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卷三百二十 ◎兵部五十一:《唐書》曰:乾符中,元萬頃從李勣征高麗,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御覽》卷三百二十 ◎兵部五十一

太平御覽

卷三百二十 ◎兵部五十一

○拒守下

《唐書》曰:乾符中,元萬頃從李勣征高麗,勣嘗令萬頃作文檄高麗,其語有譏高麗"不知守鴨綠之險",莫離支報雲"謹聞命矣",遂移兵固守鴨綠,官軍不得入,萬頃坐是流於嶺外。

又曰:李光弼守太原。

自賊圍城,城中張一小幕止宿。

有急,即自往救之。

行至府門,未嘗回頭,不復省視妻子。

賊退後,收拾器械,處置公事,經三日,然後歸家。

又曰:史思明圍光弼於太原。

四面重圍,十日不解。

每日使賊於陣前嫚罵光弼,並戲弄城上人。

光弼使人穿地道,以木撐之。

賊明日還於舊處,立將戲之。

地道透陷,遂把賊腳曳入地道中。

光弼得而對眾戮之,城中大喜。

思明知事不集,遂退歸河北。

又曰:薛願為穎川太守、本郡防禦使。

時賊已陷陳留、榮一陽一、汝南等郡,方圍南一陽一。

穎川當其來往之路,願與防禦副使龐堅同力固守,城中儲蓄無素,兵卒單寡。

自至德元年正月至十一月,賊晝夜攻之不息,距城百里。

廬舍墳墓林樹開發斬徹殆盡,而外救不至。

賊將阿史那承慶悉以銳卒並攻,為木驢木鵝,雲梯沖柵,四面雲合,鼓噪如雷,矢石如雨,力攻十餘日,城中守備皆竭,賊夜半乘梯而入。

而願、堅俱被執,送於東都,將支解之。

或說祿山曰:"薛願、龐堅,義士也。

人各為其主,屠之不祥。

"乃繫於洛水之濱,屬苦寒,一夕凍死。

又曰:張巡守睢一陽一,在城中每戰,登陴大呼以助威,皆眥裂血流面,牙齒皆碎。

城將陷,西向再拜,曰:"為救不至,臣智勇俱竭,不能全一城。

今使逆賊見逼,臣死之後,願為鬼與賊為厲,以答國恩。

"及城陷,尹子奇見巡問之曰:"聞公每督戰,皆裂齒碎,實有之否?"巡應之曰:"然。

"子奇曰:"何以至此?"曰:"欲得殺逆賊,遂至於此。

"子奇以大刀剔其口,視其齒,見舌存者不過三數。

巡因大詬罵子奇,責以悖逆,損害平人。

子奇義其言,欲存之。

左右曰:"此人守義,必不為我用,又得眾死心,不可留。

"故害之。

又曰:史朝義圍宋州,劉昌在圍中,連月不解,城中食盡,賊垂將陷之。

刺史李岑計蹙,昌為之謀曰:"今河一陽一有光弼制勝,且一江一 、淮足兵,此廩中有數千斤曲,可屑以食眾。

計援兵不二十日當至。

東南隅之敵,眾以為危,昌請守之。

"昌遂被鎧持盾登之,陳逆順以告諭賊,賊之眾甚畏之。

後十五日,副元師李光弼救軍至,賊乃宵潰。

光弼聞其謀,召置軍中,超授試左金吾衛郎將。

又曰:元和中,鄂岳都圍練使李道古攻申州,克其羅城,乃進圍逼其中城。

城中守卒夜帥婦人登城而呼,懸門竊發,分出其眾,道古眾驚亂,多為虜殺。

又曰:王凝為宣州刺史。

黃巢自嶺表北歸,大掠淮南,攻圍和州。

