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卷七十四·史部三十○地理類存目三
△《吳興掌故集》·十七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徐獻忠撰。
獻忠字伯臣,一號長谷,華亭人。
嘉靖乙酉舉人,官奉化縣知縣。
《明史·文苑傳》附見《文徵明傳》中。
是編乃其寓居湖州時所作,分類十三,曰《宦業》,曰《鄉賢》,曰《游寓》,曰《著述》,曰《金石刻》,曰《藝文》,曰《名園》,曰《古跡》,曰《山墟》,曰《水利》,曰《風土》,曰《物產》,曰《雜考》。
考訂多未詳審。
如所載寓賢,以作《漁隱叢話》之胡仔列入明代,尤為舛誤也。
△《廣東通志初稿》·四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戴撰。
字孟光,號石屏,奉化人。
嘉靖丙戌進士,官至僉都御史巡撫廣東。
是書乃於嘉靖乙未以臨代之時兩月而成,未免涉於潦草。
其門類亦多未當,如《人物》之外別立《道學》一門,介於《學校》、《風俗》之間。
雖本之《宋史》,而於地誌為創聞。
位置先後,亦非其所。
又《政紀》一門,凡歷代竄流嶺表之人皆備書之。
此自朝政,何與輿圖。
又《行次》一門,惟紀宋末崖山之事。
此在史氏為大綱,在地誌則軼事矣。
別為標目,更未允愜也。
△《平涼府通志》·十三卷(陝西巡撫采進本)
明趙時春撰。
時春字景仁,號浚谷,平涼人。
嘉靖丙戌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事跡具《明史》本傳。
是書以平涼為西北要地,舊未有志,因創修之。
分十七門,曰《建革》,曰《山川》,曰《戶口》,曰《田賦》,曰《物產》,曰《壇祠》,曰《藩封》,曰《官師》,曰《兵制》,曰《學校》,曰《人物》,曰《孝節》,曰《風俗》,曰《河渠》,曰《寇戎》,曰《寺觀》,曰《祥異》。
其考證敘述,具有史法,在關中諸志之內,最為有名。
惜其漫漶磨滅,已不可繕寫,故僅存其目於此焉。
△《南畿志》·六十四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聞人詮撰。
詮字邦正,餘姚人。
嘉靖丙戌進士,官至湖廣按察司副使。
明以應天府為南京,稱根本重地。
有京城圖志,僅載都城,未詳郡縣。
詮以監察御史提督南畿學政,因與南京太僕寺卿陳沂纂輯是書。
沂即撰《金陵古今圖考》及《金陵世紀》者也。
前三卷為總志,分子目凡八,次列十四府、四州,分子目凡十二。
采掇尚為簡核,而亦不免於訛漏。
△《湖州府志》·十四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唐樞撰。
樞有《易修墨守》,已著錄。
是書分《土地》、《人民》、《政事》三門。
每門各綴以子目,與他志小異。
然如《沿革》之中,參述祥異,體例亦未能精當也。
△《嘉興府圖記》·二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趙文華撰。
文華,慈人。
嘉靖己丑進士,官至工部尚書。
《明史·奸臣傳》附見《嚴嵩傳》中。
是書乃文華官通政使時,遭憂家居,應郡守之請而作。
分《方畫》、《邦制》、《物土》、《人文》凡四門,而附以《叢記》。
敘述頗有體例,其《方畫》每朝為一地圖,殊可為法。
然文華小人之尤,其姓名人羞稱之。
故傳本頗稀,此殆毀棄之餘歟。
△《滁州志》·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胡松撰。
松字汝茂,滁州人。
嘉靖己丑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謚恭肅。
事跡具《明史》本傳。
同時又有績溪胡松,字茂卿。
正德甲戌進士,官至工部尚書。
《明史》以二人合傳,以名姓相同故也。
是編乃松官禮部精膳司郎中,以使事歸里,知州林元倫屬成此志。
先述《天文》、《山川》、《物產》,各為一篇。
次則皆以編年紀事,間附論斷,與他地誌分目者不同。
然傳記、輿圖,各有本例。
以志名而用史體,文雖創而義則乖矣。
△《嘉靖全州志》·六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謝少南撰。
少南,上元人。
嘉靖壬辰進士,官至廣西提學僉事。
全州置於石晉,洪武元年,改州為府。
九年復為州,領灌陽縣。
國朝始以全州、灌陽同隸桂林府。
此志輯於嘉靖己酉。
其時灌陽為州屬,故各門皆載灌陽也。
全州舊有志,少南重加修輯。
凡為綱七,為目五十有八。
其《建置門》所載沿革云:「隋平陳,改洮陽為湘源。」
不知隋改隸永州,載於《隋書·地理志》甚詳。
又不載後周時地屬南唐。
洮水出洮陽縣,載於《水經注》,亦未徵引。
均未免脫略也。
△《嘉靖邵武府志》·十五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陳讓撰。
讓字以禮。
嘉靖壬辰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是編成於嘉靖癸卯,分《天文》、《地理》、《王制》、《人物》、《外志》五大綱,系以二十八子目,附以三國三表。
其特創之例,在以應候附星野。
遂使農家占驗,冠於郡邑建置之前。
蓋牽於《天文》自為一門,不得不爾。
其實分野之說,以二十八宿割屬九州,既已聚訟。
以嶺外蠻荒之地,引而測驗於揚州,益茫然矣。
揚州占牛女,既已疑似;邵武一郡而亦占牛女,更牛之一毛矣。
故劉基清類天文分野之書,今推步家不用。
近時李光地注《禹貢》,亦主閩屬揚州之說。
是猶楊僕移關耳,非篤論也。
又《人物》門中別立《李忠定世家》一篇,何、李二氏世家一篇,亦為創例。
世家者以爵土世其家也,司馬遷以特筆尊孔子,蓋以子孫世守其祀。
顏、曾、孟以下無不列傳矣,李綱等雖曰賢者,豈可僭用孔子例乎!
