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
卷二百八十二 ◎兵部十三
○機略一
《孫子》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正者當敵,奇兵從旁擊其不備。
)故善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一江一 海。
終而復始,日月是也。
死而更生,四時是也。
故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聞。
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
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
(以喻奇正無窮也)。
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故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擊至於毀折者,節也。
(發起討擊敵之)。
是以善戰者其勢險,(險猶疾也)其節短。
(短,近。
)勢如擴一弩一,節如發機。
(在疾不運,發則中也)。
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旌旗亂也,示敵者若亂,以金鼓齊之)。
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車騎轉形圓者,出入有道,齊整。
)
《左傳》曰:齊侯登巫山以望晉師,晉人使司馬斥山澤之險,雖所不至,必旆而疏陣之。
使乘車者左實右偽,以旆先,輿曳而從之以揚塵。
齊侯見之,畏其眾也,乃脫歸。
齊師夜遁。
師曠告晉侯曰:"鳥烏之一聲 樂,齊師其。
"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馬之一聲 ,齊師其遁。
"(邢伯,楚中行伯之。
)
又曰:吳從楚師,及清發,將擊之。
夫概謂王曰:"困獸猶鬥,況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敗我。
使先濟者知免,後者慕之,蔑有鬥心,半濟而後可擊也。
"從之。
又敗之。
楚人為食,吳人及之,奔,食而從之。
又曰:鄭人侵衛牧,以報東門之役。
衛人以燕師伐鄭。
鄭將祭足、原繁、洩駕以三軍軍其前,使曼伯子元潛軍軍其後。
燕人畏鄭三軍而不虞制人。
鄭二公子以制人敗燕師於北制。
君子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
"
又曰:宋襄公及楚人戰於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
(未盡渡泓水也。
)司馬子魚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公曰:"不可。
"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陣而後擊之,宋師敗績。
公傷股,門官殲焉。
國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
(二毛,頭白有二色者也。
)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
(不因阻擊以求勝。
)寡人雖亡國之餘,(宋,商紂之後也。
)不鼓不成列。
"子魚曰:"君未知戰。
勍敵之人隘而不成列,天讚我也。
(勍,強也。
言楚在險隘,不得陳列,天所以佐宋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
(雖因阻隘之,猶恐不勝也。
)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
雖及一胡一 耇,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今之勍者,謂與吾競者也。
一胡一 耇,元老之稱也,耇音苟。
)明恥教戰,求殺敵也,"(明設刑戮,以恥不果也。
)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言尚能害已也。
)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
(言苟不欲傷殺敵人,則本可不須斗也。
)三軍以利用也,(為利興也。
)金鼓以聲氣也,(鼓以佐士眾之一聲 氣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
