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
卷三百八 ◎兵部三十九
○戰上
《尚書大傳》曰:戰者,憚也,驚之也。
《說文》曰:戰,斗也。
《開元文字》曰:仲秋大閱,戎眾庶,修戰法,"一陰一疑於一陽一必戰"是也。
凡師皆陣曰戰。
謂堅而有備,各得其所,成敗決於志力也。
《易》曰: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一陰一之為道,卑順不盈,乃全其美盛而不已。
固一陽一之地,一陽一所不堪,故戰於野也。
)
又曰:一陰一疑於一陽一必戰,為其嫌於無一陽一也,故稱龍焉。
(為其嫌於非一陽一而戰也。
)
《書》曰:湯與桀戰於鳴條之野。
又曰: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千人,與受戰於牧野。
《左傳》曰:魯宣公十二年,晉荀林父與楚子戰於邲,晉師敗績。
又曰:吳伐楚,王使執燧象以奔吳師。
又曰:齊伯郭啟伐莒。
莒子將戰,宛羊牧諫之曰:"齊師賤,其求不多,不如下之。
"
又曰:諸侯之戍謀曰:"若華氏知困而致死,楚恥無功而疾。
戰,非吾利也。
"
又曰:孟懿子一陽一虎伐鄆,鄆人將戰。
又曰:宋多責賂於鄭,鄭人不堪。
故以絕魯及齊,與宋、衛、燕戰。
不書所戰,後也。
又曰:冬,宋人以諸侯伐鄭,報宋之戰也。
又曰:齊人侵魯疆。
疆吏來告,公曰:"疆埸之事,慎守其一而備其不虞。
姑盡所備焉。
事至而戰,又何謁焉。
"
又曰:狄人伐衛。
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
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實有祿位,余焉能戰!"
又曰:裡克諫曰:"故君之嗣適,不可以帥師。
君失其官,帥師不威,將焉用之。
且臣聞皋落氏將戰,君其捨之。
"
又曰:楚人伐宋以救鄭。
宋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救也。
"
又曰:子魚曰:"君未知戰。
勍敵之人阨而未成列,天讚我也。
"
又曰: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
"子魚曰:"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
雖及一胡一 耇,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
"
又曰: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晉人伐諸蒲城。
蒲城人欲戰,重耳不可。
又曰:齊晉將戰,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桀,擔也。
)擒之而乘其車,(既獲其人。
固釋己車而載所獲。
)系桑本焉,以徇齊壘,(將至齊壘,以桑樹系車而桑走,欲自異也。
)曰:"欲勇者賈余餘勇。
"(賈,賣也。
言己勇有餘,欲賣之也。
)
又曰:晉楚將戰,而楚晨壓晉軍而陣。
軍吏患之。
范丐趨進,曰:"塞井夷灶,陣於軍中,而疏行首。
晉、楚惟天所授,何患焉?"文子執戈逐之,曰:"國之存亡,童子何知焉?"
