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卷三百九十六 ◎人事部三十七:《大戴禮》曰:武王踐祚曰:\"盥盤之銘,與其溺於水,寧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御覽》卷三百九十六 ◎人事部三十七

太平御覽

卷三百九十六 ◎人事部三十七

○溺

《大戴禮》曰:武王踐祚曰:"盥盤之銘,與其溺於水,寧溺於人。

"不可救。

《禮記·檀弓上》曰:死而不吊者三:(謂輕生忘孝。

)畏,(人或時以非罪攻己,不有以說之死之者,孔子畏於匡是也。

)壓,(行止危險之下。

)溺。

(不乘橋船。

)

又《緇衣》曰:子曰:"小人溺於水,君子溺於口,大人溺於人,皆在其所褻也。

夫近於人而溺人,德易狎而難親也,易以溺人。

"

《左傳·哀下》曰:越圍吳。

晉趙孟使楚隆問吳王。

王曰:"勾踐將生憂寡人,死之不得矣。

"王曰:"溺人必笑,吾將有問也。

史黯何以得為君子?"對曰:"黯也,進不見惡,退無謗言。

"王曰:"宜哉。

"

《東觀漢記》曰:一鄧一 訓字平叔。

永平中,治滹沱石臼河,從都盧至羊腸倉,欲令通漩攏太原吏民苦轉遠,所經三百八十九隘,前後沒溺死者不可勝算。

建初三年,拜訓謁者,使監領其事。

更用驢輦,歲省億萬,計活徒士數千人。

《後漢書》曰:廉范西迎父喪至葭萌,載船觸石破沒,范抱持棺柩遂俱沉溺。

眾傷其義,句求得之,僅免於死。

《魏志》曰:管輅族兄孝國,居在斥丘,輅往從之,與二客會。

客去後,輅謂國曰:"此二人天庭及口耳之間同有凶氣,異變俱起,雙魂無宅,流魄於海,骨歸於家,少許時並當死也。

"複數十日,二人飲酒醉,夜共載,牛驚下道入漳河中,皆即溺死也。

又曰:帝幸許昌,杜畿居守。

受詔作御樓船於陶河。

試船,遇風沒。

帝為之流涕,詔曰:"昔冥勤其官而水死,稷勤百穀而山死,故尚書僕射杜畿於孟津試船,遂至覆沒,忠之至也,朕甚愍焉。

"追贈太僕,謚曰戴侯。

《吳錄》曰:孫策《討黃祖表》曰:"臣討黃祖,斬首二萬餘級,其赴水溺死二萬餘口。

船六十餘艘,財物山積。

"

《唐書》曰:封德彝。

隋開皇末,一江一 南作亂,內史令楊素往征之,署為行軍記室。

泊船海曲。

素夜召之,德彝墜於水中,人救免溺。

乃易衣以見,竟寢不言。

素後知,問其故。

答曰:"私事也,所以不白。

"素甚嗟異之。

《莊子》曰: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一獸 弗能賊。

《孟子》曰:淳於髡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孟子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

《呂氏春秋》曰:洧水大,有富人溺死。

有人得富者一屍一,請贖而求金甚多。

富人一黨一 以告,一鄧一 析曰:"但安之,必無買此者。

"得一屍一者患其不贖,又告一鄧一 析。

一鄧一 析曰:"但安之,必無人更賣。

"

又曰:子路拯溺者。

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魯人必拯溺矣。

"

又曰: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灌水。

灌水瀑溢,荊人不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餘人。

《淮南子》曰:與溺者金玉,不如與之一尋常之纏。

又曰:父溺,則攬父發而整之,非敢憍侮,以救死也。

《說苑》曰:梁相死,惠子欲之梁。

渡河而遽墮水中。

船人救之,曰:"居船楫之間而溺,無我則子死矣。

子何能相梁乎?"惠子曰:"居廣艘長楫之間,則不如子。

至安國家、全社稷,子之比我,濛濛如未視之駒。

"