△《嘉靖真定府志》·三十三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雷禮撰。
禮有《六朝索隱》,已著錄。
是編乃禮以吏部考功司郎中謫大名通判時奉檄所修。
為圖一,表四,紀四,志九,傳十五。
法綱目體,大書以敘事,分注以載言。
又分立《諸侯王表》、《帝系傳》、《后妃傳》、《世家傳》,均與地誌之例不合。
又表、傳所載,事皆復出,尤非體也。
△《嘉靖河間府志》·二十八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樊深撰。
深號西田,河間人。
嘉靖壬辰進士,官至通政司通政使。
事跡附見《明史·楊思忠傳》。
其以深為大同人,則因深以軍籍登第也。
是編成於嘉靖庚子。
凡十六門,分子目六十有一。
是時天津衛未分為府,興濟縣亦尚未廢。
河間所屬凡州二縣十六,故今天津滄州、靜海、青縣、鹽山、慶、南皮皆並載志中。
深自序稱:「一方之山川墳土,習俗往跡,鹹輯罔遺。
若夫述怪誕以表奇特,著事應以實祥異,增仙釋以備觀覽,名教之所禁者,皆得而略焉。」
其體例頗謹嚴。
而采掇古事,不免貪多;假借附會,均所不免。
仍不出明人地誌之積習也。
△《陝西行都司志》·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
《千頃堂書目》作包節撰。
考節字元達,華亭人,占籍嘉興。
嘉靖壬辰進士,官監察御史,出按湖廣。
抗疏劾守陵大廖斌不法,反被誣下詔獄。
謫莊浪衛,卒於戍所。
隆慶初,追贈光祿寺少卿。
事跡具《明史》本傳。
此書紀事止於嘉靖,且莊浪衛正陝西地,當即節書矣。
凡分《地理》、《建置》、《官師》、《兵防》、《歲計》、《人物》六門,而以所屬各衛分載其中。
能闕所不知,故簡陋而不荒謬。
凡例謂學校、祀典不立類,以建置大端,惟此二事,故統置於《建置》之下,例殊未允。
自郡縣、山川、人物以外,無一不從建置起,能全附之《建置》乎?
△《嘉靖貴州通志》·十二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張道撰,謝東山刪正。
道,裡貫未詳。
官貴州宣慰司訓導。
東山,射洪人。
嘉靖辛丑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
其刊定此書時,則官貴州按察司副使也。
書頗簡略,以《孝義》、《隱逸》別於《人物》之外,而如陸京、張伯安諸人又以孝友入《人物誌》,亦無體例也。
△《北地紀》·四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汪來撰。
來字君復,天津衛人。
嘉靖辛丑進士,官慶陽府知府。
慶陽為漢北地郡,故以名書。
不分門目,惟以時代先後為序。
采事跡詩文之有關慶陽者,得八十一人。
以後稷居首,次以淳維,而自附其名於末。
故實、藝文,錯雜互編;人物、名宦,混淆並列。
為從來志乘所未有。
其前三卷題來名,而四卷獨標北地舉人孫倌撰。
蓋末卷皆來之文章,嫌於自炫,故托之倌雲。
△《括蒼匯紀》·十五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何堂撰。
堂字振卿,號賓巖,處州衛人。
嘉靖丁未進士,官至江西提學僉事。
堂以處州舊志,十邑各為一編,體例不當。
又自成化以後,記載闕如,因匯為是編。
考隋代始置處州,治括蒼縣,本以括蒼山得名,今為處州。
全府之志,不應以一縣冠一郡。
又不應以一山該一境。
名實相乖,於義未允。
然宋無吳郡,而范成大為《吳郡志》。
則訛誤相沿,亦不自堂輩始矣。
△《萬曆開封府志》·三十四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曹金撰。
金,祥符人。
嘉靖丁未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巡撫陝西。
是書與他志體例略同。
惟以《仙釋》居前,《宦跡》居後。
而《仙釋》、《宦跡》之間又介以《藝文》,編次殊為無法。
