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卷三百五十一 ◎兵部八十二: ○戈《易》曰:離為戈兵。又曰:投戈散地,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御覽》卷三百五十一 ◎兵部八十二

太平御覽

卷三百五十一 ◎兵部八十二

○戈

《易》曰:離為戈兵。

又曰:投戈散地,則六親不能相保。

《書》曰:武王至商郊,王左仗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

西土之人。

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

"

又曰:武王伐紂,戰於牧野。

前徒倒戈,血流漂杵。

又曰:成王崩,太保命仲桓、南宮毛(孔安國曰:二臣桓毛名。

)俾爰齊侯呂伋,以二千戈、虎賁百人,逆子釗於南門之外。

又曰:兌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東房。

(兌、和,古之巧人。

)

又曰:四人綦弁,執戈上刃,夾兩階戺。

一人冕,執戣,立於東垂;一人冕,執瞿,立於西垂。

(戣、瞿皆戟屬。

)

又曰:惟干戈省厥躬。

又曰:魯侯、伯禽宅曲阜,徐夷並興,公曰:"備乃弓矢,鍛乃戈矛。

"

《詩》曰: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又曰:彼候人兮,荷戈與殳。

(毛萇曰:候人,道路送迎賓客者也。

荷,揭也。

殳,殳也。

殳,丁外切。

)

又曰:載戢干戈,載櫜弓矢。

《禮記》曰:進戈者前其鐏比,(徂悶切。

)後其刃;進矛戟者,前其鐓,(音隊。

)後其銳。

(鄭玄曰:後刃,敬也。

二兵鐓鐏,雖在下猶為首。

銳底曰鐏,取其鐏也。

平底曰鐓,取其鐓地也。

)

又曰: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皆於東序。

(干,盾也,戈句序戟也。

干戈萬舞,像舞也。

)

又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

又曰:賓牟賈侍坐於孔子,孔子與之言,及樂。

子曰:"夫樂者,像成者也。

總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

發揚而蹈厲,太公之志也。

《武》亂皆坐,周召之治也。

武王克商,濟河而西,倒載干戈,包以虎皮,將帥之士,使為諸侯,名之曰建櫜。

"

又曰:大夫士既殯而君往焉,祝先升,君即位於阼,小臣二人,執戈立於前,一人立於後。

《周禮》曰:旅賁氏:掌執戈盾,夾王車而趨,左八人,右八人,車止則持輪。

喪紀,則衰葛執戈盾。

軍旅,則介而趨。

又曰:節服氏:掌祭祀、朝覲袞冕,六人維王之太常。

郊祀裘冕,二人執戈,送逆一屍一從車。

(鄭玄曰:裘冕者,亦從一屍一服也。

從一屍一車,送逆之往來也。

)

又曰:方相氏:掌蒙熊皮,執戈揚盾,帥百隸而時儺,以索室毆疫。

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毆方良。

(方良,罔兩也。

)

又曰:司戈盾:裳戈盾之物而頒之。

祭祀,授故士戈。

(故士,王族,故士也與旅賁當事則衛王者也。

)軍旅、會同,授貳車戈盾,建乘車戈盾。

授旅賁及虎士戈盾。

(乘車,王所乘車軍。

旅則草路,會同則金路也。

)

又曰:車謂之六等之數:(鄭玄曰:六等之數法易之,三材六畫也。

)車軫四尺,謂之二等;人長八尺,崇於戈四尺,謂之三等。

殳長尋有四尺,崇於人四尺,謂之四等。

車戟常,崇於殳四尺,謂之五等。

酋矛常有四尺,崇於戟四尺,謂之六等。

又曰:金有六齊。

四分其金則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

又曰:戈廣二寸,內倍之,一胡一 三之,援四之。

(鄭玄曰:戈,今勾子戟也。

或謂之雞鳴,或謂之擁頸也。

)已倨則不入,已勾則不決。

長內則折前,短內則不疾。

(鄭玄曰:戈,勾兵也。

主於一胡一 已倨,謂一胡一 微直而邪多,以啄人則不入。

已勾,謂一胡一 曲多也。

以啄人則創不決前謂援也。

內長則援短,援短則曲於磬折,嘏於磬折則引之於一胡一 並鉤。

內短則援長,援長則倨於磬折,倨於磬折則引之不疾。

)

