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忠臣良將佐秦王(11):范雎大擺宴席,請來了各國的使臣,與他們一同在大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忠臣良將佐秦王(11)

史記新讀

忠臣良將佐秦王(11)

第二天,須賈向范雎辭別。

范雎大擺宴席,請來了各國的使臣,與他們一同在大堂上享受豐盛的酒宴。

而范雎則讓須賈坐在堂下,把一盆豆子放在他的面前,讓兩個受過黥刑的囚犯夾一著他,像餵馬一樣餵他吃豆。

范雎數落完須賈說:「你替一我告訴魏王,趕快獻上魏齊的人頭!不然,我將要率軍屠戮魏國的都城大梁!」須賈回國以後,把范雎的話告訴給了魏齊。

魏齊害怕極了,便逃到趙國,躲藏在平原君家裡。

恩仇並報

范雎擔任宰相以後,有一次,王稽對他說:「不可預料的事情有三種,無可奈何的事情也有三種。

先說前者,君王的去世是其一,您的去世是其二,在下的死去是其三。

再說後者,君王一旦去世,您盡避對我感到抱歉,也無可奈何。

您突然去世,您盡避對我感到抱歉,也是無可奈何。

如果在下突然死去,您盡避對我感到抱歉,還是無可奈何。」

范雎是個聰明人,聽懂了他的怨言,知道這是譏諷自己忘恩負義,於是感到不高興。

後來他進宮向秦王進言說:「如果不是王稽的忠心,沒有誰能把我接到秦國來,如果不是大王聖明、賢哲,沒有誰能夠重視我。

如今,我身為宰相,爵位達到了列侯,而王稽的官職依舊停留在一名謁者之上。

這不是他當初接納我的本意。」

於是,秦王召見王稽,任命他為河東郡郡守,給予他三年的自主權。

不久,秦王又任命了鄭安平為將軍。

這時,范雎散發家裡的財物,將其全部施捨給曾經和正在因貧窮而受苦的人。

他對於自己落難的時候,給予一頓飯這樣小恩小惠的人也一定會報答,而對於陷害、仇視自己的人則一定會報復。

後來,秦王聽說魏齊躲藏在平原君家裡,便一定要為范雎報仇。

於是,他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給平原君,信上說:「寡人久仰您的崇高、正義,希望與您成為平民一樣的朋友。

如果您肯賞光來訪,寡人願意與您痛飲十天。」

平原君害怕秦國,而他又被信中秦王的言辭所感動,於是,他就動身來到秦國,覲見秦王。

秦王與平原君喝了幾天的酒。

有一次,秦王對平原君說:「周文王得到呂尚,尊其為太公;齊桓公得到管仲,尊其為仲父。

如今,寡人把范先生視為自己的叔父。

寡人聽說,范先生的仇人在您的家裡,所以,希望您派人回去把他的頭取來,不然,寡人就不讓您走出函谷關了。」

平原君十分講義氣不願出賣朋友,為了保護魏齊,裝瘋賣傻,就是不承認魏齊在自己家裡。

於是,秦王心生一計,寫信給趙王說:「大王的弟弟現在在我這裡,而我國宰相的仇人魏齊躲藏在他的家裡。

寡人希望大王馬上把魏齊的人頭送來,不然,秦國將出兵攻打趙國,而且大王恐怕以後見不到您的弟弟了。」

趙王沒有辦法,便出兵包圍了平原君的家,準備捉拿魏齊。

魏齊早一步聞訊,逃了出去,請求趙國的丞相虞卿,保護自己。

虞卿估計自己無法說服趙王,便解下相印,同魏齊一起逃出了邯鄲。

他們認為魏國離趙國最近,便跑回了大梁,打算通過信陵君的幫助逃到楚國。

信陵君得知二人前來投奔自己,由於他害怕秦國,便猶豫不決,不肯接見他們。

信陵君向他的門客侯嬴詢問虞卿的為人。

侯嬴認為虞卿是位賢者,他重情義,不貪圖功名利祿,能夠急人之難,信陵君不應該如此無禮地對待他們。

信陵君感到慚愧,便親自駕車到郊外去迎接他們。

魏齊聽說信陵君起初對他們的到來感到為難,失望至極,覺得天下之大卻終究沒有自己的容身之所,便一怒之下割脖子自盡了。

趙王聽說魏齊自一殺,便派人割下了他的頭顱,送給了秦國。

於是,秦王把平原君釋放回國。

嫌隙的產生

秦昭王四十八年,秦國採用范雎的計策,向趙國使用了反間計。

趙王中計,用趙括代替廉頗擔任軍隊統帥。

結果,秦軍在長平(今陝西省境內)大敗趙軍,並且進兵包圍了邯鄲。

不久,范雎與武安君白起之間產生了矛盾,他向秦王進讒言,結果,秦王殺死了白起。

接著,范雎向秦王舉薦鄭安平,讓他率軍去進攻趙國,秦王應允。

不料,鄭安平反而被趙軍包圍,危急之下,他帶著兩萬秦軍投降了趙軍。

范雎聞訊,坐在草墊上向秦王請罪。

因為依照秦國的法律,薦舉人由於被薦舉人的犯罪,要根據被薦舉人罪行情節的輕重而被定罪,所以,范雎按照法律應該被誅滅三族。

但是,秦王十分一寵一愛一范雎,視他為父親,害怕這件事傷了他的心,便下令全國說:「誰敢談論鄭安平事件,就按照鄭安平的罪行給誰定罪。」

秦王對宰相的賞賜,反而一天比一天豐厚,安一撫他不要傷心害怕。

但是,禍不單行,兩年以後,擔任河東太守的王稽因為勾結外國,而依法被處死。

所以,眼看對自己有大恩的兩個人全都辜負了自己的信任,范雎總是耿耿於懷,一天比一天憂鬱。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