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
《戰國策》原文 翻譯——司馬錯與張儀爭論於秦惠王前
【提要】
這是一段在戰國史上著名的辯論,張儀雖然貴為連橫派的領袖,這次卻敗在同樣滔滔雄辯、有理有力的司馬錯口下。
張儀之敗敗在謀劃失誤、急於冒進、野心太大上,可以說犯了「左傾」激進主義路線錯誤。
【原文】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於秦惠王前。
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
王曰:「請聞其說。」
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轅、緱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
據寶鼎,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
今夫蜀,西辟之國,而戎狄之倫也,弊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
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
而王不爭焉,顧爭於戎狄,去王業遠矣。」
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
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
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願從事於易。
夫蜀,西辟之國也,而戎狄之長,而有桀、紂之亂。
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
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
不傷眾而彼以服矣。
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
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
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請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齊,韓、周之與國也。
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併力合謀,以因於齊、趙,而求解乎楚、魏。
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
此臣所謂『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毖人聽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
蜀主更號為候,而使陳莊相蜀。
蜀既屬,秦益強富厚,輕諸侯。
【譯文】
司馬錯跟張儀在秦惠王面前爭論戰事。
司馬錯主張秦國應該先去攻打蜀國,可是張儀卻反對說:「不如先去攻打韓國。」
秦惠王說:「我願聽聽你的意見。」
張儀回答說:「我們先跟楚、魏兩國結盟,然後再出兵到三川、堵住[]轅和緱氏山的通口,擋住屯留的孤道,這樣魏國和南陽就斷絕了交通,楚軍一逼一十進南鄭,秦兵再攻打新城、宜陽,這樣我們便兵臨東西周的城外,懲罰二周的罪過,並且可以進入楚、魏兩國。
周王知道自己的危急,一定會交出傳國之寶。
我們據有傳國之寶,再按照地圖戶籍,假借周天子的名義號令諸侯,天下又有誰不敢聽我們命令呢?這才是霸王之業。
至於蜀國,那是一個在西方邊遠之地,野蠻人當酋長的國家,我們即使勞民傷財發兵前往攻打,也不足以因此而建立霸業;臣常聽人說:『爭名的人要在朝廷,爭利的人要在市場。
』現在三川周室,乃是天下的朝廷和市場,可是大王卻不去爭,反而爭奪戎、狄等蠻夷之邦,這就距離霸王之業實在太遠了。」
司馬錯說:「事情並不像張儀所說的那樣,據我所知:『要想使國家富強,務必先擴張領土;要想兵強馬壯,必須先使人民富足;要想得到天下,一定要先廣施仁政。
這三件事都做到以後,那麼天下自然可以獲得。
』如今大王地盤小而百姓窮,所以臣渴望大王先從容易的地方著手。
因為蜀國是一個偏僻小一柄一,而且是戎狄之邦的首領,並且像夏桀、商紂一樣紊亂,如果用秦國的兵力去攻打蜀國,就好像派狼群去驅逐羊群一樣簡單。
秦國得到蜀國的土地可以擴大版圖,得到蜀國的財富可以富足百姓;雖是用兵卻不傷害一般百姓。
並且又讓蜀國自動屈服。
所以秦雖然滅亡了蜀國,而諸侯不會認為是暴虐;即使秦搶走蜀國的一切財富珍寶,諸侯也不會以秦為貪。
可是我們只要做伐蜀一件事,就可以名利雙收,甚至還可以得到除暴安良的美名。
今天如果我們去攻打韓國,就等於是劫持天子了,這是一個千夫所指的惡名,而且也不見得能獲得什麼利益,反而落得一個不仁不義的壞名。
干天下人不願做的事情,實在是一件危險的事。
這其中危險在於: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同時齊是韓與周的友邦,周自己知道要失掉九鼎,韓自己清楚要失去三川,這樣兩國必然一精一誠合作,共同聯絡齊、趙去解楚、魏之圍,兩國會自動地把九鼎獻給楚,把土地割讓給魏,這一切大王是不能制止的,這也就是臣所說的危險所在。
因此,攻打韓國是失策,先伐蜀才是萬全之計。」
秦惠王說:「好的!毖人聽你的。」
於是秦國就出兵攻打蜀,經過10個月的征討,終於佔領了蜀地,把蜀主的名號改為侯,並且派秦臣陳莊去作蜀的相國。
蜀地既已劃歸秦國的版圖,秦國就越發強盛富足,而且更加輕視天下諸侯。
【評析】
鞏固事業之基礎在政治、經濟等鬥爭中居於首要地位。
元末朱元璋採納的「高鞏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以及古話「伏久者飛必高」「早秀不如晚成」等格言是各種事業中顛撲不破的真理。
雖然看起來一時的目標沒有達到,但基礎一性一的行動卻為目標的實現積蓄了根本的潛力和能量。
伐蜀對秦國崛起和稱霸起了決定一性一的作用,是可以與三國時代「隆中對」相媲美的戰略決策。
我們作事時,行動要求有計劃一性一,一件一件要逐漸升級,如登台階,低的台階是高的台階的必要鋪墊。
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辦事沉穩的人最忌好高鶩遠,心浮意躁。
強行實現過高的目的是不可能的,所期望的局面不會由於草率的行動馬上就來臨,「心想事成」只是神話。
在政界、商界經營一定要審時度勢,權衡得失,考證行動的現實可一操一作一性一。
政治就是一門把握可能一性一的藝術,在一個階段不能幹的事就應該不幹。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