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張儀逐惠施於魏:人與人之間的利害關係很複雜,我們要處理好人際關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戰國策》張儀逐惠施於魏

戰國策

張儀逐惠施於魏

【提要】

人與人之間的利害關係很複雜,我們要處理好人際關係,必須先要明白誰跟誰關係好、誰跟誰關係惡劣,然後非常妥帖的處理人際事務。

我們看看古人是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的。

【原文】

惠子之楚,楚王受之。

馮郝謂楚王曰:「逐惠子者,張儀也。

而王親與約,是欺儀也,臣為王弗取也。

惠子為儀者來,而惡王之交於張儀,惠子心弗行也。

且宋王之賢惠子也,天下莫不聞也。

今之不善張儀也,天下莫不知也。

今為事之故,棄所貴於讎人,臣以為大王輕矣。

且為事耶?王不如舉惠子而納之於宋,而謂張儀曰:『請為子勿納也。

』儀必德王。

而惠子窮人,而王奉之,又必德王。

此不失為儀之實,而可以德惠子。」

楚王曰:「善。」

乃奉惠子而納之宋。

【譯文】

張儀在魏國擠走惠施,惠施來到楚國,楚王接待了他。

大臣馮郝對楚王說:「擠走惠施是張儀,大王與惠施結交,這是在欺騙張儀,我認為大王這樣做不可取。

惠施是因為張儀排擠他才來到楚國的,他也定會怨恨您與張儀結交,如果惠施知道這種情況,他一定不會來楚國,而且宋王偃對惠施不錯,諸侯中無人不知。

現在,惠施與張儀結仇,諸侯中也無人不曉。

惠施與大王結交,您便拋棄了張儀。

我不理解大王這樣做,是有些輕率呢?還是為了國家的大事呢?大王不如幫助惠施,送他到宋國去。

然後,對張儀說:『我是因為您才沒有接待惠施的。

』張儀必然感激大王。

而惠施是個被排擠、遭困窘的人,大王卻幫助他到宋國去,惠施也必然感激大王。

這樣您實際上不失為張儀著想,又可以使惠施感恩戴德。」

楚王說:「好。」

就把惠施送到宋國去了。

【評析】

馮郝對各種利害關係的剖析可謂條分縷析、極有洞見,而他的處理手段也很高明。

與人為善、千萬不要得罪人,如果得罪他人,就會為以後做事設置了障礙。

人際行動是在千絲萬縷的人際關係中付諸實施的,我們要考慮如何在擺平各種關係的情況下實現自己的目的和利益。

人們常稱讚一舉兩得、兩全其美的舉措,是因為這些舉措排除了舉措觸及各種人際關係後所產生的負效,直接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有人詢問諸葛亮的後人孔明經倫世事有何優處,答曰:「也沒有什麼,只是妥貼罷了」,此妥貼二字常使我們思考許多。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戰國策
《戰國策》譯析《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攻宜陽《戰國策》在線閱讀——東周欲為稻《戰國策》在線閱讀——周文君免工師籍《戰國策》在線閱讀——溫人之周《戰國策》在線閱讀——杜赫欲重景翠於周《戰國策》在線閱讀——宮他亡西周之東周《戰國策》白話解析——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戰國策》白話解析——秦令樗裡疾以車百乘入周《戰國策》白話解析——雍氏之役《戰國策》白話解析——蘇厲謂周君《戰國策》白話解析——司寇布為周最謂周君《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欲攻周《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惠王謂寒泉子曰《戰國策》原文 翻譯——張儀說秦王曰《戰國策》原文 翻譯——司馬錯與張儀爭論於秦惠王前《戰國策》原文 翻譯——楚攻魏張儀謂秦王《戰國策》原文 翻譯——張儀又惡陳軫於秦王《戰國策》原文 翻譯——陳軫去楚之秦《戰國策》原文 翻譯——齊助楚攻秦《戰國策》原文 翻譯——醫扁鵲見秦武王《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武王謂甘茂曰《戰國策》原文 翻譯——甘茂亡秦且之齊《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宣太后愛魏丑夫秦客卿造謂穰侯曰范睢因王稽入秦范睢至秦范睢曰臣居山東天下之士合從相聚於趙應侯失韓之汝南秦攻邯鄲蔡澤見逐於趙秦昭王謂左右秦王欲見頓弱頃襄王二十年或為六國說秦王謂秦王秦王與中期爭論濮陽人呂不韋文信侯欲攻趙以廣河間文信侯出走四國為一靖郭君將城薛靖郭君善齊貌辨成侯鄒忌為齊相田忌亡齊而楚鄒忌修八尺有餘秦假道韓魏以攻齊秦伐魏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張儀為秦連橫齊王張儀事秦惠王昭陽為楚伐魏秦攻趙長平楚王死太子在齊質齊王夫人死孟嘗君將入秦孟嘗君舍人孟嘗君出行五國齊欲伐魏淳於髡謂齊王齊人有馮諼齊宣王見顏先生王斗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齊人見田駢蘇秦說齊閔王齊負郭之民有狐晅者燕攻齊取七十餘城燕攻齊齊破齊閔王之遇殺齊王建入朝於秦五國約以伐齊楚宣王問群臣曰江乙說於安陵君韓公叔有齊魏蘇秦為趙合從說楚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說楚威王問於莫敖子華魏相翟強死楚懷王拘張儀楚襄王為太子之時蘇子謂楚王曰蘇秦之楚張儀之楚貧張儀逐惠施於魏魏王遺楚王美人莊辛謂楚襄王曰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客說春申君曰天下合縱使魏加楚考烈王無子知伯從韓魏兵以攻趙晉畢陽之孫豫讓腹擊為室而鉅蘇秦說李兌趙王封孟嘗君以武城蘇秦從燕之趙始合從張儀為秦連橫說趙王武靈王平晝閒居趙惠文王三十年秦圍趙之邯鄲鄭同北見趙王齊欲攻宋秦令起賈禁之五國伐秦無功客見趙王趙太后新用事知伯索地於魏桓子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魏武侯與諸大夫浮於西河蘇子為趙合從說魏王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張儀以秦相魏公孫衍為魏將犀首田盼欲得齊魏之兵魏惠王死田需貴於魏王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梁王魏嬰觴諸侯於范台秦敗魏於華齊欲伐魏秦使趙攻魏獻書秦王魏王問張旄秦攻韓之管長平之役魏王欲攻邯鄲信陵君殺晉鄙秦王使人謂安陵君申子請仕其從兄官蘇秦為楚合從說韓王張儀為秦連橫說韓王五國約而攻秦秦韓戰於濁澤楚圍雍氏五月齊令周最使鄭公叔且殺幾瑟史疾為韓使楚韓傀相韓或謂韓公仲或謂韓王曰秦大國韓氏逐向晉於周安邑之御史死章段干越人謂新城君蘇秦將為從北說燕文侯燕文公時人有惡蘇秦於燕王者張儀為秦破從連橫宮他為燕魏燕昭王收破燕蘇代為燕說齊蘇代自齊獻書於燕王燕饑趙將伐之昌國君樂毅趙且伐燕燕太子丹質於秦亡歸公輸般為楚設機智伯欲伐衛智伯欲伐衛衛嗣君時胥靡逃之魏陰姬與江姬爭為後中山君饗都士讀《戰國策》有感《戰國策》讀後感《戰國策》讀後感——誹謗和誹謗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