河濱,期年,而漁者爭處湍瀨,(湍,急。

瀨,淺。

)以曲隈深澗相與也。

又曰:舜作室築牆茨屋,闢地樹谷,令民皆去巖穴,各有室家,南征三苗,道死蒼梧。

又曰:舜不降席而天下治。

周生《列子》曰:舜嘗駕五龍以騰唐衢,武嘗服九駮以馳文塗,此上御也。

徐氏《中論》曰:小人恥其面不如子都;君子恥其行不如舜禹。

《杜夷幽求》曰:以舜禹之登庸,視孔氏之窮屈,不似跛鱉之與晨驥乎?

《符子》曰:舜禪夏禹於洞庭之野。

《呂氏春秋》曰:舜有九男,不予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風土記》曰:舜,東夷之人,生於桃丘媯水之汭,損石之東。

舊說言舜上虞人也。

虞即會稽縣,距餘姚七十里,始寧上虞,南鄉也,後為縣。

桃丘,即姚丘,方相近也。

今吳北亭虞濱,在小一江一 裡,縣復五十里對小一江一 北岸。

臨一江一 山上有立石,所謂"損石"者也。

斜角西南堵俗呼為"蒍公嶄",高石也。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御覽
卷一 ◎天部一卷二 ◎天部二卷三 ◎天部三卷四 ◎天部四卷五 ◎天部五卷六 ◎天部六卷七 ◎天部七卷八 ◎天部八卷九 ◎天部九卷十 ◎天部十卷十一 ◎天部十一卷十二 ◎天部十二卷十三 ◎天部十三卷十四 ◎天部十四卷十五 ◎天部十五卷十六 ◎時序部一卷十七 ◎時序部二卷十八 ◎時序部三卷十九 ◎時序部四卷二十 ◎時序部五卷二十一 ◎時序部六卷二十二 ◎時序部七卷二十三 ◎時序部八卷二十四 ◎時序部九卷二十五 ◎時序部十卷二十六 ◎時序部十一卷二十七 ◎時序部十二卷二十八 ◎時序部十三卷二十九 ◎時序部十四卷三十 ◎時序部十五卷三十一 ◎時序部十六卷三十二 ◎時序部十七卷三十三 ◎時序部十八卷三十四 ◎時序部十九卷三十五 ◎時序部二十卷三十六 ◎地部一卷三十七 ◎地部二卷三十八 ◎地部三卷三十九 ◎地部四卷四十 ◎地部五卷四十一 ◎地部六卷四十二 ◎地部七卷四十三 ◎地部八卷四十四 ◎地部九卷四十五 ◎地部十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卷五十 ◎地部十五卷五十一 ◎地部十六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卷五十三 ◎地部十八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卷五十五 ◎地部二十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卷五十八 ◎地部二十三卷五十九 ◎地部二十四卷六十 ◎地部二十五卷六十一 ◎地部二十六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卷八十 ◎皇王部五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卷八十三 ◎皇王部八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卷九十五 ◎皇王部二十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卷九十七 ◎皇王部二十二卷九十八 ◎皇王部二十三卷九十九 ◎皇王部二十四卷一百 ◎皇王部二十五卷一百一 ◎皇王部二十六卷一百二 ◎皇王部二十七卷一百三 ◎皇王部二十八卷一百四 ◎皇王部二十九卷一百五 ◎皇王部三十卷一百六 ◎皇王部三十一卷一百七 ◎皇王部三十二卷一百八 ◎皇王部三十三卷一百九 ◎皇王部三十四卷一百一十 ◎皇王部三十五卷一百一十一 ◎皇王部三十六卷一百一十二 ◎皇王部三十七卷一百一十三 ◎皇王部三十八卷一百一十四 ◎皇王部三十九卷一百一十五 ◎皇王部四十卷一百一十六 ◎皇王部四十一卷一百一十七 ◎偏霸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偏霸部二卷一百十九 ◎偏霸部三卷一百二十 ◎偏霸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偏霸部五卷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卷一百二十三 ◎偏霸部七卷一百二十四 ◎偏霸部八卷一百二十五 ◎偏霸部九卷一百二十六 ◎偏霸部十卷一百二十七 ◎偏霸部十一卷一百二十八 ◎偏霸部十二卷一百二十九 ◎偏霸部十三卷一百三十 ◎偏霸部十四卷一百三十一 ◎偏霸部十五卷一百三十二 ◎偏霸部十六卷一百三十三 ◎偏霸部十七卷一百三十四 ◎偏霸部十八卷一百三十五 ◎皇親部一卷一百三十六 ◎皇親部二卷一百三十七 ◎皇親部三卷一百三十八 ◎皇親部四卷一百三十九 ◎皇親部五卷一百四十 ◎皇親部六卷一百四十一 ◎皇親部七卷一百四十二 ◎皇親部八卷一百四十三 ◎皇親部九卷一百四十四 ◎皇親部十卷一百四十五 ◎皇親部十一卷一百四十六 ◎皇親部十二卷一百四十七 ◎皇親部十三卷一百四十八 ◎皇親部十四卷一百四十九 ◎皇親部十五卷一百五十 ◎皇親部第十六卷一百五十一 ◎皇親部十七卷一百五十二 ◎皇親部十八卷一百五十三 ◎皇親部十九卷一百五十四 ◎皇親部二十卷一百五十五 ◎州郡部一卷一百五十六 ◎州郡部二卷一百五十七 ◎州郡部三卷一百五十八 ◎州郡部四卷一百五十九 ◎州郡部五卷一百六十 ◎州郡部六卷一百六十一 ◎州郡部七卷一百六十二 ◎州郡部八卷一百六十三 ◎州郡部九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卷一百七十三 ◎居處部一卷一百七十四 ◎居處部二卷一百七十五 ◎居處部三卷一百七十六 ◎居處部四卷一百七十七 ◎居處部五卷一百七十八 ◎居處部六卷一百七十九 ◎居處部七卷一百八十 ◎居處部八卷一百八十一 ◎居處部九卷一百八十二 ◎居處部十卷一百八十三 ◎居處部十一卷一百八十四 ◎居處部十二卷一百八十五 ◎居處部十三卷一百八十六 ◎居處部十四卷一百八十七 ◎居處部十五卷一百八十八 ◎居處部十六卷一百八十九 ◎居處部十七卷一百九十 ◎居處部十八卷一百九十一 ◎居處部十九卷一百九十二 ◎居處部二十卷一百九十三 ◎居處部二十一卷一百九十四 ◎居處部二十二卷一百九十五 ◎居處部二十三卷一百九十六 ◎居處部二十四卷一百九十七 ◎居處部二十五卷一百九十八 ◎封建部一卷一百九十九 ◎封建部二卷二百 ◎封建部三卷二百一 ◎封建部四卷二百二 ◎封建部五卷二百三 ◎職官部一卷二百四 ◎職官部二卷二百五 ◎職官部三卷二百六 ◎職官部四卷二百七 ◎職官部五卷二百八 ◎職官部六卷二百九 ◎職官部七卷二百一十 ◎職官部八卷二百一十一 ◎職官部九卷二百一十二 ◎職官部十卷二百一十三 ◎職官部十一卷二百一十四 ◎職官部十二卷二百一十五 ◎職官部十三卷二百一十六 ◎職官部十四卷二百一十七 ◎職官部十五卷二百一十八 ◎職官部十六卷二百一十九 ◎職官部十七卷二百二十 ◎職官部十八卷二百二十一 ◎職官部十九卷二百二十二 ◎職官部二十卷二百二十三 ◎職官部二十一卷二百二十四 ◎職官部二十二卷二百二十五 ◎職官部二十三卷二百二十六 ◎職官部二十四卷二百二十七 ◎職官部二十五卷二百二十八 ◎職官部二十六卷二百二十九 ◎職官部二十七卷二百三十 ◎職官部二十八卷二百三十一 ◎職官部二十九卷二百三十二 ◎職官部三十卷二百三十三 ◎職官部三十一卷二百三十四 ◎職官部三十二卷二百三十五 ◎職官部三十三卷二百三十六 ◎職官部三十四卷二百三十七 ◎職官部三十五卷二百三十八 ◎職官部三十六卷二百三十九 ◎職官部三十七卷二百四十 ◎職官部三十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