"(儳,巖未整陣也,儳,音讒。
《通典》曰:宋公違之而敗也。
)
又曰:越伐吳,吳子御於笠澤,夾水而陣,越為左右勾卒,勾卒伍(伍相,著別為左右屯也。
勾音鉤。
)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進。
吳師分以御之。
越以三軍潛涉,當吳中軍而鼓之,吳師大亂,遂敗之。
(左右勾卒為聲勢以分吳,而三軍一精一卒併力擊其中軍,故得勝。
《吳越春秋》:越伐吳,起軍於一江一 南,乃分兵為左右軍將,有私卒六千人為中軍,日昏,乃令左軍含枚,斥一江一 五里;右軍含枚,沿一江一 五里。
夜半鳴鼓,吳師聞之,大駭曰:"越人來攻我乎?"因分其軍為二陣拒越。
越王乃以其以中軍銜枚潛涉,不鼓不噪,以襲攻之,吳師大敗。
此與左氏傳事同小異,故附於此。
)
又曰:吳子闔廬問於伍員曰:"初,而言伐楚,余知其可也,而恐其使余往也。
又惡人之有餘之功也。
今余將自有之矣,伐楚何如?"對曰:"楚執政眾而乖,莫適任患。
(適音的。
)若為三師以隸焉,(隸,猶勞也。
)一師至,彼必皆出。
彼出則歸,彼歸則出,楚必道敝。
(罷弊於道。
)亟隸以罷之,(亟,數也,音器。
肄音羊至切。
)多方以誤之,既罷(音疲。
)而後以三軍繼之,必大克之。
"闔廬從之。
楚於是乎始病,終於吳師入郢。
(郢,楚都也。
)
又曰:吳伐越,越子勾踐御之,陣於檇李。
(檇,將遂切。
)勾踐患吳之整也,使死士再擒焉,不動。
(使敢死之士往,輒為吳師所擒,欲使吳師亂取之,而吳不動。
)使罪人三行,屬劍於頸,(以劍注勁。
行,戶郎切。
)而辭曰:"二君有理,(理,軍旅也。
)臣幹旗鼓,(犯軍令也。
)不敏於君之行前,不敢逃刑,將歸死。
"遂自剄也。
師屬之目,越子因而伐之,大敗吳師。
又曰:楚子圍宋,晉侯將救之,大夫先軫曰:"報施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
"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婚於衛,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宋免矣。
"從之而解。
又曰:晉楚戰於城濮,楚將子玉從晉師。
晉師陣於莘北,胥臣以下軍之佐當陳、蔡。
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將中軍,曰:"今日必無晉矣。
"斗宜申將左,斗勃將右。
晉裨將胥臣蒙馬以虎皮,先犯陳、蔡。
陳、蔡奔,楚右師潰。
(陳、蔡屬楚右師。
)狐毛設二旆而退之。
(旆,大旆也。
又建一旆而退,使若大將稍卻也。
)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曳柴起塵,詐為眾走。
)楚師馳之。
原軫、郤溱以中軍公族橫擊之。
(公族,公所師之軍。
)狐毛、狐偃以上軍夾攻子西,楚左師潰。
楚師敗績。
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敗。
晉師三日館穀。
(館,捨也。
食楚軍谷三日也。
)
又曰:楚將斗廉帥師及巴師圍鄾。
(音憂。
)一鄧一 養甥(甥,音男。
)帥師救鄾。
三逐巴師,不克。
斗廉衡陣其師於巴師之中,以戰,而北。
(衡,橫也。
分巴師為二部,斗廉橫陣於其間,以與一鄧一 師戰而偽北。
北,走。
)一鄧一 人逐知,背巴師而夾攻之。
(楚師偽走,一鄧一 師逐之,背巴師。
巴師攻之,楚師自前與戰也。
)一鄧一 師大敗,鄾人宵潰。
(宵,夜。
)
又曰:晉師伐秦,秦人毒涇上流,師人多死。
又曰:楚師伐吳,鍼(音針。
)尹固與王同舟,王使執燧象以奔吳師。
(燒火燧系象尾,使赴吳師驚之。
鍼,職深切。
)
又曰:時邾人城翼,(翼,邾邑也。
)還,將自離姑。
(離姑,邾邑也。
從離姑則道經魯之武城也。
)大夫公孫鉏曰:"魯將御我。
"欲自武城還,循山而南。
(至武城而還,依山南行不欲過武城。
鉏,助魚切。
)大夫徐鉏、丘弱、茅地(二子邾大夫。
)曰:"道下遇雨,而將不出,是不歸也。
"(謂此道下山濕。
)遂自離姑。
(遂過武城。
)武城人塞其前,(以兵塞其前道。
)斷其後之木而弗殊。
邾師過之,乃推而蹶之。
遂取邾師。
(推,士追切。
蹶其月切。
)
又曰:晉將一陽一處父侵蔡,(父,音甫。
)楚將子上救之,與晉師夾泜而軍。
(泜,直利切。
)處父患之,使謂子上曰:"吾聞之,文不犯順,武不違敵。
子若欲戰,則吾退捨,子濟而陣,(欲避楚,使渡成陣而後戰。
)遲速惟命,不然紓我。
(紓,緩。
)老師費財,亦無益也。
"乃駕以待。
子上欲涉,大孫伯曰:"不可。
晉人無信,半涉而薄我,悔敗何及,不如紓之。
"乃退捨。
(楚退欲使晉渡。
