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八十三·集部三十六○別集類存目十:國朝申撰。字敬立,廣平人,副榜貢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八十三·集部三十六○別集類存目十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卷一百八十三·集部三十六○別集類存目十

△《耐俗軒詩集》·三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申撰。

字敬立,廣平人,副榜貢生。

明太僕寺丞佳允之孫,涵光之侄也。

涵光所著《聰山集》,以杜甫為宗,詩則惟作古體,無近體,古體又皆五言,無七言,大抵源出阮籍《詠懷》,陳子昂、張九齡《感遇》,多托意寓言之作,而其運思取徑,又出入於黃庭堅、蘇軾之間,頗為拔俗。

然其間或有縱筆一往,傷於快縱者;或有故以波峭取姿,掩抑示意,傷於纖佻者;或有太涉理語,傷於實相者。

瑕瑜互見,尚未能一一超詣也。

△《一溉堂詩集》·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餘光耿撰。

光耿字介遵,婺源人,康熙初諸生,《江南通志》作康熙乙酉舉人。

案光耿之父懋衡,為明萬曆壬辰進士,距康熙乙酉凡一百一十四年,斷不相及,非順治乙酉之訛,即別一人同姓名也。

懋衡與鄒元標、馮從吾等講學,同罹黨禍,光耿承其父教,淡泊自守,故詩格亦樸實平近,不尚藻采。

其拆「貧」字口號,所云「有分宜安分,營財本乏才」者,乃里巷字謎之詞,尤不宜入集也。

△《尋壑外言》·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繩遠撰。

繩遠有《姓氏譜》,已著錄。

是集詩二卷,文三卷,其詩格意頗清,文亦謹飭,近人集中之有法度者;然束於邊幅,未能凌踔古人也。

△《陽山詩集》·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炳撰。

炳字虎文,長洲人。

居陽山裘巷裡,因以自號。

是集分《青桂巖稿》、《潤州草》、《風蓬吟》、《楚游草》、《始閒吟》、《寶華山稿》、《蕉雨閒房寓中稿》、《簷鈴集》、《仙人塘上吟》、《竺烏遺稿》,凡十集,大致妥帖而頗乏遒警。

黃中堅作《傳》:稱其少時,有「松頂紅裙拖綠上,山腰白鳥破青飛」之句,由是知名。

然二語實卑俗,非詩家上乘,不知當時何以傳誦也。

△《黃葉屯莊詩集》·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吳之振撰。

之振字孟舉,石門人,以貢生授中書科中書。

常選《宋詩鈔》行世,故其詩流派亦頗近宋人。

是編,凡初集八卷,後集一卷,續集一卷。

△《白婁文集》·四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沈受宏撰。

受宏字台臣,太倉人。

所居地名「洗白婁」,故以名集。

《江南通志》,載受宏《白婁集》十卷,而此本止四卷,核其目錄,亦無闕佚,殆後人汰削之本耶。

△《璇璣碎錦》·二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國朝萬樹撰。

樹字紅友,宜興人。

是集皆迴文詩圖,上卷三十幅,下卷三十幅,各以名物寓題,組織頗巧,然亦弊精神於無用之地矣。

蘇若蘭事,不可無一,亦不必有二也。

△《強恕堂詩集》·八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高之奚撰。

之奚字仲治,淄川人,侍郎珩之子也。

詩學西昆、香奩之體,姿致有餘,敖陶孫謂:秦少游如時女步春,終傷婉弱;於《淮海集》非確評,移評此集則確矣。

張篤慶《序》謂,詩無定法,與年俱進,將又有老健於是者,亦可謂婉而章也。

△《芙蓉集》·十七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宗元鼎撰。

元鼎字定九,號梅岑,江都人。

嘗從王士禎學詩。

《漁洋詩話》稱,其詩以風調勝,酷似《才調集》;又稱其緣情綺靡,不減西昆、丁卯,蓋其所取法者如此。

前有鄒祗謨《序》,謂其憔悴江濱,拄戶高吟,年已四十,猶在捉鼻時,則此集所編,皆其少作也。

凡樂府一卷,古體詩三卷,律詩四卷,徘律二卷,絕句二卷,詞一卷,賦一卷,雜文三卷。

元鼎弟之瑾為之箋注,頗傷冗贅,其以詩餘居賦、雜文之前,亦之瑾編次之失也。

△《不礙山樓稿》·(無卷數,江蘇周厚育家藏本)