又曰:廬人為廬器。

戈秘六尺六寸,殳長尋有四尺。

車戟常。

酋矛常有四尺,矛夷三尋。

(鄭玄曰:秘猶柄也。

八尺曰尋,倍尋曰常。

酋夷,長短名也。

)

《左傳》曰:晉公子重耳及齊,齊桓公妻之,公子安之。

姜曰:"行也,懷與安,實敗名。

"公子不可,姜與子犯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又曰:秦伐晉。

戰之明日,晉襄公縛秦囚,使萊駒以戈斬之。

囚呼,萊駒失戈。

狼瞫取戈以斬囚,禽之以從公乘,遂以為右。

又曰:魯敗狄於鹹,獲長狄僑如。

富父終甥舂其喉,以戈殺之,(春,猶沖也。

)埋其首於子駒之北門。

(狄長三丈。

)

又曰:齊敗於鞍。

齊頃公既免,求逢田父,三入三出。

入於狄,卒皆抽戈盾,冒之以入於衛,衛師免之,遂自徐關入。

又曰:晉楚戰於鄢陵。

范丐趨進(丐,土燮子。

)曰:"塞井夷灶,陳於軍中,晉楚惟天所授,何患焉。

"文子執戈逐之曰:"國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

又曰:晉胥童、夷羊五帥甲八百,將攻卻氏。

長魚矯請無用眾。

公使清沸魋助之,(沸魋,嬖人也。

)抽戈結衽(衽,裳也。

)而偽訟者三。

卻將謀於謝。

(榭,講武堂也。

)矯以戈殺駒伯、苦成叔於其位。

(駒伯,郤錡苦成叔卻犨也。

)一溫一 季曰:"逃,威也。

"遂趨。

(卻至未奉君命而死,今矯等意欲稟□命,不以君命而來,故欲逃也。

)矯及其車,以戈殺之,皆一屍一諸朝。

又曰:晉中行獻子將伐齊,夢與厲公訟,弗勝。

(厲公,獻子所殺。

)公以戈擊之,首墜於前,跪而戴之,奉之以走,見梗一陽一之巫皋。

他日見諸道,與之言同。

(巫亦夢見獻子與厲公訟。

)巫曰:"今茲主必死,若有事於東方則可以逞。

"

又曰:晉侯伐齊,范鞅門於雍門,其御追喜以戈殺犬於門中。

(殺犬示閒暇也。

)

又曰:齊慶封好田而嗜酒,與慶捨政。

(捨,慶封子。

)盧蒲癸臣子之,(子之捨也。

)與王何二人皆嬖,使執寢戈而先後之。

(寢戈,親近兵仗也。

)嘗於太公之廟,慶捨蒞事。

(臨祭事也。

)麻嬰為一屍一,(為祭一屍一也。

)盧蒲癸、王何執寢戈。

慶氏以其甲環公宮。

盧蒲癸自後刺子之,王何以戈擊之,解其左肩。

猶援廟桷,動於甍,以俎壺投,殺人而後死。

(言其力多。

)

又曰:鄭徐吾犯之妹美,公孫楚聘之。

(楚子南也。

)公子黑又使強委禽焉。

(禽,雁也。

納彩內雁也。

)子南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

女自房觀之,適子南氏,子晰怒,既而橐甲以見子南,欲殺之而取其妻。

子南知之,執戈逐之,及衝擊之以戈,(沖,一交一 道也。

)子晰傷而歸。

告大夫曰:"我好見之,不知其有異志,故傷。

"

又曰:晉平公有疾。

鄭伯使公孫僑如晉聘,且問疾。

叔向問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實沈、台駘為祟。

'此何神也?"子產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不相能也。

日尋干戈,以相征討。

後帝不臧,遷閼伯於商丘,主辰。

遷實沈於大夏,主參。

"

