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孟嘗君出行五國:孟嘗君擁有的賢名,與他的高風亮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戰國策》孟嘗君出行五國

戰國策

孟嘗君出行五國

【提要】

孟嘗君擁有的賢名,與他的高風亮節、清明理智的政治作為是分不開的。

凡真理都是古老的,在做人和政治上,體恤民情、勤儉樸素、接受言論的監督是古今政治家們遵循的不二法門。

而若魚肉百姓、腐化墮一落、鉗制言論,必然會造成政治上的敗筆。

【原文】

,至楚,楚獻像一床一。

郢之登徒直送之,不欲行。

見孟嘗君門人公孫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像一床一。

像一床一之值千金,傷此若發漂,賣妻子不足償之。

足下能使僕無行,先人有寶劍,願得獻之。」

公孫曰:「諾。」

入見孟嘗君曰:「君豈受楚像一床一哉?」

孟嘗君曰:「然。」

公孫戍曰:「臣願君勿受。」

孟嘗君曰:「何哉?」

公孫戍曰:「五國所以皆致相印於君者,聞君於齊能振達貧窮,有存亡繼絕之義。

五國英傑之主,皆以國事累君,誠說君之義慕君之廉也。

君今到楚而受一床一,所為至之國,將何以待君?臣戍願君勿受。」

孟嘗君曰:「諾。」

公孫戍趨而去。

未出,至中閨,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無受像一床一,甚善。

今何舉足之高,志之揚也?」

公孫戍曰:「臣有大喜三,重之寶劍一。」

孟嘗君曰:「何謂也?」

公孫戍曰:「門下百數,莫敢入諫,臣獨入諫,臣一喜;諫而得聽,臣二喜;諫而止君之過,臣三喜。

輸像一床一,郢之登徒不欲行,許戍以先人之寶劍。」

孟嘗君曰:「善。

受之乎?」

公孫戍曰:「未敢。」

曰:「急受之。」

因書門版曰:「有能揚文之名,止文之過,私得寶於外者,疾入諫。」

【譯文】

孟嘗君出巡五國,到達楚國時,楚王要送給他一張用象牙製成的一床一。

郢都一個以登徒為姓氏的人正好當班護送象牙一床一,可是他不願意去,於是找到孟嘗君的門客公孫戌,與他商量此事。

那人說:「我是郢人登徒,如今我當班護送象牙一床一,以獻薛公,可是那一床一價值千金,稍有損壞,即使賣掉了妻室兒女也賠不起。

先生不如設法讓我免掉這個差使,願以先人寶劍為報。」

公孫戌不假思索,很痛快的答應了。

於是公孫戌往見孟嘗君,說:「賢公準備接受楚人饋送的象牙一床一嗎?」

孟嘗君點頭言是。

公孫戌勸他不要這樣做。

孟嘗君向他詢問其中的緣故。

公孫戌說:「五國之所以以相印授公,只是因為聽說您在齊地有憐恤孤貧的美德,在諸侯中有存亡繼絕的美名,五國君主這才以國事委公,這實在是仰慕您的仁義廉潔。

況且您在楚國就接受了象牙一床一這樣的重禮,巡行至其他小一柄一,又拿什麼樣的禮物饋贈於您呢?所以臣希望您萬不可受人之禮。」

孟嘗君很爽一快的答應了。

公孫戌快步退了出去,走到中門,孟嘗君起了疑心,把他叫了回來:「先生叫田文勿受象牙一床一之禮,這固然是一項很好的建議,但為何先生如此樂不可支呢?」

公孫戌見隱瞞不得,便婉言辯道:「臣有三大喜事,外加更得一一柄一寶劍。」

孟嘗君不解:「先生此話怎講?」

公孫戌說:「賢公門下食客何止百人,卻只有臣敢於進諫,此喜之一;諫而能聽,此其二;諫而能止君之過,此其三。

而為楚送象牙一床一的登徒,不願意送一床一。

他曾答應事成之後,送臣一一柄一先人寶劍。」

孟嘗君沒有惱怒,反有嘉許之色:「先生接受寶劍了沒有?」

公孫戌說:「未得賢公許可,戌不敢接受饋贈。」

孟嘗君催促他:「趕快收下!」因為這件事,孟嘗君在門扇上寫道:「誰能傳揚田文名聲,而諫止田文犯過,即使私自在外獲得珍寶,也可迅速來諫!」

【評析】

在高位者必須明白,社會的貧富差距是永遠存在的,而且大多數民眾的生活並不是很好,與權貴們、與自己無法相比。

如果自己的生活太過奢華,就會脫離民眾、勞民傷財。

所以憐恤孤貧、物質生活上只求過的去,不求奢華的品德是領導者保持自己道德影響力、感召力的基本準則。

可貴的是公孫戌將此番道理能巧妙的告知孟嘗君,既讓君子避免了行為的失誤,又使自己能有助於朋友,他敢於伸張大義,以正氣來諫止權勢者的說服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戰國策