國朝周綸撰。

綸字鷹垂,華亭人,周茂源之子。

康熙初,以貢生官國子監學正,受業王士禎之門。

士禎作《居易錄》,稱為才士不偶者是也。

是編,詩文以體分,詞以小令、中調、長調分,皆不題卷數,亦無目錄及序跋,似為刊刻未竟之本。

△《重知堂詩》·二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國朝趙善慶撰。

善慶字怡齋,德州人。

由貢生授國子監助教,官至金華府知府,嘗學詩於新城王士禎。

是集,即士禎所點定,前有士禎《序》,稱其妙在本色,頗為得實;惟《序》稱論次都為一卷,而此本實二卷,又稱善慶將赴官國學,而下卷有歸田之作。

殆後復續刻,而序則未追改歟?

△《寵壽堂詩集》·三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競光撰。

競光字覺,杭州人。

其詩每首之後,評語雜,殆於喧客奪主,蓋猶明季詩社之餘習也。

△《雪詩存》·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丁嗣徵撰。

嗣徵字集虛,嘉善人。

性嗜古,喜藏書,又頗心禪悅,故其詩格在宋、元之間,亦時時有清逸之致。

嘗自訂其集十卷,與巨研同扃笥中,為盜者誤持去,購之不獲,乃掇拾殘剩,重輯此集,故命曰「詩存」雲。

△《天外談》·四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國朝石龐撰。

龐字天外,太湖人。

詩文皆纖仄佻巧,墮入魔趣,惟《回文雪賦》一首、《春賦》一首,為自古所無之格,蓋小有才而未讀書,聰明過於學問者也;至《游春賦》之每句,用一部偏旁之序,則彌無可取矣。

△《復園文集》·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董聞京撰。

聞京字丹鳴,烏程人,康熙初官吉安府知府。

是集皆所作雜文,《自序》謂:明理以端其源,博學以廣其識,尊經以正其歸,養氣以核其實,和聲以發其華。

持論甚高,然核其所作,不能出公安、竟陵門戶也。

△《章江集》·五卷(內府藏本)

國朝安世鼎撰。

世鼎字鑄九,鑲紅旗漢軍,由保德州知州官至江西巡撫。

此集乃世鼎自輯歷官奏疏,以及文移、條告諸篇,編為是集,後附以書、記、序二十一篇,皆在江西時所作也。

△《尺五堂詩刪》·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嚴我斯撰。

我斯字存,歸安人。

康熙甲辰進士第一,官至禮部左侍郎。

其詩近體最富,古體僅十之二三,大抵長於華贍之作,湯惠休所謂:如鏤金錯采,亦雕繢滿眼者也。

△《讀書堂集》·四十六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趙士麟撰。

士麟,南河陽人。

康熙甲辰進士,官至吏部侍郎。

是集,為士麟所自編,凡語錄四卷,文十七卷,詩二十一卷,條約四卷,大抵應酬之作。

冠以《序》一卷,《題詞》一卷,密行細字,凡八十二頁,裒然自為一巨冊,亦向來刻集者所未有也。

△《珂雪詩》·(無卷數,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曹貞吉撰。

貞吉字升六,號實,安邱人。

康熙甲辰進士,官至禮部員外郎。

初,王士禎有《十子詩略》之刻,貞吉與焉,因其版分藏各家,故往往各以別本單行。

後其曾孫益厚,即士禎所錄,附以《朝天》、《鴻爪》、《黃山紀游》等集,總顏之曰《珂雪詩》。

貞吉詩格遒煉,其黃山諸作,極為宋犖所推,在京師時,和其《文姬歸漢圖》等長歌,極有筆力,今檢集中,不載;又士禎《感舊集》,所選《登望海樓》、《吳山晚眺》、《金山》諸詩,亦皆不見集中,則全稿之散失者多矣。

