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
卷三百十七 ◎兵部四十八
○攻圍上
《孫子》曰:下政攻城。
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橨轀,具器械,三月而後城,距闉又三月而後已。
(修,治也。
櫓,大楯也。
橨轀,車也。
轒狀,其下四輪,從中推之至城。
器械者,機關攻守總名,蜚臨,雲梯之屬,距闉勇士積而前以附其城也。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則殺士三分之一分,而城不拔者,攻之災也。
(將忿,不得攻器,而使卒緣城上,如蟻緣牆,殺士也。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拔人之城而非攻,毀人之國而非久,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不以敵戰而必全得之,意勝於天下,不頓兵血刃也。
)
又曰:不可勝則守,可勝則攻。
(敵攻已,可勝也。
)守則不足,攻則有餘。
(吾所守者,力不足也。
所以攻者,力有餘也。
)所以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因其山水丘陵之固。
)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因天時地利之變,若動於九天之上也。
)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又曰: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
(謂敵之惜者也。
)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
(情不洩也。
)微乎微乎,故能隱於常形;神乎神乎,故能為敵司命。
進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退而不可追也,速而不可及也。
(卒往攻其虛,解退又疾也。
)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之。
(絕糧道,守歸路,攻君王也。
)我不欲戰,畫地而守之,(軍不煩也。
)敵不得與我戰者,乘其所之。
(乖,戾也,戾其道示以利害,使疑之。
我未修壘塹,敵人不敢敵我者,以形勢之長,攻,就能加之於敵也。
)
《左傳》曰:晉荀吳帥師伐鮮虞,圍鼓。
(鼓白,狄之別種也。
巨鹿郡曲一陽一縣有鼓聚。
)鼓人或請以城叛,穆子弗許。
曰:"或以吾城叛,吾所惡也。
人以城來,我獨何好焉?"使敵殺叛人而繕守備。
圍鼓三月,鼓人請降,使其民見,曰:"猶有食色,姑修而城。
"軍吏曰:"獲城而弗取,何以事君?"穆子曰:"吾以事君也。
獲一邑而教民怠,將焉用邑?人能事其君,我亦能事吾君。
卒義不爽,(爽,差。
)好惡不愆,城可獲而民知義所。
(知義所在。
)有死命而無二心,不亦可乎!"鼓人告食竭力盡,而後取之。
克鼓而反,不戮一人,以鼓子鳶鞮歸。
(鼓君名。
)
又曰:齊高發帥師伐莒。
初,莒有婦人,莒子殺其夫,已為嫠婦。
及老,托於紀鄣,(紀彰,莒邑。
)紡焉以度而去之。
(因紡纑連所以度城藏,欲待外攻以報仇也。
)及師至,則投諸外,(投繩城外。
)或獻諸子占。
子占使師夜縋而登。
(緣繩登城。
)登者六十人,縋絕,師鼓噪。
城上之人亦噪。
莒共公懼,啟西門而出。
七月丙子,齊師入紀。
(《傳》言:怨不在大。
)
又曰:晉侯,秦伯圍鄭,晉軍函陵,秦軍汛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佚之狐,燭之武,皆鄭大夫也。
)公從之。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
"公曰:"雖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
又曰: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又曰:楚子圍鄭。
旬有七日,鄭卜行成,不吉。
卜臨於太宮,(臨,哭也。
太宮,鄭太祖廟。
)且巷出車,吉。
(示將見遷。
)國人一大臨,守陴者皆哭。
(陴者,城上脾睨也。
皆哭者,告楚窮也。
)楚子退師,鄭人修城,進復圍之,三月克之,(哀其窮,故為退師,尚不服,故獲圍之九十日。
)入自皇門,至於逵路。
(方九軌曰逵。
)鄭伯肉袒牽羊以逆,(示服為臣僕也。
)曰:"孤實不天,(不為天所佑。
)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敢不唯命是聽。
其俘諸一江一 南以實海濱,亦惟命。
其剪以賜諸侯,使臣妾之,亦惟命。
若惠顧前好,(世有盟誓。
)使改事君,夷於九縣,(楚滅九國以為縣也。
)君之惠也,孤之願也,非所敢望也。
敢布腹心,君實圖之。
"
又曰:齊侯伐我北鄙,圍龍。
(魯邑。
)頃公之嬖人盧蒲就魁門焉,(攻龍門也。
)龍人囚之。
齊人曰:"弗殺!吾與而盟。
"弗聽,殺而膊諸城上。
(膊,磔也。
)齊侯怒,親鼓,士陵城,三日,取龍。
《國語》曰:晉獻公見翟柤之氛,歸寢不寐。
(翟相國名也。
言有亡國之氣也。
一曰敵國有善祥,則己國兇惡也。
)卻叔虎朝,公語之。
遂伐翟柤,叔虎乘城,被羽先登,克之。
(羽,羽衣。
登,並其城也。
)
《戰國策》曰:平原君謂馮忌曰:"寡人欲出兵攻燕,何如?"對曰:"不可!夫以秦將伐武安君公孫起乘十勝之威,與馬服子戰於長平之下,大敗趙師,自以餘兵圍邯鄲之城。
趙以十敗之餘眾,收破軍之弊,而秦罷於邯鄲之下。
趙守而不可拔者,以攻難而守易也。
今趙非有十克之威,而燕非有長平之禍也。
今一敗之禍未復,而欲以罷趙攻強燕,強秦以兵承趙之弊,此乃強吳所以亡,而弱越所以霸也。
故臣未見燕之所攻也。
"平原曰:"善!"