曹毗《神女杜蘭香傳》曰:神女姓杜,字蘭香。

自雲家昔在青草湖,風溺,大小盡沒。

香時年三歲,西王母接而養之於崑崙之山,於今千歲矣。

《異苑》曰:蜀郡張貞行船覆,溺死。

貞婦黃因投一江一 就之,積十四日,執夫手俱浮出。

又曰:河內荀儒字君林。

乘冰省舅氏,陷河而死。

兄倫求一屍一,積日不得。

設祭冰側,箋與河伯。

投箋一宿,岸側冰開,一屍一首執箋浮出,倫又箋謝。

又曰:穎川荀茂遠,景平中至南康,夜夢一人,頭有一角,為遠筮曰:"君若至都,必得官。

"問是何職。

答曰:"官生於林。

"於是而寤,未解所況,因復寐。

又夢部伍至楊州水門,墜水而死。

作棺既成,遠入中自試,恨校即見殯瘞葬渚次。

悵然驚覺,以告母兄。

船至水門過,果落一江一 而殞,喪儀一如其夢。

《幽明錄》曰:蔡廓作豫章郡。

未發,大兒始迎婦在渚,次兒欲渡婦船,衣掛船頭,遂墮水,即沒。

徐羨之作揚州,登敕兩岸,厚賞漁人及崑崙,共尋覓至二更,不得。

婦哀泣之間,彷彿如夢,聞聲告之曰:"吾今在卿船下。

"以告婢,婢曰之。

令水工沒覓,果見坐在船下。

初出水顏色如平生。

《三輔決錄》曰:文帝竇後名猗,清河觀津人也。

父遭秦之亂,隱身漁釣,墜淵而卒。

景帝即位,後登尊號,遣使者更填父所墜淵而築起大墳,觀津城南青山是也。

《益部耆舊傳》曰:孝女叔光雄者,犍為人也。

父泥和,永建初為縣功曹,乘船墮水物故,一屍一喪不歸。

號泣晝夜,心不圖存。

所生男女二人並數歲,雄乃各為囊盛珠環以系兒,數為決別之辭。

家人每防閒之。

後稍懈,因乘小船於父墮處慟哭,遂自投水死。

弟賢,其夕夢雄告之:"卻後六日,當共父同出。

"至期伺之,果與父相持一江一 上,郡縣表上為,雄立碑,圖像其形焉。

《博物誌》曰:澹檯子羽渡水,子溺死。

將葬之,滅明曰:"此命也,吾豈與螻蟻為親戚,魚龜為仇讎?"遂以葬之。

又曰:南郡宜城王子山,到太山從鮑子真學算。

到魯,賦靈光釣攏歸渡湘水溺死,時年二十許。

其弟子玉親見之。

《樂府解》曰:《公無渡河》朝鮮津卒霍里子高妻麗玉所作。

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發提壺,亂流而渡。

其妻呼而止之,乃遂溺死。

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無渡河。

"

○相似

《春秋歷命序洛書》曰:人皇出於提地之日,九男九兄弟相似,別長九國。

《家語》曰: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獨立東郭門。

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一人焉,其形長九尺有六寸,河目而隆顙。

其頭似堯,其項似皋陶,其肩似子產,而腰已下不及禹三寸。

"

《孔叢子》曰:萇弘語周文公曰:"吾觀仲尼有聖人之表,其狀河目而隆顙,是黃帝之形也。

修肱而龜背,其長九尺有六寸,是成湯之容體也。

然言稱先王,躬履謙讓,洽聞強記,博物不群,抑亦聖人之興者也!"

《史記》曰:孔子既沒,弟子思慕。

有若狀似孔子,相與共立為師,如夫子時。

又曰:楚相孫叔敖臨死屬其子,貧困往見優孟。

乃為叔敖衣冠,振掌談語,歲餘像叔敖,王與左右不能別,欲以為相。

優孟曰:"孫叔敖盡忠為楚令尹,死,其子負薪。

楚相不足為也。

"王乃封敖子。

《漢書》曰:夏一陽一人,姓成名方遂。

居湖,以卜筮為事。

有故太子舍人嘗從方遂卜,謂曰:"子狀貌甚似衛太子。

"方遂心利其言,幾得以富貴,即詐自稱詣闕。

廷尉建召鄉里識知者張宗祿等,方遂坐誣罔不道,要斬東市。

又曰:馮立字聖卿。

遷西河上郡守。

立居職公廉,治行略與兄野王相似,而多知有恩貸,好為條教。

吏民嘉美野王,與立相代為太守,歌之曰:"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聰明賢知惠吏民,政如魯、衛德化鈞,周公、康叔猶二君。

