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
韓公叔有齊魏
【提要】
敢於自己作主,擅自割讓國土給他國,作為大臣而言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然而幹這事情的鄭申巧於為自己辯解,既免去了災禍,又得到了褒揚。
【原文】
韓公叔有齊、魏,而太子有楚、秦以爭國。
鄭申為楚使於韓,矯以新城,陽人予太子。
楚王怒,將罪之。
對曰:「臣矯予之,以為國也。
臣為太子得新城、陽人,以與公叔爭國而得之。
齊、魏必伐韓。
韓氏急,必懸命於楚,又何新城、陽人之敢求?太子不勝,然而不死,今將倒冠而至,又安敢言地?」楚王曰:「善。」
乃不罪也。
【譯文】
韓國公叔有齊國和魏國支持,太子幾瑟有楚國和秦國支持,兩個各有所恃,便爭奪太子的權位。
鄭申為楚國出使出韓國,他假托楚王之命把新城、陽人兩地許給了幾瑟,楚王很生氣,要懲處鄭申。
鄭申稟報說:「我假傳王命,把新城、陽人許給幾瑟,完全是為了楚國。
我為幾瑟取得了新城、陽人兩地,這是為他與公叔爭奪太子權位而謀取的,齊、魏兩國得知必定會出兵進攻韓國,韓國緊急,必定會完全依靠楚國去救援,又有誰敢要求新城、陽人兩地呢?如果幾瑟不能戰勝齊、魏,僥倖活著,肯定會倉皇逃奔到楚國來,又怎麼敢提起新城、陽人的事呢?」
楚王說:「好」。
因此就不懲處鄭申了。
【評析】
事物的相互關聯一性一,讓事情發生之後的反應變得複雜多變。
聰明的人可以看到事件之後的連鎖反應,愚鈍的人只能看到單個事件本身,所以常常遭受蒙蔽和欺騙。
聰明人由於看的遠,就可以擺一布他人、從事態變化中謀取自身的巨大利益,所以我們處事決策,一定要考慮事情的連鎖反應和效應,謀劃一定要長遠而周全。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