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七十三·史部二十九○地理類存目二:不著撰人名氏。考國朝雍正甲寅宜興儲大文所纂《山西志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七十三·史部二十九○地理類存目二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卷七十三·史部二十九○地理類存目二

△《成化山西志》·十六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

考國朝雍正甲寅宜興儲大文所纂《山西志》,雲舊志成於成化甲午,督學僉事胡謐創修,則此本為胡謐所撰矣。

其後有嘉靖周斯盛志,萬曆李維楨志,皆本此志而增修者也。

謐,四川馬湖沐川長官司人。

永樂辛丑進士,見《太學題名碑》。

修志之時,距其登第之歲已五十四年矣。

△《寧波府簡要志》·五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黃潤玉撰。

潤玉有《四明文獻錄》,已著錄。

是編以舊志太冗,乃刪除繁贅,定為是編。

體例簡潔,亦康海《武功志》之亞。

然《武功志》藝文散入各類中,此則僅存其篇題而文皆不錄,則未免太簡矣。

△《成化杭州府志》·六十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夏時正撰。

時正字季爵,仁和人。

正統乙丑進士。

官至大理寺卿。

是書成於成化乙未,因洪武中徐一夔志及永樂景泰續志增修。

分《封畛》、《山川》、《公署》、《風土》、《學校》、《水利》、《軍政》、《詔赦》、《恤政》、《壇廟》、《名宦》、《科貢》、《人物》、《墳墓》、《寺觀》、《書籍》、《碑碣》、《紀遺》十八門。

所收頗冗濫,如載凌翰《嘲析產》小詞之類,皆非地誌之體。

其凡例稱,引用諸書皆簡節全文,或因而足以己意,故皆不著所出。

其大略可睹矣。

△《建陽縣志》·四卷、《雜誌》·三卷、《續志》·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黃撰。

,建陽人。

是書成於景泰庚午。

卷首於輿圖之外增以先賢畫像十二,傳刻失真,殆可不必。

《雜誌》三卷亦所作,而題曰知非子黃景衡集。

景衡即之字,見前志劉章目錄序中。

蓋其書乃修志之餘,摭拾佚事,因同於小說家流,故署其號也。

《續志》一卷,乃弘治甲子邑人袁所撰。

名繼前志,實則體例各殊。

△《毗陵志》·四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王與撰。

與字廷貴,武進人。

景泰辛未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謚文肅。

是編體例頗詳整,惟齊高、梁武雖從斯郡發祥,然奄有江東,各存國史。

修郡志者但可載其軼聞舊跡,以備考徵。

乃於人物之首,冠以二帝,附以諸王,揆以斷限之法,於義為濫。

蓋輿記務侈土風,而不知著書各有體例也。

△《中都志》·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柳瑛撰。

瑛字廷玉,臨淮人。

天順丁丑進士,官至河南按察使僉事。

初,明太祖吳元年,改濠州為臨濠府。

洪武三年,改為中立府,定為中都。

立宗社,建宮室。

七年,又改為鳳陽。

此志不曰鳳陽而曰中都,用太祖制也。

其書成於成化丁未,體例龐雜,最為冗濫。

△《金華府志》·三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前列成化庚子商輅序,稱為知府周宗智撰。