又曰:衛公孟縶狎齊豹,(公孟,靈公兄也。

齊豹,齊惡之子,為衛司寇也。

)奪之司寇與鄄,公孟惡北宮喜、褚師圃,欲去之。

公子朝通於襄夫人宣姜,懼而欲以作亂。

故齊豹,北宮喜、褚師圃、公子朝作亂。

公孟有事於蓋獲之門外,(有事,祭也。

蓋獲,衛郭門也。

)齊氏帷於門外而伏甲焉。

使祝蛙置戈於車,薪以當門。

華齊御公孟,宗魯驂乘。

及閎,齊氏用戈擊公孟,宗魯以背蔽之,中公孟肩,殺之。

又曰:吳入郢,楚昭王涉睢,濟一江一 ,入於雲中。

王寢,盜攻之,以戈擊王。

王孫由於以背受之,中肩。

又曰:吳伐越。

越子句踐御之,陳於檇李。

靈姑浮以戈擊闔閭,傷將指。

又曰:人輸晉范氏粟。

鄭之姚子般送之,范吉射逆之,趙鞅御之。

郵無恤御簡子,衛太子為右,登鐵上。

鄭人擊趙簡子,中肩,斃於車中,太子救之,以伐鄭。

師北,太子後復之,鄭師大敗。

又曰:齊簡公即位。

與婦人飲酒於檀台。

成子遷居寢,(徙公使居正寢。

)公執戈將擊之。

(疑其欲作亂也。

)太史子餘曰:"非不利也,將除害也。

"

又曰:晉荀瑤帥師伐鄭。

(荀瑤,智伯也。

)鄭駟弘請救於齊。

(弘,駟耑子)陳成子救鄭。

及濮,雨,不涉。

成子衣制杖戈,(制雨衣也。

)立於阪上,馬不出者,助之鞭之。

智伯聞之,乃還。

(畏其得眾心也。

)曰:"我卜伐鄭,不卜敵齊。

"

又曰:衛良夫與太子蒯聵入,捨於孔氏之外圃。

昏入,適伯姬氏。

既食,孔伯姬仗戈而先,太子與五人介輿豭從之,(分械甲也。

)迫叔悝於廁,強盟之。

(孔氏專一政 ,故劫孔悝,欲令逐輒。

)

《漢書》曰:宣帝時,美一陽一鼎獻之。

張敞好古文字,案鼎銘勒而上議曰:"今鼎出於郊東,中有刻書,曰王命一屍一臣,(孟康曰:一屍一,主也。

)官此旬邑,賜爾鸞旂,黻雕戈一屍一,臣拜手稽首。

竊以傳記言之,鼎殆周之所以褒賜大臣也。

"

又曰:武帝元鼎五年,南越相呂嘉反,遣歸義侯嚴為戈船將軍,(張晏曰:嚴故越人,降為歸義侯。

越人於水中負{殹金}人船,又有蛟龍之害,故置戈於下,因以為名也。

)下離水。

《晉書》曰:《賈充傳》云:"高貴鄉公之攻相府也,充率眾拒戰於南闕。

軍將敗,騎督成倅弟太子舍人濟問充曰:"今日之事當如何?"充謂曰:"公養汝等正擬今日,復何疑。

"濟於是抽戈犯蹕。

崔鴻《前趙錄》曰:李景年字延祐,前部人。

長平之戰,劉聰馬中矢,幾為晉軍所獲。

景年以馬授聰。

揮戈前戰。

以功封梁鄒侯。

《戰國策》曰:中山君饗都大夫羊羹不遍,司馬子期怒而走於楚,說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走。

有二人挈戈而隨,中山君顧謂二人:"子奚為者也?"二人對曰:"臣有父當餓將死,君下壺食餔臣之父,故來死君也。

"中山君慨然仰天歎曰:"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食得士二人。

"

