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
卷三百三十二 ◎兵部六十三
○據要
《吳子》曰:凡行師越境必申地形,審知主客之向背。
地形若不悉知,往必敗矣。
故軍有所至,先五十里內山川形勢,使軍士伺其伏兵。
將必自行視地之勢,因而圖之,知其險易也。
《戰國策》曰:秦師伐韓,圍閼與。
趙遣將趙奢救之。
軍士許歷曰:"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不然必敗。
"
又曰:"先據北山上者勝,後至者敗。
"趙奢即發萬人趨之。
秦兵後至,爭山不得上,趙奢縱兵擊之,大破秦軍,遂解閼與之圍。
(與,音餘。
)
《後漢書》曰:諸將征隗囂,為所敗,光武令悉軍栒邑。
(栒,音詢。
)未及至,隗囂乘勝使其將王元行巡,將二萬餘人下隴。
因分遣巡取栒邑。
漢將馮異即馳兵欲先據之。
諸將皆曰:"虜兵盛而新乘勝,不可與爭。
宜止軍便地,徐思方略。
"異曰:"虜兵臨境,忸犬小利,(忸犬,猶慣一習一 也。
謂慣一習一 前事而復為之也。
忸,音尼丑切。
犬音游也。
)遂欲深入,若得栒邑,三輔動搖,是吾憂也。
夫攻者不足,守者有餘,今先據城以逸待勞,非所以爭也。
"遂潛往閼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馳赴之。
異乘其不意,卒擊鼓建旗而出,巡軍驚亂奔走,追擊數十里,大破之。
《蜀志》曰:諸葛亮出斜谷。
是時魏將司馬宣王屯渭南,郭淮策亮必爭北原。
若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絕隴道,搖蕩人夷,非國之利也。
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塹壘未成,蜀兵大至,淮遂擊走之。
《吳志》曰:諸葛誕、一胡一 遵等伐吳攻東興。
吳將諸葛恪率軍拒之。
及恪上岸,部將丁奉與唐咨、呂據、留贊俱從山西上,奉曰:"今軍行遲,若敵據便地,則難與爭鋒矣。
"乃令諸使下道,率麾下三千人徑進。
時風便,奉舉帆二日至,遂據塘。
天寒雪,時魏軍將置酒高會,奉見其前部兵少,相謂曰:"取封侯爵賞正在今日。
"乃使兵解鎧著胄持短兵,敵人從而笑焉,不為設備。
奉縱兵破之,大破敵前屯,會據等至,魏軍遂潰。
《晉書》曰:劉裕率師伐南燕慕容超。
晉師渡峴,慕容超懼,率卒四萬就其將段暉等於臨朐,(其俱切。
)謂其將公孫五樓曰:"宜進據川源,晉軍至而失水,亦不能戰。
以臨朐有巨薎水,去城四十里。
"五樓馳據之。
龍驤將軍孟龍符領騎居前,奔往爭之,五樓乃退,因而大敗。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後秦姚興與前秦符登相持,登自大陌向廢橋,興乃自將一精一騎以拒登,使將尹緯領步軍據廢橋以抗。
登困急攻緯,緯將出戰,興遣使謂緯曰:"兵法不戰而制人者,蓋謂此也。
符登窮寇,特宜持重,不可輕戰。
"緯曰:"先帝登遐,人情尚擾,不因思奮之力梟殄逆豎,大事去失矣。
"遂與登戰,大破之。
登眾渴死者十二三,其夜大潰。
又曰:夏赫連勃勃屯依力川,後秦姚興將王奚聚羌一胡一 二千餘戶於敕奇堡。
勃勃進攻之,奚驍悍有膂力,短兵接戰,勃勃之眾多為所傷。
於是揠斷其水,堡人窘迫,執奚出降。
《宋史》曰:宋武帝伐姚泓,沈林子參征西軍事,加建武將軍,統軍為前鋒,從汴入河。
偽并州刺史河東太守尹昭據蒲阪,林子於陝城與冠軍檀道濟同攻蒲阪。
龍驤王鎮惡攻道關,姚泓聞大軍至,遣偽平公姚紹爭據潼關。
林子謂道濟曰:"潼關天遠,所謂形勝之地,鎮惡孤軍勢危力屈,若使姚紹據之,則難圍也。
及其未至當併力爭之,若潼關事捷,尹昭可不戰而服。
"道濟從之。
《後周書》曰:東魏將齊神武伐西魏,軍過蒲津,涉洛至許源。
西魏將周文帝軍至沙宛,齊神武聞周文帝至,引軍來會。