"

《漢獻帝春秋》曰:孝靈皇帝王美人生皇子協。

協生十餘日,何皇后妒殺美人。

靈帝母永樂董太后攝養協,號曰董侯。

董侯八歲,能讀詩書。

《魏志》曰:初,高勾麗王生能開目視,國人惡之。

及長,果凶虐,數鈔。

曾孫位生亦能開目視,國人惡之。

勾麗呼相似為位,以似其曾祖,故名曰位。

《晉書》曰:桓玄聞義軍起,憂懼曰:"何無忌劉牢之外甥,酷似其舅。

共舉大事,何慮不成。

"

又曰:蜀人王富作亂,郡縣討平之。

初,諸葛孔明有盛德於蜀土,子瞻又身死王事,蜀人思之。

為瞻不死,故將謂王富曰:"君狀貌甚似諸葛亮,君因此思克復以霸巴蜀。

"

《晉中興書》曰:王允之字淵猷,年在總角,從伯敦知之,謂為似己,入則共寢。

檀道鸞《晉一陽一秋》曰:初,議以吳隱之為黃門郎,而隱之貌似太宗,上不忍見,故攻焉。

《齊書》曰:謝弘微性嚴正,舉止必修禮度。

時有蔡湛之者,及見謝安兄弟,謂人曰:"弘微貌類中郎,而性似文靖。

"

《梁書》曰:王筠字玄禮,琅琊人。

年十六,為《芍葯賦》。

沈約曰:"王郎非惟額似袁公,見人輒矜。

王郎見人必誤笑,惟此條不能酷似耳。

"袁粲即筠外祖也。

《唐書》曰:王孝傑,雍州新豐人。

高宗末,西討吐蕃,戰於大非川,為賊所獲。

吐蕃贊普見孝傑垂泣曰:"貌類吾父!"厚加敬禮。

《孟子》曰:昔者,孔子歿,子夏、子游、子張以有若似聖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強曾子。

曾子曰:"不可,一江一 漢以濯之,秋一陽一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

劉昭《幼童傳》曰:漢孝昭帝諱弗陵,武帝少子也。

年五六歲,壯大。

武帝云:"類我。

"甚奇之。

《一江一 表傳》曰:孫皓夫人死,皓哀愍,葬於苑中。

皓治喪於內,半年不出。

國人見葬太奢麗,皆謂皓已死,所葬者是也。

皓舅子何都顏狀似皓,雲都代立也。

《孔融別傳》曰:融為太中大夫虎賁士。

貌似蔡邕。

每酒酣,輒引與同坐。

曰:"雖無老成一人 ,尚有典刑。

"

《續搜神記》曰:吳興施續為吳尋一陽一督,能言論。

有門生亦有意理,常秉無鬼論。

門生後渡一江一 ,忽有一單衣白帢客來,因共言語,遂及鬼神。

客辭屈,乃語曰:"僕便是鬼,何以雲無?受使來取君。

"門生請乞酸苦,鬼問"有似君者不?"云:"施續下都督與僕相似。

"鬼許之,便與俱歸。

與都督對坐,鬼手中出一鐵鑿,可長尺餘,正自打之,放鑿便去。

顧語門生慎勿道。

俄而,都督雲頭痛。

還所住,至食時便亡。

《說苑》曰:孔子之匡,簡子將殺一陽一虎。

孔子似之,甲士以圍孔子之捨。

子路怒,奮戟將下鬥。

孔子止之,曰:"夫歌,予和汝。

"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終而甲罷。

《風俗通》曰:陳國張伯喈弟仲喈婦炊於灶下,至井上,謂喈曰:"我今日妝好不?"伯喈曰:"我伯喈也。

"婦大慚愧。

其夕時,伯喈到,更衣,婦復逐牽其背曰:"今旦大誤,謂伯喈為卿。

"答曰:"我故伯喈也。

"蓋親密無過夫婦,然尚如此,況於初未相見而責先識之乎!

