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
卷二百五十一 ◎職官部四十九
○都督
《晉書》曰:杜預為都督荊州諸軍事,南土美而謠之曰:"後世無叛由杜翁,孰識智名與勇功。
"
又曰:陶侃為都督荊、雍、益、梁四州諸軍事。
是時荊州大饑,百姓多饑死。
侃至秋熟輒糴,至饑復價糶之,士庶歡悅。
鹹蒙濟賴。
又曰: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
招俊以禮,懷遠以德,吳人悅服,呼為羊公。
又曰:庾翼都督一江一 、荊、益三州刺史,制度規模每出於人。
數年之中,軍國充實,人情翕然,稱其才明。
由是自河以南,皆懷歸附。
又曰:陳勰為陶侃廣州長史。
侃夢有司馬以鎧與侃,勰以為司馬國姓,鎧者捍國之器,節下當進位。
果除都督一交一 州。
又曰:張實都督涼州,下令曰:"忝繼前蹤,庶幾刑政不為百姓之患;而比年饑旱,殆由庶事有缺。
竊慕箴誦之言,以補不逮。
自今有面刺孤罪者,酬以束帛;翰墨陳孤過者,答以筐篚;謗言於市者,報以羊米。
"
又曰:石苞都督揚州諸軍事。
苞因入朝。
當還,辭高貴鄉公,留語盡日。
既出,白文帝曰:"非常主也。
"數日而有成濟之事。
又曰:劉胤代一溫一 嶠都督一江一 州諸軍事,領一江一 州刺史、假節。
胤位任轉高,放豪日甚,縱酒耽樂,不恤政事,大殖財貨,商販百萬。
初,胤之代嶠也,遠近皆謂非眩陶侃、卻鑒鹹雲胤非方伯才,朝廷不從。
或問王悅曰:"今大難之後,繩紀頓絕。
自一江一 陵至於建康,三千餘里,流人萬計,布在一江一 州。
一江一 州,國之南藩,要害之地,而胤以侈汰之性,臥而對之,不有外變,必有內患。
"悅曰:"聞一溫一 平南語家公雲,連得惡夢,思見代者。
尋雲可用劉胤。
此乃一溫一 意,非家公也。
"是時朝廷空罄,百官無祿,惟資一江一 州運漕。
而胤商旅繼路,以私廢公。
有司奏免胤官。
書始下,而為郭默所害。
又曰:王恭為都督兗、青、冀、幽並徐州、晉陵諸軍事,平北將軍,假節,鎮京口。
初,都督以北為號者,累有不祥,故桓沖、王坦之、桓彝之後,不受鎮北之號。
恭表讓軍號,以超授為辭,而實惡其名,於是改號前將軍。
《北史》曰:賀蘭祥除都督荊州刺史,見有發掘古塚,暴露骸骨,乃謂守令曰:"此豈仁者為政耶!"命所在收藏。
時夏亢一陽一,即日降雨。
《唐書》曰:宋璟轉廣州都督,仍為五府經略使。
廣州舊俗,皆以竹茅為屋,屢有火災。
璟教人燒瓦,改造店肆,自是無復延燒之患,夷夏懷惠,立碑以紀其政。
又曰:王方翼為夏州都督。
屬牛疫,無以營農,方翼造人耕之法,施關鍵使人推之,百姓賴焉。
○總管
《後周書》曰:長孫儉為荊州總管,嘗詣闕奏事。
時值大雪,遂立於雪中待報,自旦達暮,竟無惰容。
其奉公勤至,皆此類也。
又曰:赫連達遷大將軍、夏州總管、三州五防諸軍事。
達雖非文吏,然性質直,遵守法度,輕於鞭撻,而重慎死罪。
性又廉儉,邊境一胡一 民或饋達以羊者,達欲招納異類,報以繒帛。
主司請用官物,達曰:"羊入我廚,物出官庫,是欺上也。
"命取私帛與之。
識者嘉其仁恕焉。
《北史》曰:韋孝寬為延州總管。
兄敻至州,與孝寬相見,將別,孝寬以所乘馬及轡勒與敻。
敻以其華飾,心不欲之,謂孝寬曰:昔人不棄遺簪墜履者,惡與之同出而不與同歸。
吾之操行雖不逮前烈,然捨舊策新,亦非吾志也。
"乃乘舊馬以歸。