《國語》曰:秦師侵晉,惠公令韓簡挑戰,曰:"昔君之惠,寡人未敢忘。

家人之眾能合之不能離也。

君若不還,寡人將無所避。

"穆公衡雕戈出見使者。

《莊子》曰:孔子窮於陳蔡,七日不食,絃歌鼓琴。

子路仡然執戈而舞。

《韓子》曰:勾踐入官於吳,執戈為吳王洗馬,故能殺夫差於姑蘇。

《呂氏春秋》曰:趙簡子攻衛附郭,自將遠立,(郭遠立,矢石不及也。

)又居於犀蔽犀櫓之下,投枹而歎(投,棄也。

)曰:"嗚呼,士之遫(音速。

)弊,盡一若此乎!"(遫猶化也,一猶皆也,言士之燮化弊惡皆如此乎。

)行人燭過免胄橫戈而進曰:"亦由君不能耳,士又何弊盡之有!"簡子乃去犀蔽犀櫓,而立於矢石之所及,(矢,箭也。

石,一弩一也。

)一鼓而畢乘之。

(畢,盡也。

乘,凌也。

)簡子曰:"與我得革車千乘也,不如聞行人燭過之一言。

"

《淮南子》曰:一陽一虎為亂於魯,魯君令人閉城門而捕之,得者有賞,失者夷族。

圍三匝矣,一陽一虎將舉劍而自刎頸,門者止之曰:"我將出子。

"一陽一虎左執劍,右提戈,赴圍而走,門者出之。

一陽一虎既出,顧出之者,以戈推之,攘祛薄腋。

魯君聞一陽一虎失,怒所出之門。

以為傷者戰鬥者也,不傷者為縱之。

傷者受厚賞,不傷者受重罪也。

此所謂害之而反利之者也。

又曰:魯一陽一公與韓構難,戰酣。

日暮,授戈而摠日。

日反三捨。

(魯一陽一,楚人也,文之孫,司馬期之子,所謂魯一陽一文子也。

楚僭號稱王,其守縣大夫皆稱公,曰魯一陽一公,今南一陽一魯是也。

)