△《嘉靖仁和縣志》·十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沈朝宣撰。
朝宣字三吾,仁和人。
官江陵知縣。
此志撰於嘉靖已酉,凡例謂義類悉依洪武《府志》,案《西湖遊覽志》云:「洪武初,徐一夔著《杭州府志》,頗稱簡明。」
則所據者一夔本也。
體例頗謹嚴,較他地誌之冗濫,差為勝之。
其稱杭州府舊志備載詔赦,蓋用《鹹淳臨安志》例。
不知其時臨安為都城,所以備錄。
明代已非都城,即為贅文,其說最協。
至於碑刻之文,只載其目,使後世無從考證,則失之太簡。
又引用諸書,或足以己意,皆不著其所出,則益啟杜撰之門矣。
其書舊未刊板,萬曆中諸生鄭圭有抄本,為邑令周宗建攜去。
國朝順治丁酉,錢塘知縣沈某,於宗建家求得之,邑人朱之浩始為傳寫之。
浩跋稱其時贅細注,略而不詳,尚需增輯雲。
△《萬曆湖廣總志》·九十八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徐學謨撰。
學謨有《春秋億》,已著錄。
學謨四任湖廣,習其故事,此其萬曆中為左布政使時作也。
不以州郡分卷,惟以事類編輯。
分三十二門,命曰《總志》。
其削去各志所書《禮樂》一門、《紀事》一門。
以會典通行,不為一地而設;國史事秘,本非外臣所窺。
其論亦頗有裁製。
然通行之典制,本不專繫於一地,刪之可也。
至於朝廷政令專為一地而發者,有詔諭可稽,有奏議可考,亦有案牘可尋,實不待披求國史,然後能知。
此則欲省編輯之力,姑為托詞者矣。
△《定遠縣志》·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高鶴撰。
鶴字若齡,山陰人。
嘉靖庚戌進士,官定遠縣知縣。
是書自序稱「杜門三日而成」。
世無此理,或刊本訛月為日歟?其記載甚簡略,而體例乃頗冗雜。
列《疆域道路》於《建置沿革》之前,是未出縣名,先臚縣境。
所謂四界八至,不知為何地而言,端緒殊覺倒置。
至於《屯田》一門僅四行,《惠政》一門僅三行。
又《職官題名》之下各書其人之字號,如書肆宦籍之式,亦皆非體也。
△《續朝邑縣志》·八卷(陝西巡撫采進本)
明王學謨撰。
學謨字子揚,朝邑人。
嘉靖癸丑進士,官至大同左衛兵備道。
初,正德己卯,韓邦靖作《朝邑縣志》,當時號為佳本。
學謨此志,成於萬曆甲申,繼邦靖之志而作,故以續名。
然名為續邦靖書,而邦靖所錄,此志仍錄。
蓋病邦靖之略,而欲以詳贍勝之。
特以邦靖名重,不敢訟言相攻,故諱曰續耳。
自序謂匠意綴詞,稍稍自異,其大旨可見。
觀所敘錄,視冗濫之輿記尚為有法,然筆力去邦靖遠矣。
△《三郡圖說》·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王世懋撰。
世懋有《卻金傳》,已著錄。
是編乃其官分守九江道時所作。
三郡者,一饒州,二南康,三九江,皆所隸也。
凡地之沖僻,俗之澆淳,民之利病,皆撮舉其大端,而不以山川、古跡、登臨題詠為重。
蓋猶有古輿圖之遺法。
末有世懋自跋,稱直指使者東萊趙公命郡縣長吏圖其地境,而系說於圖後。
既而以所說失實,屬世懋改定之,故以《圖說》為名,而不具其圖雲。
△《萬曆廣東通志》·七十二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郭、王學曾、袁昌祚同撰。
,南海人。
嘉靖壬戌進士,官至布政使,加光祿寺卿。
學曾履貫未詳,官光祿寺丞。
昌祚,東莞人。
隆慶辛未進士,官布政司參議。
是書成於萬曆壬寅,凡為《藩省志》十三卷,《郡縣志》四十九卷,《藝文志》三卷,《外志》七卷。
其《藩省志》輿圖之後,即列《事紀》五卷,茫無端緒。
惟《仙釋》、《寺觀》列之《外志》,較他志體例為協。
又增《罪放》、《貪酷》二門,以示譏貶。
則彷彿《嘉靖江西志》例也。
△《嘉靖貴州圖經新志》·十八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趙贊撰。
贊,葉榆人。
官貴州宣慰使司儒學教授。
是編成於嘉靖中。
其凡例謂舊志考究采掇,掛漏可笑,然此書亦殊舛陋。
如第二卷內所載題詠,每詩皆取一句,大書於上,而以全詩細字分注於下,是何體例也?