《世說》曰:桓豹一奴一是王混外甥,形似舅,桓甚諱之。

宣武云:"不恆似時似耳,恆似則形,時似是神。

"桓愈不悅。

又曰:魏黃初末,吳人發長沙王吳芮塚,容貌如故。

吳捽髮者見淮南吳綱曰:"君何類長沙王?"綱曰:"先祖也。

"去綱近五百年。

《語林》曰:張衡死,蔡邕母始懷孕。

此二子才貌甚相類。

時人云:"邕是衡之後身。

"

又曰:桓一溫一 自以雄姿風氣,是司馬宣王、劉越石一輩器。

有以叱王大將軍者,意大不平。

征苻健還,於北方得一巧作老婢,乃是劉越石妓女。

一見一溫一 入,潸然而泣。

一溫一 問其故,答曰:"官家甚似劉司空。

"一溫一 大悅。

即出外修整衣冠,又入,呼問:"我何處似司空?"緹答曰:"眼甚似,恨校面甚似,恨保須甚似,恨赤。

形甚似,恨短。

聲甚似,恨雌。

"宣武於是弛冠解帶,不覺惛然而睡。

不怡者數日。

○偶像

《說文》曰:偶,桐人也。

《尚書·說命》曰:高宗夢得說,使百工營求諸野,得諸傅巖。

王庸作書以誥曰:"以台正於四方,台恐德弗類,茲故弗言,恭默思道,夢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

"乃審厥像,俾以形旁求於天下。

(孔安國注曰:審所夢之人刻其形象以旁求之,放於民間。

)說築傅巖之野,惟肖。

(傅氏之巖在虞、之界,肖似所夢之形也。

)

《史記》曰:孟嘗君將入秦,賓客諫,不聽。

蘇代謂曰:"今旦,代從外來,見木偶人與土偶人相與語。

木偶人曰:"天雨,子將敗矣。

"土偶人曰:"我生於土,敗即歸土。

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

今秦,虎狼國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還,無乃為土偶人所笑乎!"孟嘗君乃止。

《國語》曰:越滅吳,范蠡遂乘輕舟而浮於五湖,莫知其終極。

越王命工以良金寫范蠡之狀,朝禮之。

環會稽三百里,以為范蠡地。

《春秋後語》曰:秦欲攻安邑,恐齊救之,則以宋委於齊曰:"宋王無道,為木人以像寡人,射其面。

寡人地絕兵遠,不能攻也。

王苟能破宋,有之,寡人如自得之。

"

