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
【提要】
趙威後即趙太后,惠文王之妻。
她雖然年事已高,但對國家政治的清明有著最樸素的理解,她僅僅從國家對個別人才的褒貶任用上就指出眾多治國為人之道。
【原文】
。
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
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
威後曰:「不然。
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捨本而問末者耶?」
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鍾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
是助王養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也?
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徹其環?,至老不嫁,以養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為人也,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
此率民而出於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
【譯文】
齊襄王派遣使者問候趙威後,還沒有打開書信,趙威後問使者:「今年收成還可以吧?百姓安樂嗎?你們大王無恙吧?」
使者有點不高興,說:「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問好,您不先問我們大王狀況卻打聽年成、百姓的狀況,這有點先卑後尊吧?」
趙威後回答說:「話不能這樣說。
如果沒有年成,百姓憑什麼繁衍生息?如果沒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稱尊?豈有捨本問末的道理?」
她接著又問:「齊有隱士鍾離子,還好吧?他主張有糧食的人讓他們有飯吃,沒糧食的人也讓他們有飯吃;有衣服的給他們衣服,沒有衣服的也給他們衣服,這是在幫助君王養活百姓,齊王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
葉陽子還好吧?他主張憐恤鰥寡孤獨,振濟窮困不足,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為何至今還不加以任用?北宮家的女兒嬰兒子還好嗎?她摘去耳環玉飾,至今不嫁,一心奉養雙親,用孝道為百姓作出表率,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獎?這樣的兩位隱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見,齊王怎能治理齊國、撫恤萬民呢?於陵的子仲這個人還活在世上嗎?他在上對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業,又不和諸侯交往,這是在引導百姓朝無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齊王為什麼至今還不處死他呢?」
【評析】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古人早已悟出了民一主政治的一精一髓,一個國家是以人民為尊貴,而非君主、統治者為尊貴的,這是近代人民一主權論在遠古的先聲。
「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君主只是為人民所認可的管理者,是「人民的公僕」,中國這種傳統的民本主義思想淵源於先秦戰國,對當時的政治家和各國首腦們認識國家的實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矯正了統治者霸權主義的國家觀念,清明的領一導一人應該明白只有以民為貴、以民為主,才能政通人和、長治久安。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