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卷二百八十一 ◎兵部十二:《唐書》曰:太宗征遼,車駕次遼澤下,詔曰:\"日者隋師渡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御覽》卷二百八十一 ◎兵部十二

太平御覽

卷二百八十一 ◎兵部十二

○撫士下

《唐書》曰:太宗征遼,車駕次遼澤下,詔曰:"日者隋師渡遼,時非天贊,從軍士卒骸骨相望,遍於原野,良可哀歎。

掩骼之義,仰惟先典,其令並收葬之。

"

又曰:建中二年,田悅攻臨洺。

守將張伾以軍士連戰已苦,府藏已竭,私產亦罄而賞之不賙,乃飾其愛女出示於眾,曰:"室家所有一女而已,請估而給焉。

"軍中感之,曰:"願以一死鬥,不敢言賞。

"遂大破之。

又曰:馬燧既敗田悅,以功加右僕射。

先戰,燧誓於軍中,戰勝請以家財行賞。

既戰,盡其私積以頒將士。

上聞而嘉之,乃詔度支出錢五萬貫行賞,還其家財。

尋加魏博招討使。

又曰:李晟以神策軍討朱泚。

時神策軍家族多陷於泚,晟家妻子僅百口亦同陷泚,左右或有言者,晟曰:"乘輿何在?而敢言乎?"泚又間日使人至晟軍,則晟小吏王無忌之婿也。

因無忌以謁晟,且曰:"公家無恙,城中有書問。

"以此誘晟,晟怒曰:"爾敢為賊傳命耶?"立斬之。

時轉輸不至,盛夏軍士或衣裘褐,晟必同勞苦,每以大義奮激,士皆涕流感悅,卒無離叛者。

於是軍士皆角力、馳騎、超逾為戲,晟知可用。

又曰:德宗在梁州,山南地偏,及夏尤熱,將士未給春服,上亦御裌服以視朝。

左右請御衫,上曰:"將士從我者冬服未易,我豈可獨衣衫乎?"將士聞之,無不感涕。

至五月,諸道財賦稍至,先令給將士衣服,而後御衫。

又曰:李光顏為陳許節度使,會討吳元濟,詔光顏以本軍獨當一面。

光顏性忠義,善撫養士卒,士卒樂為用,每戰甚苦。

及賊將一鄧一 懷金以郾城兵三千人降,光顏益堅平賊之志。

時韓弘為汴師,驕矜倔強,常恃賊勢索朝廷姑息,且惡光顏力戰,一陰一圖撓屈,計無所施。

遂舉大梁城求得一美婦人,教以歌舞絃管六博之藝,飾之以珠翠金玉衣服之具,計費凡數百萬,命使者送遺光顏,冀光顏一見悅惑而怠於軍政也。

使者即繼書先造光顏戰壘,曰:"本使令公德公私愛,憂公暴露,欲進一妓,以慰公征役之思,謹以候命。

"光顏曰:"今日已暮,明旦納焉。

"詰朝,光顏乃大宴軍士,三軍咸集,命使者進妓。

妓至,則容止端麗,殆非人間所有,一座皆驚。

光顏乃於座上謂來使曰:"令公憐光顏離家室久,捨美妓見贈,誠有以荷德也。

然光顏受國恩深,誓不與逆賊同生日月下。

今戰卒數萬,皆棄妻子,蹈白刃,光顏奈何獨以女色為樂?"言訖,涕泣嗚咽。

堂下兵十數萬,皆感激流涕。

乃厚以縑帛酬來使,俾令領其妓自席上而回,仍謂使者曰:"為光顏多謝令公。

光顏事君許國之心,死無貳矣!"明日遂大戰,兵士無不一當百。

終殄蔡孽,光顏功最居多。

又曰:令狐楚為汴州刺史。

汴軍素驕,累逐主帥,前使韓弘兄弟,率以峻法繩之,人皆偷生,未能革志。

楚長於撫理,前鎮河一陽一,代烏重胤;重胤移鎮滄州,以河一陽一軍三千人為牙卒,鹹不願從,中路叛歸,又不敢歸州,聚於境上。

楚初赴任,聞之,乃疾驅赴懷州,潰卒亦至,楚單騎喻之,鹹令櫜弓解甲,用為前驅,卒不敢亂。

及蒞汴州,解其酷法,以仁惠為治,去其太甚,軍民感悅,翕然從化,後竟為善地。

又曰:柳公綽鎮鄂州時,吳元濟叛,公綽請討之。

鄂軍既在行營,公綽時令左右省問其家。

如疾並養生、送死,必厚廩給之。

軍士之妻冶容不謹者,沉之於一江一 。

行卒相感曰:"中丞為我輩知家事,何以報效?"故鄂人戰每克捷。

又曰:鄭從讜為北都留守。

舊府城都虞侯張彥球者,前帥令率兵三千,逐沙陀於百井,中路而還,縱兵破鑰,殺故帥康傳圭。

及從讜至,搜索其魁誅之。

知彥球善有方略,召之開喻,坦然無疑,悉以兵柄委之。

又曰:烏重胤為長帥,赤心奉上,能與下同甘苦,所至立功,未嘗矜伐。

而善待寮佐,體分周密,曲盡禮敬,故當時名士鹹願依焉。

歿數日,有軍士二十餘人,皆割股肉以祭重胤。

古之良將,無以加也。