詰朝,候騎告齊神武軍且至,周文帝部將李弼曰:"彼眾我寡,不可平地置陣,此東十里有渭曲,可先據以待之。
"遂進軍至渭曲,背水東西為陣,合戰,大破之。
《北史》曰:安同從道武征姚平於紫壁,姚興悉眾救平。
同進計曰:"汾東有蒙坑,東西三百餘里,逕路不通,姚興來必定汾西,乘高臨下直至紫壁。
如此,則寇內外勢接,宜截汾為南北浮橋,乘西岸築圍。
既固,賊至無所施其智力矣。
"從之,興果視平屠滅而不能救。
《隋書》曰:文帝初,突厥寇蘭州,隋將賀婁子幹率眾眾拒之。
至可洛峐(音哀)山與賊相遇,賊眾甚盛。
子幹阻前川為營,賊軍不得水數日,人馬甚弊,縱擊,大敗之。
《唐書》曰:盛彥師鎮宜一陽一,會李密叛。
彥師率兵邀徼之,令其眾曰:"惟我馬首是瞻。
"遂逾洛水入南山,令持弓一弩一者乘高挾路,持刀盾者伏於溪谷之間。
又令曰:"待賊半渡而擊之。
"所部皆笑曰:"賊向洛州,何為守此?"彥師曰:"吾籌之熟矣。
李密聲往洛州,其實欲南走襄城就張善相耳,若賊先入谷口,我自後追之,路險難以展力。
吾今先據要害,此賊乃成擒也。
"密果至,知有伏,乃逾山南上,彥師邀擊之。
封葛國公。
○漕運
《孫子》曰:不盡知用兵之害,則不得盡知用兵之利。
故善用兵者,役不再藉,糧不再載,取用於國,因輸於敵,故軍食可足。
(兵甲戰具取用國中,糧因敵也。
)故國之貧於師者師遠逾也。
遠輸則百姓貧,(兵事轉運千里之外,財費於道路,人有困窮者也。
)近師則貴賣,貴賣則百姓虛,虛則竭,(近軍師市多非常之賣,當時貧費以趨末利,然後財貨殫盡國家虛也。
)竭則急於丘役。
力屈中原,內虛於家,(丘,十六井也,百姓財皆盡,兵不解,運糧盡力於原野。
)百姓之費,十去其七。
(所破費也。
)公家之用,破車疲馬,甲冑弓矢,戟楯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計較之也。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鐘。
(六斛四斗為鐘。
計千里轉運二十鍾而致一鍾於軍中也。
){忌}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忌}稈槁一石百二十斤也。
轉輸之法費二十石乃得一石也。
)
《後漢書》曰:永平中,理呼池石臼河,從都慮至羊腸倉,(酈氏《水經注》云:汾一陽一故城積粟謂之羊腸倉,在晉一陽一西北,石磴縈委若羊腸焉,故以為名。
今嵐州界羊腸阪是也。
石臼河,水名。
)欲令通漕。
(水運曰漕。
)太原吏人苦役連年無成,轉運所經三百八十九隘,前後沒溺死者不可勝算。
建初三年,拜一鄧一 訓謁者便監領其事,訓考量隱括,(隱,審量括之也。
)知大功難立,具以上言,肅宗從之,遂罷其役。
更用驢輦,歲省費億萬計,全活徒士數千人。
又曰:第五種拜高密侯相。
是時,徐、兗二州盜賊群聚、高密在二州之郊,種乃使儲糧蓄,勤厲吏士,賊聞皆憚之。
又曰:光武即位時,軍食急乏,寇恂以輦車驪駕轉輸,前後不絕。
(《前書音義》曰:驪駕,並駕也。
輦車,人挽行也。
)
又曰:詔報朱浮曰:"往年赤眉跋扈長安,(跋扈,猶暴橫也。
)吾策其無穀,必東來歸降。
今度此反虜勢無久全;其中必有內相斬者,今軍資未充,故須候耳。
"
又曰:來歙上書曰:"公孫述以隴西天水為藩蔽,故得延命假息,今二郡平蕩,則述智計窮矣。
宜益選兵馬,儲積資糧。
昔趙之將帥多賈人,高帝懸之以重賞。
(高帝十年,陳希反於趙、代,其將多賈人,帝多以金購,希將皆降。
)今西州新破,兵人疲饉,若招以財穀,則其眾可奪。
臣知國家所給非一,用度不足,然有不得已也。
"帝然之。
《東觀漢記》曰:來歙征公孫述,詔於汧積穀六萬斛,驢四百頭負馱。
《蜀國志》曰:諸葛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糧,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
