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卷四百 ◎人事部四十一:《禮記·檀弓》曰:夫子蚤作,負手曳杖,逍遙於門,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御覽》卷四百 ◎人事部四十一

太平御覽

卷四百 ◎人事部四十一

○凶夢

《禮記·檀弓》曰:夫子蚤作,負手曳杖,逍遙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當戶而坐。

子貢聞之,曰:"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梁木其壞,哲人其萎,則吾將安放?夫子殆將病也?"遂趨而入。

夫子曰:"賜!爾來何遲也!夏後氏殯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

殷人殯於兩楹之間,則與賓主夾之也。

周人殯於西階之上,則猶賓之也。

而丘也,殷人也。

予疇昔之夜,夢坐奠於兩楹之間。

夫明王不興,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將死也。

"蓋寢疾七日而沒。

《左傳·成公上》曰:晉侯夢大厲,被發及地,搏膺而踴,呼曰:"殺余孫,不義。

(厲鬼,趙氏之先祖也。

)余得請於帝矣!"壞大門及寢門而入。

公懼,入於室。

又壞戶。

公覺,召桑田巫。

巫言如夢。

(巫言鬼怒如公所夢。

)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

"六月丙午,公欲麥,使甸人獻麥。

將食,張,如廁,陷而卒。

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及日中,負晉侯出諸廁。

遂以為殉。

又《成公下》曰:晉楚將戰,呂錡夢射月,中之。

退入於泥。

佔之曰:"姬姓,日也。

異姓,月也。

必楚王也。

射而中之,退入於泥,亦必死矣。

"及戰,射恭王,中目。

王召養由基,與之兩矢,使射呂錡,中項伏韜。

以一矢覆命。

(言一發而中之。

)

又《成下》曰:初聲伯夢涉洹,(洹水出汲縣,林慮縣東北,至魏郡長樂縣入清水也。

)或與己瓊瑰,(瓊玉、瑰珠也。

)食之。

泣而為瓊瑰,盈其懷。

(淚下化為珠玉薄懷。

)從而歌曰:"濟洹之水,贈我以瓊瑰。

歸乎!歸乎!瓊瑰盈吾懷乎!"懼不敢占也。

還自鄭,至於狸脤而佔之曰:"余恐死,故不敢占也。

今眾繁而從余三年矣,而無傷也。

"言之,至暮而卒。

(繁多也,傅誡數占夢。

)

又襄十八曰:齊侯伐我北鄙。

中行獻子將伐齊,夢與厲公訟,弗勝,(歷公,獻子所殺者。

)公以戈擊之,首墜於前,跪而戴之,奉之以走,見梗一陽一之巫皋。

(梗一陽一,晉邑也,在太原。

巫皋,名也;夢並見之。

)他日,見諸道,與之言,同。

(巫亦夢見獻子與厲公訟。

)巫曰:"今茲主必死。

若有事於東方,則可以逞。

"獻子許諾。

又昭四曰:初,穆子去叔孫氏,及庚宗,(成十六年避僑如之難奔齊。

庚宗,魯地。

)遇婦人,使私為食而宿焉。

適齊,夢天壓己,弗勝。

(穆子夢也。

)顧而見人,黑而上僂,深目而豭喙,號之曰"牛助余",乃勝之。

及反魯,所宿庚宗之婦人獻以雉。

(獻穆子。

)問其姓,(問有子不?)對曰:余子長矣,能奉雉而從我矣。

"召而見之,則所夢也。

未問其名,號之曰牛。

曰:"惟。

"皆召其徒,使視之,遂使為豎。

(豎,官。

傅言、從夢未必吉。

)

