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說楚:蘇秦與張儀為各自的政治主張跑遍了每個國家,二人對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戰國策》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說楚

戰國策

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說楚

【提要】

蘇秦與張儀為各自的政治主張跑遍了每個國家,二人對國君們的遊說雖沒有發生在同一時間,但二人的說辭針鋒相對、互為矢的,宛如二人同時在各國君前辯論一樣。

二人都口鋒犀利,究竟誰能最終說服各位國君,值得我們仔細觀戰。

【原文】

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說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敵四國,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

虎賁之士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粟如丘山。

法令既明,士卒安難樂死。

主嚴以明,將知以武。

雖無出兵甲,席捲常山之險。

折天下之脊,天下後服者先亡。

且夫為從者,無以異於驅群羊而攻猛虎也。

夫虎之與羊,不格明矣。

今大王不與猛虎而與群羊,竊以為大王之計過矣。

「凡天下強國,非秦而楚,非楚而秦,兩國敵侔交爭,其勢不兩立。

而大王不與秦,秦下甲兵,據宜陽,韓之上地不通;下河東,取成皋,韓必入臣於秦。

韓入臣,魏則從風而動。

秦攻楚之西,韓、魏攻其北,社稷豈得無危哉?

「且夫約從者,聚群弱而攻至強也。

夫以弱攻強,不料敵而輕戰,國貧而驟舉兵,此危亡之術也。

臣聞之,兵不如者,勿與挑戰;粟不如者,勿與持久。

夫從人者,飾辯虛辭,高主之節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禍,無及為已,是故願大王之熟計之也。

秦西有巴蜀,方船積粟,起於汶山。

循江而下,至郢三千餘里。

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糧,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裡數雖多,不費馬汗之勞,不至十日而距繡關;繡關驚,則從竟陵已東,盡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已。

秦舉甲出之武關,南面而攻,則北地絕。

秦兵之攻楚也,危難在三月之內。

而楚恃諸侯之救,在半歲之外,此其勢不相及也。

夫恃弱國之救,而忘強秦之禍,此臣之所以為大王之患也。

且大王嘗與吳人五戰三勝而亡之,陳卒盡矣;有偏守新城而居民苦矣。

臣聞之:攻大者易危,而民弊者怨於上。

夫守易危之功而逆強秦之心,臣竊為大王危之。

「且夫秦之所以不出甲於函谷關十五年以攻諸侯者,陰謀有吞天下之心也。

楚嘗與秦構難,戰於漢中。

楚人不勝,通侯、執纏死者七十餘人,遂亡漢中。

楚王大怒,興師襲秦,戰於蘭田,又卻。

此所謂兩虎相搏者也。

夫秦、楚相弊,而韓、魏以全制其後,計無危於此者矣,是故願大王熟計之也。

「秦下兵攻衛、陽晉,必扃天下之匈,大王悉起兵以攻宋,不至數月而宋可舉。

舉宋而東指,則泗上十二諸侯,盡王之有已。

「凡天下所信約從親堅者蘇秦,封為武安君而相燕,即陰與燕王謀破齊共分其地。

乃佯有罪,出走入齊,齊王因受而相之。

居兩年而覺,齊王大怒,車裂蘇秦於市。

夫以一詐偽反覆之蘇秦,而欲經營天下,混一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

「今秦之與楚也,接境壤界,固形親之國也。

大王誠能聽臣,臣請秦太子入質於楚,楚太子入質於秦,請以秦女為大王箕帚之妾,效萬家之都,以為湯沐之邑,長為昆弟之國,終身無相攻擊。

臣以為計無便與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獻書大王之從車下風,須以決事。」

楚王曰:「楚國僻陋,托東海之上。

寡人年幼,不習國家之長計。

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聞之,敬以國從。」

乃遣車百乘,獻雞駭之犀,夜光之壁於秦王。

【譯文】

張儀為秦國瓦解合縱聯盟,組織連橫陣線去遊說楚王說:「秦國土地廣闊,佔有天下之半;武力強大,可與諸侯對抗;四境有險山阻隔,東邊又繞著黃河,西邊還有險要的屏障,國防鞏固如同鐵壁銅牆,還有戰士百多萬人,戰車千輛,戰馬萬匹,糧食堆積如山,法令嚴名,士卒赴湯蹈火,拚死戰鬥毫不畏懼,國君嚴歷而又英明,將帥足智多謀而又勇武,假如秦國一旦出兵,奪得恆山的險隘就像卷席那樣輕而易舉。

