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
卷三百四十一 ◎兵部七十二
○旆
《說文》曰:旆者,旆然垂也。
《爾雅》曰:續旐曰旆。
(帛續旐末為燕尾也。
)
《左傳》曰:楚令尹南轅反旆。
又曰:拔旆投衡乃出。
又曰:晉楚戰,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將中軍,(子玉,楚令尹也。
)子西將左,子上將右。
(子西,斗宜申。
子上斗勃也。
)胥臣蒙馬以虎皮,先犯陳蔡。
陳蔡奔楚,右師潰。
(陳楚屬楚之右師也。
)狐毛設二旆而退之。
(旆,大旗也。
又建旗而退,若大將稍卻也。
)
《東京賦》曰:通帛蒨旆。
○幟
《史記》曰:沛公祠黃帝、蚩尤於沛庭,旗幟皆尚赤。
又曰:韓信伐趙,令輕騎二百人,人持一赤幟入趙壁,拔趙幟,立漢幟。
《東觀漢記》曰:漢兵守成都,公孫述謂延岑曰:"事當柰何?"岑曰:"男兒當死中求生,可坐窮乎!財物易聚耳,不宜有愛。
"述乃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五千餘人以配。
岑於市橋偽建旗幟,鳴鼓挑戰,而潛遣奇兵出吳漢軍後,襲擊破漢。
漢墮水,緣馬尾得出。
袁山松《後漢書》曰:赤眉復入長安,止桂宮。
逢安將千餘人攻延岑於杜一陽一。
一鄧一 禹以赤眉一精一兵出在外,惟盆子羸弱在長安攻之。
與謝祿夜戰槁街中,一鄧一 禹敗走。
逢安西與延牙、蘇茂、李寶戰於杜一陽一,大破之。
寶、茂降,牙收散卒還戰,寶、茂從內拔赤眉旗,自立其幟。
赤眉還,驚亂走,自投川死者十餘萬人。
《墨子》曰:凡幟,帛長五丈,廣半幅。
《太白經》曰:右一將行得水,黑幡旗幟,圖熊;(旗額白腳青。
)右二將行得火,赤幡旗幟,圖鶚;(旗額白腳青。
)右三將行得木,青幡旗幟,圖熊;(旗額白腳青。
)右四將行得金,白幡旗幟,圖狼;(旗額白腳青。
)右五將行得土,黃幡旗幟,圖虎。
(旗額白腳青。
)左一將行得水,黑幡旗幟,圖熊;(旗額白腳青。
)左二將行得火,赤幡旗幟,圖鶚;(旗額青腳白。
)左三將行得木,青幡旗幟,圖熊;(旗額青腳黃。
)左四將行得金,白幡旗幟,圖狼;(旗額青腳黑。
)左五將行得土,黃幡旗幟,圖虎。
(旗額青腳赤。
)
○幡
《釋名》曰:幡也,其貌幡幡然也。
《說文》曰:幡,幟也。
《麟角》曰:信幡,古之麾號也。
所以題表官號以為符信,故謂之信幡。
乘輿則畫為白虎,取其義而有威信之德也。
魏朝有青龍、朱雀、玄武、白虎、黃龍等五幡以詔四方。
詔東方郡國以青龍,信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朝廷畿甸則以黃龍,亦以麒麟信幡。
高貴鄉公討晉文,自秉黃龍幡以麾號今。
晉朝惟用白虎書信,幡用鳥,取其飛騰輕疾。
一曰鴻雁有去來之信也。
《漢書》曰:甘延壽出西域,部勒行陣,別為校尉。