又曰:齊侯還自晉,不入。
(不入國。
)遂襲莒,門於且於,(且於,莒邑。
)傷股而退。
(齊侯傷。
)明日,將復戰,期於壽舒。
(壽舒,莒邑。
)杞殖、華還載甲,夜入且於之隧,宿於莒郊。
(二子齊大夫也。
且於隧,狹路。
)明日,先遇莒子於蒲侯氏。
(蒲侯氏,近莒之邑。
)莒子重賂之,使無死,曰:"請有盟。
"(欲以盟二子無致死戰。
)華周對曰:"貪貨棄命,亦君所惡也(華周即華還也。
)。
昏而受命,日未中而棄之,何以事君?"莒子親鼓之,從而伐之,獲杞梁。
(杞梁即杞殖。
)
又曰:齊師伐我。
公將戰,曹劌請見。
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肉食,在位者也。
間,猶與也。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乃入見。
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遍,民不從也。
"公曰:"犧牲玉帛,不敢加也,必以信。
"對曰:"小信未孚,神不福也。
"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曰:"忠之屬也,(上思利民,忠也。
)可以一戰。
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
戰於長勺。
公將鼓之。
劌曰:"未可。
"齊人三鼓,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
對曰:"夫戰,勇氣也。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我盈彼竭,故克之。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
又曰:丙戌,復戰。
大敗吳師,獲太子友,王孫彌庸。
又曰:郤獻子曰:"二憾往矣,弗備必敗。
"彘子曰:"鄭人勸戰,弗敢從也。
楚人求成,弗能好也。
"
又曰:夫禮樂慈愛,戰所蓄也。
又曰:楚子與若敖氏戰於皋滸。
(皋滸,楚地。
)伯棼射王,汰輈,及鼓跗,著於丁寧。
(伯棼子越椒也,輈車轅汰過也,箭過車轅上也。
丁寧,鉦也。
)又射汰輈,以貫笠轂。
(兵車尊者則邊人執笠依轂下以御寒暑。
)師懼,退。
王使巡師曰:"吾先君文王克息,獲三矢焉。
伯棼竊其二,盡於是矣。
"鼓而進之,遂滅若敖氏。
又曰:晉楚一交一 戰,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車,折軾。
晉師乃止。
又曰:晉侯使張骼、輔躒致楚師,求御於鄭。
(欲得鄭人自御,知其地利者也。
)鄭人卜宛射犬吉。
(射犬,鄭公孫也。
)將及楚師,而後從之乘,皆踞轉而鼓琴。
(轉衣裝也。
)近,不告而馳之。
皆取胄於橐而胄,入壘,皆下,搏人以投,收禽挾囚。
(禽,獲也。
)弗待而出。
又曰:子蒲曰:"吾未知吳道,使楚人先與吳人戰。
"
又曰:吳師居麋,子期將焚之,子西曰:"父兄親暴骨焉,不能收,而又焚之,不可。
"子期曰:"國亡矣!豈憚焚之?"焚之,而又戰。
又曰:吳伐楚師,及清發,(清發,水名。
)將擊之。
夫概王曰:"困獸猶鬥,況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敗我。
若使先濟者知免,後者慕之,蔑有鬥心矣。
半濟而後可擊也。
"從之。
又敗之。
楚人為食,吳人及之,奔,食而又從之。
敗諸雍澨,五戰及郢。
(奔食,食者走,不陣。
故不在戰數數也。
澨,時制切。
)
又曰:晉侯逆秦師,使大夫韓簡視師。
復曰:"師少於我,鬥士倍我。
"公曰:"何故?"對曰:"出因其資,(謂奔梁求秦也。
)入用其一寵一 ,(為秦所納也。
)饑食其粟,三施而無報,是以來也。
今又擊之,我怠秦奮,倍猶未也。
"戰於韓原。
晉戎馬還濘而止。
(濘,泥也。
還,便旋也。
小駟不調,故還泥中。
濘,乃定切。
)秦伯獲晉侯以歸。
(晉曲而怠,秦直而怒,所以勝也。
)
又曰:楚子伐隋,軍於漢、淮之間。
隋將季梁謂隋侯曰:"請下之,弗許而後戰,(下之請服。
)所以怒我而怠寇也。
"隋少師謂隋侯曰:"必速戰。
不然,將失楚師。
"戰於速杞,隋師敗績。
(若用季梁之謀,必勝矣。
)
又曰:吳楚二師陣於柏舉。
吳子闔閭之弟夫概王,晨請於闔閭曰:"楚相囊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其卒必奔。
而後大師繼之,必克。
"以其屬五千,先擊囊瓦之卒。
楚師亂,吳師大敗之。
又曰:晉師伐楚,苗賁皇言於晉侯曰:"楚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
請分良以擊其左右,而三軍萃於卒,(萃,集。
)必大敗之。
"及戰,晉將呂錡,射楚恭王,中目。
(錡,魚綺切。
)楚師宵遁。
晉師入楚,三日館穀。
又曰:求曰:"若不可,則君無出。
一子帥師,背城而戰。
不屬者,非魯人也。
當子之身,齊人伐魯而不能戰,子之恥也。
"
又曰:彭城之役,晉、楚遇於靡角之谷。
晉侯將遁矣。
雍子發命於軍曰:"恤老幼,反孤疾,二人役,歸一人,簡兵搜乘,秣馬蓐食,師陣焚次,明日將戰。
"行歸者而逸楚囚,楚師宵潰。
又曰: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羈馬。
我是以有河曲之戰。
又曰:欒武子欲報楚,韓獻子曰:"無庸。
使重其罪,民將叛之。
無民,孰戰?"