又哀上曰:初,曹人或夢眾君子立於社宮,而謀亡曹。

曹叔振鐸請待公孫強,許之。

(振鐸,曹始祖也。

)旦而求之曹,無之。

戒其子曰:"我死,爾聞公孫強為政,必去之。

"及曹伯一陽一即位,好田弋。

曹鄙人公孫強好弋,獲白雁,獻之。

且言田弋之說。

因訪政事,大悅之。

有一寵一 ,使為司城以聽政。

夢者之子乃行。

強言霸說於曹伯,從之,乃背晉而攻宋。

宋人伐曹,晉人不救而曹亡。

又哀下曰:衛侯夢於北宮,見人登昆吾之觀,(衛有觀在古昆吾氏之虛。

)被發北面而噪曰:"登此昆吾之虛,綿綿生之瓜。

(綿綿,瓜初生也。

)余為渾良夫,叫天無辜。

"公親筮之,胥彌赦佔之,(赦,衛筮史。

)曰:"不害。

"與之邑,寘之,而逃奔宋。

(言衛侯無道,卜人不敢以實對,懼騅而逃。

)

《國語》曰:晉獻公伐虢。

虢公夢在廟有神人,面白毛,虎爪,執鉞立於西阿之下。

公懼而走。

神曰:"無走。

帝命使晉襲於爾門。

"公拜,稽首。

覺,召使囂佔之,對曰:"如君之言,則蓐收也。

天之形神也。

"公使囚之,且使國人賀夢。

舟之僑告其族曰:"眾謂虢亡不久矣,吾今乃知之。

外內無親,其誰救之。

吾不忍俟。

"將其族適於晉。

六年,虢乃亡。

《史記》曰:始皇夢與海神鬥,如人狀。

乃令人入海繼捕鉅魚具,而自以連一弩一候大魚出射之。

遂並(音旁。

)海西。

至平原津而玻

又曰:秦二世夢白虎嚙其左驂馬,殺之。

問占夢人,曰:"涇水為瑣攏"二世乃齋望夷宮。

閻樂殺之。

更立子嬰為王。

又曰:初,趙盾在時夢見叔帶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而歌。

盾卜之,兆絕而後好。

趙史援占曰:"此甚惡,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

"至趙翔被殺,下宮,及趙武,還故位。

《漢書》曰:昌邑王夢見青蠅之矢積殿東西階。

王乃問龔遂,對曰:"營營青蠅,止於蕃,愷悌君子,無信讒言。

陛下察之。

"王終不改。

《續漢書》曰:鄭玄夢孔子造曰:"起,今年歲在辰,來年歲在巳。

"既悟以讖佔之,知命當終。

有頃,寢疾而卒。

又曰:周盤字伯堅。

朝會集諸生講論終日。

因令其二子曰:"吾日者夢見先師東裡先生,與我講於一陰一堂之奧。

"既而,長歎:"豈吾齒之盡乎!"其月望日,無病忽終。

《東觀漢記》曰:公孫述夢有人語之曰:"公子系十二為期。

"覺,語其妻。

對曰:"朝聞道,夕死尚可,況十二乎!"

