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
卷二百八十四 ◎兵部十五
○機略三
《後漢書·朱雋傳》曰:趙弘據宛城,雋因急擊弘,斬之。
賊餘帥韓忠復據宛拒雋。
雋兵少不敵,乃張圍結壘,赴土山以臨城內,因鳴鼓攻其西南,賊悉眾赴之。
雋自將一精一卒五千,掩其東北,乘城而入。
忠乃退保小城,惶懼乞降。
司馬張超及徐璆、秦頡皆欲聽之。
雋曰:"兵有形同而勢異者。
秦項之際,人無定主也,故賞附以勸來耳。
今海內一統,惟黃巾造寇,納降無以勸善,討之足以懲惡。
今若受之,更開逆意,賊利則進戰,鈍則乞降,縱敵長寇,非良計也。
"因急攻,連戰不克。
雋登土山望之,顧謂張超曰:"吾知之矣。
賊今外圍周固,內營逼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戰也。
萬人一心,猶不可當,況十萬乎!其害甚矣。
不如徹圍,並兵入城。
忠見圍解,勢必自出,自出則意散,易破之道也。
"既而解圍,忠果出戰,雋因擊之,大破之。
乘勝逐北數十里,斬首萬餘級。
忠等遂降。
又曰:董卓將三萬討先零羌,卓於望垣北,(望垣縣屬天水郡。
)為羌一胡一 所圍,糧食乏絕,進退逼急。
乃於所渡水中偽立鄢以為捕魚,潛從鄢下過軍。
(《續漢書》"鄢"字作"堰"。
)比賊追之,決水已深不得渡。
時眾軍敗退,惟卓全師而還。
又曰:臧宮將兵屯駱越。
越人謀叛從蜀。
宮兵少,力不能制。
會屬縣送委輸車數百乘至,宮夜使鋸斷城門限,令車回轉出入至旦。
越人候伺者聞車聲不絕,而門限斷,相告以漢兵大至。
其渠帥乃奉牛酒以勞軍營。
營陳兵大會,擊牛釃酒,饗賜慰納之。
又曰:蜀有妖巫維汜弟子單臣、傅鎮等,復妖言相聚,入原武城,(維,或作侯。
)劫吏人,自稱將軍,於是遣臧宮將北軍及黎一陽一營數千人圍之。
賊谷食多,數攻不下,士卒死傷。
帝召公卿諸侯王問方略,皆曰"宜重其購賞"。
時顯宗為東海王,獨對曰:"妖巫相劫,勢無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
但外圍急,不得走耳。
宜小挺緩,(挺,解也。
)令得逃亡,逃亡則一亭長足以禽矣。
"帝然之,即敕宮撤圍緩賊,賊眾分散,遂斬臣、鎮等。
又曰:岑彭南擊秦豐,與其大將蔡宏拒彭等於一鄧一 ,數月不得進。
帝怪以讓彭,彭懼,於是夜勒兵馬,申令軍中,使明旦西擊山都。
(山都,縣名,屬南一陽一郡。
)乃緩所獲虜,令得逃亡,歸以告豐,豐即悉其軍西邀彭。
彭乃潛兵渡沔水,擊其將張楊於阿頭山,大破之。
(沔水源出武都東狼谷中,即漢水之上源也。
阿頭山在襄一陽一。
)從川谷間伐木開道,直襲黎丘,擊破諸屯兵。
豐聞大驚,馳歸救之。
彭與諸將依東山為營,豐與蔡宏夜攻彭,彭預為之備,出兵逆擊之,豐敗走,追斬蔡宏。
又《皇甫嵩傳》曰:梁州賊王國圍陳倉,復拜嵩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各率二萬人拒之。
卓欲速選赴陳倉,嵩不聽。
卓曰:"知者不後時,勇者不留決。
速救則城全,不救則城滅,全滅之勢在於此也。
"嵩曰:"不然。
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
是以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不可勝在我,可勝在彼。
彼守不足,我攻有餘。
(《孫子》之文。
)有餘者動於九天之上,不足者陷於九地之下。
(《玄女三宮戰法》曰:行兵之道,天地之寶。
九天九地,各有表裡。
九天之上,六甲子也;九地之下,六癸酉也。
子能順之,萬全可保。
)今陳倉雖小,城守固備,非九地之陷也。
王國雖強,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勢也。