而志中乃載及隆、萬時事,豈後來又因宗智之本稍益以近事耶?宗智,大冶人,天順庚辰進士。

△《赤城新志》·二十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謝鐸撰。

鐸有《赤城論諫錄》,已著錄。

台州自嘉定以後,建置沿革,宋陳耆卿志已具。

鐸因其體例,續輯此編。

時台州已升為府,又析黃巖為太平縣,故鐸為太平人云。

△《弘治八閩通志》·八十七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黃仲昭撰。

仲昭名潛,以字行。

成化丙戌進士,官至江西提學僉事。

事跡具《明史》本傳。

其書於輿記之中較為詳整,然以戶口、水利列之《食貨門》中,則牽強不倫。

此創例之未協者也。

△《陝西志》·三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伍餘福撰。

餘福字天錫,臨川人。

正德丁丑進士,官陝西按察司副使。

是編成於成化乙未,以府、州、縣、衛、所、寺、監為綱,而各系門目於其下,如《一統志》之例。

陝西為古都會地,舊跡頗多,金石尤富,諸書記載頗詳。

其所採摭,尚未能詳備。

△《嘉興府志》·三十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柳琬撰。

琬,儀真人。

成化丙戌進士,官嘉興府知府。

是編成於弘治壬子,以府與所屬七縣各為一志,其例皆分二十一門。

序述參差,詳略失當。

△《弘治湖州府志》·二十四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王撰。

,曹縣人。

成化己丑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

是志乃弘治辛亥官湖州知府時所重修。

初,宋談鑰嘗輯《吳興志》,而文頗蕪陋。

明景泰間,訓導陳碩乃因談志,續為一編。

成化甲午,知府九江勞鉞又令郡人張淵補所未備,增為二十二卷。

以郡縣續有分析,復屬郡人汪翁儀、唐應徵、陳遠等論次增輯,列為三十三目,分《禮》、《樂》、《射》、《御》、《書》、《數》六集。

舊本因前有勞鉞序,遂題為成化志,非也。

△《重修毗陵志》·四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朱昱撰。

昱字懋易,武進人。

初,成化己丑,常州知府卓天錫聘昱修郡志,書成未刻。

越十有三年戊寅,新淦孫仁來知府事,仍屬昱增修之。

其書先圖,次表,次志,凡十有七門。

昱後序雲,以宋《鹹淳志》為本,次以洪武十年續志及永樂十六年、景泰五年敕天下郡縣纂輯志書之副稿。

案,《鹹淳毗陵志》為史能之撰,洪武續志為謝應芳撰,其原書皆有體例,故所修比他志為善。

惟命周忱賑荒,以王恕為巡撫諸敕諭,不專為常州一府。

而牽連載之,未免失於氾濫雲。

△《三原縣志》·十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朱昱撰。

其書分類太繁,例多叢脞。

如戶口列之《食貨門》,參雜不倫;縣治、官制俱列之《公署門》,亦綱目倒置;人物分十七類,甲科、鄉貢、封贈、蔭敘悉隸焉,而獨以顯達一類別為一卷冠於前,其識趣可知矣。

遠不及所修《毗陵志》也。

△《徽州府志》·十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汪舜民撰。

舜民,婺源人。

成化乙未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鄖陽。

是書成於弘治壬戌。

分目過多,如《沿革》之外又出《郡名》一門,人物至分為十四類,皆傷煩碎。

又《風俗》、《形勝》二門皆標題夾注,有似類書,亦乖體例。

△《常州府志續集》·八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張愷撰。

愷,無錫人。

成化甲辰進士,仕履未詳。

初,王與撰《常州府志》四十卷,止於成化二十年。

此續修之,凡見於舊志者不錄。

其敘事止於正德七年,則其書當成於是歲後也。

《江南通志》載無錫張愷《常郡續志》八卷,與此本卷數相合。

其所載惟官署人物,蓋以《沿革》、《山川》各門,已載前志故也。

△《吳邑志》·十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楊循吉撰。

循吉有《蘇州府纂修識略》,已著錄。

是編成於嘉靖八年,較他志乘為典核。

然首敘吳國本末為《史考》,已非一邑之事;又引《春秋》所載吳事為《經考》,又並非吳地之事矣。

仍不免志書牽引之習也。

△《赤城會通記》·二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王啟撰。

啟號柏山,黃巖人。

成化丁末進士,官至刑部尚書。

是編取陳耆卿《赤城志》、謝鐸《赤城續志》諸書匯為一帙,而變其體例。

自夏後氏迄明,每朝各為一紀,唐以後則一帝為一紀。

其載官吏則分《名宦》、《死難儒臣》、《有事實官》、《無事實官》、《有疵官》諸目,紀人物則分《鄉獻》、《死節》、《孝子》、《烈女》、《鄉﹃》諸目,散入各紀之下。

又有《異聞》、《祠廟》、《鄉試》、《貢薦》等目。

分析破碎,殊無體要。

至山川、分野無可附麗,則舉而列之《夏後氏紀》,亦可見其例之窒而難通矣。

△《松江府志》·三十二卷(內府藏本)