△《九谷集》·十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方殿元撰。

殿元字蒙章,九谷其別號也,番禺人。

康熙甲辰進士,歷官郯城、江寧二縣知縣。

是集,凡樂府二卷,諸體詩二卷,雜文一卷,末卷為《環書》上下篇,附以四書講語數則;其《環書》下篇多發明易義,蓋亦雜家流也。

△《戒詩存》·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邵遠平撰。

遠平本名吳遠,字戒三,仁和人。

康熙甲辰進士,官至光祿寺少卿,己未召試博學宏詞,授翰林院侍讀,官至詹事府少詹事。

此集首行下署曰《京邸集》,《自序》謂:己未,再入京,五載內所作。

多典禮紀頌之章,酷摹唐音,頗見宏贍。

長洲韓《序》,謂其使粵時唱酬甚富,別為集以行於世,則此卷乃其全集之一種耳。

△《雪園詩集》·六卷(編修鄭際唐家藏本)

國朝梁撰。

字至鉉,號雪園,福建長樂人。

是集,前有其友袁奐《序》,作於康熙甲辰。

其詩凡分六集,一曰《靈峰草》,二曰《江南遊草》,三曰《循陔草》,四曰《楚游草》,五曰《江西遊草》,六曰《恆山游草》,惟《靈峰》、《循陔》二草,為居家奉母時所作;餘皆其客遊南北,登覽山川之什也。

△《健松齋集》·二十四卷、《續集》·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方象瑛撰。

象瑛有《封長白山記》,已著錄。

是集,像瑛所自編。

凡文十六卷,少作及入翰林以後之作悉在焉。

十七卷以下為詩集,《秋琴閣詩》一卷,刻於康熙己未,少作也;《展台詩抄》二卷,展台,燕昭王展禮賢士之台,即金台而變其名也;《錦官集》二卷,康熙癸亥典試四川所作,時蜀亂始平,補行鄉試,故以癸亥行也;《舊遊詩》一卷,未仕時游鄴、游燕、游越、游楚作也;《萍留草》一卷,國初,浙閩未定時,避兵杭州時作也;《都門懷古詩》、《倦還篇》共一卷:《都門懷古詩》作於辛酉官翰林時,《倦還篇》則乞假歸里時作也。

其編次不以作詩年月為先後,不解其意。

《續集》六卷,刻於康熙壬辰,凡文八卷,詩二卷,詩題曰《所之草》,皆歸田以後作也。

△《百尺梧桐閣集》·二十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汪懋麟撰。

懋麟字季,號蛟門,江都人。

康熙丁未進士,授秘書院中書舍人,官至刑部主事。

其詩法傳自王士禎,而才氣縱橫,視士禎又為別格。

趙執信《談龍錄》記,嘗見其《浯溪中興頌詩》,起句云「楊家姊妹顏妖狐」,即擲去不視。

謂:頌中興而自天寶致亂敘起,雖萬言不難辦也,雖以懋麟為新城弟子,借懋麟以攻士禎,未免操之已蹙,然亦足見其少所翦裁矣。

△《學文堂集》·四十三卷(江蘇周厚育家藏本)