《魏志》曰:一鄧一 艾字士載。

初,艾當伐蜀,夢山上而有流水。

以問彌虜護軍爰邵。

邵曰:"案《易卦》,山上有水曰蹇。

蹇,繇利西南,不利東北。

孔子曰:蹇利西南,往有功也。

不利東北,其道窮也。

往必克蜀,殆不還乎。

"艾憮然不樂。

又曰:文帝問周宣曰:"吾夢殿屋兩瓦墮地,化為鴛鴦,此何謂耶?"宣對曰:"後宮當有暴死者。

"帝曰:"吾詐卿耳。

"宣對曰:"夫夢者,意耳。

苟形言,便占吉凶。

"言未卒而黃門令奏,宮人相殺。

《蜀志》曰:魏延字文長,義一陽一人。

延夢頭上生角,以問占夢趙直。

直詐延曰:"夫騏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自破之象也。

"退而告人曰:"角之為字,刀下用也。

頭上用刀,其凶甚矣。

"延後果誅。

又曰:關羽初出軍圍樊,夢豬嚙其足。

語子平曰:"今年衰矣!"尋果被殺。

《晉書》曰:郭瑀,敦煌人也。

苻氏之末,略一陽一王穆起兵酒泉以應。

張大預遣使招瑀,瑀與同郡索嘏應之。

穆後信讒欲誅嘏,瑀諫不從,旦夕祈死。

夜夢乘青龍上至屋而止。

寤而歎曰:"龍飛在天,今止於屋。

屋之為字,一屍一下至也。

龍飛至一屍一,吾其死也。

古之君子不卒內寢,況吾正士乎!"遂還酒泉南山赤巖閣,飲氣而卒。

又曰:惠帝時,陸機為長沙王乂征河間王果。

夜夢黑幕三重繞車,機擘出不得。

明旦被殺。

其日大風拔木,時人以為陸氏之冤。

又曰:張華方晝臥,忽夢見屋壞。

覺而惡之。

是夜難作,稱召,華遂與裴頠俱被收。

又曰:偽趙石虎晝寢永安宮。

夢群羊從東北負魚而來。

鄴東北土高丈餘,魚羊滿其上。

寤,乃問佛圖澄,曰:"不祥也,國其敗乎!"

又曰:一溫一 嶠為驃騎,鎮武昌。

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雲其下多怪。

嶠遂毀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萬品。

其夜,夢人謂嶠曰:"與君幽明道隔,何意相照?"嶠惡之。

忽中風。

至鎮,旬日而卒。

又曰:揚雄為舂一陽一令,舉兵拒王敦。

城陷,為敦所擒。

初,雄被執之日,其夜夢乘車掛肉其傍。

占曰:"夫肉必有筋,斤也。

車傍於斤,吾其戮乎?"尋為王敦害之。

《續晉一陽一秋》曰:苻堅之遣慕容垂,侍中權翼諫不聽。

於是翼乃夜私遣壯士,要路而擊之。

垂是夜夢行路,路窮,顧見孔子墓傍墳有八。

覺而心惡之,召占夢者佔之,曰:"行路窮,道盡也,不可行。

孔子名丘,八以配丘,此兵字,路必有伏兵。

深宜慎之。

"於是,垂遂別路而進,翼伏兵遂不擒之。

《前涼錄》曰:張駿,十二年五月,駿有疾。

夢出遊,不識其處,見一玄龜,向之張口而言:"更九日當有嘉問。

"遂經九日而卒。

《前趙錄》曰:劉曜末年,夢三人金面丹唇,東向逡巡,不言而退。

曜拜履其跡。

太史令任義曰:"三者,歷運之極。

東為震,王者之始次也。

金為兌,物衰落也。

唇丹不言,事之畢也。

逡巡揖讓,捨之道也。

為之拜者,屈伏於人。

履跡而行,慎不出,疆兵必大起。

"遠在三年,曜為石勒所擒。

《前燕錄》曰:穆容俊夜夢石虎嚙其臂。

覺,遂痛。

惡之,曰:"死一胡一 安敢夢生天子?"使掘之,數其罪,鞭其一屍一,投之漳水。

俄,寢疾而死。

沈約《宋書》曰:少帝凶暴日甚,沈慶之猶盡言諫諍。

遣慶之從子攸之繼藥賜慶之死,時年八十。

初,慶之夢有人以兩匹絹與之,謂曰:"此絹足度。

"慶之語人曰:"老子今年不免,兩匹八十尺也,度無盈餘矣!"