夫勢非九天,攻者受苦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
國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陳倉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煩兵動眾,而取全勝之功,將何救焉!"遂不聽。
王國圍陳倉,自冬迄春,八十餘日,城堅守固,竟不能拔。
賊眾疲弊,果自解去。
嵩進兵擊之。
卓曰:"不可。
兵法,窮寇勿迫,歸眾勿追。
(《司馬法》之言。
)今我追國,是迫歸眾,追窮寇也。
困獸猶鬥,蜂蠆有毒,況大眾乎?"嵩曰:"不然。
前吾不擊,避其銳也。
今而擊之,待其衰也。
所擊疲師,非歸眾也。
且走者,莫有鬥志。
以整擊亂,非窮寇也。
"遂獨進擊之,使卓為後拒。
連戰大破,斬首萬餘級,國走而死。
卓大慚恨,由是忌嵩。
又曰:吳漢、岑彭討公孫述,述使其將延岑等悉兵拒廣漢及資中,又遣將侯丹率二萬餘人拒黃石。
彭乃多張疑兵,使護軍楊翕與臧宮拒延岑等,自分兵浮一江一 下,還一江一 州,(今南郡,即漢一江一 州縣。
)斥一江一 都一江一 而上,(一江一 都一江一 ,城都一江一 也。
)襲擊侯丹,大破之。
因晨夜倍道兼行二千餘里,逕拔武一陽一。
使一精一騎馳廣都,去成都數十里,勢如風雨,所至皆奔散。
初,述聞漢軍在平曲,故遣大軍逆之,及漢兵至武一陽一,出延岑軍後,蜀地震駭。
又曰:馬援為隴西太守,發步騎三千人擊先零羌。
羌將其妻子輜重移阻於允吾谷,(允語,音銳牙。
)援乃潛行間道,掩赴其營。
羌大驚壞,復遠徙唐翼谷中,援復追討之。
羌引一精一兵聚北山上,援陳軍向山,而分遣數百騎繞襲其後,乘夜放火,擊鼓叫噪,虜遂大潰。
又曰:馮異與一鄧一 禹率車騎將軍一鄧一 弘等議攻赤眉。
異曰:"賊眾尚多,可稍以恩信傾,難卒用兵破也。
上今使諸將屯澠池,要其東,而異擊其西,一舉取之,此萬成計也。
"禹、弘不從。
弘遂大戰移日,赤眉佯敗,棄輜重而走。
車皆載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饑,爭之。
赤眉引還擊弘,弘軍大亂。
異與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卻。
異以士卒饑倦,可且休,禹不聽,復戰,大為所敗。
又曰:河南賊張步據地,漢將耿弇討之,壁於臨淄。
步與其三弟藍、弘、壽及故大彤渠帥重異等兵(重姓,異名也。
)號二十萬,至臨淄大城東,將攻弇。
弇先出淄水上,與重異遇,突騎欲縱,弇恐挫其鋒,令步不敢進,固示弱以盛其氣,乃引歸小城,陳兵於內。
步氣盛,直攻弇營,與弇裨將劉歆等合戰,弇升王宮壞台望之,(臨淄,本齊國所都,即齊王宮中壞台也。
)視歆等鋒一交一 ,乃自引一精一兵橫一交一 突步陣於東城下,破之。
又曰:赤眉、青犢十餘萬眾並在射犬,光武引兵將擊之。
耿純軍在前,去眾營數里,賊忽夜攻純,雨射營中,士多傷。
純勒部曲堅守不動。
選敢死千人,俱持強一弩一,各傅三矢,使銜枚間行,(傅,著。
)繞出賊後,齊聲呼噪,強一弩一併發,賊眾驚走,追擊之,遂敗。
又曰:光武遣將王霸、馬武擊河南賊周建於垂惠。
賊帥蘇茂將五校兵四千餘人救建,而先遣一精一騎遮擊馬武軍糧,武往救之。
建從城中兵出夾擊武,武恃霸之援,戰不甚力,為茂、建所敗。
武軍奔過霸營,大呼求救。
霸曰:"賊兵盛,出必敗,努力而已。
"乃閉營堅壁。
軍吏皆爭之。
霸曰:"茂兵一精一銳,其眾又多,吾吏士心恐,而馬武與吾相持,兩軍不一,此敗道也。
今閉營固守,示不相援,賊必乘勝輕進;馬武無救,其戰自倍。
如此,茂、建眾疲勞,吾承其弊,乃可克也。
"茂、建果悉出兵攻武。