明顧清撰。

清字士廉,華亭人。

弘治癸丑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事跡具《明史》本傳。

其書頗詳悉有體,稍勝他輿記之冗濫。

△《嘉靖江西通志》·三十七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林庭昂、周廣同撰。

庭昂字利瞻,閩縣人。

弘治已未進士,官至工部尚書,謚康懿。

事跡附見《明史·林瀚傳》。

廣字充之,昆山人。

弘治乙丑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

事跡具《明史》本傳。

是編乃嘉靖中庭昂官江西布政司參政、廣官按察司副使時所作。

凡《藩省志》三卷,《諸府志》三十四卷。

《藩省志》分十二門,《諸府志》分二十七門,體例略同他志。

惟《奸宄》一門仿諸史《奸臣》、《酷吏傳》例,以示鑒戒,獨為小異。

史載廣在正德中,以劾錢寧獲罪,幾死。

又載其平生嚴冷無笑容,巡撫江西,墨吏皆望風而去。

其嫉惡之嚴,可以想見。

此門其廣所創意歟?

△《雍大記》·三十六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何景明撰。

景明字仲默,信陽人。

弘治壬戌進士,官至陝西提學副使。

事跡具《明史·文苑傳》。

是編為所作《陝西總志》,乃其督學時開局立例,召學官生徒,分輯成編者。

訂改甫就,景明以病去官。

僉事周宗化攝學政,為續成之。

始末具詳於段炅序中。

關中自《三輔黃圖》以後,宋敏求、程大昌所作最為簡雅有法。

景明廣事采,意欲突過前人,而嗜博務多。

如歷代史贊之類,概為收入,未免濫。

又文字多摹古而失真,如改《沿革志》曰《考易》,改《藝文志》曰《志賁》,名目皆出臆創。

幾於閣虯戶,驂銑溪。

七子末派,為世所詬厲,亦有由矣。

△《崇安縣志》·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李讓撰。

讓,天台人。

官崇安訓導。

書末有弘治癸亥崇安縣丞錢塘沈相刻書跋,而《科第》門中所載乃至正德十四年己卯。

蓋書成之後,又有所續附也。

其書凡分五十七門,猥雜殊甚。

卷首列諸儒圖像,自胡安國以下凡十六人。

皆略具眉目,不可別為某某,僅以題識辯姓名,不知何取。

與《建陽縣志》所繪同一鄙陋也。

△《彰德府志》·八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崔銑撰。

銑有《讀易餘言》,已著錄。

是書成於嘉靖壬午,自序謂本宋《相台志》、元《相台續志》而益以諸縣之輿記。

其書頗為謹嚴,蓋銑本儒者故也。

△《嘉靖惟揚志》·三十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盛儀撰。

儀字德章,江都人。

弘治乙丑進士,官至太僕寺卿。

揚州輿記,宋代有《紹熙廣陵志》、《嘉泰廣陵志》、《寶惟揚志》,歲久散佚。

高宗本有《惟揚新志》,而采錄未備。

嘉靖二十年,知府歸安朱懷請於巡按御史胡植,屬儀輯為是書。

沿寶舊名,以惟揚為稱。

且謂《禹貢》淮海惟揚州,寶志本此。

今作維揚者,誤也。

首《郡邑古今圖》,次《建革》以下十八志,又《秩官》、《人物》二列傳。

纂次頗有端緒,在明代地誌中差為完善。

惟以古今關涉揚州事跡,仿綱目編年紀載,別為《歷代》一志,則體例殊嫌創見。

△《常熟縣志》·四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楊子器撰。

子器字名父,慈人。

成化丁未進士,弘治中官常熟知縣。

因舊《琴川志》而葺之,改題今名。

即其標目,賢於舊志遠矣。

△《嘉興志補》·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鄒衡撰。

衡,嘉善人。

初,宋嘉定甲戌,岳珂守嘉禾,始命關…創郡志,未成。

元至元間,郡博士徐碩續為三十二卷。

明弘治中,郡守柳邦用再加纂輯,衡復取宋、元諸志,增所未備。

其已見於柳志者不錄,故謂之《志補》。

書成於正德元年,卷首並載徐碩舊志,唐天麟、郭晦二人序。