△《萬曆四川總志》·三十四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魏樸如、游樸、童良同撰,提學副使南海郭裁正之。
樸如題敘州府同知,良題諸生,皆不知其裡貫。
樸,福寧人。
萬曆甲戌進士,官成都府推官。
是書凡《省志》四卷,《郡縣志》十四卷,《經略志》附以《雜記》,共十四卷,《文》八卷,《詩》四卷。
其書於尹吉甫、商瞿、董永、楊時之類,舊志誤收者,頗有駁正;於趙戒、張商英之類,舊志濫美者,亦頗有簡汰。
惟《職官》不載守令,未免疏略。
而以先代《帝紀》列於前,亦非輿記之體也。
△《安邱縣志》·二十八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明馬文煒撰。
文煒字仲韜,號定宇,安邱人。
嘉靖壬戌進士,官至右都御史,巡撫江西。
是志成於萬曆己丑,體例頗為謹嚴,其《沿革》、《封建》、《秩官》、《貢舉》、《封》俱列為表,《藝文》惟列古人著述。
較他志亦為清省。
惟《典禮》、《雅樂》,國家通制,非安邱所獨有,而各為一考。
此劉知幾所論「《天文》諸志誤學《史記》者也」。
(《史記》括黃帝以來,故可立《天官》一書,至歷代非各有一天,無庸復志。
其說具《史通·表志篇》中。
)《藝文》之末,附詩二十首,文九篇,可謂刪除冗濫矣。
然何不用范成大《吳郡志》例,散載各條之下乎?《總記》二篇,尤多氾濫。
漢惠帝七年,日食於危。
文帝七年,水土合於危後。
七年,有星孛於西方,其末指虛。
此果為安邱垂象耶?漢封劉常為安邱侯,此就國者也,於法當書。
唐封張說為安邱侯,此與安邱風馬牛矣。
可入說傳,不必入《安邱志》也。
蓋雖稍廓地誌之惡習,而猶未能免俗雲。
△《嘉靖江都縣志》·八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葛洞撰。
洞字近園,江都人。
初,江都以附郭無專志,嘉靖壬戌,知縣趙訥屬洞因府志而增葺之,凡八門。
藝文用《吳郡志》例,附各門之內。
其《人物》一門則訥所裁定也。
草創之初,記載殊為簡略。
每條末所繫論贊,皆以「知縣趙曰」四字冠之。
是縣令諭示鄉民之體也,以入志書,不學甚矣。
△《紹興府志》·五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張元忭、孫廣同撰。
元忭字子藎,山陰人。
隆慶辛未進士,官至左諭德,事跡具《明史·儒林傳》。
廣有《月峰評經》,已著錄。
是志分十八門,每門以圖列於書後。
較他志易於循覽,體例頗善。
末為《序志》一卷,凡紹興地誌諸書,自《越絕書》、《吳越春秋》以下,一一考核其源流得失,亦為創格。
△《豐潤縣志》·十三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石邦政撰。
邦政,豐潤人。
其書成於隆慶庚午,門目冗雜,絕無義例。
且於歷代帝王妄為區別,以行款高下,示其予奪,尤為無理。
△《隆慶永州府志》·十七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史朝富、陳良珍同撰。
朝富,晉江人。
嘉靖癸丑進士,官永州府知府。
良珍,南海人。
官永州府推官。
《永州志》編於成化,續於嘉靖。
朝富謂前志核而簡,後志詳而雜。
因斟酌其間,以為此志。
成於隆慶庚午,凡《圖經》一,《紀》一,《表》三,《志》七,《傳》五。
其《人物表》一卷,自漢訖明,第其差等,後加論贊。
謂周濂溪乃三代以上人物,雖宗《漢書》之例,而非志書體也。
又既作《郡邑紀》,復作《郡邑表》,亦未免冗雜。
△《萬曆江都縣志》·八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陸君弼撰。
君弼,江都人。
萬曆中貢生。
是書因嘉靖壬戌葛洞舊志重修,而以史法變其體例。
曰《紀》,曰《表》,曰《志》,曰《傳》。
《紀》之目一,《表》之目五,《志》之目七,《傳》之目十。
夫史之有紀,為帝王作也,稱之一邑則僭矣。
其表較他志頗善,然既作《郡縣紀》,又作《郡縣表》,繁複與《永州志》同。
提封萬井,周制也,以名疆域,不免閣虯戶之譏。
其《郡縣紀》中稱建興中吳主亮使衛尉馮朝城廣陵,三年冬十月,魏主以舟師擊吳,登廣陵故城。
案,吳城廣陵在五鳳二年,當魏正始二年,曹丕擊吳則在黃初三年。
先後顛倒三十年,不知何以舛誤至是也。
△《萬曆衡州府志》·十五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伍讓撰。
讓,衡陽人。
萬曆甲戌進士,官至貴州提學僉事。
是志成於萬曆乙酉,舊本簽題《弘治衡州府志》,誤也。
凡十一門,又各有附錄。
然如並天文於地理,用《漢書》例可也。
統詞章於學校,是何例乎?其《沿革門》云「宋元嘉中以衡陽湘東為王國」,不知宋時只衡陽國為衡州地。
又云「唐天寶元年改為衡陽郡」,不知先已改衡山郡。
大抵草略成編耳。
△《天啟贛州府志》·二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謝詔撰。
詔,贛縣人。
萬曆甲戌進士,官至四川左布政使。
贛州舊志修於嘉靖丙申。
天啟元年辛酉,詔續修之。
為類十四,為目七十九。
其體例頗為舛互,亦多錯誤。
如亭館舊跡,例應敘於《古跡門》,乃悉歸之《營建志》。
則古來勝地,似悉建於明代矣。