《三國典略》曰:北齊斛律光雖居大將,未嘗戮人。

軍士未安,終不入幕。

寒不服裘,夏不操扇。

所得果糒,遍分麾下。

號令不過數句,言皆切要。

每戰居險,為士卒先。

有士卒中蠱,親嘗其唾,三軍感之,樂為致命。

《戰國策》曰:魏以吳起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臥不設席,行不騎乘。

親贏糧與士分勞。

卒有病疽者,吳起為吮。

(疽,七余反。

)卒母聞而哭之。

或謂之曰:"母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矣?"母曰:"非然也。

往年吳公吮其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

今又吮此子,妾不知其所死處矣。

是以哭之。

"於是擊秦,拔其五城。

《呂氏春秋》曰:勾踐苦會稽之恥,欲深得民心,必致死於吳。

有酒流之一江一 ,與人同;有甘肥,不分不敢食。

又曰:昔秦繆公乘馬而車為敗,右服失而野人取之。

(四馬車,兩馬在中為服。

《詩》曰:"兩服上襄",兩在邊為驂。

)繆公自往求焉,見野人方將食之於岐山之一陽一。

繆公笑曰:食駿馬之肉,不還飲酒,余恐其傷汝也!"於是遍飲而去之。

處一年,為韓原之戰,晉人已環繆公之車矣。

晉梁由靡已扣繆公之左驂矣。

(扣,持。

)晉惠公之右路石奮投而擊繆公,其甲之抎者已六札矣。

(抎者配隕也,文有所失也。

)野人之嘗食馬肉者三百有餘人,畢力為繆公疾斗於車下,遂大克晉,反獲惠公以歸。

此《詩》所謂"君子正以行德愛人則寬以盡其力。

"人主一胡一 可不務行德愛人,行德愛人則民親其上,皆樂為其君死。

《符子》曰:秦穆公伐晉,及河,將勞師,而醪惟飲一鐘。

蹇叔曰:"一米可投河而釀也。

"穆公乃以一醪投河,三軍醉矣。

《三略》曰:夫將之為帥者,必同滋味,共安危。

人有遺一簞之醪者,使投諸河,令士眾向流而挹之。

夫一簞之醪不能味一河,然而三軍之士思為之死者何也?以滋味及已也。

又曰:用兵之要,在於崇禮而重祿。

(崇,高也。

祿,廩食也。

)崇禮則賢士至,重祿則戎士輕死。

(賢士至謂若燕禮郭隗而樂毅之徒鱗集也。

故曰: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

又曰:良將之統軍也,恕已活人,推惠施恩,力士日親,戰如風發,攻如河決。

《淮南子》曰:古之善將者,必以其身先之。

暑不張蓋,寒不被裘,所以均寒暑也。

一陰一陽一不乘,上陵必下,所以齊勞佚也。

軍食熟然後敢食,軍井通然後敢飲,所以同飢渴也。

合戰必立矢射之,所及以其安危也。

故良將之用兵也,常以積德擊積怨,以積愛擊積憎,何故而不勝?主之所求於民者二:求民為之勞也,欲民為之死也。

民之所望於主者三:饑者能食之,勞者能息之,有功者能德之。

民已償其二責而失其三望,國雖大,兵猶且弱也。

又曰:苦者必得其樂,勞者必得其利,斬首之功必全,死事之後必賞。

(死事,以軍事死,賞其後子孫也。

)四者既信於民矣,主雖射雲中之鳥,而釣深淵之魚,彈琴瑟,聲鍾竽,敦六博,(郭,致也。

)投高塞,兵猶且強,令猶且行也。

是故上足仰則下可用也,德足慕則威可立也。

又曰:上視下如子,則下事上如父;上視下如弟,則下事上如兄。

夫上視下如子,則必王四海;下事上如父,則必正天下。

上視下如弟,則不難為之死;下事上如兄,則不難為之亡。

是故父子兄弟之寇不可與斗者,積恩先施也。

故四馬不調,造父不能以致遠;弓矢不調,羿不能以必中;君臣乖心,則孫子不能以應敵。

(孫子名武,吳王闔閭之將也。

)是故內修其政以積其德,外塞其醜以服其威,察其勞佚以知其飽饑。

故戰日有期,視死若歸。

故將必與卒同甘苦共饑寒,故其死可得而盡也。

《說苑》曰:楚莊王賜群臣酒多,燈燭滅,乃有人引美人衣者。

美人援絕其冠纓,告王曰:"今者燭滅,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纓持之,趣火來,上視絕纓者。