蓋欲表舊志義例,故存其原序,以見端末也。

△《嘉靖安慶府志》·三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胡纘宗撰。

纘宗字世甫,自號鳥鼠山人,泰安人。

正德戊辰進士,官至左副都御史巡撫河南。

事跡附見《明史·劉刃傳》。

是編乃嘉靖元年纘宗為安慶知府時所作,為記二、表二、志十二、傳十二,不分細目。

其門人王漢序之曰:今《郡縣志》分門立類,撮要標目,為類書之體,而非史之例。

是志一循古文,無復分門立類之規規也。

然第四卷已作《職官表》,第七卷又作《職官志》,則於例亦頗不純。

又顧炎武《日知錄》曰:「胡纘宗作《安慶府志》,於正德中劉七事大書曰:『七年閏五月,賊七來寇江境。

』而分注於賊七之下曰:『姓劉氏。

』舉以示人,無不笑之。

不知近日之學為秦、漢文者,皆賊七之類也。」

是亦好古之過矣。

△《嘉靖廣信府志》·二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費撰。

字子和,鉛山人。

正德辛未進士,官至禮部尚書。

事跡附見《明史·費宏傳》。

廣信自成化初始有志。

嘉靖乙酉,以編修家居,乃與同郡江汝璧、楊麟等增修,定為此本,凡八門。

△《正德大同府志》·十八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張欽撰。

欽字敬之,號心齋。

正德辛未進士,官至工部左侍郎。

《太學題名碑》作通州衛人,而此書自署曰潞郡。

蓋通州為潞河所經也。

事跡具《明史》本傳。

是編乃正德癸酉欽官行人奉使代藩時所作,凡四十門。

其《沿革門》紀大同晉置始興郡,後魏徙都平城。

不知北魏始為新興,至天興中乃徙平城。

《山川門》白帝山只載白登台為古跡。

不知白登有繁宮室,武廟諸跡,載於《水經注》及《通典》者甚詳。

又黃河在大同廢東勝州南八里,自榆林北塞,經此乃折而南。

書中僅雲自東勝界南流至太原,往往失之舛略。

蓋邊地少書,又倉卒脫稿故也。

其別立《烽堠》一門,又捲首圖說中有車營戰車諸圖,為他志書所無之例。

蓋大同在明代為嚴邊,故尤詳於武備雲。

△《商略》·(無卷數,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任慶撰。

慶,商州人。

正德癸酉舉人,官至陝州知州。

其書首州志,次鎮安、洛南、山陽、商南四邑志。

各分《地理》、《建置》、《學校》、《典禮》、《官師》、《選舉》、《人士》、《雜述》等八門。

目錄之前有題詞曰:「今之郡邑,古之國也。

國可以言語、言策,郡邑不可以言紀,故言略。」

蓋本之華嶠,若《文選》之典引云爾。

然《國語》、《國策》原非地誌,班固典引亦符命之流,引類殊為紕繆。

至於華嶠曰略,語出《史通》,亦史志之別名,非地誌之名也。

則其書可知矣。

△《澉浦續志》·九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董撰。

字碩甫。

正德丙子舉人,官安義、漢陽二縣知縣。

罷官後,自號碧裡山樵,又曰漢陽歸叟。

居海鹽之澉水鎮,嘗得宋常棠《澉水舊志》,校而刊之。

因采元、明事跡,續成此編。

小變棠之體例,分《地理》、《職官》、《公署》、《貢賦》、《兵衛》、《祠宇》、《人品》、《雜記》、《藝文》九門,規矩在前,弗能面錯。

較他邑志之冗濫,尚有典型。

然能知棠書之善,而必欲改弦易轍,稍出入之,猶不免明人自用之習。

故精簡古雅亦終不逮棠書也。

△《金陵古今圖考》·(無卷數,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陳沂撰。

沂有《維楨錄》,已著錄。

是編紀金陵建置,自列國以迄明代,為圖一十有五。

又以城郭規制,隨世異態,復作互見圖以辨之。

每圖並附有說,首有正德丙子自序。

△《金陵世紀》·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陳沂撰。

分《都邑》、《城郭》、《宮闕》、《郊廟》、《官署》、《邕泮》、《衢市》、《第宅》、《樓宇》、《山川》、《驛路》、《津梁》、《台苑》、《陵墓》、《祠祀》、《寺觀》、《識遺》、《賦詠》十八門。