合戰良久,霸軍中壯士路潤等數十人斷髮請戰。
霸知士心銳,乃開營後,出一精一騎襲其背。
茂、建前後受敵,驚亂,敗之。
又曰:西域莎車國王不供,將兵長史班超發于闐、疏勒諸國二萬五千人擊之。
莎車求救龜茲,龜茲王遣將發一溫一 宿、姑墨、尉頭合五萬人助之。
超召諸將及于闐、疏勒王議曰:"兵少不敵,莫如各解散去。
于闐從此東歸,長史亦從此西歸,夜半聞鼓聲,便發眾。
"皆以為然,乃一陰一緩所擒得生口歸,以超言告龜茲,龜茲聞之喜,使其將以萬騎於西界遮超,一溫一 宿王將八千騎於東界繞于闐王。
人定後,超密令諸司馬勒兵,至雞鳴馳赴莎車草營掩覆之,一胡一 皆驚走,斬首五千級。
莎車遂降。
又曰:光武遣將一鄧一 禹西征至河東,禹擊更始將王匡,禹軍不利,戰罷。
明日癸亥,匡以六甲窮日不出,禹因得更整兵勒眾。
明晨,匡悉軍出攻禹,禹令軍中無得輒動;既至營下,因傳發諸將鼓而並進,大破之。
又曰:馮異將數萬人與賊約期會戰。
使壯士變服與赤眉同,伏於道側。
明日,赤眉使萬人攻異前部,異裁出兵以救之。
(裁少出兵,所以示弱。
)賊見勢弱,遂悉眾攻異,異乃縱兵大戰。
日昃,賊氣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亂,赤眉不復識別,眾遂驚潰。
追擊,大破於崤底。
又曰:岑彭將兵三萬餘人南擊秦豐,拔黃郵,豐與其大將蔡宏等拒於一鄧一 ,數日不得進。
彭夜勒兵馬,申令軍中,使明早西擊山都。
乃緩所獲虜,令得逃亡,歸以告豐,豐即悉其軍西邀彭。
彭乃潛兵度沔水,擊其將張楊於河頭山,大破之。
從川谷間伐木開道,直襲黎丘,破諸屯兵。
豐聞大驚,馳歸救之。
彭依東山為營,豐與蔡宏夜攻彭,彭先為之備,出兵逆擊之,豐敗走。
又曰:張步據齊地,漢將耿弇征之。
步將費邑分遣其弟敢守巨裡。
弇進兵先脅巨裡,使多伐樹木,揚言以填塞坑塹。
數日,有降者言邑聞弇欲攻巨裡,謀來救之。
弇嚴令軍中趣修攻具,宜敕諸部,後三日當悉力攻巨裡城。
一陰一緩生口,令得亡歸。
歸者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將一精一兵三萬餘人來救之。
弇喜,謂諸將曰:"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誘致邑耳。
今來,適其所求也。
"即分三千人守巨裡,自引一精一兵上崗阪,乘高合戰,大破之,臨陣斬邑。
既而收首級以示巨裡,城中兇懼,(凶,許拱切。
)費悉眾亡歸。
又曰:將軍耿秉與竇固合兵一萬四千騎擊車師,車師有後王、前王,前王即後王之子,其庭相去五百餘里。
秉議先赴後王,以為併力根本,則前王自服。
固計未決,秉奮身而起,眾軍不得已,遂進。
並縱兵鈔掠,斬首數千級,收馬牛羊十餘萬頭。
後王安得震怖,從數百騎出迎秉,降。
又曰:袁紹,曹公相持於官渡,俎授說紹(俎,側居切。
)可遺蔣奇別為支軍於外,以絕曹公之路。
紹不從。
許攸進曰:"曹公兵少而悉師拒我,許不餘守,勢必空弱。
若分遺輕軍,星行掩襲,許伏則操為成擒。
如其末潰,可令首尾奔命,破之必也。
"紹又不用,竟為曹公所敗。
又曰:曹公征河北,師次頓丘。
黑山賊子毒等攻東武一陽一。
曹公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
毒聞之,棄武一陽一還,魏武要擊於內黃,大破之。
又曰:曹公征張繡於穰,荀攸曰:"繡仰食於劉表,於久而勢必離。
今緩之可誘致,急之則相救。
"公不從,與繡戰。
表果救之,公敗歸。
又曰:青、徐黃巾三十萬眾入渤海界,欲與黑山合。
公孫瓚率步騎二萬人,逆擊於東光南,大破之,斬首二萬餘級。
賊棄輜重數萬兩,奔走渡河。
瓚因其半濟薄之,賊復大破,死者數萬。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