《晉書·載記》曰:羅尚委城遁,李雄遂克成都。
於時,雄軍饑甚,乃率眾就穀於郪,掘野鼠等食之。
《晉書》曰:祖逖伐陳留太守陳川,石季龍救之,徙陳川還襄國,留姚豹等守川故城,住西台。
逖遣將韓潛等鎮東台。
同一大城,賊從南門出入放牧,逖軍開東門。
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狀,使千餘人運上台,又令數人擔米為疲極而息於道。
賊果逐之,皆棄擔而走。
賊既獲米,謂逖士眾豐飽,而一胡一 成饑久,益懼,無復膽氣。
石勒將劉文堂以驢千頭運糧以饋姚豹,逖遣韓潛、馮鑄等追擊於汴,盡獲之。
桃豹宵退據東燕。
《唐書》曰:貞元十五年,令一江一 淮轉運米。
每年米宜運二百萬石已來,雖有此命,而運米竟不過四十萬石。
又曰:韋倫拜商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荊襄等道租庸使,會襄州裨將康楚元、張嘉延擁眾為叛,凶一黨一 萬餘人,自稱楚義王。
襄州刺史王政棄城遁走,嘉延又南襲破一江一 陵漢沔,饋運阻絕,朝廷旰食。
倫乃調兵駐一鄧一 州界,康楚元兇一黨一 有來降,必厚加賞。
數日後,楚元眾頗怠,倫進軍擊之,生擒楚元以獻,餘眾悉走,收租庸錢物僅二百萬貫,並免失墜。
又曰:元和中,鹽鐵使王播進陳許軍琵琶溝運圖。
先是,中官李重秀奉命視之,還言可以通漕至郾城下北穎口,水運千里而近。
及上覽圖,詔韓弘發卒以通汴河,於是船勝三百石皆入穎。
又曰:開成初以王彥威判度支,嘗紫宸廷奏曰:"臣自掌計司,按見管錢穀文簿,皆量入以為出,使經費必足,無所刻削。
且八口之家有歲蓄,而軍用錢物一切通用,悉隨色額佔定,終歲支給,無毫釐之差。
倘臣一旦愚迷,欲自欺竊,亦不可得也。
"名曰:"度支占額圖"。
既而又進供軍國,曰:"起至德乾元之際,迄於貞觀元和之初,天下有觀察者十,節度者二十有九,防禦者四,經略者三,掎角之師,大牙相制,大都通邑,無不有兵。
都記中外各額至八十餘萬。
長慶戶口凡三百三十五萬,以額約九十九萬,通計三戶資一兵。
合計天下租賦一歲所入,總不過三千五百餘萬,而上供之數三之一焉。
二分之中二給衣賜,自留使兵士衣賜之外,其餘四十萬眾,仰給度支。
伏以時逢理安,運屬神聖,然而兵不可弭食哉,惟時憂勤之端,兵食自切。
臣謬司邦計,遽奉睿圖,輒纂事功,庶裨聖覽。
"
又曰:黃巢既來,圍陳郡三百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餓倚牆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
賊有舂磨砦為石碓數百,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
其流毒如是。
又曰:秦宗權以蔡州叛爛,所至屠殘人物,燔燒郡邑。
西至關內,東極青齊,南出一江一 淮,北至衛滑。
魚瀾鳥散,人煙斷絕,荊榛蔽野。
賊既乏食,啖人為儲,軍士四出,則鹽一屍一而從。
《三國典略》曰:陳霸先遣錢明領水軍出一江一 寧浦,要擊齊人糧運,盡獲其船。
於是,齊軍大餒,殺馬驢而食之。
又曰:以糧運不繼,調市人餽軍。
建康令孔煥以麥屑為飯;用荷葉裹之,信宿之間,得數萬裹以給兵士。
會陳蒨遣送米三千石,鴨千頭,霸先即炊黍煮鴨,誓申一戰,計糧分肉,人獲數臠。
○絕糧道
《漢書》曰:景帝初,吳楚七國反,以太尉周亞夫將,問父絳侯客一鄧一 都尉曰:"策安出?"客曰:"吳楚兵銳,甚難與爭鋒,而剽輕不能久,莫若引兵東北,壁昌邑以梁委吳,吳必盡銳攻之。
將軍深溝高壘,使輕兵絕淮泗之口,塞吳餉(式亮切。
)道,使吳梁相弊而糧食竭,乃以全軍強制其疲極,破吳必矣。
"亞夫言於帝,許之。
遂破吳軍。
又曰:王莽末,天下亂。