粗具大略,不為詳贍。

沂《金陵古今圖考》乃未登第時所作。

後官翰林侍講時,乃續為此書。

隆慶中,太僕少卿史際始刊之。

△《隨志》·二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顏木撰。

木字維喬,應山人。

正德丁丑進士,官亳州知州。

《明史·文苑傳》附見《王廷陳傳》末。

是志乃木罷歸後,隨州知州蓬溪任德屬木所作。

上卷編年紀事,始自羲皇,迄於明代。

下卷皆錄詩文。

雖以《隨志》為名,而木籍隸應山,與隨接壤。

志中所載,皆合二邑收之。

其編年之例,全仿《春秋》經文,稱「隨」為「我」。

而以地之沿革,官之遷除,士之中鄉會試、貢太學者,案年紀載,皆地誌未有之例也。

史稱嘉靖十八年詔修《承天大志》,巡撫顧以王廷陳、顏木、王格薦。

書成不稱旨,賜銀幣而已。

其書今未之見。

觀於是志,亦約略可知矣。

△《浦江志略》·八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毛鳳韶撰。

鳳韶字瑞成,麻城人。

正德辛巳進士,官至南按察司僉事。

是編乃嘉靖丙戌鳳韶為浦江知縣時所作。

分《疆域》、《民物》、《官守》、《城社》、《財賦》、《學校》、《人物》、《雜誌》八門,又分子目四十有五,較他志頗為簡質。

而大旨欲仿《通鑒綱目》,以名字爵謚為褒貶。

又仿尹起莘例,自為發明,而佈署邑人之名,已非志體。

至於正傳之外,間有附錄,自雲仿《春秋大全》。

不知《春秋大全》何與志書之例!蓋明之中葉,士大夫已如是之陋矣。

△《嘉靖廣西通志》·六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黃佐撰,林富參修。

佐有《泰泉鄉禮》,已著錄。

富,莆田人。

弘治壬戌進士,官至兵部侍郎,兼僉都御史,總理兩廣。

是編凡圖經二卷,表八卷,志三十卷,列傳九卷,外紀十一卷,大致頗謹嚴。

其《沿革》、《分野》、《職官》、《選舉》皆作表,以省簡牘,體例亦善。

惟《土官》已隸職方,命以爵秩,而列之外紀,非大一統之義。

《寺觀》亦列外紀,雲辟異端。

然《仙釋》則入之列傳中。

不外其人而外其人之所居,真矣。

藝文苟無關於土風則可不錄,既以其有關錄之,而列之於外紀中,尤不允也。

△《山東通志》·四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陸弋撰。

按,明有兩陸弋。

其一昆山人,見《明史·文苑傳》。

此陸弋字舉之,號少石子,鄞縣人。

正德辛巳進士,官至山東提學副使。

與其兄銓並附見《明史·王慎中傳》。

是編在地誌之中,號為佳本。

體例不務新奇,而詳核有法。

惟《海市常變圖》稍嫌枝蔓,幻化無定之形,豈繪畫所可該括耶?