逾蔥嶺,入赤谷,至郅支城,望見單于城上五采幡幟。
又曰:武帝伐南越,禱太一,以牡荊畫幡,名曰靈旗。
《獻帝春秋》曰:董卓未誅,有書三尺布幡上作兩口相銜之字,負之於道,歌曰:"布乎!"及呂布殺卓,負布者不復見。
《吳志》曰:陸遜取宜都,獲秭歸、枝一江一 ,還屯夷陵,守峽口以備蜀。
關羽還當一陽一,西保麥城。
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像人於城上,因遁走。
王隱《晉書》曰:河間王伐齊王冏,火燒觀閣及千秋、神虎二宮門。
冏盜白虎幡,唱云:"長沙王矯詔。
"長沙更以白幡唱稱:"大司馬謀反。
"
《晉書》曰:長沙王乂攻齊王冏,冏令王一胡一 悉盜騶虞幡。
唱云:"長沙王矯詔。
"乂稱"大司馬謀反,助者誅五族"。
又《張華傳》曰:楚王瑋受密詔殺太宰汝南王亮,太保衛瓘等內外兵擾,朝廷大恐,計無所出。
華白帝以瑋矯詔擅害三公,將士倉卒,謂是國家意,故從之耳。
今可遣騶虞幡使外軍解嚴,理必風靡。
上從之,瑋兵果散。
及瑋誅,華以首謀有功,拜右光祿大夫。
又曰:衛瓘既誅,瓘女與國臣書曰:"先公名謚未顯,無異凡人。
每怪一國蔑然無言,春秋之失,其咎安在?悲憤感慨,故以示意。
"於是主簿劉繇等執黃幡,撾登聞鼓,上言論之。
又曰:楚王瑋之誅二公也,守東掖門。
玄騶虞幡出,又投弓流涕曰:"楚王被詔,是以從之。
"
《宋書》曰:元嘉四年,車駕出北堂,使三更竟開廣莫門。
南台云:"應須白獸幡銀字棨。
"不肯開。
尚書左丞羊玄保奏免御史中丞傅隆以下,曇首曰:"既無異敕,又闕幡棨,雖稱上旨,不異單刺,元嘉元年二月雖有開門例,此乃前事違令。
今守舊未為非禮,其不請白獸幡銀字棨致開門不時,由尚書相承之失,亦合糾正。
"上特無問,更立科條。
《北史》曰:後魏元孚持白虎幡勞阿那瑰於柔玄、懷荒二鎮之間。
阿那瑰眾號三十萬,一陰一有異意,遂拘留孚,載以轒轀(音汾。
)轀(音一溫一 。
)車,日給酪一升,肉一段。
每集其眾,坐孚東廂,稱為行台,甚加禮敬。
《晉起居注》曰:太山佐伺承有母云:"感老君生承承相。
"中貴畫作九龍幡,遂群聚棄市。
《晉諸公贊》曰:楚王瑋矯詔害汝南王亮。
其夜,帝臨東堂,張華唱議,乃遣左右以白虎幡麾之,然後眾散。
《鍾離意別傳》曰:意為瑕兵。
今立春遣戶曹史檀建繼青幘幡白督郵,督郵不受,建留於家,還白意言受。
他日,意見督郵,而督郵謝意,言所以不受青幘幡者,已自有也。
意還,召建問狀,建惶怖叩頭。
意曰:"勿叩頭使外聞也。
"出因轉署主記史假,遣無期。
建歸家,父問之曰:"朝大士眾賢能者多,子何功才既獲顯榮,假乃無期,一寵一 厚將何謂也?得無有不信於賢主耶?"建長跪以青幘幡意語父。
父嘿然,有頃,令妻設酒殺雞與建相樂,謂建曰:"吾聞有道之君,以義理殺人;無道之君,以血刃加人。
長假無期,惟死不還,將何以自裁乎?"酒畢進藥,建遂物故。
石虎《鄴中記》曰:勒為石虎諱,呼白虎幡為天鹿幡。