《隋書》曰:元褒為原州總管。
有商人為賊所劫,其人疑同宿者而執之,褒察其色寬其辭正,遂捨其人。
商詣闕訟褒受金縱賊,上遣使窮治之。
使者簿責褒曰:"何故利金而捨盜也?"褒便即引咎,初無異詞。
使者與褒俱詣京師,遂坐免官。
其盜尋發於他所,上謂褒曰:"公朝廷舊人,位望隆重,受金捨賊非善事,何至自誣也?"曰:"臣受委一州,不能息盜賊,臣之罪一也。
州民為人所謗,不付法司,懸即放免,臣之罪二也。
牽率愚臣,不顧刑法,不恃文書約束,至今為物所疑,臣之罪三也。
臣有三罪,何所逃責?臣又不言受賂,使者復將有所窮究,然則縲紲橫及良善,重臣之罪,是以自誣。
"上歎異之,稱為長者。
又曰:元景山為毫州總管。
先是,州民王回洛、張季真等聚結亡命,每為劫盜,前後牧守不能制。
景山下車遂捕之,回洛、季真挺身奔一江一 南。
擒其一黨一 與數百人,皆斬之。
法令明肅,盜賊屏跡,稱為大治。
又曰:韋世康嘗因侍宴,再拜陳讓曰:"臣無尺寸之功,位亞台鉉。
今犬馬齒截,不益明時,恐先朝露,無以塞責。
願乞骸骨,退避賢能。
"上曰:"朕夙夜庶幾求賢若渴,冀與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
今之所請,深乖本望,縱令筋力衰謝,猶屈公臥治一隅。
"於是出拜荊州總管。
時天下惟置四大總管,並、揚、益三州,並親王臨統,惟荊州委於世康,時論以為美。
世康為政簡靜,百姓愛悅,合境無訟。
又曰:韋藝遷營州總管。
藝容貌瑰偉,每夷狄參謁,必整儀衛,盛服以見之,獨坐滿一榻。
蕃人畏懼,莫敢仰視。
又曰:薛道衡,聲名藉甚一時。
仁壽中,楊素專掌朝政,道衡既與素善,上不欲道衡久知機密,因而檢校襄州總管。
道衡久蒙驅策,一旦違離,不勝悲戀,言之哽咽。
高祖愴然改容曰:"爾光一陰一晚暮,侍奉誠勞。
朕欲令爾將攝,兼撫氓俗。
今爾之去,朕如斷一臂。
"於是繼物三百並,九環金帶,並時服一襲,馬十匹,慰勉遣之。
又曰:樊子蓋轉循州總管,許以便宜從事。
十八年,入朝奏嶺南地圖,賜以良馬、雜物。
又曰:令孤熙拜桂州總管十七州諸軍事,許以便宜從事,刺史已下官得承製補授。
給帳內五百人,賜帛五百匹,發傳送其家累,改封武康郡公。
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帥更相謂曰:"前時總管皆以兵威相脅,今者乃以手教相諭,我輩其可違乎?"於是相率歸附。
先是,州縣生梗,長吏多不得之官,寄政於總管府。
熙悉遣之,為建城邑,開設學校,華夷感激,稱為大化。
又曰:李安領行軍總管,率蜀兵順流東下。
時陳人屯白沙,安謂諸將曰:"水戰非北人所長。
今陳人依險泊船,必輕我而無備。
以夜襲之,賊可破也。
"諸將以為然。
安率眾先鋒,大破陳師。
高祖嘉之。
《唐書》曰:田留安拜魏州總管。
劉闥之亂也,來攻州城。
於時山東豪猾多殺長吏以應賊,百姓、凶人鹹懷異志。
凡諸守皆以心腹自衛,多所猜防。
由是上下情隔,怨叛者多。
留安獨撫結所部,示無疑阻。
凡有白事者,無間疏遠,皆至臥內。
謂人曰:"吾與卿輩,同為國守,自宜一心,無為疑貳也。
必欲棄同即異,背順歸逆,亦任卿輩斬吾頭而去矣。
"城中父老遞相誡勵子弟曰:"田公以赤心相付,何得負之。
"由是人情遂固。
州人苑竹林者,劉闥之一黨一 也。
初有異圖,留安一陰一知之而不發其事,因引置左右,委以關鑰。
竹林感其意,遂歸心焉。