△《全陝政要略》·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龔輝撰。

輝,餘姚人。

嘉靖癸未進士,官至工部左侍郎。

是書首陝西省治,次自西安府以下分府紀錄,有《藩封》、《公署》、《官師》、《戶口》、《田賦》、《河防》、《關隘》、《馬政》、《屯田》諸目。

末為《邊鎮圖》,於山川形勢、關隘汛地、道裡遠近皆繪而列之。

輝初承巡按御史登州浦檄,纂輯《全陝政要》,總督三邊軍務楊守禮為之序。

後以卷帙繁重,復節為此本,僅存梗概,故名曰「略」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卷一·經部一○易類一卷二·經部二○易類二卷三·經部三○易類三卷四·經部四○易類四卷五·經部五○易類五卷六·經部六○易類六卷七·經部七○易類存目一卷八·經部八○易類存目二卷九·經部九○易類存目三卷十·經部十○易類存目四卷十一·經部十一○書類一卷十二·經部十二○書類二卷十三·經部十三○書類存目一卷十四·經部十四○書類存目二卷十五·經部十五○詩類一卷十六·經部十六○詩類二卷十七·經部十七○詩類存目一卷十八·經部十八○詩類存目二卷十九·經部十九○禮類一卷二十·經部二十○禮類二卷二十一·經部二十一○禮類三卷二十二·經部二十二○禮類四卷二十三·經部二十三○禮類存目一卷二十四·經部二十四○禮類存目二卷二十五·經部二十五○禮類存目三卷二十六·經部二十六○春秋類一卷二十七·經部二十七○春秋類二卷二十八·經部二十八○春秋類三卷二十九·經部二十九○春秋類四卷三十·經部三十○春秋類存目一卷三十一·經部三十一○春秋類存目二卷三十二·經部三十二○孝經類卷三十三·經部三十三○五經總義類卷三十四·經部三十四○五經總義類存目卷三十五·經部三十五○四書類一卷三十六·經部三十六○四書類二卷三十七·經部三十七○四書類存目卷三十八·經部三十八○樂類卷三十九·經部三十九○樂類存目卷四十·經部四十○小學類一卷四十一·經部四十一○小學類二卷四十二·經部四十二○小學類三卷四十三·經部四十三○小學類存目一卷四十四·經部四十四○小學類存目二卷四十五·史部一○正史類一卷四十六·史部二○正史類二卷四十七·史部三○編年類卷四十八·史部四○編年類存目卷四十九·史部五○紀事本末類卷五十·史部六○別史類卷五十一·史部七○雜史類卷五十二·史部八○雜史類存目一卷五十三·史部九○雜史類存目二卷五十四·史部十○雜史類存目三卷五十五·史部十一○詔令奏議類卷五十六·史部十二○詔令奏議類存目卷五十七·史部十三○傳記類一卷五十八·史部十四○傳記類二卷五十九·史部十五○傳記類存目一卷六十·史部十六○傳記類存目二卷六十一·史部十七○傳記類存目三卷六十二·史部十八○傳記類存目四卷六十三·史部十九○傳記類存目五卷六十四·史部二十○傳記類存目六卷六十五·史部二十一○史鈔類卷六十六·史部二十二○載記類卷六十七·史部二十三○時令類卷六十八·史部二十四○地理類一卷六十九·史部二十五○地理類二卷七十·史部二十六○地理類三卷七十一·史部二十七○地理類四卷七十二·史部二十八○地理類存目一卷七十三·史部二十九○地理類存目二卷七十四·史部三十○地理類存目三卷七十五·史部三十一○地理類存目四卷七十六·史部三十二○地理類存目五卷七十七·史部三十三○地理類存目六卷七十八·史部三十四○地理類存目七卷七十九·史部三十五○職官類卷八十·史部三十六○職官類存目卷八十一·史部三十七○政書類一卷八十二·史部三十八○政書類二卷八十三·史部三十九○政書類存目一卷八十四·史部四十○政書類存目二卷八十五·史部四十一○目錄類一卷八十六·史部四十二○目錄類二卷八十七·史部四十三○目錄類存目卷八十八·史部四十四○史評類卷八十九·史部四十五○史評類存目一卷九十·史部四十六○史評類存目二卷九十一·子部一○儒家類一卷九十二·子部二○儒家類二卷九十三·子部三○儒家類三卷九十四·子部四○儒家類四卷九十五·子部五○儒家類存目一卷九十六·子部六○儒家類存目二卷九十七·子部七○儒家類存目三卷九十八·子部八○儒家類存目四卷九十九·子部九○兵家類卷一百·子部十○兵家類存目卷一百一·子部十一○法家類卷一百二·子部十二○農家類卷一百三·子部十三○醫