又《鄉賢志》分《行業》、《忠義》、《孝友》各門,又別立《質行》一門,未免繁複。
又《沿革門》謂晉太康三年改為南康郡。
今考《晉書》,乃太康二年,非三年也。
△《萬曆德州志》·十二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李龠撰,龠,長洲人。
萬曆二年以貢生官德州學正。
是編為目凡十一。
明制,德州領德平、平原二縣,而志惟載本州,不及屬邑。
凡例謂二邑各自有志,故不載,是猶可也。
於《建置志》特立《坊表》一門,已覺淺陋;至寓賢即屬流寓,並非盡通籍之人,乃敘於《宦績》,更為龐雜。
且德州為漕運孔道,《山川》一門,不載運河,則脫略已甚矣。
是書所列職官,至天啟中止。
即學正一官,龠後尚有二十人,則又續有增益,非龠舊本矣。
△《通州志》·八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沈明臣撰。
明臣字嘉則,鄞縣人。
嘉靖中諸生,嘗與徐渭同參胡宗憲幕府。
《明史·文苑傳》附見《徐渭傳》中。
明南直隸、北直隸皆有通州。
此編南通州《志》也。
書成於萬曆丁丑,其《秩官》、《科第》諸門,皆括之以表,於例頗善。
△《萬曆應天府志》·三十三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王一化撰。
一化裡貫、始末皆未詳。
其作此書時,則官應天府教授也。
應天在明為南京,而舊無府志。
萬曆丁丑,一化始創是編。
凡為《紀》三,《表》九,《志》十一,《傳》九。
如《郡紀門》引《金陵志》、《水經注》、《荊州記》諸書以證揚州之三江,又引《括地誌》以證丹陽之屬秦鄣郡,援據頗為該洽。
又如引宋《景定志》及《通鑒注》,謂丹陽治所即漢之宛陵,亦足證舊志之誤。
又《明會典》,及《明史·職官志》諸書,皆載明封爵,惟公、侯、伯三等。
志中《封爵表》,詳載孫炎之追封男爵,頗足補史傳之闕佚。
然如靈谷諸寺,創自齊、梁,舊跡見於《景定志》、《建康志》、《丹陽記》諸書者甚詳,乃遺漏不載,則疏漏亦尚未免也。
△《閩書》·一百五十四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何喬遠撰。
喬遠字稚孝,號匪莪,晉江人。
萬曆丙戌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
事跡附見《明史·洪文衡傳》。
閩自唐林有《閩中記》,宋慶歷中林世程重修之。
歷南宋及元,皆無總志。
明成化間,莆人黃仲昭始為《八閩通志》。
王應山復為《閩大記》、《閩都記》、《全閩記略》,皆草創未備。
喬遠乃薈萃郡邑各志,參考前代載記,以成是書。
分二十二門,曰《分野》,曰《方域》,曰《建置》,曰《風俗》,曰《版籍》,曰《圉》,曰《前帝》,曰《君長》,曰《文蒞》,曰《武軍》,曰《英舊》,曰《方技》,曰《宦寺》,曰《方外》,曰《閨閣》,曰《島夷》,曰《靈祀》,曰《祥異》,曰《萑葦》,曰《南產》,曰《蓄德》,曰《我私》。
其標目詭異,多乖志例。
《圉志》載兵防及將弁兵士額數,而復有《武軍志》以詳其人。
《文蒞志》則合職官、名宦而為一,分並均失其當。
《前帝志》載宋端宗及少帝,端宗雖即位於福州,然正史已詳,不宜復入志中。
且帝即位於粵之岡洲,尤與閩無涉。
《英舊志》載人物,而復分《縉紳》、《弁》、《關柝》、《韋布》、《閭巷》、《僑寓》、《裔派》為七類,轉覺淆雜。
《宦寺志》專載五代林延遇,明張敏、蕭敬三人,亦非志中所應有。
《蓄德志》雜載叢談逸事,並及詩話文評,於名為不稱。
《我私志》則喬遠自志其宗族,雖仿古人自敘之例,而稱名不典,語多鄙野。
其文辭亦好刊削,字句往往不可句讀。
蓋不能出明人纖佻矯飾之習。
《明史》本傳亦稱「所撰《閩書》一百五十卷(案書實一百五十四卷,蓋刊本誤脫一四字),頗行於世,然援據多舛」雲。
△《萬曆濟寧州志》·八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王國楨撰。
國楨字翼廷,安邑人。
萬曆己丑進士,官至濟寧兵河道副使。
以州志舊本殘闕,屬諸生朱夢得、張維屏分纂,而國楨為之裁定。
列目凡八,又分子目五十。
僅三月而成書,故其間春駁掛漏,不一而足。
△《南康志》·十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田撰。
,大田人。
隆慶辛未進士,官南康府知府。
是書成於萬曆癸巳。
門目雖繁,而條貫有序,猶輿記中之不甚猥雜者。
△《順天府志》·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謝傑撰,沈應文續成之。
傑有《使琉球錄》,已著錄。
應文字徵甫,餘姚人。
隆慶戊辰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是書成於萬曆癸巳,頗為簡略。
所立《金門圖》、《京兆圖》諸名,粉飾求新,尤明季纖佻之習。
△《萬曆信陽州志》·八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劉尚樸撰。
尚樸,信陽人。
萬曆乙未進士,官至山東布政司參政。
先是,州人禮部侍郎何洛文撰州志未成。
尚樸采其遺稿,續作此書。
凡為類十九,成於萬曆丁巳。
序次冗雜,殊乖體要。