《鹽鐵論》曰:發春之後懸青幡、築土牛,殆非明主勸耕稼之意,春令之論也。
《軍令》曰:五聞鼓聲,舉黃帛兩半幡,合旗為三面,負陣。
庾肅之教令曰:大赦蕩然,萬物更新。
一陽一幡既建,事從寬簡。
差可得詢求民瘼,撫循物性。
○旒
《周禮》曰:龍旂九斿,像大火也。
鳥旟七斿,像鶉火也。
熊旗六斿,以象伐也。
龜旐四斿,以象營室也。
(大尾九星,朱鳥七星,參七星,營室四星。
)
又曰:全羽為旒。
《公羊傳》曰:諸侯若贅旒。
《禮含文嘉》曰:天子之旗九仞十二旒,曳地。
(旗者,旌旗也。
所以別尊卑、存貴賤也。
)諸侯七仞九旒,齊。
(,車後橫木也。
諸侯之旗齊於。
)卿大夫五仞五旒,齊。
士三仞三旒,齊首。
(首,頭也。
)
《廣雅》曰:天子十二旒,至地。
諸侯九旒,至。
卿大夫七旒,至轂。
士三旒,至肩。
《東京賦》曰:建神旒之太常。
○旄
《尚書》曰:武王右秉白旄。
(孔安國注曰:手秉旄,有事施教也。
)
又曰:羽畎夏翟。
(雉名,可飾旄。
)
《毛詩》曰:建彼旄矣。
又曰:干旄美好,善也。
衛文公之臣子多好善,賢者樂告以善道也。
孑孓干旄,在浚之郊。
《左傳》曰:晉人假羽旄於齊而不歸,齊人始罰
《漢書·武紀》曰:征和二年,更節加黃旄。
(應劭注曰:時太子亦發節以戰,故加黃其上以別之也。
)
《晉書》曰:王珣,字元林。
弱冠與陳郡謝玄為桓一溫一 掾,俱為一溫一 所重。
嘗謂之曰:"謝掾年四十,必擁旄杖節。
王掾當作黑頭公。
皆未易才也。
"
《鬻子》曰:武王伐紂,乃命太公把旄以麾之,紂軍反走。
《列仙傳》曰:秦文公時有梓樹化為牛,以騎擊之,騎不勝。
或墜髻被發,牛畏之入河。
故秦因致旄頭騎使先驅。
《文遜曰:羽旄掃霓。
又曰:羽旄楊蕤。
又曰:素旄一麾,渾一區宇。
《洛神賦》曰:左倚彩旄,右蔭桂旌。
《楚辭》曰:建修虹之采旄。
《甘泉賦》曰:流星旄以電燭。
又曰:建雄虹之采旄。
(綴系之文,相紛錯也。
)五色雜而炫耀。
(眾采雜廁而明朗。
)
○眊
服虔《通俗文》曰:毛飾曰旄。
(音餌)
《漢魏故事》曰:與外國節皆二,赤旄一,黑毦十,異於常節。
《魏略》曰:諸葛亮見劉備。
備性好旄,時有以旄牛尾與備者,備手自結之。
亮曰:"將軍當復有遠志耶!止結旄而已。
"備知亮非常人,乃投旄而謂曰:"以忘憂耳!"
《吳時外國傳》曰:黑白旄出天竺國。
《陶公故事》曰:臣侃奏獻金繕白旄四枚。
《續異記》曰:竟陵王誕在廣陵,左右侍直。
眠中夢人告之曰:"官鬚髮為槊眊。
"覺則已失發矣。
如此者數十人。
《俗說》曰:謝安小兒時便有名譽,流聞遠國。
慕容廆餉謝白乂眊一雙,謝時年十三。
(一作慕容垂也。
)
魏武《與楊彪書》曰:今贈足下十鈴眊一具。
諸葛亮《與瑾書》曰:兄嫌白帝兵非一精一練到所督,則先主帳下白眊西方上兵也。
嫌其少也當復部分一江一 州兵以廣益之。
庾翼《與燕王書》曰:今致孔雀眊二枚。
諸葛亮《與吳王書》曰:所送白眊薄少,重見辭謝,益以增慚。