《後魏書》曰:玄熙於任城王澄薨前,夢有人告之曰:"任城當死。

死後二百日外,君亦不免。

若其不信,試看任城家。

"熙夢中顧瞻任城第捨,四面牆崩無遺堵焉。

熙惡之,覺而告所親。

及熙之死,果如所夢。

又曰:崔浩構害李順,基萌已成。

夜夢秉火爇順寢室,火作而順死。

浩與室家群立而觀之。

俄而,順弟息號哭而出曰:"此輩吾賊也!"以戈擊之,悉投於河。

悟而惡之,以告館客馮景仁。

景仁曰:"此真不善也!非復虛事。

夫以火爇人,暴之極也。

且兆始惡者終殃,積不善者無餘慶。

厲階成矣,公其圖之。

"浩曰:"吾方思之而不能悛。

"至後而族。

《三國典略》曰:齊李鉉字寶鼎,渤海南皮人也。

春夏務農,秋冬入學,經疏之多發自於鉉。

嬰疾在床 ,夜夢孔子忿其廣為疏例,系而捶之。

既寤之後,其疏例焚。

尋而病癒。

《齊書》曰:武帝初登位,夢金翅鳥下殿食小龍子無數,乃飛上天。

及明,帝即位,誅高武子孫並荊明帝名鸞故也。

又曰:武帝時,雍州刺史張敬兒未貴,夢所居村社樹欻高數十丈。

為雍州,又夢社樹直上天。

俄反,伏誅。

《梁書》曰:武帝初,沈約齊末建議廢齊和帝。

後夢和帝以刀斷其舌,約大懼,召巫言,與夢同。

竟憂卒。

《唐書》曰:太宗時,徐慶為征遼判官。

有一典不得姓名。

慶在軍,忽夢己化為羊,為典所殺。

覺,懼,流汗至曉。

典判案,慶問曰:"汝夜有夢否?"典云:"夢公為羊,某屠之。

"由是,慶不食羊。

則天時,慶至司農少卿、雍州司馬,時典已任大理獄丞。

後慶被誣與內史令裴炎通謀,應接英公徐敬業揚州反,被執送大理。

忽見丞押獄,慶流涕謂曰:"征遼之夢,今當應之。

"及被戮,竟是丞引之。

又曰:杜牧知命年得病,自為墓誌、祭文。

又嘗夢告曰:"爾改名畢。

"逾月,一奴一自家來告曰:"炊將熟而甑裂。

"牧曰:"皆不祥也。

"俄又夢書片紙曰:"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寤而歎曰:"此過隙也。

吾生於角,昴畢於角,為第八宮。

吾之甚厄也。

予自湖守遷舍人,木還於角足矣。

"其年以疾終。

又曰:韋一溫一 為宣歙觀察使。

明年,瘍生於首,謂愛婿張復魯曰:"予任校書郎時,夢二黃衣人繼苻來追,及滻將渡,一人續至曰:彼墳至大,功須萬日。

遂不涉而寤。

計今萬日矣,與公訣矣。

"明日卒。

又曰:崔湜與尚書右丞盧藏用同配流,俱行。

湜謂藏用曰:"家弟承恩或冀寬宥,因遲留不速進。

行至荊州,夢於講堂照鏡。

曰:"鏡者,明象。

吾當為人主所明也。

"以告占夢人張申。

申退曰:"講堂者,受法之所。

鏡者,於文為立見金,此非吉徵。

"其日,追使至,縊於驛中。

《唐新語》曰:毋煚(俱永切。

)直集賢,無何,以熱疾暴終。

初煚夢著衣冠上北邙山,親友相送。

及至山頂,回顧不見一人。

意甚惡之。

及卒,僚友送葬北邙山,鹹如所夢。

《呂氏春秋》曰:齊莊公之時,有士曰賓卑聚。

夢有壯士從而叱之,唾其面,惕然而寤。

然夜坐不自快。

明日召其友而告之曰:"吾年六十而無所挫辱,吾將索之,得之則可,不得將死之。

"每朝立乎衢,三日不得,退而自一殺。

桓譚《新論》曰:博士弟子韓生,連三夜有惡夢。

以問人,人教晨起廁中祝之三旦,人告以為祝詛捕治,數日死。

《玄晏春秋》曰:十二月乙丑夕,夢至京師。

自廟出,見車騎甚眾。

以物呈廟云:"誅大將軍。

"曹爽寤以告梁析,析曰:"君欲曹人之夢乎?朝無公孫強。

"予曰:"爽無叔振之請,苟失天機,敗離矣,何待於強?"