△《萬曆饒州府志》·四十五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陳大綬撰。
大綬,浮梁人。
萬曆乙未進士,官至福建布政使參議。
饒州自正德辛未劉錄撰志以後,百有餘年,大綬始撰此志。
分十三門,又分子目八十。
書成於萬曆乙卯,其中如寺觀之建自唐宋者,應敘於《古跡》,乃歸於《秩祀門》。
二氏非秩祀也。
《輿地誌》既分《山》、《水》為二門,而《古跡門》內又載石城山。
殊無條理。
《沿革門》載漢建安十五年孫權置鄱陽郡,治舊縣,不知初治在鄱陽,後徙治吳芮故城。
亦考之未詳也。
△《岳郡圖說》·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黃元忠撰。
元忠字整,鄞縣人。
萬曆中由國子監學正出為岳州府通判。
是編具述岳州郡城及所屬一州七縣三衛形勝,然題曰《圖說》,而止有說無圖,疑佚其半也。
△《海鹽縣圖經》·十六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胡震亨撰。
震亨字孝轅,晚自稱叟,海鹽人。
萬曆丁酉舉人,由固城縣教諭歷官兵部員外郎。
是書凡七篇,首《方域》,次《食貨》,次《戍海》,次《堤海》,次《官師》,次《人物》,次《雜識》。
蓋與姚士參修而成。
然不署士之名,僅見卷首樊維城序中。
其不曰《志》而曰《圖經》者,用北宋州縣圖經例也。
△《萬曆容城縣志》·七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蔣如蘋撰。
如蘋字賓王,益都人。
由貢生官容城縣知縣。
初,隆慶間邑令李蓁春創為縣志,自隆慶三年以後,事跡無徵。
萬曆甲辰,如蘋增補為是編。
凡十類,其創立《宮室門》,已失縣志之例。
又《輿地誌》所載唐復置縣,後罷,宋代復置。
不知五代晉時歸於遼,宋時僅置縣於拒馬河,此沿革之大者,不應脫略。
又濡水在縣西,亦曰北易水;雹水在縣南,即鮑水。
載於《水經注》及《寰宇記》諸書者甚詳,亦脫漏不載,則其疏舛亦可見矣。
△《萬曆嘉定縣志》·二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韓浚撰。
浚字邃之,淄川人。
官嘉定縣知縣。
元至元中秦輔之始創縣志。
明自洪熙至嘉靖,凡經四修。
浚於萬曆乙巳復續為是編,頗勝他志之鄙陋,然亦時有疏舛。
如以《水利》列於《人物》之後,已覺不倫。
以古跡及寺觀敘於《雜記門》中,更為非例。
又如《疆域考》稱「自宋分昆山之東境以置縣」,不知《南畿志》載「宋割昆山安亭等五鄉,於練祁市置縣」,《輿地考》載嘉定縣原名城鄉也。
△《萬曆嚴州府志》·二十四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是書為萬曆甲寅所修。
首頁題名,叢雜無緒。
或曰主修,或曰同修,或曰纂修,或曰續修,或曰彙集,莫知撰人為誰。
蓋與事者爭欲附名,故瞀亂如是。
前載舊志凡例,頗見體裁。
是志乃不肯遵用之,多所更張,務求諧俗。
則其書可知矣。
△《天台縣志》·二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張宏代撰。
胡來聘續修。
宏代,靈壁人。
來聘,全州人。
皆天台知縣也。
宏代書不知成於何年,來聘所續則成於萬曆乙卯。
前十三卷,隨事立類,為大目十一,小目五十有八。
詩文別為七卷,附於後。
△《泰州志》·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劉萬春撰。
萬春字公孕,泰州人。
萬曆丙辰進士,官至浙江布政司參政。
是書成於崇禎癸酉,與他志體例略同,而意主黜偽存真,頗不徇其鄉曲。
其論學究而驀理學之堂,方技而割隱君之席,及諛墓之文,雖工不錄者,皆切中州郡志書之弊也。
△《萬曆餘杭縣志》·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戴日強撰。
日強,蒙城人。
官餘杭縣知縣。
是編成於萬曆丙辰,分十門,子目六十有二。
中間紀載多舛誤,如《沿革門》云:「漢高帝時屬荊吳國。」
不知漢時餘杭為西部都尉治,仍屬會稽郡。
《城墉門》云:「古城在今縣溪南,莫詳所始。」
不知《鹹淳臨安志》載漢熹平二年所改,經兩次遷移,至後唐時號為清平軍。
殊為疏於考訂。
至第一卷既立《山川》一門,而九卷又別立《徑山志》;既有《古跡》一門,又別立《洞霄志》,更為冗復矣。
△《萬曆溫州府志》·十八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王光蘊撰。
光蘊字季宣,溫州人。
官至寧國府同知。
是編成於萬曆丁巳,凡為類十二,為目七十四。
頗多舛略,如《形勝門》只略敘舊志數行,而梁邱遲《永嘉郡教》所稱「控山帶海」云云,祝穆《方輿勝覽》所稱「郡當甌越之沖」云云,皆未之載。
此皆失諸眉睫之前。
《學校門》只載梅溪、雁山兩書院,而永嘉書院之建於宋時,載於王圻《續文獻通考》者,亦不及詳。
其掛漏可想。
又《治行志》中分《郡良吏》、《邑良吏》為二門,體例亦嫌繁碎也。
△《萬曆襄陽府志》·五十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
卷首宜城胡價序,稱郡守吳公勒成。
凡為目二十有六。
明封襄藩於襄陽,故敘歷代藩封,別作《襄世家》一卷,於例應爾。
至以孔子曾適楚國,遂於《古跡》之外別出《聖跡》一門,則冗碎甚矣。