又曰:晉、楚遇於鄢陵。
範文子不欲戰,卻至曰:"韓之戰,惠公不振旅。
"
又曰:潘尪之子一黨一 與養由基蹲甲而射之,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憂於戰?"
又曰:苗賁皇徇曰:"搜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陣固列,蓐食申禱,明日復戰。
"乃逸楚囚。
又曰:智武子曰:"大勞未艾,君子勞心,小人勞力。
先王之制。
"諸侯皆不欲戰,乃許鄭成。
又曰:晉一陽一處父侵蔡,楚子上救之,與晉師夾一江一 而軍。
一陽一子患之,使謂子上曰:"吾聞之,文不犯順,武不違敵。
子若欲戰,則吾退捨,子濟而陣,遲速惟命。
"
又曰:宣子曰:"秦獲穿也。
獲一卿矣。
秦以勝歸,我何以報?"乃皆出戰,一交一 綏。
《公羊傳》曰:己巳,晉侯及楚戰城濮,楚師敗績,此大戰也。
又曰:詐戰曰?此何以曰?(詐,卒也,齊人語也。
)
又曰:晉人及秦伯戰於殽,秦敗。
或曰:"襄公稱人何貶也?君在殯而用師詐戰。
"
又曰:狐壤之戰,隱公獲焉。
然則何以不言戰?諱獲也。
又曰:齊侯、衛侯、鄭伯來戰於郎,此偏戰也。
何以不言?師敗績,內不言戰,乃敗績。
又曰:及鄭師伐宋,丁未,戰於宋。
戰不言伐何?避嫌也。
惡乎嫌,嫌與鄭人戰也,此偏戰也。
何以不言師敗績?內不言戰,言戰乃敗績。
(與鄭人戰於宋地,故舉伐以明之也。
)
《家語》曰:齊國書伐魯,(書,齊卿也。
)季康子使冉求帥左師衛之,樊遲為右。
季氏曰:"須也,弱。
"(須,遲名。
弱,幼也。
)有子曰:"能用命矣。
"及齊師戰於郊,未逾溝。
(前有溝,眾不肯逾也。
)樊遲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
(言季孫德不素著,不為民所信也。
)請三一交一 而逾之。
"(與眾要信,三一交一 而逾溝也。
)如之,眾從之。
師入齊,齊軍遁。
冉有用戈,故能入焉。
子聞之曰:"義也。
"(在軍能卻敵,合乎義。
)既戰,季孫問冉有曰:"子於戰,學之乎?性達之乎?"對曰:"學之。
"季孫曰:"從事孔子,茲於學。
"冉有曰:"即學於孔子也。
孔子者,大聖兼該,文武並用也。
適聞其戰法,猶未之詳也。
"季孫悅。
樊遲以告孔子,子曰:"季孫於是乎可謂悅人之有能矣。
"
又曰:孔子曰:"黃帝服牛乘馬,擾馴猛獸,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
"
又曰:子貢言志曰:"願得齊楚合戰於漭蕩之野,埃塵連接,挺刃一交一 兵。
"
《國語》曰:申包胥曰:"夫戰,智為始,仁次之,勇次之。
不智則不知人之極;不仁則不共三軍饑勞之殃;不勇則不能斷疑以發大計。
"
《戰國策》曰:魏太子自將,過宋外黃,徐子曰:"臣有百戰之術,今太子自將攻齊,大勝,富不過有魏,而貴不益為王。
若不勝,即萬世無魏矣。
此臣百勝之術也"太子曰:"請從公言而還。
"太子上車請還,其御曰:"將出而還,與敗北同,不如遂行。
"乃與齊戰而死。
《史記》曰:黃帝教熊羆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服虔曰:阪泉,地名。
皇甫謚曰:在上谷。
)三戰,然後得行其志。
蚩尤作亂,不用帝命。
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服虔曰:涿鹿,山名,在涿郡。
張晏曰:涿鹿在上谷。
)遂擒蚩尤。
(《皇覽》曰:蚩尤塚在東平郡壽張縣關鄉城中,高七尺,民常十月初祀之。
有赤氣出如匹絳帛,名為蚩尤旗。
)
又曰: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振楚國,名聞諸侯。
乃遣當一陽一君、蒲將軍將卒(張晏曰:率黥布。
)二萬人渡河救巨鹿。
戰小利,陳餘復請兵。
羽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示士必死無還心。
於是至即圍秦將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虜王離。