《五經要義》曰:國君及元率戎車將在中央當鼓,御者在左,勇力之士執戈在後。

陸景《典語》曰:戈刀雖備於執事,而無所揚其鋒。

桓寬《鹽鐵論》曰:匈一奴一處沙漠之中,生不食之地,如中國之麋鹿耳。

好事之臣,求其義,責之禮,使中國干戈至今未息。

《玄晏春秋》曰:七年,春王正月乙酉,予長七尺四寸矣,未通史書,與從姑子梁柳等擊壤於路,或編荊為盾,執荻為戈,分陳相刺一習一 兵,共以為樂。

張騭《文士傳·摯虞答策》曰:古之良臣受彤弓雕戈之錫,銘之彝器,貺之後昆,曠世歷代以為賓榮。

豈無其物,貴殊品也。

《抱朴子》曰:虎狼見逼,不揮戈奮劍而彈琴詠詩,吾未見其身之可保也。

又曰:荊卿、朱亥不示小勇於怯弱之間,孟賁、馮婦不奮戈戟於狸豺之群。

《山海經》曰:崑崙墟北,有人曰:"太行伯",把戈。

干寶《搜神記》曰:有崔文子者,學仙於子高。

子高化為白霓而持藥與子,文子驚怪,引戈擊霓,中之,因墮其藥。

俯而視之,王子喬之一屍一也,置之室中,覆以弊筐,須臾而化為大鳥。

開而視之,翻飛而去。

梅陶《在盆口與三公書》蘇峻勇而無謀,兵家所常弊也。

長廣人釋鋤犁,執干戈,何知戰法。

《文遜曰:戈鋋彗雲。

又曰:戈矛若林。

《離一騷一》曰: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號短兵接。

繁欽《述徵賦》曰:時三日之暮春,逼干戈之急難。

王粲《從軍詩》曰:樓船凌洪波,尋戈刺群虜。

高貴鄉公詩曰:干戈隨風靡,武騎齊雁行。

魏明帝《堂上行》曰:武夫懷勇毅,勒馬於中原。

干戈森若林,長劍奮無前。

荀道雍《猛虎行》曰:詰朝彈竹冠,荷戈翦荒要。

應貞《華覽》曰:萬夫決拾,武騎齊足。

乘夷長森,分行別屬,弓不虛彎,戈不苟撲。

傅毅《西征頌》曰:慍昆夷之匪協,鹹矯於戎事。

干戈動而後戢,天將祚而隆化。

崔駰《北征頌》曰:人事協兮皇恩得,金一精一揚兮水靈伏,順天機兮把刑德,戈所指兮罔不克。

張協《七命》曰:舉戈林竦,揮鋒電滅。

仰傾雲巢,俯殫地穴。

孔欣《七誨》曰:攜同好,命爪牙,攝烏號,杖雄戈,緣山結網,參雲張羅。

殷融議曰:自頃多難,國度屢空。

疋夫有重繭之勞,武士有執戈之勳。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御覽
卷一 ◎天部一卷二 ◎天部二卷三 ◎天部三卷四 ◎天部四卷五 ◎天部五卷六 ◎天部六卷七 ◎天部七卷八 ◎天部八卷九 ◎天部九卷十 ◎天部十卷十一 ◎天部十一卷十二 ◎天部十二卷十三 ◎天部十三卷十四 ◎天部十四卷十五 ◎天部十五卷十六 ◎時序部一卷十七 ◎時序部二卷十八 ◎時序部三卷十九 ◎時序部四卷二十 ◎時序部五卷二十一 ◎時序部六卷二十二 ◎時序部七卷二十三 ◎時序部八卷二十四 ◎時序部九卷二十五 ◎時序部十卷二十六 ◎時序部十一卷二十七 ◎時序部十二卷二十八 ◎時序部十三卷二十九 ◎時序部十四卷三十 ◎時序部十五卷三十一 ◎時序部十六卷三十二 ◎時序部十七卷三十三 ◎時序部十八卷三十四 ◎時序部十九卷三十五 ◎時序部二十卷三十六 ◎地部一卷三十七 ◎地部二卷三十八 ◎地部三卷三十九 ◎地部四卷四十 ◎地部五卷四十一 ◎地部六卷四十二 ◎地部七卷四十三 ◎地部八卷四十四 ◎地部九卷四十五 ◎地部十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卷五十 ◎地部十五卷五十一 ◎地部十六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卷五十三 ◎地部十八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卷五十五 ◎地部二十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卷五十八 ◎地部二十三卷五十九 ◎地部二十四卷六十 ◎地部二十五卷六十一 ◎地部二十六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卷八十 ◎皇王部五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卷八十三 ◎皇王部八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卷九十五 ◎皇王部二十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卷九十七 ◎皇王部二十二卷九十八 ◎皇王部二十三卷九十九 ◎皇王部二十四卷一百 ◎皇王部二十五卷一百一 ◎皇王部二十六卷一百二 ◎皇王部二十七卷一百三 ◎皇王部二十八卷一百四 ◎皇王部二十九卷一百五 ◎皇王部三十卷一百六 ◎皇王部三十一卷一百七 ◎皇王部三十二卷一百八 ◎皇王部三十三卷一百九 ◎皇王部三十四卷一百一十 ◎皇王部三十五卷一百一十一 ◎皇王部三十六卷一百一十二 ◎皇王部三十七卷一百一十三 ◎皇王部三十八卷一百一十四 ◎皇王部三十九卷一百一十五 ◎皇王部四十卷一百一十六 ◎皇王部四十一卷一百一十七 ◎偏霸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偏霸部二卷一百十九 ◎偏霸部三卷一百二十 ◎偏霸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偏霸部五卷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卷一百二十三 ◎偏霸部七卷一百二十四 ◎偏霸部八卷一百二十五 ◎偏霸部九卷一百二十六 ◎偏霸部十卷一百二十七 ◎偏霸部十一卷一百二十八 ◎偏霸部十二卷一百二十九 ◎偏霸部十三卷一百三十 ◎偏霸部十四卷一百三十一 ◎偏霸部十五卷一百三十二 ◎偏霸部十六卷一百三十三 ◎偏霸部十七卷一百三十四 ◎偏霸部十八卷一百三十五 ◎皇親部一卷一百三十六 ◎皇親部二卷一百三十七 ◎皇親部三卷一百三十八 ◎皇親部四卷一百三十九 ◎皇親部五卷一百四十 ◎皇親部六卷一百四十一 ◎皇親部七卷一百四十二 ◎皇親部八卷一百四十三 ◎皇親部九卷一百四十四 ◎皇親部十卷一百四十五 ◎皇親部十一卷一百四十六 ◎皇親部十二卷一百四十七 ◎皇親部十三卷一百四十八 ◎皇親部十四卷一百四十九 ◎皇親部十五卷一百五十 ◎皇親部第十六卷一百五十一 ◎皇親部十七卷一百五十二 ◎皇親部十八卷一百五十三 ◎皇親部十九卷一百五十四 ◎皇親部二十卷一百五十五 ◎州郡部一卷一百五十六 ◎州郡部二卷一百五十七 ◎州郡部三卷一百五十八 ◎州郡部四卷一百五十九 ◎州郡部五卷一百六十 ◎州郡部六卷一百六十一 ◎州郡部七卷一百六十二 ◎州郡部八卷一百六十三 ◎州郡部九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卷一百七十三 ◎居處部一卷一百七十四 ◎居處部二卷一百七十五 ◎居處部三卷一百七十六 ◎居處部四卷一百七十七 ◎居處部五卷一百七十八 ◎居處部六卷一百七十九 ◎居處部七卷一百八十 ◎居處部八卷一百八十一 ◎居處部九卷一百八十二 ◎居處部十卷一百八十三 ◎居處部十一卷一百八十四 ◎居處部十二卷一百八十五 ◎居處部十三卷一百八十六 ◎居處部十四卷一百八十七 ◎居處部十五卷一百八十八 ◎居處部十六卷一百八十九 ◎居處部十七卷一百九十 ◎居處部十八卷一百九十一 ◎居處部十九卷一百九十二 ◎居處部二十卷一百九十三 ◎居處部二十一卷一百九十四 ◎居處部二十二卷一百九十五 ◎居處部二十三卷一百九十六 ◎居處部二十四卷一百九十七 ◎居處部二十五卷一百九十八 ◎封建部一卷一百九十九 ◎封建部二卷二百 ◎封建部三卷二百一 ◎封建部四卷二百二 ◎封建部五卷二百三 ◎職官部一卷二百四 ◎職官部二卷二百五 ◎職官部三卷二百六 ◎職官部四卷二百七 ◎職官部五卷二百八 ◎職官部六卷二百九 ◎職官部七卷二百一十 ◎職官部八卷二百一十一 ◎職官部九卷二百一十二 ◎職官部十卷二百一十三 ◎職官部十一卷二百一十四 ◎職官部十二卷二百一十五 ◎職官部十三卷二百一十六 ◎職官部十四卷二百一十七 ◎職官部十五卷二百一十八 ◎職官部十六卷二百一十九 ◎職官部十七卷二百二十 ◎職官部十八卷二百二十一 ◎職官部十九卷二百二十二 ◎職官部二十卷二百二十三 ◎職官部二十一卷二百二十四 ◎職官部二十二卷二百二十五 ◎職官部二十三卷二百二十六 ◎職官部二十四卷二百二十七 ◎職官部二十五卷二百二十八 ◎職官部二十六卷二百二十九 ◎職官部二十七卷二百三十 ◎職官部二十八卷二百三十一 ◎職官部二十九卷二百三十二 ◎職官部三十卷二百三十三 ◎職官部三十一卷二百三十四 ◎職官部三十二卷二百三十五 ◎職官部三十三卷二百三十六 ◎職官部三十四卷二百三十七 ◎職官部三十五卷二百三十八 ◎職官部三十六卷二百三十九 ◎職官部三十七卷二百四十 ◎職官部三十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