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戰國策》讀後感——誹謗和誹謗:「華表」最初是道路牌,後來有人在上面議論政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戰國策》《戰國策》讀後感——誹謗和誹謗

戰國策

《戰國策》讀後感——誹謗和誹謗

天一安一門外有兩個華表,傳自唐堯時代。

「華表」最初是道路牌,後來有人在上面議論政治得失,漸漸成為制度,稱為「誹謗木」,是最早的自一由言論工具之一。

既然是議論得失,難免人之常情,是議論過失為主。

當時識字率很低,有能力在誹謗木上書寫的,只有少數的一精一英,所以唐堯還有一個「敢諫鼓」,想提建議的可以擊鼓,不識字的也可以用,估計也只限於上層人物。

到了周厲王后期(公元前845年左右),住在國都裡的人們紛紛議論厲王的過失。

召公虎跟厲王說:「百姓受不了君王的命令了!」厲王生氣了,後果很嚴重,命令一個衛國的巫者監視指責自己的人,一旦發現,就要殺掉。

之所以是巫者,因為當時巫、史都是國家的文化一精一英。

國都裡再也沒有人敢說話,厲王很高興,跟召公說:「你看!我能止住謗言,大家終於不敢說話了。」

召公就提出了著名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理論:「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嚴重。

河水堵塞衝破堤壩就會傷人,百姓也像河水一樣。

治理河水,要疏導使它暢通;治理百姓,要開導他們,讓他們把話說出來。」

厲王覺得自己掩耳盜鈴很成功,根本聽不進去召公的話,結果三年之後,大家一起把厲王流放到彘地去了。

大約五百年後,鄒忌的妻、妾、客人都說自己比城北徐公漂亮,可他自己覺得自己完全比不上,因此睡覺的時候也放不下這件事,輾轉反側想明白了一個道理,妻子是因為偏一愛一自己,妾室是因為害怕自己,客人是因為有求於自己,所以都說自己比城北徐公漂亮。

於是他去求見齊威王,指出威王受到宮婦、左右、大臣和百姓的蒙蔽,齊威王是個聰明人,下令:「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受上等獎賞;書面規勸我的,受中等獎賞;在公共場所指出我的過失(謗議於市朝),使我聽聞的,受下等獎賞。」

過了一年之後,盡然已經達到想找茬都找不到的地步,燕、趙、韓、魏等國紛紛示好。

常常有人把周厲王止謗和齊威王納諫放在一起比較,其實這裡面有很大的區別。

其一,齊威王的時代,已是七國爭雄的戰國時代,外部競爭者的存在,使治國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名臣良將可以有很大的自一由來挑選效忠的君主,沒有太多的國家概念,因此相對而言,納諫和寬容是比較容易的,也因為寬容環境的存在,當時士人肆無忌憚的議論政治,這才出現了中國史上第一次百家爭鳴。

反觀周厲王的時代,離武王滅商已有二百年,商紂亡國的故事早已沒有威懾力。

周天子的威信還在,縱觀四鄰,並沒有足夠強大的對手。

周厲王不過是止謗,到後來秦始皇一統天下,就令「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於厲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這時候,誹謗就轉義為詆毀中傷、誹謗之罪了。

始皇帝沒有想到的是,將來還有人以唐堯「誹謗」之意引蛇出洞,以他始皇「誹謗」之意一網打盡,極盡漢語之妙用。

所以,在一個競爭的時代,寬容是多少的問題,在一個缺乏競爭的時代,寬容就變成有無的問題。

中國第二次百家爭鳴出現在民國時期也是同樣的道理。

寬容,靠得絕對不是單純的理念,而更多的依賴於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上的平衡。

第二,齊國歷來是富饒之國,工商業發達,相對而言,商人不太關注什麼政治傾向、道德主張,講究實用主義,缺乏原教旨主義,這使得齊國的寬容氣氛相對較強。

齊國和魯國各有一個特色建築,所謂特色建築,比如黃金台,一聽就知道是燕國的。

齊國在臨淄創辦了稷下學宮,允許自一由講學。

魯國有一個兩觀,觀在宮門兩邊,積土為台,台上有望樓,可以遠眺,故曰觀,約等於天一安一門,一般的諸侯國只有一觀,魯國因為周公旦的緣故,有東西兩觀,和周天子齊平,後來孔子殺少正卯就是在東觀之下。