國朝陳玉基撰。

玉基字賡明,號椒峰,武進人。

康熙丁未進士,官中書舍人。

是集雜文三十一卷,詩八卷,詞四卷,其說經之文及辨議諸作,亦頗有源委,不同剿說。

然大致逶迤平衍,學宋格而未成,詩則更非所長矣。

△《別本學文堂集》·四十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玉基撰。

此本凡文四十三卷,詩十卷,詞三卷,總五十六卷,然文集之中,有錄無書者九卷,實為四十七卷,與前一本大同小異。

然兩本皆無總目,疑皆隨作隨刊之本,非其全帙也。

王卓《今世說》稱:玉基每讀書至夜分,兩眸欲合如線,輒用艾灼臂,久之成痂。

蓋亦苦學之士。

又稱其所為詩文,旬日之間,動至盈尺,見者遜其俊才。

則貪多務博可知,宜其集不一本也。

△《五經堂文集》·五卷、《語錄》·一卷(山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范高鼎撰。

高鼎有《理學備考》,已著錄。

是集皆各體雜文,本名《草草草》,卷首有高鼎《自序》,文格酷摹《尚書》,雖本之夏侯元昆弟《誥》,然未免太近遊戲;末附《語錄》一卷,乃其子搜輯諸刻書中高鼎評識之語,匯成一帙,因並梓之。

實非高鼎自作,亦非門人所記也。

△《柳村詩集》·十二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董訥撰。

訥有《督漕疏草》,已著錄。

其詩皆訥手自刪定,因有別墅在平原城南二里,名曰「柳村」,遂以名集。

《平原縣志》稱康熙四十一年,聖祖南巡,駐蹕柳村之南樓,詢訥詩集,其子思凝繕寫恭呈御覽,殆即此本歟。

△《石屋詩鈔》·八卷、《補鈔》·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魏麟徵撰。

麟徵字蒼石,溧陽人,康熙丁未進士,官至邵武府知府。

此集即在邵武所刊,第二卷為《西湖和蘇詩》,第七卷為《和白香山樂府》,其瓣香所在,可以想見;第五卷為《擬漢樂府》,雖未至於苦學妃,而形骸之外,去之轉遠。

蓋唐樂府重在諷諭,其文章可以力追,漢樂府重在音律,其節奏不可以臆揣也;第三卷為《閩行日記詩》,第四卷為《閩中吟》,第六卷為《漁山詩》,皆以地記;第一卷與第八卷則總題曰《雜詩補鈔》一卷,亦無標目。

大抵詩才清拔,而根柢不深。

如《曉行詩》:「暗燈移附壁」句,自是束裝真景,而刻畫瑣碎,已入武功末派矣。

△《縱釣居文集》·八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應是撰。

是有《讀孝經》,已著錄。

是編皆所著雜文,集中多載論策,蓋康熙丁未改八比為論策時所擬作,其文多摹擬蘇氏父子,辨論瀾翻,而未免過求駿快,遂剽而不留。

其他序、記、傳、志諸篇,則欲擬其鄉人王安石,而邊幅亦微狹焉。

△《慎修堂詩集》·八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廖騰奎撰。

騰奎字佔五,號蓮山,將樂人。

康熙己酉舉人,官至戶部侍郎。

其服官頗著清節,詩則尚未成家。

△《匏遺集》·三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石璜撰。

璜字夏宗,別號匏,如皋人。

是集為其子尹等所編。

據目錄當為五卷,而此本僅三卷,蓋不全之本也。

△《詹園集》·三十八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徐乾學撰。

乾學有《讀禮通考》,已著錄。

乾學家富圖籍,聖祖仁皇帝購求遺書,乾學奏進十二部,其疏今在集中。

近所藏雖已散佚,而《傳是樓書目》猶存於世。

所著《讀禮通考》及《續宋元通鑒長編》,皆閎通淹貫,確有可傳,集中考辨、議說之類,亦多與傳注相闡發。

蓋乾學為顧炎武之甥,而閻若璩諸人亦多客其家,師友淵源,具有所自,故學問頗有根據;然文章則功候未深,大抵隨題衍說,不甚講求古格。

賦頌用韻,尤多失考,尚未能掉鞅詞壇,與諸作者爭雄長也。

是集刻於康熙丁丑,據宋犖原序,稱尚有外集,今未之見,或此本偶佚歟。

△《白石山房稿》·十三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振裕撰。

振裕字維饒,吉水人。

康熙庚戌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是集凡詩三卷,文九卷,又附江南所作詩一卷,乃振裕督學江南時所刊。