庾翼《與慕容皝書》曰:今致襦鎧一領,兜牟白眊四副。
又曰:今致朱漆釤(釤,所諫切。
)二十張,絳碧畫幡,黑眊四副。
○麾
《左傳》曰:楚人謂"夫旍,子重之麾也"。
《穀梁》曰:日有食之,鼓用牲。
於社用牲,非禮也。
天子救日,置五麾,陳五兵,五鼓;諸侯置三麾,陳三兵,三鼓;大夫擊門,士擊柝。
《後漢書》曰:班超拜為將兵長史,假鼓吹幡麾。
王隱《晉書》曰:戴洋病亡,天神使為酒藏吏。
受符持幡,麾將士蓬萊諸山,五日更生。
《華一陽一國志》曰:曹公察關羽不安,使張遼以情問之。
羽歎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要當立效報公。
"曹聞而義之。
是歲紹征官渡,遣驍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
公使遼、羽為先鋒,關羽望見良,麾策馬刺良於萬眾中,斬其首還,遂解延圍。
公即表封羽漢壽亭侯,重加賞賜。
關羽盡封其物,拜書告辭而歸先主也。
《晉令》曰:兩頭進戰,視麾所指。
聞三金音止,二金音還。
《軍令》曰:凡戰臨陣,皆無喧嘩。
明聽鼓音,謹視幡麾。
麾前則前,麾後則後,麾左則左,麾右則右,麾不聞令而擅前後左右者斬。
《淮南子》曰:譬若軍之持麾者也,妄指而亂矣。
○幢
《釋名》曰:幢,童也。
其貌童童然也。
《晉公卿禮秩》曰:安平王孚、汝南王亮、太傅楊駿、義一陽一王望、齊王冏、魯王賈充、河間王顒、梁王彤、秦王東、長沙王乂,皆給羽葆幢。
《後魏書》曰:韓茂膂力絕人,尤善騎射。
太宗曾親征丁零翟猛,茂為中軍執幢。
時大風,諸軍旌旗皆偃仆,茂於馬上持幢初不顛倒。
太宗異而問之,徵茂所屬,具以狀對。
太宗謂左右曰:"記之。
"尋征詣行在所,試以騎射。
太宗深奇之,以茂為虎賁中郎將。
《兵書》曰:赤幢常在,大將不得動遙赤者,火也。
火,土之母,故軍主長服赤幢。
○節
《周禮》曰:守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掌邦國之使者用虎節。
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為之。
)門戶用符節,貨賄用璽節。
使用管節,道用旌節。
(以竹為之。
)
《漢書》曰:蘇武在匈一奴一北海牧羊,起臥操節。
(節,麾也。
)
又曰:張騫使月支,匈一奴一得之。
留騫五六年,漢節不失。
《東觀漢記》曰:鄭眾謂匈一奴一曰:"不忍將大漢節對氈裘也。
"
《唐書》曰:穎王璬為蜀郡都督。
璬性儉,率將渡綿州一江一 。
登舟見以彩緣席為藉者,顧曰:"此可以為寢處,奈何踐之?"命撤去之。
璬初奉命之藩,卒遽不遑受節。
綿州司馬史賁進說曰:"王,帝子也,且為節度大使。
今之藩而不持節,單騎徑進,人何所瞻。
請建大槊,蒙之油囊為旌節狀,先驅道路,足以威眾。
"璬笑曰:"但為真王,何用假旌節乎!"