這兩個特色建築代表了兩種極端:商人和道德家、思想自一由和專制。

位處交通要道的鄭國也有一個特色建築,鄉校。

鄉校,當時鄉間的公共建築,既是學校,又是鄉人聚會議事的場所。

大概每個諸侯國都有,但只有鄭國的出了名。

原因是子產執政鄭國時,鄭國人喜歡在鄉校扎堆,議論執政者的得失成敗,這也是誹謗木的意思。

公元542年,鄭國大夫然明跟子產說:「把鄉校毀掉,如何?」

子產回答說:「為什麼要這樣?人們早晚幹完活聚集在一起,討論執政的得失。

他們喜歡的,我就推行,他們厭惡的,我就改正,他們是我的老師,怎麼能毀掉呢?我聽說過盡力做好事來減少怨恨,沒聽過依仗權勢可以防止怨恨的。

毀掉鄉校,可以制止言論,然而就像堵塞河道一樣危險。

大決口一來,傷人必多,我也挽救不了,不如開個小口因勢利導,我聽見議論也可以當作良藥。」

然明自愧不如。

孔子聽到後評論說:「以這些話來看,人們說子產不仁,我不相信。」

子產死後孔子對他的評價也很高:「他是古代傳下來有仁一愛一的人。」

這種寬容的理念,很大程度也是因為鄭國地處大國之間,商業發達的緣故。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戰國策
《戰國策》譯析《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攻宜陽《戰國策》在線閱讀——東周欲為稻《戰國策》在線閱讀——周文君免工師籍《戰國策》在線閱讀——溫人之周《戰國策》在線閱讀——杜赫欲重景翠於周《戰國策》在線閱讀——宮他亡西周之東周《戰國策》白話解析——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戰國策》白話解析——秦令樗裡疾以車百乘入周《戰國策》白話解析——雍氏之役《戰國策》白話解析——蘇厲謂周君《戰國策》白話解析——司寇布為周最謂周君《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欲攻周《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惠王謂寒泉子曰《戰國策》原文 翻譯——張儀說秦王曰《戰國策》原文 翻譯——司馬錯與張儀爭論於秦惠王前《戰國策》原文 翻譯——楚攻魏張儀謂秦王《戰國策》原文 翻譯——張儀又惡陳軫於秦王《戰國策》原文 翻譯——陳軫去楚之秦《戰國策》原文 翻譯——齊助楚攻秦《戰國策》原文 翻譯——醫扁鵲見秦武王《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武王謂甘茂曰《戰國策》原文 翻譯——甘茂亡秦且之齊《戰國策》原文 翻譯——秦宣太后愛魏丑夫秦客卿造謂穰侯曰范睢因王稽入秦范睢至秦范睢曰臣居山東天下之士合從相聚於趙應侯失韓之汝南秦攻邯鄲蔡澤見逐於趙秦昭王謂左右秦王欲見頓弱頃襄王二十年或為六國說秦王謂秦王秦王與中期爭論濮陽人呂不韋文信侯欲攻趙以廣河間文信侯出走四國為一靖郭君將城薛靖郭君善齊貌辨成侯鄒忌為齊相田忌亡齊而楚鄒忌修八尺有餘秦假道韓魏以攻齊秦伐魏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張儀為秦連橫齊王張儀事秦惠王昭陽為楚伐魏秦攻趙長平楚王死太子在齊質齊王夫人死孟嘗君將入秦孟嘗君舍人孟嘗君出行五國齊欲伐魏淳於髡謂齊王齊人有馮諼齊宣王見顏先生王斗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齊人見田駢蘇秦說齊閔王齊負郭之民有狐晅者燕攻齊取七十餘城燕攻齊齊破齊閔王之遇殺齊王建入朝於秦五國約以伐齊楚宣王問群臣曰江乙說於安陵君韓公叔有齊魏蘇秦為趙合從說楚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說楚威王問於莫敖子華魏相翟強死楚懷王拘張儀楚襄王為太子之時蘇子謂楚王曰蘇秦之楚張儀之楚貧張儀逐惠施於魏魏王遺楚王美人莊辛謂楚襄王曰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客說春申君曰天下合縱使魏加楚考烈王無子知伯從韓魏兵以攻趙晉畢陽之孫豫讓腹擊為室而鉅蘇秦說李兌趙王封孟嘗君以武城蘇秦從燕之趙始合從張儀為秦連橫說趙王武靈王平晝閒居趙惠文王三十年秦圍趙之邯鄲鄭同北見趙王齊欲攻宋秦令起賈禁之五國伐秦無功客見趙王趙太后新用事知伯索地於魏桓子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魏武侯與諸大夫浮於西河蘇子為趙合從說魏王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張儀以秦相魏公孫衍為魏將犀首田盼欲得齊魏之兵魏惠王死田需貴於魏王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梁王魏嬰觴諸侯於范台秦敗魏於華齊欲伐魏秦使趙攻魏獻書秦王魏王問張旄秦攻韓之管長平之役魏王欲攻邯鄲信陵君殺晉鄙秦王使人謂安陵君申子請仕其從兄官蘇秦為楚合從說韓王張儀為秦連橫說韓王五國約而攻秦秦韓戰於濁澤楚圍雍氏五月齊令周最使鄭公叔且殺幾瑟史疾為韓使楚韓傀相韓或謂韓公仲或謂韓王曰秦大國韓氏逐向晉於周安邑之御史死章段干越人謂新城君蘇秦將為從北說燕文侯燕文公時人有惡蘇秦於燕王者張儀為秦破從連橫宮他為燕魏燕昭王收破燕蘇代為燕說齊蘇代自齊獻書於燕王燕饑趙將伐之昌國君樂毅趙且伐燕燕太子丹質於秦亡歸公輸般為楚設機智伯欲伐衛智伯欲伐衛衛嗣君時胥靡逃之魏陰姬與江姬爭為後中山君饗都士讀《戰國策》有感《戰國策》讀後感《戰國策》讀後感——誹謗和誹謗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