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
張儀逐惠施於魏
【提要】
人與人之間的利害關係很複雜,我們要處理好人際關係,必須先要明白誰跟誰關係好、誰跟誰關係惡劣,然後非常妥帖的處理人際事務。
我們看看古人是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的。
【原文】
。
惠子之楚,楚王受之。
馮郝謂楚王曰:「逐惠子者,張儀也。
而王親與約,是欺儀也,臣為王弗取也。
惠子為儀者來,而惡王之交於張儀,惠子心弗行也。
且宋王之賢惠子也,天下莫不聞也。
今之不善張儀也,天下莫不知也。
今為事之故,棄所貴於讎人,臣以為大王輕矣。
且為事耶?王不如舉惠子而納之於宋,而謂張儀曰:『請為子勿納也。
』儀必德王。
而惠子窮人,而王奉之,又必德王。
此不失為儀之實,而可以德惠子。」
楚王曰:「善。」
乃奉惠子而納之宋。
【譯文】
張儀在魏國擠走惠施,惠施來到楚國,楚王接待了他。
大臣馮郝對楚王說:「擠走惠施是張儀,大王與惠施結交,這是在欺騙張儀,我認為大王這樣做不可取。
惠施是因為張儀排擠他才來到楚國的,他也定會怨恨您與張儀結交,如果惠施知道這種情況,他一定不會來楚國,而且宋王偃對惠施不錯,諸侯中無人不知。
現在,惠施與張儀結仇,諸侯中也無人不曉。
惠施與大王結交,您便拋棄了張儀。
我不理解大王這樣做,是有些輕率呢?還是為了國家的大事呢?大王不如幫助惠施,送他到宋國去。
然後,對張儀說:『我是因為您才沒有接待惠施的。
』張儀必然感激大王。
而惠施是個被排擠、遭困窘的人,大王卻幫助他到宋國去,惠施也必然感激大王。
這樣您實際上不失為張儀著想,又可以使惠施感恩戴德。」
楚王說:「好。」
就把惠施送到宋國去了。
【評析】
馮郝對各種利害關係的剖析可謂條分縷析、極有洞見,而他的處理手段也很高明。
與人為善、千萬不要得罪人,如果得罪他人,就會為以後做事設置了障礙。
人際行動是在千絲萬縷的人際關係中付諸實施的,我們要考慮如何在擺平各種關係的情況下實現自己的目的和利益。
人們常稱讚一舉兩得、兩全其美的舉措,是因為這些舉措排除了舉措觸及各種人際關係後所產生的負效,直接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有人詢問諸葛亮的後人孔明經倫世事有何優處,答曰:「也沒有什麼,只是妥貼罷了」,此妥貼二字常使我們思考許多。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