這樣,就控制了諸侯要害之地,天下要頑抗的必然遭到滅亡。

再說,搞合縱聯盟的人,無異於驅趕群羊去進攻猛虎,弱羊敵不過猛虎,這是很明顯的。

現在大王不與猛虎友好,卻與群羊為伍,我認為大王的主意完全錯了。

如今天下的強國,不是秦國,就是楚國;不是楚國就是秦國,兩國不相上下,互相爭奪,勢不兩立。

如果大王不與秦國聯合,秦國出兵殺將進來,佔據宜陽,韓國的上一黨一要道被切斷;他們進而出兵河東,佔據成皋,韓國必然投降秦國。

韓國投降秦國,魏國也必然跟著歸順秦國。

這樣,秦國進攻楚國的西邊,韓、魏又進攻楚國的北邊,楚國怎能沒有危險呢?況且那合縱聯盟,只不過是聯合了一群弱國,去進攻最強的秦國。

以弱國去進攻強國,不估量強敵便輕易作戰,致使國家貧弱而又經常發動戰爭,這是危險的做法,我聽說:兵力不夠,切勿挑戰;糧食不足,切勿持久。

那些主張一合縱聯盟的人,誇誇其談,巧言辯說,讚揚人主的節一操一和品行,只談好處,不談禍害,一旦楚國大禍臨頭,就措手不及了,所以希望大家要深思熟慮。

秦國西有巴、蜀用船運糧,自汶山起錨,並船而行,順長江而下,到楚都有3000多里,用船運兵,一船載50人,和運3月糧食的運糧船同行,浮水而下,一日行300多里,路程雖長,卻不費車馬之勞,不到10天,就到達?關,與楚軍對峙;?關為之驚動,因而自竟陵以東,只有守衛之力,黔中、巫郡都會不為大王所有了。

秦國又出兵武關,向南進攻,則楚國的北部交通被切斷,秦軍攻楚,三月之內形勢將十分危急,而楚國等諸侯的援軍,要在半年之後才到,這將無濟於事。

依靠弱國的救援,忘記強秦迫在眉睫的禍患,這就是我為大王所擔憂的。

再說,大王曾與吳國交戰,五戰三勝滅亡其國,但您的兵卒已盡,又遠守新得之城,人民深受其苦,我聽說:進攻強大的敵人則易遭到危險;人民疲憊窮困,則易抱怨君主。

追求易受危難的功業,而違背強秦的意願,我暗自為大王感到危險。

至於秦國之所以15年不出兵函谷關進攻諸侯,是因為它有吞併諸侯的野心,楚國曾與秦國交戰,戰於漢中,楚國被打敗,通侯、執圭以上官爵死了的有70多人,終究失掉了漢中。

楚王於是大怒,出兵襲秦,戰於藍田,又遭失敗。

這就是所謂『兩虎相鬥』啊!秦國和楚國互相削弱,韓、魏兩國卻保存實力,乘機進攻楚國的後方。

出謀劃策是沒有比這再錯誤的了,希望大王要深思熟慮。

而若秦楚結盟後,秦國出兵進攻衛國的陽晉,必定卡住諸侯的交通要道,大王全力進攻宋國,不到數月,就可以滅宋,若再繼續東進,泗上十二諸侯就全為大王所有了。

在諸侯中堅持合縱聯盟的蘇秦,被封為武安君,出任燕相,暗地裡與燕王合謀進攻齊國,瓜分齊國。

他假裝在燕國獲罪,逃到齊國,過了兩年,事機不密,陰謀敗露,齊王氣憤,便車裂了蘇秦,一貫靠著欺詐誆騙、反覆無常的蘇秦,想要圖謀左右天下,統一諸侯,這明顯是不可能成功的。

現在,秦、楚兩國接壤,本來是友好的國家。

大王果真能聽從我的勸告,我可以讓秦太子做楚國的人質,讓楚太子做秦國的人質,讓秦女做大王侍奉灑掃之妾,並獻出萬戶大邑,作為大王的湯沐邑,從此秦、楚兩國永結為兄弟之邦,互不侵犯,如果真是這樣,我認為沒有比這更有利於楚國的了。

所以秦王派我出使貴國,呈獻國書,敬侯您的決定。」

楚王說:「楚國地處窮鄉僻壤,靠近東海之濱。

我年幼無知,不懂得國家的長遠大計。

現在承蒙貴賓的英明教導,我完全接受您的高見,把國事委託給您,參加連橫陣線。」

於是他派出使車百輛,將駭雞犀角、夜光寶璧獻給了秦王。

【評析】

張儀是個無所不用其極、心腸較為歹毒的說客,所以他的遊說,大多以勢壓人、威一逼一十利誘、恐嚇敲詐。

威一逼一十是為了拆散合縱聯盟、強迫楚國放棄與秦國敵對的外交政策,利誘是為了樹立連橫同盟、拉攏楚國加入連橫戰線、侍奉秦國。

雖然張儀是在紙上談兵、用語言說出秦國伐楚的軍事部署,但武力的威懾、軍隊的一逼一十近、戰爭的硝煙,彷彿已近在眼前,構成了談判、交涉時的巨大籌碼,足以引起楚王的恐懼,最終迫使楚國就範的,實際上就是這種語言背後的暴力威脅。