《戰國策》譯析《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攻宜陽《戰國策》在線閱讀——東周欲為稻《戰國策》在線閱讀——周文君免工師籍《戰國策》在線閱讀——溫人之周《戰國策》在線閱讀——杜赫欲重景翠於周《戰國策》在線閱讀——宮他亡西周之東周《戰國策》白話解析——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戰國策》白話解析——秦令樗裡疾以車百乘入周《戰國策》白話解析——雍氏之役《戰國策》白話解析——蘇厲謂周君《戰國策》白話解析——司寇布為周最謂周君《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欲攻周《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惠王謂寒泉子曰《戰國策》原文 翻譯——張儀說秦王曰《戰國策》原文 翻譯——司馬錯與張儀爭論於秦惠王前《戰國策》原文 翻譯——楚攻魏張儀謂秦王《戰國策》原文 翻譯——張儀又惡陳軫於秦王《戰國策》原文 翻譯——陳軫去楚之秦《戰國策》原文 翻譯——齊助楚攻秦《戰國策》原文 翻譯——醫扁鵲見秦武王《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武王謂甘茂曰《戰國策》原文 翻譯——甘茂亡秦且之齊《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宣太后愛魏丑夫秦客卿造謂穰侯曰范睢因王稽入秦范睢至秦范睢曰臣居山東天下之士合從相聚於趙應侯失韓之汝南秦攻邯鄲蔡澤見逐於趙秦昭王謂左右秦王欲見頓弱頃襄王二十年或為六國說秦王謂秦王秦王與中期爭論濮陽人呂不韋文信侯欲攻趙以廣河間文信侯出走四國為一靖郭君將城薛靖郭君善齊貌辨成侯鄒忌為齊相田忌亡齊而楚鄒忌修八尺有餘秦假道韓魏以攻齊秦伐魏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張儀為秦連橫齊王張儀事秦惠王昭陽為楚伐魏秦攻趙長平楚王死太子在齊質齊王夫人死孟嘗君將入秦孟嘗君舍人孟嘗君出行五國齊欲伐魏淳於髡謂齊王齊人有馮諼齊宣王見顏先生王斗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齊人見田駢蘇秦說齊閔王齊負郭之民有狐晅者燕攻齊取七十餘城燕攻齊齊破齊閔王之遇殺齊王建入朝於秦五國約以伐齊楚宣王問群臣曰江乙說於安陵君韓公叔有齊魏蘇秦為趙合從說楚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說楚威王問於莫敖子華魏相翟強死楚懷王拘張儀楚襄王為太子之時蘇子謂楚王曰蘇秦之楚張儀之楚貧張儀逐惠施於魏魏王遺楚王美人莊辛謂楚襄王曰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客說春申君曰天下合縱使魏加楚考烈王無子知伯從韓魏兵以攻趙晉畢陽之孫豫讓腹擊為室而鉅蘇秦說李兌趙王封孟嘗君以武城蘇秦從燕之趙始合從張儀為秦連橫說趙王武靈王平晝閒居趙惠文王三十年秦圍趙之邯鄲鄭同北見趙王齊欲攻宋秦令起賈禁之五國伐秦無功客見趙王趙太后新用事知伯索地於魏桓子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魏武侯與諸大夫浮於西河蘇子為趙合從說魏王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張儀以秦相魏公孫衍為魏將犀首田盼欲得齊魏之兵魏惠王死田需貴於魏王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梁王魏嬰觴諸侯於范台秦敗魏於華齊欲伐魏秦使趙攻魏獻書秦王魏王問張旄秦攻韓之管長平之役魏王欲攻邯鄲信陵君殺晉鄙秦王使人謂安陵君申子請仕其從兄官蘇秦為楚合從說韓王張儀為秦連橫說韓王五國約而攻秦秦韓戰於濁澤楚圍雍氏五月齊令周最使鄭公叔且殺幾瑟史疾為韓使楚韓傀相韓或謂韓公仲或謂韓王曰秦大國韓氏逐向晉於周安邑之御史死章段干越人謂新城君蘇秦將為從北說燕文侯燕文公時人有惡蘇秦於燕王者張儀為秦破從連橫宮他為燕魏燕昭王收破燕蘇代為燕說齊蘇代自齊獻書於燕王燕饑趙將伐之昌國君樂毅趙且伐燕燕太子丹質於秦亡歸公輸般為楚設機智伯欲伐衛智伯欲伐衛衛嗣君時胥靡逃之魏陰姬與江姬爭為後中山君饗都士讀《戰國策》有感《戰國策》讀後感《戰國策》讀後感——誹謗和誹謗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