前有施世綸、汪琬《序》。

世綸《序》,惟述政績,不及文章;琬《序》,稱其工於台閣之體,亦頗著微詞。

△《別本白石山房稿》·二十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振裕撰。

此本詩文各十三卷,與刻於江南者大同小異,前後無「序」、「跋」,亦無目錄,不知何時所刻也。

△《已畦集》·二十一卷、《原詩》·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葉燮撰。

燮有《江南星野辨》,已著錄。

是集前有《自序》,論文章利病,頗為有見,然檢閱集中諸作,則頗不逮其所言。

至於意態波瀾,彼此重複,如:聽松堂、秀野堂二記,其尤甚者也。

△《趙恭毅剩稿》·八卷、附《裘萼稿》·三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趙申喬撰。

申喬字松伍,武進人。

康熙庚戌進士,官至戶部尚書,謚恭毅。

是編首《奏議》,次《序記》,次《案牘》之文,終以雜著,其孫侗所編也。

後附《裘萼稿》三卷,則申喬之子熊詔撰。

熊詔,康熙己丑進士第一,官至翰林院侍讀,裘萼,其號也。

△《玉巖詩集》·七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林麟昌撰。

麟昌字石來,莆田人。

康熙庚戌進士。

官至貴州提學僉事。

其詩法受自王士禎。

初官中書舍人時,嘗偕檢討汪楫奉使琉球,途中唱酬甚夥。

是編凡《前集》二卷,皆初年所作;又《星槎草》一卷;《中山竹枝詞》五十首為一卷,皆出使時所作;《郊居集》一卷,則官提學後家居時作也。

自《中山竹枝詞》以前,皆載士禎評點。

《竹枝詞》後,又以當時同人贈別之作,附焉。

△《孜堂文集》·二卷(內府藏本)

國朝張烈撰。

烈有《讀易日鈔》,已著錄。

烈篤守朱子之說,故集中多講學之文,然如《朱陸異同論》、《王學質疑》,皆未免有鍛煉周內之意,不及其《賈董同異論》之持平。

蓋漢學但有傳經之支派,各守師說而已;宋學既爭門戶,則不得不百計以求勝,亦勢之不得不然者歟。

△《臨野堂文集》·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鈕撰。

有《觚》,已著錄。

是集前有潘耒《序》,盛推其四六之工。

今觀所撰,疏雋頗勝近人,而渾雅終不逮古人。

其外篇俳諧諸作,如《商陸侯傳》之類,則不可作也。

△《立命堂二集》·十三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國朝嵇宗孟撰。

宗孟字淑子,山陽人,官至杭州府知府。

是集,前有康熙壬子沈珩《序》,稱已刻賦若干卷,詩若干卷,文若干卷。

故又編為二集,計賦十二首,詩四百三首,文八十八首,凡七卷。

其七卷以下,附刻各種小集,曰《蠡史》,曰《星路陽秋》,曰《識小箋》,曰《詩拇》,曰《甌樂行》、《舊錄》各為一卷。

又詩餘一卷,曰《酒古董》,蓋其時去明未遠,故通體皆規摹鍾、譚,以幽冷纖巧為宗。

觀諸集之名,而其詩可見矣。

△《古缽集選》·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士祜撰。

士祜字叔子,一字子側,號東亭,又號古缽山人,山東新城人,康熙庚戌進士,未仕而卒。

是集,為其弟士禎所編。

其詩長於情韻,士禎《序》述計東之言曰:三王並著詩名,西樵、阮亭早達,故聲譽易起,若東亭之才,詎肯作蜂腰哉?然自士禎篤念友於,存此標榜之詞耳,其實士祿不及士禎,士祜不及士祿,天下之公評也。

△《有懷堂詩文稿》·二十八卷(內府藏本)