又曰: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
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遺羹,樂羊坐於幕下而啜之,盡一杯。
文侯曰:"樂羊以我故,食其子之羹,賞其功而疑其心。
"
又曰:秦攻趙,蘇子說秦王曰:"臣聞王之於民也,多聽而時用之,是故事無敗也。
臣聞懷重寶者不夜行,任大功者不輕敵,是以賢者任重而行恭,智者功大而辭順。
故民不惡其尊,世不妒其業。
"秦乃解兵,諸侯休,天下安,不相攻二十九年。
《史記》曰:秦末,沛公破南一陽一,南一陽一守齮走,保城守宛。
(齮,魚綺切。
)張良曰:"沛公雖欲急入關,秦兵尚眾,距險。
今不下宛,宛從後擊,強秦在前,此危道也。
"於是沛公乃夜引軍從他道還,更張旗幟,黎明,圍宛城三匝。
(黎,未也,未明之貌。
頃已圍之,事畢方明。
又言:黎,黑色,亦未明也。
)南一陽一守欲自剄。
其舍人陳恢曰:"死未晚也。
"乃逾城見沛公,曰:"臣聞足下約,先入鹹一陽一者王之。
今足下留守宛。
宛,大郡之都也,連城數十,人庶眾,積蓄多,吏人自以為降必死,故皆堅守乘城。
今足下盡日止攻,士死傷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隨足下後。
足下前則失鹹一陽一之約,後又有強宛之患。
為足下計,莫若約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與之西。
諸城未下者,聞聲爭開門而待,足下通行無所累矣。
"沛公曰:"善。
"乃以宛守為殷侯,封陳恢千戶。
引兵而無有不下者。
又曰:武安君白起攻韓,拔九城,斬首五萬。
又曰:《周本紀》曰:古公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
獯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與之。
已復攻,欲得地與民。
民皆怒,欲戰。
古公曰:"今戎翟所為攻戰,以吾地與民。
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子不忍為。
"
《漢書·李陵傳》曰:單于急攻陵,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之,矢下如雨。
又曰:李廣利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至貳師,取善馬,故號"貳師將軍"。
當道小國各堅守,不肯給食。
攻郁城,殺傷甚眾,引而還。
天子聞之大怒,使使遮玉一門 關,曰:"軍有敢入輒斬之。
"貳師恐,益發惡少年及邊騎六萬人伐宛。
宛城外流水,於是遣水工徙其城下水,攻之三十餘日。
宛貴人相與謀,遣人到貳師軍約:"漢無攻我,我盡出善馬。
"貳師許之,取善馬、中馬以三千匹餘。
《後漢書》曰:河南賊董憲招誘五校餘賊步騎數千人屯建一陽一,去昌慮三十里。
光武親征至番,(音波)去憲百餘里。
諸將請進,帝不聽。
知五校乏食當退,敕各各堅壁,以待其弊。
頃之,五校糧盡,果引去。
帝乃親臨,四面攻憲,三日大破之。
又曰:王郎起兵,光武自薊至信都,使鄭禹發奔命,得數千人。
令自將之,別攻,拔樂一陽一。
又曰:龐萌、董憲反,與蘇茂校(音效)強合兵三萬,急圍桃城。
光武時在蒙,聞之,乃留輜重,自將輕騎二千、步騎數萬,晨夜馳赴,師次任城,去桃城六十里。
且日:"諸將請進。
"賊亦挑戰,帝不聽,乃休士養銳以挫其鋒。
城中聞車駕至,眾心固。
時吳漢等在東郡,馳使召之。
萌等乃悉兵攻城二十餘日,眾疲睏而不能下。
及吳漢等到,乃率眾軍進桃城,帝親自搏戰,大破之。
又曰:張步據齊地,漢將耿弇總兵討之。