凝令牙將樊儔舟師據採石以援之。

儔違令,凝即斬之以徇,命別將馬穎代儔赴援,竟解歷一陽一之圍。

賊怒,引眾攻宣城。

大將王涓請出軍逆戰,凝曰:"賊忿而來,宜持重待之。

彼眾我寡,萬一不捷,則州城危矣!"涓銳意請行,凝即閱集丁壯,分守要害,登陴設備,涓果戰死。

賊乘勝而來,則守有備矣。

賊為梯沖之具,急攻數月,御備力殫,吏民請曰:"賊之凶勢不可當,願尚書歸款退之,懼覆尚書家族。

"凝曰:"人皆有族,予豈獨全?誓與此城同存亡也。

"既而賊已退去,時乾符五年也。

又曰:王棲曜為常州別駕,時一江一 左兵荒,詔內常侍馬日新領汴滑五千人鎮之。

日新貪暴,賊蕭庭蘭乘人怨訴,逐之而劫其眾。

時棲曜游弈遠郊,遂為賊所脅,進圍蘇州。

棲曜因其懈怠,挺身登城,率城中出攻,賊眾大潰。

又曰:張伾,建中初,以澤潞將鎮臨洺。

田悅攻之,伾度兵力不能出戰,嚴設守備,嬰城拒守,賊不能拔。

累月,攻之益急,士多死傷,糧儲漸乏,救兵未至。

伾知事不濟,無以激士心,乃悉召將卒於軍門,命其女出拜之,謂曰:"將士辛苦守戰,伾之家無尺寸之物與公等為賞,獨有此女,幸未嫁人,願出賣之,為將士一日費。

"眾皆大哭,曰:"誓與將軍死戰,幸無慮也。

"會馬燧以太原之師至,與軍眾合擊悅於城下,大敗之。

伾乘勢出戰,士卒無不一當百。

圍解,以功遷泗州刺史。

《三國典略》曰:周獨孤永業恐洛州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固,馳入金墉助守。

尉遲迥為土山地道,曉夕攻戰,永業選其三百人為爪牙,每先鋒死戰,迥不能克。

又曰:台城未陷,侯景又燒大司馬門,後閣舍人高善寶以私金千兩賞其戰士,直閣將軍宗思領將士數人逾城出外灑水,久之火滅。

景又遣持長柯斧入斫門,將開,善寶促鑿扇為孔,以槊刺倒二人,斫者乃退。

又曰:陳人侵齊北,徐州刺史祖班令不閉城門,守陴者皆下,街巷禁斷人行,雞犬不許鳴吠。

陳人莫測所以,疑人走城空,不設警備。

中夜,班忽令鼓噪,陳人驚散。

曉復結陳向城,班自臨戰。

陳人先聞其盲,謂不能抗拒,忽見親在戎行,彎弧縱鏑,怪之,遂退。

時穆提婆憾之不已,欲令城陷,不遣救援,班軍守百日,城竟保全。

《北史》曰:梁將吳明徹攻圍海西,齊將郎塞固守,乃至削木為箭,剪紙為羽。

圍解還朝,僕射楊愔迎勞之,曰:"卿本文吏,遂有武略,削木剪紙,皆無故事,班、墨之思,何以相過!"

《墨子》曰:禽滑厘問曰:"雲梯施,攻備已具,武力又多,爭上吾城,為之柰何?"墨子曰:"多下矢、石、以雨,薪火、水湯以濟之。

若城外穿地來攻者,宜城中掘於井,以薄罌內井中,使聽聰者伏罌聽之,審知穴處,鑿內而迎之。

"

《呂氏春秋》曰:公輸般為高雲梯,欲以攻宋。

墨子聞之,自魯而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荊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聞大王將攻宋,信有之乎?"王曰:"然。