卒收其力用。
又曰:劉世讓拜廣州總管,將之官,高祖問以備邊之策。
世讓答曰:"突厥比數南寇者,徒以馬邑為其中路耳。
如臣計者,於崞城置一智勇之將,多貯金帛,有來降者厚賞賜之。
數出奇兵,掠其城下,踐其禾稼,敗其生業。
不出歲餘,彼當無食,馬邑不足圖也。
"高祖曰:"非公無可任者。
可馳驛至彼,善為經略。
"世讓於是以兵臨馬邑。
高滿政以其地來降,突厥患之,遣曹繁陀來詣中國,言世讓與可汗通謀,將為亂。
由是得罪,籍沒其家。
及突厥來降,言世讓無逆謀,始原其妻子。
○都督護
《漢書》曰:宣帝時,匈一奴一日逐王欲降漢,使人與鄭吉相聞。
吉發渠犁、龜茲諸國五萬人迎日逐王,吉送三千人、小王將十三人隨吉至河曲,頗有亡者,吉追斬之,將詣京。
漢封日逐王為歸德侯。
吉既破車師,降日逐,威震西域,遂並護車師以西,故號為都護。
都護之置,自吉始焉。
上嘉其功,乃下詔曰:"都護西域騎都尉鄭吉,撫循外蠻,宣明威信。
封吉為安遠侯。
"漢之號令班於西域,始自張騫,成於鄭吉也。
又曰:段會宗為人好大節,矜功名,為西域都護,與谷永相友善。
永閔其老復遠出,與書戒之曰:"足下以柔遠之靈德,復典都護之重職,甚休!願吾子因循舊貫,無求奇功,萬里之外,以身為本。
願詳思愚言。
"
又曰:元帝時,甘延壽為西域都護,陳湯為副。
郅支單于數困辱漢使,湯與延壽謀曰:"郅支所在絕遠,無金城強一弩一之守,如發屯田吏士,從烏孫直指其城,可以成功。
"延壽欲奏之,湯曰:"國家與公卿議大策,非凡所見,必不從。
"會延壽久病,湯獨矯制發兵,延壽聞之欲止焉。
湯怒,按劍叱延壽曰:"大眾已集,豎子欲阻眾耶?"延壽遂從之,部勒行陣,益置揚威、白虎、合騎之校,(張晏曰:西域陣法之名也。
)即日引軍分行。
遂斬郅支單于頭送京師。
延壽封茂成侯,湯封關內侯。
功大賞少,為石顯、匡衡所抑。
應邵《漢官儀》曰:西域都護,武皇帝始開通西域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國,置使者校尉以領護之。
宣帝神雀三年,改曰都護,秩二千石。
平帝時省都護,令戊巳校尉領之。
沈約《宋書》曰:初,漢宣帝置西域都護,以加騎都尉,若諫大夫,護西域諸國。
光武建武初,始有督軍諸使。
至獻帝建安中,魏武相漢,遣大將外出督十軍二十軍者,始號都督。
曹、袁、張、楊之徒,雖以三公假節領州郡,然無都督之號也。
三國時亦有都護、中都護左右都護,將軍兼督諸軍,猶是舊制意也。
黃初三年,上軍大將曹真始都督中外諸軍事,總諸軍。
高貴鄉公正元二年,晉文帝都督中外諸軍事,尋加大都督之號。
太始中置小都督,一江一 左亦時有也。
吳朝鎮將總兵亦曰都督,大軍出為二部,則曰左、右都督。
分武昌為兩部,亦曰左、右部大督,其總一者,則曰大都督。
又繞帳、羽林、無難之屬,隨事有督,無常號也。
至諸葛恪以下輔政乃都督中外諸軍事。
蜀關羽在一江一 陵亦督軍、州,至張飛、姜維亦為中外都督,如吳、魏也。
晉氏以來,宰輔任重者為中外大都督;方伯望隆者,亦如大都督之號。
凡諸都督,雖軍號有輕重,無假節也。
《唐書》曰:馬總為安南都護。
總敦儒學,長於政術,在南海累年,清廉不撓,夷獠便之。
於漢所立銅柱之處,以銅一千五百斤特鑄二柱,刻書唐德,以繼伏波之跡。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