光武兄伯升起兵討莽,為莽將甄(音真。
)阜、梁丘賜所敗,復收會兵眾,還保棘一陽一,阜、賜乘勝留輜重於籃鄉,引一精一兵十萬南渡潢淳,臨泚水,(潢音黃。
泚音毗。
)阻兩川間為營,絕後橋示無還心。
伯升於是大饗軍士,設盟約,休卒三日,為六部潛師夜起襲取藍鄉,盡獲其輜重。
明晨,漢軍自西南攻甄阜,下一江一 兵自東南攻梁丘賜。
至食時,陣潰,遂斬阜、賜。
《後漢書》曰:韓遂敗走榆中,(榆中縣屬金城郡。
)張一溫一 乃遣周慎將三萬人追討之。
一溫一 參軍事孫堅(堅,權之父也。
)說慎曰:"賊城中無谷。
當外轉糧食。
堅願得萬人斷其運道,將軍以大兵繼後,賊必困乏而不敢戰。
若走入羌中,併力討之,涼州可定也。
"慎不從,引軍圍榆中城,而邊章遂分屯葵園陝,反斷慎運道。
慎懼,乃棄重而退。
又曰:曹公與袁紹相持官渡,沮授言於紹曰:"北兵數眾,(沮,側居切。
)而果勁不及南。
南穀虛少,而貨財不及北,南利在於急戰,北利在於緩待,宜曠以日月。
"紹不從,連營稍前逼官渡,合戰,曹公軍不利,復壁。
紹為高櫓、起土山射營中,皆蒙楯,眾大懼。
曹公乃為發石車擊紹樓,皆破,眾號霹靂車。
紹為地道,欲襲曹公營,公輒於內為長塹以拒之。
又遣騎兵襲擊紹運車,大破之,盡焚其穀。
會紹遣將於瓊等將兵萬餘人北迎運,沮授說紹可遣將別為軍於表,以絕曹公之抄。
紹復不從。
瓊宿烏巢,去紹軍四十里。
紹謀士許攸奔曹公,攸謂曹公曰:"孤軍獨守,外無求索,危急之時也。
今袁氏輜重有萬餘兩而無嚴備,可輕兵襲之。
不慮而至,燔其積聚。
不過三日,袁氏自敗也。
"公乃選一精一銳馬步,秉袁氏旗幟,夜銜枚縛馬口從間道出,人負束薪。
時有問者,詒之(紿,音擔)曰:"袁公恐曹操掠後軍,兵以益備。
"聞者信之。
既至輜重,圍屯燎薪,火光亙天地,破瓊等,悉斬之。
數日,紹棄甲而遁。
《蜀志》曰:姜維率眾侵魏,依維山築二城,使牙門將勾安、李韶等守之,聚羌一胡一 質任寇逼諸郡,魏將陳泰御之。
泰謂諸將曰:"麴城雖固,去蜀險遠,當須運糧。
羌夷患維勞役,未必肯附。
今圍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
雖其來救,山道險阻,非行兵之地。
"乃使一鄧一 艾等進兵圍之,斷其運道及城外流水。
安等挑戰,不許。
將士困窘,分糧聚雪,以稽日月。
維果來救,出自牛頭,與泰相對。
泰曰:"兵法貴在不戰而屈人,今絕牛頭,維無返道,則我之擒也。
諸軍各堅壘勿與戰。
"自南渡白水,循水而東,使諸將截其還路。
維懼,遁走。
安等孤懸,遂皆降。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前趙劉曜遣將劉胤西伐張駿之武威。
駿遣將辛巖,韓瑛(音英。
)東拒。
劉胤屯於狄道城,韓瑛進度沃於嶺。
辛巖曰:"我擁眾數萬,籍雲羌之銳,宜速戰以滅之。
不爾,久則變生。
"瑛曰:"自夏末以來,太白犯月,辰星逆行,白虹貫日,皆變之大者,不可以輕動,動而不捷。
為禍更深。
吾將久而斃之。
且曜與石勒相攻,胤亦不能久。
"積七十餘日,軍糧竭,遣辛巖督運於金城。
胤聞之大悅,謂其將士曰:"韓瑛之眾十倍於吾,糧廩將懸,難以持久。
今分兵運糧,可謂天授吾。
若敗辛巖,瑛等自潰。
彼眾我寡,且以死戰,戰而不捷,當無匹馬得還。
"鹹奮。
於是,遣騎三千襲巖於沃於嶺,大敗之。
瑛軍遂潰,死者三萬餘人。
《三國典略》曰:周王思政固守穎川。
思政運米數百車,欲向孔城。
齊大都督破六韓常與洛州刺史可朱渾寶,願前後要襲獲之。
乃啟於齊王澄曰:"常自鎮河一陽一已來,頻出關口、大谷二道,所有要害莫不知悉,請於形勝之處營築城戍,安置士馬,截其往來。
彼之咽喉既斷,穎城吞滅可期。
且孔城以西年穀不稔,東道斷絕亦不能存。
"王納其計。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