"墨子曰:"臣以宋必不可得。

"王曰:"公輸般,天下之攻工也,已為攻宋之械矣。

"墨子曰:"請公輸般試攻之,臣請試守之。

"於是公輸般設攻宋之械,墨子設守宋之備。

公輸般九攻之,墨子九卻之,不能入。

故荊輟不攻宋,墨子也,能以術御之荊而存乎宋矣。

《博物誌》曰:處士東裡魂責禹亂天下事,禹退作三城,強者攻,弱者守,敵者戰。

城廓,蓋禹始也。

賈誼《過秦論》曰:有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命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備。

外連衡而斗諸侯。

又曰: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溪以為固。

良將勁一弩一守要害之處,信臣一精一卒陳利兵而誰奈何。

《任彥升奏彈曹景宗》曰:故司州刺史蔡道恭率厲義勇,奮不顧命,全城守死,自冬徂秋猶轉戰,戰窮極,摧丑虜。

○危急

《韓子》曰:智伯圍襄子於襄一陽一,決水以灌之,城中巢處懸釜而炊,易子食,析骨炊。

《史記》曰:楚莊王圍宋,五月不解,宋城中食盡,易子而食,析骸而炊。

宋華元出告以情,莊王曰:"君子哉!"遂罷兵去。

又曰:齊田單攻聊城,歲餘不下。

魯連乃為書繼之矢射城中,遺燕將書曰:"今公以弊聊之人距全齊之兵,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無反心,是孫臏之兵也。

"

又曰:趙襄子保晉一陽一,三國攻晉一陽一。

歲餘,引汾水灌其城,不沒者三板。

城中懸釜而炊,易子而食。

《漢記》曰:段熲破羌一胡一 。

明年,羌復寇張掖,熲下馬大戰,弓刀折盡,虜亦引退。

追之。

晝夜攻擊,割肉食雪四十餘日。

《後漢書》曰:車師王與匈一奴一共攻耿恭於疏勒中。

恭食盡,乃煮鎧一弩一,食其筋革。

又曰:臧洪為東郡太守,為袁紹所圍。

初,尚掘鼠煮筋角,後無所食,取草實而食之。

《魏志》曰:太祖圍張超於雍丘,超言:"惟臧洪,當來救吾。

"眾人以為袁、曹方睦,洪為紹所表用,必不敗好招禍。

洪聞之,果徒跣號泣,勒所鎮。

又從紹請兵馬,求欲救超,紹不聽許。

遂為太祖所滅。

洪由是怨紹,絕不與通。

紹興兵圍之,歷年不下。

紹忿洪無降意,增兵急攻。

洪自度不得免,呼吏士謂曰:"袁氏無道,所圖不軌,且不救洪郡,洪於大義不得不死。

念諸君無事空興此禍耳,可將妻子去。

"吏士皆垂泣。

掘鼠煮筋角,後無所食,主簿啟內廚米三斗,洪使作薄粥,眾分醊之,殺其愛妾以食士。

城中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莫有離叛。

城陷,紹生執洪。

徐廣《晉記》曰:霍彪為賊費黑所隔,積百日,殺馬燒皮鎧食之。

又曰:韓冕、蘇碩等攻范,城中饑,米一斗萬錢。

《晉書》:劉琨赴并州上表曰:"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得存二,攜老扶弱,不絕於路。

及其在者,鬻賣妻子,生相捐棄,死亡委厄,白骨橫野,哀呼之一聲 ,感傷和氣。

群一胡一 數萬,周匝四山,動足遇掠,開目睹寇。

惟有壺關,可得告糴。

而此二道,九州之險,數人當路,則百夫不敢進,公私往反,沒喪者多。

嬰守窮城,不得薪菜,耕牛既盡,又乏田器。

以臣愚短,當此至難,憂如循環,不遑寢食。

"

