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
文信侯欲攻趙以廣河間
【提要】
「自古英雄出少年」,年僅12歲的甘羅的口才與謀略比起那些老練的謀士與說客來,一點兒也不遜色。
小小年紀,就掌握了威一逼一十利誘、拉攏分化的政治權術和遊說技巧,讓古今無數人都對他刮目相看、心生傾慕。
【原文】
文信侯欲攻趙,以廣河間,使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質於秦。
文信侯因請張唐相燕,欲與燕共伐趙,以廣河間之地。
張唐辭曰:「燕者,必徑於趙,趙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
文信侯去而不快。
少庶子甘羅曰:「君侯何不快甚也?」
文信侯曰:「吾令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質矣。
今吾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
甘羅曰:「臣行之。」
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
甘羅曰:「夫項橐生七歲為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君其試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羅見張唐曰:「卿之功,孰與武安君?」
唐曰:「武安君戰勝攻取,不知其數;攻城墮邑,不知其數。
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
甘羅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與?」
曰:「知之。」
「應侯之用秦也,孰與文信侯專與?」
曰:「應侯不如文信侯專。」
曰:「卿明知為不如文信侯專歟?」
曰:「知之。」
甘羅曰:「應侯欲伐趙,武安君難之,去咸陽七里,絞而殺之。
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處矣?」
唐曰:「請因孺子而行!」令庫具車,廄具馬,府具幣,行有日矣。
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唐先報趙。」
見趙王,趙王郊迎。
謂趙王曰:「聞燕太子丹之入秦與?」
曰:「聞之。」
聞張唐之相燕與?」
曰:「聞之。」
「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張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
秦、燕不相欺,則伐趙,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也。
今王繼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
趙王立割五城以廣河間,歸燕太子。
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六縣,與秦什一。
【譯文】
文信侯呂不韋想攻打趙國以擴張他在河間的封地,他派剛成君蔡澤在燕國作大臣,經過三年努力,燕太子丹入秦為質。
文信侯又請秦人張唐到燕國作相國,以聯合燕國攻伐趙國、擴大他在河間的封地。
張唐推辭說:「到燕國去必須取道於趙國,由於過去伐趙結下仇怨,趙國正懸賞百里之地抓我。」
文信侯很不高興地令他退下。
少庶子甘羅問:「君侯為什麼這般不高興呢?」
文信侯說:「我讓剛成君蔡澤到燕國做了幾年工作,使太子丹入朝為質,一切就緒了,現在我親自請張唐到燕國為相,他竟推辭不去!」甘羅說:「我有辦法讓他去。」
文信侯厲聲斥到:「走開!我親自出馬他尚且無動於衷,你還能有什麼辦法!」甘羅辯解說:「古時項七歲時即為孔子師,我今年已十二歲了,君侯為何不讓我去試一試,為何不由分說便呵斥於我呢!」
於是甘羅拜謁張唐,問他:「閣下認為您的功勳比武安君如何?張唐說:「武安君戰功赫赫,攻城略地,不可勝數,我張唐不如他。」
甘羅問:「閣下果真自知功不及武安君嗎?」
張唐答道:「是的」甘羅又問:「閣下您看,當年執掌秦政的應侯范睢與今日文信侯相比,哪一個權勢更大?」
張唐說:「應該不如文信侯。」
甘羅問:「閣下確認這一點嗎?」
張唐說:「是的。」
甘羅說:「當年應侯想攻打趙國,可武安君阻攔他,結果應侯在離咸陽七里處絞死武安君。
現在文信侯親自請您去燕國任相,閣下卻左右不肯,我不知道閣下一身死何地啊!」張唐沉吟道:「那就麻煩您跟文信侯說我張唐樂意接受這一使命。」
於是他讓人準備車馬盤纏,擇日起程。
甘羅又去跟文信侯說:「請君侯替一我備五輛車子,讓我先去趙國替張唐打通關節。」
於是甘羅去見趙王,趙王親自到郊外迎接他。
甘羅問道:「大王聽說太子丹入秦為質的事嗎?」
趙王說:「也聽到了風聲。」
甘羅分析道:「太子丹到秦國,燕國就不敢背叛秦;張唐在燕,秦國也不會欺辱燕國。
秦、燕相親,就是為了伐趙,趙國就危險了。
秦、燕相好,別無他故,只是為了攻伐趙國,擴張河間地盤而已。
為大王計,若能送給我五座城邑去拓展河間之地,就能使秦國遣還太子丹,並且聯合趙國一道攻打燕國。」
趙王當即割讓五座城邑,秦國也打發太子丹歸燕。
趙國攻打燕國,得上谷三十六縣,分給秦國十分之一的土地。
【評析】
有志不在年高,中國傳統社會對青少年的壓抑是很嚴重的,比起宋以後的封建社會中後期,戰國時代對晚輩的相當尊重。
年輕人有膽識、少有傳統的束縛,只要領悟傳統的智慧,就可以幹出一番大事來。
所以作為年輕人,一定要自信,不要被年長者們嚇倒,而作為年長者,一定要積極扶持年輕人,重用年輕人。
甘羅悟透了人一性一的善惡和國家作為主體的利益所在,他用禍患來威脅張唐,終於使他就範。
他也用對趙國國家安全將要構成的巨大災難來震懼趙國,也使趙國屈服。
對待人一性一,要麼用肯定的、褒揚的、激勵的方式以利益和榮譽使他就範,要麼就要靠否定的、威脅的、懲罰的方式以恐懼和災難使他就範,人一性一中如果積極成分多,他就容易接受激勵的方式,如果人一性一中否定一性一的東西太多,那就只能「敬酒不吃吃罰酒」,採取威一逼一十和震懼的方式了。
國家間的交往也同此理。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