○鉞
《釋名》曰:鉞,豁也。
所司莫敢當前,豁然破散也。
《字林》曰:鉞,玉斧也。
《開元文字》云:斧也,或為鉞。
《尚書·牧誓》曰: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
又《顧命》曰:一人冕,執劉立於東堂;一人冕,執鉞立於西堂。
(雲冕皆大夫也。
鉞,屬也。
立於東西廂之前堂。
)
《詩》曰:武王載旆,有虔秉鉞。
如火烈烈,則莫我敢遏。
(虔,固也。
)
《禮記》曰:天子賜諸侯樂則以柷將之,賜伯子男樂則以鼗將之。
諸侯賜弓矢然後征,賜鈇鉞然後殺,賜圭瓚然後為鬯。
又曰:軍旅鈇鉞,先王之所以飾怒也。
又曰: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於鈇鉞。
《左傳》曰:魏絳至,授僕人書,將伏劍。
士魴、張老止之。
公讀其書曰:"君合諸侯,臣敢不敬。
君師不武,執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懼其死,以及楊干,無所逃罪。
不能致訓,至於用鉞。
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於司寇也。
"
又曰:將戮慶封,椒舉曰:"臣聞無瑕者可以戮人。
慶封惟逆命,是以在此,其肯從於戮乎?播於諸侯。
焉用之?"王弗聽。
負之斧鉞,以徇於諸侯。
又曰:其後襄之二輅,鏚鉞耜鬯,彤弓虎賁,文公受之,以有南一陽一之田。
(晉文公也。
)
《史記·殷本紀》曰:當是時,桀為虐亂,媱荒酖酗於酒,不修厥政,天下叛之。
而諸侯昆吾氏為亂,湯乃興師率諸侯。
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
又曰:紂囚西伯於羑里。
西伯之臣閎夭之徒求美一女 、奇物、善馬以獻紂,紂乃赦西伯。
西伯出而獻洛西地,以請除炮烙之刑,紂乃許之。
賜弓矢斧鉞使征伐。
又曰:《周本紀》曰:"紂嬖妾二女皆經自一殺。
武王又射三發,擊以劍,斬以玄鉞。
"
又曰: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武王。
《漢書·刑法志》曰: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鑽鑿;薄刑用鞭樸。
《後漢書·郭躬傳》曰:竇固出擊匈一奴一,騎都尉秦彭為副。
彭在別屯而輒以法斬人,固奏彭專擅,請誅之。
顯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躬以明法律。
召入,議者皆然固奏。
躬獨曰:"於法,彭得斬之。
"帝曰:"畢征校尉一統於督,彭既無斧鉞,何得專殺人乎?"躬對曰:"一統於督者謂在部曲也,今彭專軍別將,有異於此。
兵事呼吸不容先關督帥,且漢制棨戟即為斧鉞,於法不合罪。
"帝從躬之議。
《吳志·陸遜傳》曰:遜假節鉞為大督,逆曹休,斬獲萬餘。
《吳錄》曰:假陸遜黃鉞,吳主親執鞭以見之。
《晉書·天文志》曰:天槍三星在北斗杓東。
一曰天鉞,天之武備也。
又曰:參十星。
一曰參伐,一曰大展,一曰天市,一曰鈇鉞,主斬刈。
又曰:青龍三年六月丁未,鎮星犯井鉞。
占曰:"為兵氣也。
"
又曰:甘露元年七月乙卯,熒惑犯井鉞。
占曰:"並有兵事。
"
《唐書》曰:天寶中制黃鉞。
古來以金為飾金者應五行之數,有肅殺之威。
去金稱黃,理合未當。
其鉞宜改為金鉞,副鉞威武之義焉。
《司馬法》曰:夏執玄鉞。
崔豹《古今輿服注》曰:玄鉞,諸公主得建之。
武王以黃鉞斬紂,故王者以為戒。
太公以玄鉞斬妲己,故婦人以為戒。
《博物誌》曰:武王伐紂,渡河,大風波。
武王操鉞秉麾麾之,風波立濟。
《正部》曰:奔逃之士,不避斧鉞。
張平子《西京賦》曰:於是,蚩尤秉鉞,奮鬣被般,禁御不若,以知神奸。
張平子《東京賦》曰:總輕武於後陳,奏麗鼓之嘈唁。
戎士介而揚揮,載金鉦而建黃鉞。
又曰:方相秉鉞,巫覡操茢,桃弧棘矢,所發無臬。
又曰:我光武忿之,乃龍飛白水,鳳翔參墟,授鉞四七,共工是除。
潘元茂《冊魏公九錫文》曰:錫以二輅,虎賁鈇鉞。
陳孔章《檄吳將校部曲文》曰:丞相秉鉞鷹揚,順風烈火。
元戎啟行,未鼓而破。
又曰:伏鈇嬰鉞,首腰分離。
范蔚宗《宦者傳論》曰:梁冀受鉞,跡罔公正,思固主心,故中外服從,上下屏氣。
曹植《王仲宣誄》曰:我公奮鉞,耀威南楚。
荊人或違,陳戎講武。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