"曰:"賜人酒使醉,失禮,奈何欲顯婦人之節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與寡人飲,不絕冠纓者不歡。

"群臣百有餘人,皆絕去其冠纓,而上火,卒盡歡而罷。

居二年。

晉與楚戰。

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獲首,卻敵,卒得勝之。

莊王怪而問曰:"寡人德薄,又未嘗異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對曰:"臣當死。

往者醉失禮,王隱忍不暴加誅也。

臣終不敢以蔭蔽之德而不顯報王也,常願肝腦塗地用頸血濺敵久矣。

臣乃夜絕纓者也。

"遂斥晉軍,楚得以強。

此有一陰一德者,必有一陽一報也。

又曰:平原君既歸趙,楚使申君將兵救趙。

魏信陵君亦矯奪晉鄙軍往救趙。

未至,秦急圍邯鄲,邯鄲急且降,平原君患之甚。

邯鄲傳捨吏子李談謂平原君曰:"君不憂趙亡乎?"平原君曰:"趙亡即勝虜,何為不憂?"李談曰:"邯鄲之民炊骨易子而食之,可謂至困;而君之後宮百數,婦妾荷綺縠,廚糧餘粱肉;士民兵盡,或剡木為矛戟,而君之器物鐘磬自恣。

若使秦破趙,君安得有此?使趙而全,君何患無有?君誠能令夫人以下遍於士卒間,分功作之,家所有盡散以饗士,方其危苦時易患耳。

"於是平原君如其計,而勇敢之士三千人皆出死。

因從李談赴秦軍,秦軍卻三十里。

亦會楚魏救至,秦軍遂罷。

李談死,封其父為侯。

《列女傳》曰:楚子反攻秦軍,絕糧,使人請於王,因問其母,母問使者曰:"士卒無恙乎?"使者曰:"士卒分菽粒而食之。

"又問曰:"將軍無恙乎?"對曰:"將軍朝夕芻豢黍粱。

"子反破秦軍而歸,母閉門不內,使數之,曰:"子不聞越王勾踐之伐吳耶?客有獻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上流,使卒飲下流,味不加喙,而士卒戰自五也。