△《清江縣志》·八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秦鏞撰。
鏞,無錫人。
崇禎丁丑進士,官清江縣知縣。
清江向無志,崇禎壬午,鏞始創修。
凡分八目,視他志稍為簡明。
△《崇禎碭山縣志》·二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劉芳撰。
芳字百子,石屏人。
官碭山縣知縣。
先是,萬曆戊午,知縣陳秉良屬邑人王文煥撰縣志,二旬而成。
崇禎己卯,芳復與邑人汪用霖續修此編。
其《沿革》載「東漢為梁國碭山縣」,不知東漢時沛國亦分界其地。
又云「晉省歸夏邑」,不知《南畿志》載「晉下邑即碭地」,非省並也。
又以下邑作夏邑,更誤矣。
又分門至四十二,率多冗雜。
如既以《水土》為一門,又以《風俗》為一門;以《古跡》為一門,又以《八景》為一門,殊紛紜少緒也。
△《海昌外志》·(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談遷撰。
遷字孺木,一字仲木,海寧人。
是志題曰「海昌」,以海寧為吳海昌郡,從古名也。
書不分卷帙,所列凡《輿地》、《食貨》、《職官》、《建置》、《選舉》、《人物》、《叢談》、《藝文》八門。
以篇頁計之,當為八卷,偶未標題耳。
遷學頗博涉,較舊志多所考證。
而人物瑣分門類,典籍不詳卷帙,猶沿地誌之積習焉。
△《西寧志》·七卷(內府藏本)
國朝蘇銑撰。
銑,交河人。
順治丙戌進士。
由衛輝府推官行取監察御史,巡按山西。
裁闕改補西寧道,又調嶺東道。
是編即其順治十二年官西寧道時所作。
西寧在國初為軍民指揮使司,本臨邊之地,文獻罕徵。
故其書亦潦草冗雜,絕無體例。
蓋創始者難工也。
△《續安邱志》·二十五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國朝王訓撰。
訓字敷彝,安邱人。
順治丁亥進士,官萬全縣知縣。
是編續馬文煒之書,體例相近。
凡例稱馬《志》二十八卷,今《續》二十五卷者,地理封建,本無可續。
如肥德不至,害及一邑,則亦略之。
惡惡短也。
△《永平府志》·二十四卷(內府藏本)
國朝宋琬撰。
琬字玉叔,號荔裳,萊陽人。
順治丁亥進士,官至四川按察使。
琬與施閏章齊名,時號「南施北宋」。
而此志不見所長,卷端題永平府知府蕭山張朝琮重修,其竄亂失真歟?
△《杞紀》·二十二卷(河南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貞撰。
貞字起元,號杞園,安邱人。
康熙壬子拔貢,官翰林院孔目。
是書以安邱東北界接高昌諸邑,為杞國舊地,爰采史傳之有關於杞者,綜其條目。
曰《圖考》,曰《星土》,曰《輿地》,曰《山川》,曰《系年》,曰《沿革》,曰《封建》,曰《年表》,曰《世次》,曰《原古》,曰《分國》,曰《系家》(案,司馬貞《史記索隱》改世家為系家,乃避唐諱,此誤襲其名),曰《苗裔》,曰《春秋經傳》,曰《經傳別解》,曰《人物》,曰《遺書》,曰《藝林》,曰《雜綴》。
王士禎序,稱其「有良史才」。
以安邱一隅,上溯太康斟之故居,下迄國朝數千年事談,所採之書凡四百餘種,可謂勤矣。
然以為杞之故墟,既於《系年》錄《春秋》經文之載杞事者,復為《年表》、《世次》、《系家》,不幾於疊床架屋乎?且又全錄《春秋》經傳及《經傳別解》為四卷,不更贅乎?於《遺書》錄《夏小正》,於《人物》收娥,其氾濫抑又甚矣。
《藝林》內錄《齊風·汶水湯湯》之詩,則以徐州入濟之汶為青州入濰之汶。
至如《振鷺》、《有瞽》,顧炎武《大禹陵》詩,皆一例采入,尤不免地誌之錮習也。
△《杭志三詰三誤辨》·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毛奇齡撰。
奇齡有《仲氏易》,已著錄。
是編因杭州舊志稱「今地本皆江水,由隋、唐來人力畚築而成」,因為此辨。
三詰者,一詰秦定會稽郡有海鹽、餘杭、錢塘、富春四縣,何以錢塘獨無地;二詰西部都尉為重鎮,何以僻處靈隱山中;三詰由富春以至海寧,無不兩岸平地,緣江如線,何以上一折甫接吳山,忽西翻靈隱,下一折不走龕赭,忽北越臨平。
三誤者,一由劉道真《錢塘記》誤讀《漢書》「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東入海」之文。
不以「西部都尉治」為句,而以「治武林山」為句;二由不考劉昭注《郡國志》已駁秦始皇由餘杭渡江之說,而仍襲其誤;三由江水東合臨浦,而劉氏誤以臨浦為臨湖,又誤以臨湖為臨平湖。
又附載宋之問《靈隱寺詩》、「吳越王鐵幢浦」二條。
以為不足辨者,不在所詰所辨之數焉。
△《蕭山縣志刊誤》·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毛奇齡撰。
以蕭山新修縣志春駁失考,因逐各條為之正。
凡沿革之誤二條,稱名之誤一條,封屬之誤二條,坊裡之誤二條,古跡之誤三十八條,人物之誤三十五條。
(案,毛奇齡此二編,本非郡縣志書。
而列於郡縣志書中者,以所刊正者乃郡縣志書,猶《新唐書糾繆》列於正史之例也。
)
△《台灣紀略》·一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林謙光撰。
謙光字芝楣,長樂人。
是編乃康熙二十三年平定鄭克爽以後所作。