國朝韓撰。

字元少,號慕廬,長洲人。

康熙癸丑進士第一,官至禮部尚書。

乾隆三十年賜謚文懿。

是集為所自編。

凡詩六卷,分《躅》、《歸愚》、《病坊》、《擊迷》四集;文二十二卷,以制藝著名,其古文亦法度嚴謹,凡安章宅句,皆刻意研削,然其不能脫然於畦封,亦即在此;詩則又其餘事矣。

△《村類稿》·三十卷、《附錄》·二卷(編修徐天柱家藏本)

國朝徐倬撰。

倬字方虎,村其號也,德清人。

康熙癸丑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讀。

聖祖南巡,進所纂《全唐詩錄》,晉禮部侍郎。

是集凡《修吉堂文稿》八卷,《應制集》二卷,《寓園小草》一卷,《燕台小草》一卷,《梧下雜抄》二卷,《蓼閒集》二卷,《甲乙友抄》一卷,《汗漫集》二卷,《野航集》二卷,《鼓缶集》三卷,《黃集》二卷,《詞集》二卷,《耄餘殘沈》二卷。

附錄其子《元正遺稿》二卷:一曰《清嘯樓草》,皆未第以前作,一曰《鸞坡存草》,則自入詞館以後應制、紀恩、游宴、贈答之什也。

元正字子貞,號靜園,康熙乙丑進士,官至工部尚書。

徐氏五世翰林,倬其第二世,元正其第三世雲。

△《禮山園文集》·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來章撰,來章有《連陽八排風土記》,已著錄。

是集摹仿歐、曾,頗為近似,以作意點綴求姿,故或失之微縟,中如《李氏紫山莊記》、《辛公子傳》諸篇,規無古人,亦覺墨痕未化,謂之不失典型則可矣。

△《殘本經史緒言》·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朱董祥撰。

董祥有《讀禮記略》,已著錄。

是編,名似筆記,實則文集,前有雜論數篇,其餘多言居家禮制,而喪禮尤多,大抵執古義以繩今,與所作《讀禮記略》相出入。

如《居喪不當稱制》之類,一字之爭,動輒累牘,多非大義所關也。

其書題曰「上卷」,則尚有「下卷」,而佚之。

目錄列文四十七篇,而闕其《原學》、《上大司農本政書》、《教子晟讀詩說》三篇。

蓋並此卷,亦非完本矣。

△《南勻文集》·十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彭定求撰。

定求有《周忠介公遺事》,已著錄。

案:定求之學出於湯斌,斌之學出於孫奇逢;奇逢之學出於鹿善繼;善繼之學則宗王守仁《傳習錄》。

故自奇逢以下,皆根柢於姚江,而能參酌朱、陸之間,各擇其善,不規規於門戶之異同。

定求是集,於文章之有關於學術者,尤所留意,而持論則兼采二家,無所偏倚雲。

△《寶嗇堂詩稿》·四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張榕端撰。

榕端,有《海岱日記》,已著錄。

是集為榕端官內閣學士時所刊,皆其康熙己未至己卯之詩。

前有任邱龐塏《序》:稱其詩和而不迫,秀而不纖,逸而不肆,宛轉纏綿,一寫其胸中之趣,而未嘗藉以宣其喜怒不平之氣。

頗近其實。

然婉約有餘,遂乏雄渾之氣、深湛之思。

蓋其長在是,其短亦在是矣。

△《河上草》·二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張榕端撰。

康熙庚辰,榕端以內閣學士預治河之役,至癸未,始召還。

此編皆其四年之中,在工次所作。

前有宋犖《序》,稱其泥塗輦橇,楗石枕薪,卒以塞決。

乃殊不見其有歌詠勤苦之勞,而往往道其達天性之樂。

今觀其詩雖醞釀不深,而和平恬靜,犖言蓋不誣雲。

△《蘭樵歸田稿》·一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張榕端撰。

皆康熙甲申以後,致仕歸里之作,其詩直抒胸臆,多入香山一派。

蓋老境優遊,頹然自放,不復以文字為意矣。

△《彭椒巖詩稿》·二十二卷(江蘇周厚育家藏本)