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者十餘壁,皆莫敢縱兵。
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楚戰士無不一當十。
楚兵呼聲動天地,諸侯無不人人惴恐。
於是已破秦軍,羽見諸侯,入轅門,(張宴曰:軍行以車為陣,轅相向為門曰轅門。
)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羽於是始為諸侯上將軍,兵皆屬焉。
又《淮一陰一侯傳》曰:信云: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子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
又曰:項王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漢騎追者數千人。
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年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皆服,未常敗北,霸有天下。
今卒困於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決戰。
"
又《商君傳》曰:鞅令行之十年,秦民道不拾遺,山無盜賊。
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
又《藺相如傳》曰: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
"
又曰: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遁逃,追亡逐北,伏一屍一百萬,流血漂鹵。
(徐廣曰:鹵,盾也。
)
《漢書》曰:漢王入彭城,收羽美人貨賂,置酒高會。
羽聞之,羽聞之令其將擊齊,而自以一精一兵三萬人從魯出一胡一 陵,至蕭,晨擊漢軍,大戰彭城靈壁東(一胡一 陵縣在彭城南。
)睢水上,大破漢軍,多殺士卒,睢水為之不流。
圍漢王三匝。
大風從西北起,折木發屋,揚沙石,晝晦,楚軍大亂,而漢王得與數十騎遁去。
過沛,使求室家,而室家亦已亡,不相得。
漢王道逢孝惠、魯元公主,載行。
楚騎追急,漢王推墮二子。
滕公下收載,遂得脫。
又《張騫傳》曰: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可數千里,其俗土著,與大夏同,而卑濕暑熱,其民乘象以戰。
又《敘傳》曰:述趙充國、辛慶忌云:兵家之策,惟在不戰。
又《西南夷傳》曰:姑繒葉瑜復反,遣水衡都尉呂辟一胡一 將郡兵擊之。
(辟,音壁。
)辟一胡一 不進,蠻夷遂殺益州太守,乘勝與辟一胡一 戰,戰士乃溺水死者四千餘人。
復攻武威、張掖、酒泉,燒民廬舍。
六年,隴西太守孫羌擊破之。
又曰:蕭何功最盛,封酇侯,所食邑最多,功臣皆曰:"臣等被堅執銳,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何未嘗有汗馬之勞,顧居臣上,何也?"
又曰:高帝末,黥布反,渡淮擊楚。
楚發兵與戰徐、潼間,楚三軍欲以相救為奇兵。
或說楚將曰:"布善用兵,人素畏之。
且兵法,自戰其地為散地。
今別為三軍,彼敗吾一軍,餘皆走,安能相救?"楚將不聽。
布果破其一軍,二軍散走。
遂西,與上兵遇蘄西,大戰,布軍敗走。
又曰:趙充國討先零羌,虜久屯聚,解弛,睹見大軍,棄輜重,欲渡湟水,道阨狹,充國徐行驅之。
或曰逐利行遲,充國曰:"此窮寇不可迫也。
緩之則走不顧,急之則還致死。
"諸將校皆曰:"善。
"虜果赴水,溺死者數百。
於是破之。
又《司馬遷傳·報任少卿書》云: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又不能備行伍,攻城野戰,有斬將搴旗之功。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