《益部耆舊記》曰:何袨嘗夢井中生桑。

以問占夢趙直,直曰:"桑非井中之物,然桑字四十下有八,君壽恐不過此。

"後果如直言。

《管輅別傳》曰:輅見何尚書。

何曰:"頃連夢青蠅數十,來在鼻上,驅之不肯去,何也?"輅曰:"夫鼻者,艮也。

天中之山而蠅集之,位峻者危,輕豪者亡。

"後遂被誅。

《搜神記》曰:吳時,嘉興徐伯始病,使道士呂石安神座。

石有弟子戴本、王思二人,居住海鹽,伯始迎之以助。

石晝臥,夢上天,北斗門下見外鞍馬三匹,云:"明日當以一迎石,一迎本,一迎思。

"石夢覺,語本、思:"如此,死期至。

可急還與家別。

"不卒事而去。

伯始怪而留之。

曰:"懼不見家也。

"間一日,三人同日死。

《續搜神記》曰:會稽謝奉與永嘉太守郭伯猷善。

謝忽夢郭與人於浙一江一 上爭摴蒱錢,為水神所責。

墮水死,己營理郭凶事。

既覺,便往郭,許共圍棋。

良久,謝云:"卿知吾來意不?"因說所夢。

郭聞之悵然,云:"信與人爭,如卿所夢,何期太的□也。

"須臾如廁,便倒氣絕。

謝斷理之如所夢。

《異苑》曰:苻堅將欲南師也,夢葵生城內。

明以問婦。

婦曰:"若征軍遠行出,難為將也。

"堅又夢地東南傾,復以問。

云:"一江一 左不可平也。

君無南行,必敗之應也。

"堅不從,卒敗。

又曰:陳郡殷靈均,義熙中為桂一陽一太守。

夢人縛將去,形神乖散。

復有一人云:"且置在作衡一陽一,當取之。

"殷驚寤惆悵。

永初三年,除衡一陽一郡,知冥理難避,辭,不免。

尋寢疾而亡。

《述異記》曰:陶繼之為秣陵令,殺劫。

其中一人是大樂伎,不為劫,而陶逼殺之。

將死,曰:"我實不作劫,遂見枉殺。

若有鬼,必自訴理。

"少時,陶夢見此伎來云:"訴天得雪,今來相齲"遂跳入陶口中,仍落腹而倒。

俄而,陶遂病死。

又曰:姚萇既殺苻堅,與苻登相拒於隴東。

萇夜夢堅將天帝使者勒兵馳入萇營,以矛刺萇,正中其一陰一。

萇驚覺,一陰一腫痛。

明日遂死。

又曰:張駿有疾,夢出遊觀,不識其處。

甘泉湧出,有一玄龜向駿張孔稍曰:"更九日,當有嘉問好消息。

"忽然而覺。

自書記之,封在筒中,人不知也。

因寢疾,經九日而死。

《幽明錄》曰:魏武帝猜忌晉宣帝子非曹氏純臣。

又嘗夢三匹馬在一槽中一共 食,意尤憎之。

因召文明二帝告以所見,並云:"防理自多,無為橫慮。

"帝然之。

後果害族移器,悉如夢焉。

又曰:王丞相茂弘,夢人欲以百萬錢買大兒長豫。

丞相甚惡之。

潛為祈禱者。

備材作屋,得一窖錢,料之百萬億。

大懼,一皆藏閉。

俄而,長豫亡。

又曰:隴西秦嘉字士會,俊秀之士。

婦曰徐淑,亦以才美流譽。

桓帝時,嘉為曹掾赴洛,淑歸寧於家。

晝臥,流涕覆面。

嫂怪問之,云:"適見嘉自說往津鄉亭病亡。

二客俱留,一客守喪,一客繼書還,日中當至。

"舉家大驚。

書至,事事如夢。

《集異記》曰:一陽一平宋堇,善解夢。

有孫氏求官,睡得夢雙鳳集其兩拳,以問堇。

堇曰:"鳳皇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卿當大凶,非苴杖即削杖也。

"後孫氏果遭母喪。

又曰:張天錫在涼州,夢一綠色狗,形甚長,從城東南欲齰張。

張床 上避一匝,乃墮地。

後苻堅遣狗長往破張,著綠地錦袍,從東南門入,皆如夢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御覽