國朝彭開撰。

開字孝緒,號椒巖,婁縣人。

康熙丙辰進士,官至武岡州知州。

是集分四種:曰《瞻稿》,曰《游琴稿》,曰《一螺稿》,各六卷,曰《橐丸稿》,四卷。

《游琴》、《一螺》、《橐丸》三稿,皆其官河間及游大梁、濟南時所著。

《瞻稿》,則其官武岡時所著也。

△《旭華堂文集》·十四卷、《補遺》·一卷、《續編》·一卷(山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奐曾撰。

奐曾字元亮,別字思顯,號誠軒,山西太平人。

康熙丙辰進士,官至湖廣道監察御史。

是集為其孫婿趙勳典所刊。

凡奏議一卷,雜文十三卷;附以補遺一卷,則奏議二首,並序文雜著八首也。

△《通志堂集》·十八卷、《附錄》·二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納喇性德撰。

性德有《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已著錄。

性德生長華閥,勤於學問。

鄉試出徐乾學之門,遂受業焉。

《九經解》即其所刻,而徐乾學延顧湄校正之,以書成於性德歿後,版藏徐氏,世遂稱《徐氏九經解》,並《通志堂》而移之徐氏,實相傳之誤也。

是編為乾學所裒輯,凡詩五卷,詞四卷,文五卷,《淥水亭雜識》四卷,又附錄碑誌、哀免之作,為二卷。

△《翠滴樓詩集》·六卷(監察御史戈岱家藏本)

國朝馮撰。

字懿生,代州人。

康熙丙辰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是集,皆所作古今體詩,惟冠以《賦》一篇,殿以《詞》一闋。

蓋沒後,其門人鹿所編,故掇拾殘,所存僅此雲。

△《兼山堂集》·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錫嘏撰。

錫嘏字介眉,號怡庭,鄞縣人。

康熙丙辰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是集,為慈鄭梁所選錄。

凡文六卷,詩二卷,頗不失矩度。

然錫嘏本以制義擅長,此則其餘力及之者也。

△《清芬堂存稿》·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胡會恩撰。

會恩字孟綸,德清人。

康熙丙辰進士,官至刑部尚書。

其館閣諸詩,別編為《賡集》,今未見傳本。

是集所錄,則由丙辰至庚寅三十五年所作也。

詩有清腴之致,而風骨未遒,故於一時流輩之中,尚不能排突諸家,自成一隊。

△《蘧廬草》·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黃鐘撰。

鍾字宏音,號蘧廬,如皋人,康熙中諸生。

是集,為其門人鄧士英所編。

凡文四十四篇,前列總目,總目之後仿《史記·自序》、《漢書·敘傳》之例,每篇各為之《序》,述所以立言之意,自有別集以來,茲為創體。

然亦足以見其文不苟作,必有所取義矣。

其文大抵縱橫奇肆,自達所見,其《與友人論文書》,大旨主於不似古人,乃能為古人,亦迥異貌擬秦、漢,詞雜齊、梁之習。

惟其文多作於明末,感觸時事,往往言之過當。

如《洪範論》,謂治世之天,甚願乎人之為君子也,則所向在此矣;亂世之天,甚怒乎人之為君子也,則所威在此矣。

至終篇歸於順受其正。

亦仍沿劉峻《辯命題》之旨,非和平中正之道。

其《楊墨論》,雖為偽談忠孝者發,而以墨翟為偽,楊朱為誠,亦未免憤激太甚。

大抵其才力,足以馳驟古人;而學養之深醇,則未之逮也。

△《西澗初集》·六卷(江蘇周厚育家藏本)