家類一卷一百四·子部十四○醫家類二卷一百五·子部十五○醫家類存目卷一百六·子部十六○天文算法類卷一百七·子部十七○天文算法類二卷一百八·子部十八○術數類一卷一百九·子部十九○術數類二卷一百十·子部二十○術數類存目一卷一百十一·子部二十一○術數類存目二卷一百十二·子部二十二○藝術類一卷一百十三·子部二十三○藝術類二卷一百十四·子部二十四○藝術類存目卷一百十五·子部二十五○譜錄類卷一百十六·子部二十六○譜錄類存目卷一百十七·子部二十七○雜家類一卷一百十八·子部二十八○雜家類二卷一百十九·子部二十九○雜家類三卷一百二十·子部三十○雜家類四卷一百二十一·子部三十一○雜家類五卷一百二十二·子部三十二○雜家類六卷一百二十三·子部三十三○雜家類七卷一百二十四·子部三十四○雜家類存目一卷一百二十五·子部三十五○雜家類存目二卷一百二十六·子部三十六○雜家類存目三卷一百二十七·子部三十七○雜家類存目四卷一百二十八·子部三十八○雜家類存目五卷一百二十九·子部三十九○雜家類存目六卷一百三十·子部四十○雜家類存目七卷一百三十一·子部四十一○雜家類存目八卷一百三十二·子部四十二○雜家類存目九卷一百三十三·子部四十三○雜家類存目十卷一百三十四·子部四十四○雜家類存目十一卷一百三十五·子部四十五○類書類一卷一百三十六·子部四十六○類書類二卷一百三十七·子部四十七○類書類存目一卷一百三十八·子部四十八○類書類存目二卷一百三十九·子部四十九○類書類存目三卷一百四十·子部五十○小說家類一卷一百四十一·子部五十一○小說家類二卷一百四十二·子部五十二○小說家類三卷一百四十三·子部五十三○小說家類存目一卷一百四十四·子部五十四○小說家類存目二卷一百四十五·子部五十五○釋家類卷一百四十六·子部五十六○道家類卷一百四十七·子部五十七○道家類存目卷一百四十八·集部一○楚辭類卷一百四十九·集部二○別集類二卷一百五十·集部三○別集類三卷一百五十一·集部四○別集類四卷一百五十二·集部五○別集類五卷一百五十三·集部六○別集類六卷一百五十四·集部七○別集類七卷一百五十五·集部八○別集類八卷一百五十六·集部九○別集類九卷一百五十七·集部十○別集類十卷一百五十八·集部十一○別集類十一卷一百五十九·集部十二○別集類十二卷一百六十·集部十三○別集類十三卷一百六十一·集部十四○別集類十四卷一百六十二·集部十五○別集類十五卷一百六十三·集部十六○別集類十六卷一百六十四·集部十七○別集類十七卷一百六十五·集部十八○別集類十八卷一百六十六·集部十九○別集類十九卷一百六十七·集部二十○別集類二十卷一百六十八·集部二十一○別集類二十一卷一百六十九·集部二十二○別集類二十二卷一百七十·集部二十三○別集類二十三卷一百七十一·集部二十四○別集類二十四卷一百七十二·集部二十五○別集類二十五卷一百七十三·集部二十六○別集類二十六卷一百七十四·集部二十七○別集類存目一卷一百七十五·集部二十八○別集類存目二卷一百七十六·集部二十九○別集類存目三卷一百七十七·集部三十○別集類存目四卷一百七十八·集部三十一○別集類存目五卷一百七十九·集部三十二○別集類存目六卷一百八十·集部三十三○別集類存目七卷一百八十一·集部三十四○別集類存目八卷一百八十二·集部三十五○別集類存目九卷一百八十三·集部三十六○別集類存目十卷一百八十四·集部三十七○別集類存目十一卷一百八十五·集部三十八○別集類存目十二卷一百八十六·集部三十九○總集類一卷一百八十七·集部四十○總集類二卷一百八十八·集部四十一○總集類三卷一百八十九·集部四十二○總集類四卷一百九十·集部四十三○總集類五卷一百九十一·集部四十四○總集類存目一卷一百九十二·集部四十五○總集類存目二卷一百九十三·集部四十六○總集類存目三卷一百九十四·集部四十七○總集類存目四卷一百九十五·集部四十八○詩文評類一卷一百九十六·集部四十九○詩文評類二卷一百九十七·集部五十○詩文評類存目卷一百九十八·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卷一百九十九·集部五十二○詞曲類二卷二百·集部五十三○詞曲類存目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