卷一 ◎天部一卷二 ◎天部二卷三 ◎天部三卷四 ◎天部四卷五 ◎天部五卷六 ◎天部六卷七 ◎天部七卷八 ◎天部八卷九 ◎天部九卷十 ◎天部十卷十一 ◎天部十一卷十二 ◎天部十二卷十三 ◎天部十三卷十四 ◎天部十四卷十五 ◎天部十五卷十六 ◎時序部一卷十七 ◎時序部二卷十八 ◎時序部三卷十九 ◎時序部四卷二十 ◎時序部五卷二十一 ◎時序部六卷二十二 ◎時序部七卷二十三 ◎時序部八卷二十四 ◎時序部九卷二十五 ◎時序部十卷二十六 ◎時序部十一卷二十七 ◎時序部十二卷二十八 ◎時序部十三卷二十九 ◎時序部十四卷三十 ◎時序部十五卷三十一 ◎時序部十六卷三十二 ◎時序部十七卷三十三 ◎時序部十八卷三十四 ◎時序部十九卷三十五 ◎時序部二十卷三十六 ◎地部一卷三十七 ◎地部二卷三十八 ◎地部三卷三十九 ◎地部四卷四十 ◎地部五卷四十一 ◎地部六卷四十二 ◎地部七卷四十三 ◎地部八卷四十四 ◎地部九卷四十五 ◎地部十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卷五十 ◎地部十五卷五十一 ◎地部十六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卷五十三 ◎地部十八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卷五十五 ◎地部二十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卷五十八 ◎地部二十三卷五十九 ◎地部二十四卷六十 ◎地部二十五卷六十一 ◎地部二十六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卷八十 ◎皇王部五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卷八十三 ◎皇王部八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卷九十五 ◎皇王部二十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卷九十七 ◎皇王部二十二卷九十八 ◎皇王部二十三卷九十九 ◎皇王部二十四卷一百 ◎皇王部二十五卷一百一 ◎皇王部二十六卷一百二 ◎皇王部二十七卷一百三 ◎皇王部二十八卷一百四 ◎皇王部二十九卷一百五 ◎皇王部三十卷一百六 ◎皇王部三十一卷一百七 ◎皇王部三十二卷一百八 ◎皇王部三十三卷一百九 ◎皇王部三十四卷一百一十 ◎皇王部三十五卷一百一十一 ◎皇王部三十六卷一百一十二 ◎皇王部三十七卷一百一十三 ◎皇王部三十八卷一百一十四 ◎皇王部三十九卷一百一十五 ◎皇王部四十卷一百一十六 ◎皇王部四十一卷一百一十七 ◎偏霸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偏霸部二卷一百十九 ◎偏霸部三卷一百二十 ◎偏霸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偏霸部五卷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卷一百二十三 ◎偏霸部七卷一百二十四 ◎偏霸部八卷一百二十五 ◎偏霸部九卷一百二十六 ◎偏霸部十卷一百二十七 ◎偏霸部十一卷一百二十八 ◎偏霸部十二卷一百二十九 ◎偏霸部十三卷一百三十 ◎偏霸部十四卷一百三十一 ◎偏霸部十五卷一百三十二 ◎偏霸部十六卷一百三十三 ◎偏霸部十七卷一百三十四 ◎偏霸部十八卷一百三十五 ◎皇親部一卷一百三十六 ◎皇親部二卷一百三十七 ◎皇親部三卷一百三十八 ◎皇親部四卷一百三十九 ◎皇親部五卷一百四十 ◎皇親部六卷一百四十一 ◎皇親部七卷一百四十二 ◎皇親部八卷一百四十三 ◎皇親部九卷一百四十四 ◎皇親部十卷一百四十五 ◎皇親部十一卷一百四十六 ◎皇親部十二卷一百四十七 ◎皇親部十三卷一百四十八 ◎皇親部十四卷一百四十九 ◎皇親部十五卷一百五十 ◎皇親部第十六卷一百五十一 ◎皇親部十七卷一百五十二 ◎皇親部十八卷一百五十三 ◎皇親部十九卷一百五十四 ◎皇親部二十卷一百五十五 ◎州郡部一卷一百五十六 ◎州郡部二卷一百五十七 ◎州郡部三卷一百五十八 ◎州郡部四卷一百五十九 ◎州郡部五卷一百六十 ◎州郡部六卷一百六十一 ◎州郡部七卷一百六十二 ◎州郡部八卷一百六十三 ◎州郡部九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卷一百七十三 ◎居處部一卷一百七十四 ◎居處部二卷一百七十五 ◎居處部三卷一百七十六 ◎居處部四卷一百七十七 ◎居處部五卷一百七十八 ◎居處部六卷一百七十九 ◎居處部七卷一百八十 ◎居處部八卷一百八十一 ◎居處部九卷一百八十二 ◎居處部十卷一百八十三 ◎居處部十一卷一百八十四 ◎居處部十二卷一百八十五 ◎居處部十三卷一百八十六 ◎居處部十四卷一百八十七 ◎居處部十五卷一百八十八 ◎居處部十六卷一百八十九 ◎居處部十七卷一百九十 ◎居處部十八卷一百九十一 ◎居處部十九卷一百九十二 ◎居處部二十卷一百九十三 ◎居處部二十一卷一百九十四 ◎居處部二十二卷一百九十五 ◎居處部二十三卷一百九十六 ◎居處部二十四卷一百九十七 ◎居處部二十五卷一百九十八 ◎封建部一卷一百九十九 ◎封建部二卷二百 ◎封建部三卷二百一 ◎封建部四卷二百二 ◎封建部五卷二百三 ◎職官部一卷二百四 ◎職官部二卷二百五 ◎職官部三卷二百六 ◎職官部四卷二百七 ◎職官部五卷二百八 ◎職官部六卷二百九 ◎職官部七卷二百一十 ◎職官部八卷二百一十一 ◎職官部九卷二百一十二 ◎職官部十卷二百一十三 ◎職官部十一卷二百一十四 ◎職官部十二卷二百一十五 ◎職官部十三卷二百一十六 ◎職官部十四卷二百一十七 ◎職官部十五卷二百一十八 ◎職官部十六卷二百一十九 ◎職官部十七卷二百二十 ◎職官部十八卷二百二十一 ◎職官部十九卷二百二十二 ◎職官部二十卷二百二十三 ◎職官部二十一卷二百二十四 ◎職官部二十二卷二百二十五 ◎職官部二十三卷二百二十六 ◎職官部二十四卷二百二十七 ◎職官部二十五卷二百二十八 ◎職官部二十六卷二百二十九 ◎職官部二十七卷二百三十 ◎職官部二十八卷二百三十一 ◎職官部二十九卷二百三十二 ◎職官部三十卷二百三十三 ◎職官部三十一卷二百三十四 ◎職官部三十二卷二百三十五 ◎職官部三十三卷二百三十六 ◎職官部三十四卷二百三十七 ◎職官部三十五卷二百三十八 ◎職官部三十六卷二百三十九 ◎職官部三十七卷二百四十 ◎職官部三十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