在用暴力威脅的同時,張儀批駁了一番論敵,指出了蘇秦人格上的缺陷,借此污損敵人。

並指出了合縱戰略的致命弱點:用弱國去進攻強國,會使弱國越來越弱。

對領軍人物和戰略觀點的批判,使合縱戰略成為無根之木。

其實暴力威脅和批駁合縱都是在「破」,如果僅有「破」而沒有「立」,那麼對方就看不到出路,就不能真正就範自己的意圖。

所以張儀在一整段「破」之後,開始了「立」,指出了連橫事秦的眾多好處,誘之以利,使楚王看到了放棄合縱、改用連橫的光明前程。

於是很快就被張儀說服了。

「福兮禍所伏」,以利誘之,實質上是以利害之。

楚國的亡國為期不遠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戰國策
《戰國策》譯析《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攻宜陽《戰國策》在線閱讀——東周欲為稻《戰國策》在線閱讀——周文君免工師籍《戰國策》在線閱讀——溫人之周《戰國策》在線閱讀——杜赫欲重景翠於周《戰國策》在線閱讀——宮他亡西周之東周《戰國策》白話解析——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戰國策》白話解析——秦令樗裡疾以車百乘入周《戰國策》白話解析——雍氏之役《戰國策》白話解析——蘇厲謂周君《戰國策》白話解析——司寇布為周最謂周君《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欲攻周《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惠王謂寒泉子曰《戰國策》原文 翻譯——張儀說秦王曰《戰國策》原文 翻譯——司馬錯與張儀爭論於秦惠王前《戰國策》原文 翻譯——楚攻魏張儀謂秦王《戰國策》原文 翻譯——張儀又惡陳軫於秦王《戰國策》原文 翻譯——陳軫去楚之秦《戰國策》原文 翻譯——齊助楚攻秦《戰國策》原文 翻譯——醫扁鵲見秦武王《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武王謂甘茂曰《戰國策》原文 翻譯——甘茂亡秦且之齊《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宣太后愛魏丑夫秦客卿造謂穰侯曰范睢因王稽入秦范睢至秦范睢曰臣居山東天下之士合從相聚於趙應侯失韓之汝南秦攻邯鄲蔡澤見逐於趙秦昭王謂左右秦王欲見頓弱頃襄王二十年或為六國說秦王謂秦王秦王與中期爭論濮陽人呂不韋文信侯欲攻趙以廣河間文信侯出走四國為一靖郭君將城薛靖郭君善齊貌辨成侯鄒忌為齊相田忌亡齊而楚鄒忌修八尺有餘秦假道韓魏以攻齊秦伐魏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張儀為秦連橫齊王張儀事秦惠王昭陽為楚伐魏秦攻趙長平楚王死太子在齊質齊王夫人死孟嘗君將入秦孟嘗君舍人孟嘗君出行五國齊欲伐魏淳於髡謂齊王齊人有馮諼齊宣王見顏先生王斗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齊人見田駢蘇秦說齊閔王齊負郭之民有狐晅者燕攻齊取七十餘城燕攻齊齊破齊閔王之遇殺齊王建入朝於秦五國約以伐齊楚宣王問群臣曰江乙說於安陵君韓公叔有齊魏蘇秦為趙合從說楚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說楚威王問於莫敖子華魏相翟強死楚懷王拘張儀楚襄王為太子之時蘇子謂楚王曰蘇秦之楚張儀之楚貧張儀逐惠施於魏魏王遺楚王美人莊辛謂楚襄王曰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客說春申君曰天下合縱使魏加楚考烈王無子知伯從韓魏兵以攻趙晉畢陽之孫豫讓腹擊為室而鉅蘇秦說李兌趙王封孟嘗君以武城蘇秦從燕之趙始合從張儀為秦連橫說趙王武靈王平晝閒居趙惠文王三十年秦圍趙之邯鄲鄭同北見趙王齊欲攻宋秦令起賈禁之五國伐秦無功客見趙王趙太后新用事知伯索地於魏桓子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魏武侯與諸大夫浮於西河蘇子為趙合從說魏王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張儀以秦相魏公孫衍為魏將犀首田盼欲得齊魏之兵魏惠王死田需貴於魏王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梁王魏嬰觴諸侯於范台秦敗魏於華齊欲伐魏秦使趙攻魏獻書秦王魏王問張旄秦攻韓之管長平之役魏王欲攻邯鄲信陵君殺晉鄙秦王使人謂安陵君申子請仕其從兄官蘇秦為楚合從說韓王張儀為秦連橫說韓王五國約而攻秦秦韓戰於濁澤楚圍雍氏五月齊令周最使鄭公叔且殺幾瑟史疾為韓使楚韓傀相韓或謂韓公仲或謂韓王曰秦大國韓氏逐向晉於周安邑之御史死章段干越人謂新城君蘇秦將為從北說燕文侯燕文公時人有惡蘇秦於燕王者張儀為秦破從連橫宮他為燕魏燕昭王收破燕蘇代為燕說齊蘇代自齊獻書於燕王燕饑趙將伐之昌國君樂毅趙且伐燕燕太子丹質於秦亡歸公輸般為楚設機智伯欲伐衛智伯欲伐衛衛嗣君時胥靡逃之魏陰姬與江姬爭為後中山君饗都士讀《戰國策》有感《戰國策》讀後感《戰國策》讀後感——誹謗和誹謗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