張步使其大將費邑軍歷下,又分守祝阿、鍾城。
弇先擊祝阿,自晨攻城,未日中而拔之,故開圍一角,令其眾得奔歸鍾城。
鍾城人聞祝阿已潰,大恐懼,遂空壁亡去。
又曰:漢將朱俊與荊州刺史徐璆共討黃巾,擊賊帥趙弘,斬之。
賊餘帥韓忠復據宛乞降,司馬張超請聽之。
雋曰:"兵有形同而勢異者。
昔秦項之際,人無定主,故賞降附勸以來耳。
今海內一統,惟黃巾造寇,納降無以勸善,討之足以懲惡。
今若受之,更開逆意,賊利則進戰,鈍則乞降,縱敵長寇,非良計也。
"因急攻,連戰不克。
俊登土山睹之,顧謂張超曰:"吾知之矣。
賊今外圍周固,內營逼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戰也。
萬人一心,猶不可當,況十萬乎!其害甚矣。
不如撒圍,並兵入城。
忠見圍解,勢必自出,出則意散,易破之道也。
"既而解圍,忠果出戰,俊因擊,大破之。
忠等皆降。
又曰:曹公破袁尚,拔鄴,進圍壺關。
令曰:"城拔,皆坑之。
"連日不能下。
其將曹仁謂公曰:"夫圍城必開之,所以開其生路也。
今許之必死,將卒自以為守。
且城固而糧多,攻則士卒傷,守則曠日持久。
今頓兵堅城之下,攻必死之,慮非良計也。
"曹公從之,遂降其城。
《東觀漢記》曰:張步都臨淄,使弟玄武將軍藍將兵守西安,去臨淄四十里,耿弇引軍營臨淄、西安之間。
弇視西安城小而堅,藍兵又一精一,未易攻也。
臨淄諸郡太守相與雜居,人不專一,其聲雖大而虛,易攻。
弇內欲攻之,告令軍中治攻具,後五日攻西安,復縱生口令歸。
藍聞之,晨夜守城。
至期日夜半,令軍皆食,會明,求乞攻西安,臨淄不能救也。
弇曰:"然吾故揚言欲攻西安,今方自憂治城具,而吾攻臨淄,一日必拔,何救之有?吾得臨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謂一舉而兩得者也。
且西安城堅,一精一兵二萬人,攻之未可卒下,卒必多死傷。
正使得其城,張藍引兵突臨淄,更強勒兵,憑城觀人虛實,吾深入敵城,後無轉輸,旬月之間,不戰而困,諸軍不見是爾。
"弇遂擊臨淄,至日中破之。
張藍聞臨淄破,果將其眾亡。
《一江一 表傳》曰:郭典字君業,為鉅鹿太守,與中郎將董卓攻黃巾賊張寶於下曲一陽一。
典作圍塹而卓不肯。
典曰:"受詔攻賊,有死而已。
"使諸將引兵屯東,典獨於西當賊之沖,晝夜進攻。
寶由是城守不敢出。
時為之語曰:"郭君圍塹,董將不許,幾令狐狸,化為豺虎。
賴我郭君,不畏強禦,轉機之間,敵為窮虜。
猗猗惠君,實邈疆土。
"
《英雄記》曰:袁尚使審配守鄴,曹操進軍攻鄴。
審配將馮禮為內應,開突門內操兵三百餘人,配覺之,從城上以大石擊門,門閉,入者皆死。
操乃鑿塹圍,回四十里,初令淺,示若可越。
配望見,笑而不出。
操令一夜 浚之,廣深二丈,決漳水灌之,自五月至八月,城中餓死者過半。
尚聞鄴急,將兵萬餘人還救。
操逆擊,破之。
尚走,依曲漳為營,操復圍之。
尚懼,遣一陰一夔、陳球琳請降,不聽。
尚還走藍田,操復進,急圍之,尚將馬延等臨陣降,眾大潰,尚奔中山。
盡收其輜重,得尚印綬、節鉞及衣物,以示城中,城中崩沮。
審配命士卒曰:"堅守死戰,操軍疲矣。
幽州方至,何憂無主?"以其兄子榮為東門校尉,榮夜開門內操兵,配猶拒戰,城陷,生獲配。
意活之,配意氣壯烈,終無撓辭,見者莫不歎息。
遂斬之。
《魏志》曰:袁紹圍太祖於官渡,糧乏。
問計於賈詡,詡曰:"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
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
必決其機,須臾可定。
"太祖曰:"善。
"乃棄兵出,為圍擊紹,紹軍大潰,河北平。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