異日,又有獻一囊糒,王又使以賜軍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戰自十也。

今士卒分菽粒而食之,子獨朝夕芻豢,何也?"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御覽
卷一 ◎天部一卷二 ◎天部二卷三 ◎天部三卷四 ◎天部四卷五 ◎天部五卷六 ◎天部六卷七 ◎天部七卷八 ◎天部八卷九 ◎天部九卷十 ◎天部十卷十一 ◎天部十一卷十二 ◎天部十二卷十三 ◎天部十三卷十四 ◎天部十四卷十五 ◎天部十五卷十六 ◎時序部一卷十七 ◎時序部二卷十八 ◎時序部三卷十九 ◎時序部四卷二十 ◎時序部五卷二十一 ◎時序部六卷二十二 ◎時序部七卷二十三 ◎時序部八卷二十四 ◎時序部九卷二十五 ◎時序部十卷二十六 ◎時序部十一卷二十七 ◎時序部十二卷二十八 ◎時序部十三卷二十九 ◎時序部十四卷三十 ◎時序部十五卷三十一 ◎時序部十六卷三十二 ◎時序部十七卷三十三 ◎時序部十八卷三十四 ◎時序部十九卷三十五 ◎時序部二十卷三十六 ◎地部一卷三十七 ◎地部二卷三十八 ◎地部三卷三十九 ◎地部四卷四十 ◎地部五卷四十一 ◎地部六卷四十二 ◎地部七卷四十三 ◎地部八卷四十四 ◎地部九卷四十五 ◎地部十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卷五十 ◎地部十五卷五十一 ◎地部十六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卷五十三 ◎地部十八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卷五十五 ◎地部二十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卷五十八 ◎地部二十三卷五十九 ◎地部二十四卷六十 ◎地部二十五卷六十一 ◎地部二十六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卷八十 ◎皇王部五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卷八十三 ◎皇王部八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卷九十五 ◎皇王部二十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卷九十七 ◎皇王部二十二卷九十八 ◎皇王部二十三卷九十九 ◎皇王部二十四卷一百 ◎皇王部二十五卷一百一 ◎皇王部二十六卷一百二 ◎皇王部二十七卷一百三 ◎皇王部二十八卷一百四 ◎皇王部二十九卷一百五 ◎皇王部三十卷一百六 ◎皇王部三十一卷一百七 ◎皇王部三十二卷一百八 ◎皇王部三十三卷一百九 ◎皇王部三十四卷一百一十 ◎皇王部三十五卷一百一十一 ◎皇王部三十六卷一百一十二 ◎皇王部三十七卷一百一十三 ◎皇王部三十八卷一百一十四 ◎皇王部三十九卷一百一十五 ◎皇王部四十卷一百一十六 ◎皇王部四十一卷一百一十七 ◎偏霸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偏霸部二卷一百十九 ◎偏霸部三卷一百二十 ◎偏霸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偏霸部五卷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卷一百二十三 ◎偏霸部七卷一百二十四 ◎偏霸部八卷一百二十五 ◎偏霸部九卷一百二十六 ◎偏霸部十卷一百二十七 ◎偏霸部十一卷一百二十八 ◎偏霸部十二卷一百二十九 ◎偏霸部十三卷一百三十 ◎偏霸部十四卷一百三十一 ◎偏霸部十五卷一百三十二 ◎偏霸部十六卷一百三十三 ◎偏霸部十七卷一百三十四 ◎偏霸部十八卷一百三十五 ◎皇親部一卷一百三十六 ◎皇親部二卷一百三十七 ◎皇親部三卷一百三十八 ◎皇親部四卷一百三十九 ◎皇親部五卷一百四十 ◎皇親部六卷一百四十一 ◎皇親部七卷一百四十二 ◎皇親部八卷一百四十三 ◎皇親部九卷一百四十四 ◎皇親部十卷一百四十五 ◎皇親部十一卷一百四十六 ◎皇親部十二卷一百四十七 ◎皇親部十三卷一百四十八 ◎皇親部十四卷一百四十九 ◎皇親部十五卷一百五十 ◎皇親部第十六卷一百五十一 ◎皇親部十七卷一百五十二 ◎皇親部十八卷一百五十三 ◎皇親部十九卷一百五十四 ◎皇親部二十卷一百五十五 ◎州郡部一卷一百五十六 ◎州郡部二卷一百五十七 ◎州郡部三卷一百五十八 ◎州郡部四卷一百五十九 ◎州郡部五卷一百六十 ◎州郡部六卷一百六十一 ◎州郡部七卷一百六十二 ◎州郡部八卷一百六十三 ◎州郡部九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卷一百七十三 ◎居處部一卷一百七十四 ◎居處部二卷一百七十五 ◎居處部三卷一百七十六 ◎居處部四卷一百七十七 ◎居處部五卷一百七十八 ◎居處部六卷一百七十九 ◎居處部七卷一百八十 ◎居處部八卷一百八十一 ◎居處部九卷一百八十二 ◎居處部十卷一百八十三 ◎居處部十一卷一百八十四 ◎居處部十二卷一百八十五 ◎居處部十三卷一百八十六 ◎居處部十四卷一百八十七 ◎居處部十五卷一百八十八 ◎居處部十六卷一百八十九 ◎居處部十七卷一百九十 ◎居處部十八卷一百九十一 ◎居處部十九卷一百九十二 ◎居處部二十卷一百九十三 ◎居處部二十一卷一百九十四 ◎居處部二十二卷一百九十五 ◎居處部二十三卷一百九十六 ◎居處部二十四卷一百九十七 ◎居處部二十五卷一百九十八 ◎封建部一卷一百九十九 ◎封建部二卷二百 ◎封建部三卷二百一 ◎封建部四卷二百二 ◎封建部五卷二百三 ◎職官部一卷二百四 ◎職官部二卷二百五 ◎職官部三卷二百六 ◎職官部四卷二百七 ◎職官部五卷二百八 ◎職官部六卷二百九 ◎職官部七卷二百一十 ◎職官部八卷二百一十一 ◎職官部九卷二百一十二 ◎職官部十卷二百一十三 ◎職官部十一卷二百一十四 ◎職官部十二卷二百一十五 ◎職官部十三卷二百一十六 ◎職官部十四卷二百一十七 ◎職官部十五卷二百一十八 ◎職官部十六卷二百一十九 ◎職官部十七卷二百二十 ◎職官部十八卷二百二十一 ◎職官部十九卷二百二十二 ◎職官部二十卷二百二十三 ◎職官部二十一卷二百二十四 ◎職官部二十二卷二百二十五 ◎職官部二十三卷二百二十六 ◎職官部二十四卷二百二十七 ◎職官部二十五卷二百二十八 ◎職官部二十六卷二百二十九 ◎職官部二十七卷二百三十 ◎職官部二十八卷二百三十一 ◎職官部二十九卷二百三十二 ◎職官部三十卷二百三十三 ◎職官部三十一卷二百三十四 ◎職官部三十二卷二百三十五 ◎職官部三十三卷二百三十六 ◎職官部三十四卷二百三十七 ◎職官部三十五卷二百三十八 ◎職官部三十六卷二百三十九 ◎職官部三十七卷二百四十 ◎職官部三十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