《戰國策》曰:孟嘗君將入秦,蘇秦謂曰:"今臣經淄上,有土偶人與桃梗人相與語。

桃梗謂土偶人曰:"子西岸土也,八月雨降,淄水至,則子殘矣。

"曰:"吾殘則復西岸。

子東園梗也,刻削為人,淄水至則去,漂然將何所之矣。

"孟嘗乃止。

《漢書》曰:匈一奴一畏郅都之威,刻木像都之狀,一交一 弓射之,莫能中。

《魏志》曰:鮑信與太祖擊黃巾,信乃斗死。

太祖購求信喪不得,乃刻木如信形,祭而哭之。

《魏略》曰:時苗字德胄,鉅鹿人。

少清白為人,疾惡。

出為壽春令,令行風靡。

揚州治在其縣,時蔣濟為治中。

苗以初至任,欲謁濟。

濟素好酒,適會其醉,不能見苗,苗怨恨,還刻木為人,署曰:"酒徒蔣濟"。

立之於壇,旦夕射之。

《一江一 表傳》曰:孫權使朱俊往喻關羽,令降。

羽乃作像人於城上而潛遁。

又曰:孫皓以張布女為美人,棒殺之。

後思其顏色,使工巧刻作美人形,恆置坐側。

《隋書》曰:柳誓字顧言,本河東人也。

拜秘書監,封漢南縣公。

帝退朝之後,命入閣,言宴諷讀,終日而罷,恩若朋友。

帝猶恨不能夜召,於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機關,能坐起拜伏,似於誓。

帝每在月下對酒,輒令宮人運之於坐,與相酬酢而為歡笑。

《唐書》曰:丘行恭從太宗討王世充,會戰於邙山之上。

太宗與諸騎相失,惟行恭獨從。

尋有勁騎數人追及太宗,矢中御馬。

行恭乃回騎射之,賊不敢復前。

然後,下馬拔箭,以其所乘馬進太宗。

貞觀中,有詔刻石為人馬,以像行恭拔箭之狀,立於昭陵闕前。

又曰:侯君集滅高昌國,拜麴知盛為左武衛將軍。

及太宗崩,刊石像知盛之形,列於昭陵玄闕之下。

又曰:天寶中,天下州郡皆鑄銅為玄宗真容,擬佛像之制。

又曰:天寶五年,於太清宮刻石為李林甫、陳希烈像,侍於聖容之側。

《孝子傳》曰:丁蘭早孤,不識其母,乃刻木作母而事之。

車頻《秦書》曰:姚萇吻苻堅神像,戰求其利。

軍中士眾出入並驚恐,皆雲畏苻主像。

萇嚴鼓斬之,以首送苻登。

《抱朴子》曰:張華作《博物誌》曰:"黃帝仙去,其臣左徹者削木為黃帝像,帥諸侯奉之。

"亦見《汲塚書》。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御覽
卷一 ◎天部一卷二 ◎天部二卷三 ◎天部三卷四 ◎天部四卷五 ◎天部五卷六 ◎天部六卷七 ◎天部七卷八 ◎天部八卷九 ◎天部九卷十 ◎天部十卷十一 ◎天部十一卷十二 ◎天部十二卷十三 ◎天部十三卷十四 ◎天部十四卷十五 ◎天部十五卷十六 ◎時序部一卷十七 ◎時序部二卷十八 ◎時序部三卷十九 ◎時序部四卷二十 ◎時序部五卷二十一 ◎時序部六卷二十二 ◎時序部七卷二十三 ◎時序部八卷二十四 ◎時序部九卷二十五 ◎時序部十卷二十六 ◎時序部十一卷二十七 ◎時序部十二卷二十八 ◎時序部十三卷二十九 ◎時序部十四卷三十 ◎時序部十五卷三十一 ◎時序部十六卷三十二 ◎時序部十七卷三十三 ◎時序部十八卷三十四 ◎時序部十九卷三十五 ◎時序部二十卷三十六 ◎地部一卷三十七 ◎地部二卷三十八 ◎地部三卷三十九 ◎地部四卷四十 ◎地部五卷四十一 ◎地部六卷四十二 ◎地部七卷四十三 ◎地部八卷四十四 ◎地部九卷四十五 ◎地部十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卷五十 ◎地部十五卷五十一 ◎地部十六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卷五十三 ◎地部十八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卷五十五 ◎地部二十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卷五十八 ◎地部二十三卷五十九 ◎地部二十四卷六十 ◎地部二十五卷六十一 ◎地部二十六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卷八十 ◎皇王部五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卷八十三 ◎皇王部八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卷九十五 ◎皇王部二十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卷九十七 ◎皇王部二十二卷九十八 ◎皇王部二十三卷九十九 ◎皇王部二十四卷一百 ◎皇王部二十五卷一百一 ◎皇王部二十六卷一百二 ◎皇王部二十七卷一百三 ◎皇王部二十八卷一百四 ◎皇王部二十九卷一百五 ◎皇王部三十卷一百六 ◎皇王部三十一卷一百七 ◎皇王部三十二卷一百八 ◎皇王部三十三卷一百九 ◎皇王部三十四卷一百一十 ◎皇王部三十五卷一百一十一 ◎皇王部三十六卷一百一十二 ◎皇王部三十七卷一百一十三 ◎皇王部三十八卷一百一十四 ◎皇王部三十九卷一百一十五 ◎皇王部四十卷一百一十六 ◎皇王部四十一卷一百一十七 ◎偏霸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偏霸部二卷一百十九 ◎偏霸部三卷一百二十 ◎偏霸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偏霸部五卷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卷一百二十三 ◎偏霸部七卷一百二十四 ◎偏霸部八卷一百二十五 ◎偏霸部九卷一百二十六 ◎偏霸部十卷一百二十七 ◎偏霸部十一卷一百二十八 ◎偏霸部十二卷一百二十九 ◎偏霸部十三卷一百三十 ◎偏霸部十四卷一百三十一 ◎偏霸部十五卷一百三十二 ◎偏霸部十六卷一百三十三 ◎偏霸部十七卷一百三十四 ◎偏霸部十八卷一百三十五 ◎皇親部一卷一百三十六 ◎皇親部二卷一百三十七 ◎皇親部三卷一百三十八 ◎皇親部四卷一百三十九 ◎皇親部五卷一百四十 ◎皇親部六卷一百四十一 ◎皇親部七卷一百四十二 ◎皇親部八卷一百四十三 ◎皇親部九卷一百四十四 ◎皇親部十卷一百四十五 ◎皇親部十一卷一百四十六 ◎皇親部十二卷一百四十七 ◎皇親部十三卷一百四十八 ◎皇親部十四卷一百四十九 ◎皇親部十五卷一百五十 ◎皇親部第十六卷一百五十一 ◎皇親部十七卷一百五十二 ◎皇親部十八卷一百五十三 ◎皇親部十九卷一百五十四 ◎皇親部二十卷一百五十五 ◎州郡部一卷一百五十六 ◎州郡部二卷一百五十七 ◎州郡部三卷一百五十八 ◎州郡部四卷一百五十九 ◎州郡部五卷一百六十 ◎州郡部六卷一百六十一 ◎州郡部七卷一百六十二 ◎州郡部八卷一百六十三 ◎州郡部九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卷一百七十三 ◎居處部一卷一百七十四 ◎居處部二卷一百七十五 ◎居處部三卷一百七十六 ◎居處部四卷一百七十七 ◎居處部五卷一百七十八 ◎居處部六卷一百七十九 ◎居處部七卷一百八十 ◎居處部八卷一百八十一 ◎居處部九卷一百八十二 ◎居處部十卷一百八十三 ◎居處部十一卷一百八十四 ◎居處部十二卷一百八十五 ◎居處部十三卷一百八十六 ◎居處部十四卷一百八十七 ◎居處部十五卷一百八十八 ◎居處部十六卷一百八十九 ◎居處部十七卷一百九十 ◎居處部十八卷一百九十一 ◎居處部十九卷一百九十二 ◎居處部二十卷一百九十三 ◎居處部二十一卷一百九十四 ◎居處部二十二卷一百九十五 ◎居處部二十三卷一百九十六 ◎居處部二十四卷一百九十七 ◎居處部二十五卷一百九十八 ◎封建部一卷一百九十九 ◎封建部二卷二百 ◎封建部三卷二百一 ◎封建部四卷二百二 ◎封建部五卷二百三 ◎職官部一卷二百四 ◎職官部二卷二百五 ◎職官部三卷二百六 ◎職官部四卷二百七 ◎職官部五卷二百八 ◎職官部六卷二百九 ◎職官部七卷二百一十 ◎職官部八卷二百一十一 ◎職官部九卷二百一十二 ◎職官部十卷二百一十三 ◎職官部十一卷二百一十四 ◎職官部十二卷二百一十五 ◎職官部十三卷二百一十六 ◎職官部十四卷二百一十七 ◎職官部十五卷二百一十八 ◎職官部十六卷二百一十九 ◎職官部十七卷二百二十 ◎職官部十八卷二百二十一 ◎職官部十九卷二百二十二 ◎職官部二十卷二百二十三 ◎職官部二十一卷二百二十四 ◎職官部二十二卷二百二十五 ◎職官部二十三卷二百二十六 ◎職官部二十四卷二百二十七 ◎職官部二十五卷二百二十八 ◎職官部二十六卷二百二十九 ◎職官部二十七卷二百三十 ◎職官部二十八卷二百三十一 ◎職官部二十九卷二百三十二 ◎職官部三十卷二百三十三 ◎職官部三十一卷二百三十四 ◎職官部三十二卷二百三十五 ◎職官部三十三卷二百三十六 ◎職官部三十四卷二百三十七 ◎職官部三十五卷二百三十八 ◎職官部三十六卷二百三十九 ◎職官部三十七卷二百四十 ◎職官部三十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