分十三篇,一曰《形勢》,二曰《沿革》,三曰《建置》,四曰《山川》,五曰《沙線礁嶼》,六曰《城郭》,七曰《戶役賦稅》,八曰《學校選舉》,九曰《津梁》,十曰《天時》,十一曰《地理》,十二曰《風俗》,十三曰《物產》,而附以《澎湖版圖》。
開闢之初,規模草創。
故其文皆略存梗概,不及新志之詳明。
然固新志之椎輪也。
△《登封縣志》·十卷(內府藏本)
國朝張聖誥撰。
聖誥字紫書,號韋,廣寧人。
官登封縣知縣。
初,順治五年,聖誥之叔父朝端知登封,始創修縣志。
康熙十八年,聖誥族兄熏亦知是縣,又續增之。
康熙三十一年,聖誥又知是縣,復因舊本重修。
一姓相承,遞相纂輯,其事頗異。
書分九門,曰《圖繪》,曰《輿地》,曰《岳祀》,曰《建置》,曰《山川》,曰《職官》,曰《方外》,曰《物產》,曰《藝文》。
體例與他志略同。
惟他志景必有八,八景之詩必七律,最為惡習。
聖誥力破是例,差有識雲。
△《琅鹽井志》·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沈鼐撰。
鼐字枚臣,長洲人。
由貢生官南琅鹽井鹽課提舉。
是書成於康熙壬辰,因來度舊志重為增輯。
首列《圖考》,次分《天文》、《地理》、《建設》、《賦役》、《官師》、《學校》、《選舉》、《祠祀》、《人物》、《藝文》,凡十類。
△《師宗州志》·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管侖撰。
侖,武進人。
官師宗州知州。
是書成於康熙丁酉,分九《圖》,五《紀略》,九《考》,四《傳》。
師宗舊無志,是書草創簡略,粗具大綱。
附藝文於各門中,用宋人舊例。
惟多錄己作,殆成紀游之集,則未免輿記之結習耳。
△《遼載前集》·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林本裕撰。
本裕字益長,奉天人。
是編備載盛京故事,自序云:「折衷於《盛京志》。
《前集》則仿龍門志乘,《後集》則仿涑水編年。」
今《後集》未見,此其《前集》也。
首《總論》,次《圖考》,餘分二十一門,亦頗勤於搜采。
然留都記載,而地名仍題前代之稱,於體例終為乖迕。
是亦不檢之過也。
△《揚州府志》·四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國朝張萬壽撰。
萬壽字鶴秋,浮山人。
康熙中官揚州府知府。
《揚州府志》自明成化至萬壽,凡經五修,而益繁蕪。
考書首載萬曆中楊洵舊志序,歷敘門目,其端緒尚為清整。
萬壽多所增益,其體例轉不及原書也。
△《河套志》·六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履中撰。
履中字執夫,商邱人。
官至分巡寧夏兵備道。
是志成於乾隆壬戌。
凡河套之建置、沿革、山川、城堡、關塞、古跡、物產,悉分門匯載。
末附以《藝文》二卷。
如引《魏書》以證涿祁山之為榆林府地,引《冊府元龜》藥彥稠為州節度使,補五代沿革之闕。
又證後魏代郡之即漢朔方郡。
據《通鑒注》大城之屬朔方,以證《漢書》列傳之大城塞,徵引頗為繁富。
△《湖南通志》·一百匕十四卷(通行本)
國朝大學士陳宏謀等監修。
湖南省治即唐之武安軍,原與荊鄂兼立節鎮。
宋代亦分荊湖南北兩路,至明代始並隸湖廣佈政使。
而幅員廣闊,形勢各殊。
本朝康熙三年,始析置湖南布政司,以控制嶺嶠。
其後修通志者,仍合湖南北為一編。
又書局開於武昌,未免詳近而略遠。
故湖南事跡,未能賅備。
乾隆二十一年,宏謀巡撫湖南,因與藩臬諸臣創修此志,以補其闕。
共分三十七門。
其中如《山川》一門,全志每縣只載數條,此則分列方隅。
《職官》一門,全志文職至知府,武職至游擊而止,此則同知、通判、守備,具錄無遺。
《選舉》一門,全志詳文而略武,此則兩途並登。
故所載雖止九府四州,而卷帙則較全志贏幾十之四五雲。
△《續河南通志》·八十卷(河南巡撫采進本)
國朝河南巡撫阿思喀監修。
《河南通志》修於雍正九年,阿思喀以乾隆三十一年奉詔纂修《一統志》,徵諸省志書送館,乃續修此編。
其事跡皆與前志相接。
惟前志分四十二目,不立總綱。
此編則分《輿地》、《河渠》、《食貨》、《學校》、《武備》、《職官》、《人物》、《藝文》八志,而各系以子目,為小異雲。
△《澳門記略》·二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國朝印光任、張汝霖同撰。
光任字黻昌,寶山人。
官至太平府知府。
汝霖字芸墅,宣城人。
由拔貢生官至澳門同知。
考濠鏡澳之名見於《明史》,其南有四山離立,海水交貫成十字,曰十字門,今稱澳門,屬香山縣。
乾隆九年,始置澳門同知。
光任、汝霖相繼為此職。
光任初作是書,未竟,至汝霖乃踵成之。
凡為三篇。
首《形勢》,次《官守》,次《澳番》。
《形勢篇》為圖十二,《澳番篇》為圖六。
考《明史·地理志》只載南頭屯門、雞棲佛堂門、十字門、冷水角、老萬山、零丁洋澳諸名,與虎頭山關之類,其他皆未記其詳。
此書於山海之險要,防禦之得失,言之最悉。
蓋史舉大綱,志詳細目。
載筆者各有體裁耳。
──右「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一百八部、二千四百六十七卷,內三部無卷數,皆附《存目》。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