)一陽一子宣言曰:"楚師遁矣。
"遂歸楚師亦歸。
太子商臣譖子上曰:"受晉賂而避之,楚之恥也,罪莫大焉。
"王殺子上。
《戰國策》曰:秦伐趙,趙以趙奢之子代廉頗為將,拒秦將王齕於長平。
(齕音恨勿切。
)秦王聞之,乃一陰一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齕為裨將軍,令軍中有敢洩武安君者斬。
馬服子至,則出兵擊秦軍。
秦軍佯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
趙軍逐勝,追造秦壁。
秦壁堅,距不得入,而秦奇兵貳萬五千人絕趙軍,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
而秦出輕兵擊之。
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
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
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一陰一相殺食。
來攻秦壘,欲出。
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
其時馬服子出銳卒自相搏戰,秦軍射殺之。
軍大敗,卒二十餘萬人降,皆坑之。
又曰:燕軍大破齊國。
齊將田單守即墨,知士卒可用,乃身操板鍤,與士卒分功,妻妾編行伍之間,盡散飯食饗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遣約降於燕,燕軍皆呼萬歲。
田單又收人金得千鎰,令即墨富豪遺燕將書曰:"即墨即降,願無掠虜吾族家妻妾,令安堵。
"燕將大喜,許之,燕軍由此益懈。
田單出軍擊,大敗之。
又曰:燕師伐齊已下七十餘城,圍即墨,未下。
齊將田單乃收城中得千餘牛,為縫繒衣,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於其中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
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後。
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
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五千人。
因銜枚擊之,而城中鼓噪從之,老弱者皆擊銅器為聲。
聲動天地,燕軍大駭敗走,而齊七十餘城皆復為齊。
又曰:燕將騎劫攻齊即墨,齊將田單拒守,乃宣言曰:"吾惟懼燕軍之劓所得齊卒,置之前行與我戰,即墨敗矣。
"燕人聞之,如其言。
城中人見齊降者盡劓,皆怒堅守,惟恐見得。
田單又縱反間曰:"吾懼燕人掘吾城外塚墓,戮先人,可為寒心!"燕軍盡掘壟墓,燒死人。
即墨人從城上遙見,皆涕泣,共欲出戰,怒皆十倍。
因大敗燕。
又曰:魏趙相攻,齊將田忌引兵救趙。
孫臏曰:"夫解離亂紛糾者不控卷,(丘員切。
)救斗者不捕撠,(音戟)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今魏、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罷於內。
君不若引兵疾走入大梁,據其街路,沖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收弊於魏也。
"田忌從之,直走大梁,魏師遂退。
又曰:齊孫臏謂齊王曰:"凡伐國之道,攻心為上,務先伏其心。
今秦之所恃為心者,燕趙也。
當收燕趙之權。
今說燕趙之君,勿虛言空亂,必將以實利以回其心,所謂攻其心者也。
"
《史記》曰:秦伐韓,軍於閼與。
趙王召趙奢而問:"可救不?"對曰:"道遠險狹,譬兩鼠斗於穴中,將勇者勝。
"王乃命救之。
秦軍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盡震。
趙奢堅壁,留二十八日不行。
秦間來入,奢善食而遣之。
間還報曰:"去國三十里而不行。
"秦將大喜。
秦間去,趙奢卷甲而趨之。
軍士許歷曰:"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兵以待之。
先據北山上者勝。
"奢許諾,即以萬人趨之。
秦兵後至,爭山不得上,奢縱兵,大破秦軍,解閼與之圍。
又曰:李廣軍敗,為匈一奴一生得,佯死,騰上一胡一 兒善馬,抱兒南馳,以故得脫。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