《晉中興書》曰:中宗初鎮一江一 左,假卻鑒龍驤將軍、兗州刺史。

徐龕、石勒,左右一交一 侵。

鑒收合荒散,保固一山,隨宜抗對,百姓饑饉,掘野鼠蟄燕而食之。

又《十六國春秋》曰:蜀王李雄攻譙登於涪城,無救援。

登固守不下,士卒皆熏鼠食之,一無叛者。

《宋書》曰:朱修之留府滑台,乃為索虜所攻圍。

修之糧盡,救兵不至,將士熏鼠食之,城陷,為虜所執。

上嘉其節。

蕭子顯《齊書》曰:魏遣魏郡王元英圍南鄭,退入斜谷,天大雨,軍士乃截竹炊米於馬上,持炬炊而食之。

《隋書》曰:李密間行入關,被囚於京兆,與王仲伯亡抵平原,賊帥郝孝德。

不甚禮之,備遭饑饉,至削樹皮食之矣。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御覽
卷一 ◎天部一卷二 ◎天部二卷三 ◎天部三卷四 ◎天部四卷五 ◎天部五卷六 ◎天部六卷七 ◎天部七卷八 ◎天部八卷九 ◎天部九卷十 ◎天部十卷十一 ◎天部十一卷十二 ◎天部十二卷十三 ◎天部十三卷十四 ◎天部十四卷十五 ◎天部十五卷十六 ◎時序部一卷十七 ◎時序部二卷十八 ◎時序部三卷十九 ◎時序部四卷二十 ◎時序部五卷二十一 ◎時序部六卷二十二 ◎時序部七卷二十三 ◎時序部八卷二十四 ◎時序部九卷二十五 ◎時序部十卷二十六 ◎時序部十一卷二十七 ◎時序部十二卷二十八 ◎時序部十三卷二十九 ◎時序部十四卷三十 ◎時序部十五卷三十一 ◎時序部十六卷三十二 ◎時序部十七卷三十三 ◎時序部十八卷三十四 ◎時序部十九卷三十五 ◎時序部二十卷三十六 ◎地部一卷三十七 ◎地部二卷三十八 ◎地部三卷三十九 ◎地部四卷四十 ◎地部五卷四十一 ◎地部六卷四十二 ◎地部七卷四十三 ◎地部八卷四十四 ◎地部九卷四十五 ◎地部十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卷五十 ◎地部十五卷五十一 ◎地部十六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卷五十三 ◎地部十八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卷五十五 ◎地部二十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卷五十八 ◎地部二十三卷五十九 ◎地部二十四卷六十 ◎地部二十五卷六十一 ◎地部二十六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卷八十 ◎皇王部五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卷八十三 ◎皇王部八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卷九十五 ◎皇王部二十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卷九十七 ◎皇王部二十二卷九十八 ◎皇王部二十三卷九十九 ◎皇王部二十四卷一百 ◎皇王部二十五卷一百一 ◎皇王部二十六卷一百二 ◎皇王部二十七卷一百三 ◎皇王部二十八卷一百四 ◎皇王部二十九卷一百五 ◎皇王部三十卷一百六 ◎皇王部三十一卷一百七 ◎皇王部三十二卷一百八 ◎皇王部三十三卷一百九 ◎皇王部三十四卷一百一十 ◎皇王部三十五卷一百一十一 ◎皇王部三十六卷一百一十二 ◎皇王部三十七卷一百一十三 ◎皇王部三十八卷一百一十四 ◎皇王部三十九卷一百一十五 ◎皇王部四十卷一百一十六 ◎皇王部四十一卷一百一十七 ◎偏霸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偏霸部二卷一百十九 ◎偏霸部三卷一百二十 ◎偏霸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偏霸部五卷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卷一百二十三 ◎偏霸部七卷一百二十四 ◎偏霸部八卷一百二十五 ◎偏霸部九卷一百二十六 ◎偏霸部十卷一百二十七 ◎偏霸部十一卷一百二十八 ◎偏霸部十二卷一百二十九 ◎偏霸部十三卷一百三十 ◎偏霸部十四卷一百三十一 ◎偏霸部十五卷一百三十二 ◎偏霸部十六卷一百三十三 ◎偏霸部十七卷一百三十四 ◎偏霸部十八卷一百三十五 ◎皇親部一卷一百三十六 ◎皇親部二卷一百三十七 ◎皇親部三卷一百三十八 ◎皇親部四卷一百三十九 ◎皇親部五卷一百四十 ◎皇親部六卷一百四十一 ◎皇親部七卷一百四十二 ◎皇親部八卷一百四十三 ◎皇親部九卷一百四十四 ◎皇親部十卷一百四十五 ◎皇親部十一卷一百四十六 ◎皇親部十二卷一百四十七 ◎皇親部十三卷一百四十八 ◎皇親部十四卷一百四十九 ◎皇親部十五卷一百五十 ◎皇親部第十六卷一百五十一 ◎皇親部十七卷一百五十二 ◎皇親部十八卷一百五十三 ◎皇親部十九卷一百五十四 ◎皇親部二十卷一百五十五 ◎州郡部一卷一百五十六 ◎州郡部二卷一百五十七 ◎州郡部三卷一百五十八 ◎州郡部四卷一百五十九 ◎州郡部五卷一百六十 ◎州郡部六卷一百六十一 ◎州郡部七卷一百六十二 ◎州郡部八卷一百六十三 ◎州郡部九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卷一百七十三 ◎居處部一卷一百七十四 ◎居處部二卷一百七十五 ◎居處部三卷一百七十六 ◎居處部四卷一百七十七 ◎居處部五卷一百七十八 ◎居處部六卷一百七十九 ◎居處部七卷一百八十 ◎居處部八卷一百八十一 ◎居處部九卷一百八十二 ◎居處部十卷一百八十三 ◎居處部十一卷一百八十四 ◎居處部十二卷一百八十五 ◎居處部十三卷一百八十六 ◎居處部十四卷一百八十七 ◎居處部十五卷一百八十八 ◎居處部十六卷一百八十九 ◎居處部十七卷一百九十 ◎居處部十八卷一百九十一 ◎居處部十九卷一百九十二 ◎居處部二十卷一百九十三 ◎居處部二十一卷一百九十四 ◎居處部二十二卷一百九十五 ◎居處部二十三卷一百九十六 ◎居處部二十四卷一百九十七 ◎居處部二十五卷一百九十八 ◎封建部一卷一百九十九 ◎封建部二卷二百 ◎封建部三卷二百一 ◎封建部四卷二百二 ◎封建部五卷二百三 ◎職官部一卷二百四 ◎職官部二卷二百五 ◎職官部三卷二百六 ◎職官部四卷二百七 ◎職官部五卷二百八 ◎職官部六卷二百九 ◎職官部七卷二百一十 ◎職官部八卷二百一十一 ◎職官部九卷二百一十二 ◎職官部十卷二百一十三 ◎職官部十一卷二百一十四 ◎職官部十二卷二百一十五 ◎職官部十三卷二百一十六 ◎職官部十四卷二百一十七 ◎職官部十五卷二百一十八 ◎職官部十六卷二百一十九 ◎職官部十七卷二百二十 ◎職官部十八卷二百二十一 ◎職官部十九卷二百二十二 ◎職官部二十卷二百二十三 ◎職官部二十一卷二百二十四 ◎職官部二十二卷二百二十五 ◎職官部二十三卷二百二十六 ◎職官部二十四卷二百二十七 ◎職官部二十五卷二百二十八 ◎職官部二十六卷二百二十九 ◎職官部二十七卷二百三十 ◎職官部二十八卷二百三十一 ◎職官部二十九卷二百三十二 ◎職官部三十卷二百三十三 ◎職官部三十一卷二百三十四 ◎職官部三十二卷二百三十五 ◎職官部三十三卷二百三十六 ◎職官部三十四卷二百三十七 ◎職官部三十五卷二百三十八 ◎職官部三十六卷二百三十九 ◎職官部三十七卷二百四十 ◎職官部三十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