國朝劉然撰。

然字簡齋,江寧人。

卷首有康熙戊午杜《序》,稱其詩文閎深奧衍,不可名狀。

今觀斯集,殊不副斯言。

其《水中雁字》七言律詩,用上下平韻至三十首,亦太誇多斗靡。

以如是題目,作如是體裁,雖李、杜不能工也。

△《青門簏稿》·十六卷、附《邵氏家錄》·一卷、《青門旅稿》·六卷、《青門稿》·八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國朝邵長蘅撰。

長蘅一名衡,字子湘,武進人。

是集,乃其兄子等編次。

康熙戊午以前為《青門簏稿》,詩六卷,文十卷;己未訖辛未為《旅稿》,詩二卷,文四卷;壬申後為《稿》,詩三卷,文五卷。

其《邵氏家錄》,則以康節祠堂碑記之類,匯為一編者也。

△《竹文類》·二十六卷(內府藏本)

國朝朱彝尊撰。

彝尊有《經義考》,已著錄。

是集,乃其未遇時所刻。

中有《曝書亭》所未錄者,皆悔其少作,自為刪汰也。

△《受祺堂詩集》·三十四卷(陝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因篤撰。

因篤字子德,又字天生,富平人。

康熙己未,召試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

顧炎武作《音學五書》,特載與因篤一札,蓋頗重之。

閻若璩作《潛邱記》,則雲杜造故事,莫過於李天生。

然所謂杜造故事者,今不可考,則姑存其說矣。

是集,為因篤所自定,本三十五卷,此本獨闕第四卷,目錄注雲未出。

其為因篤自刪之,或為隨寫隨刻,誤排卷數,不得已而立一虛卷,均未可知也。

其詩大抵意氣蒼莽,才力富贍,而亢厲之氣一往無前;失於粗豪者,蓋亦時時有之,殆所謂利鈍互陳者歟。

△《世恩堂集》·三十五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頊齡撰。

頊齡號瑁湖,華亭人。

康熙丙辰進士,己未召試博學鴻詞,授編修,官至大學士,謚文恭。

是編,凡《詩集》三十卷,《經進集》三卷,《詩餘》二卷。

頊齡值文治昌明之日,奏太平黼黻之音,故一時台閣文章,迥異乎郊寒島瘦,即早年未達時作,亦無衰颯哀怨之意,足以見其襟抱矣。

△《深秀亭近草》·五卷(江蘇周厚育家藏本)

國朝潘鍾麟撰。

鍾麟字層峰,華亭人。

是編,皆七言律詩,前四卷為乞酒之作,所投贈者凡二百六十五人;後一卷為寄懷之作,所投贈者凡三十人。

以大學士王頊齡、戶部尚書王鴻緒為冠,蓋借此以存其人,乞酒寄懷,特假托之詞耳。

△《遂初堂詩集》·十五卷、《文集》·二十卷、《別集》·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潘耒撰。

耒有《類音》,已著錄。

詩分《少游》、《夢遊》、《近游》、《江嶺游》、《海岱游》、《台蕩游》、《閩游》、《黃廬游》、《楚粵游》、《豫游》、《臥游》諸草,分年編次,文則各以體分。

惟為二氏作者,入之別集,用楊傑《無為集》例也。

耒性好游名山,足跡甚廣,其詩不事雕飾,直抒所見,古文蹊徑較平,稍遜於魏禧諸人,而氣體渾厚,空所依傍,則又耒所獨得也。

耒家吳江之爛溪,少受業於顧炎武,頗得其傳,故詩文皆有原本。

特其議論之文,往往反覆求快,太傷於盡,未免失之好辯焉。

△《抱經齋集》·二十卷、附《焚餘草》·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徐嘉炎撰。

嘉炎字華隱,秀水人。

康熙己未召試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是集,凡應制詩一卷,樂府一卷,古詩四卷,律詩五卷,絕句二卷,玉台詞一卷,賦頌一卷,論一卷,序三卷,雜文一卷;末附《焚餘草》一卷,乃嘉炎父肇森所作。

遭亂散失,僅存二十餘首。

嘉炎記而錄之,猶《山谷集》後附《伐檀集》意也。

△《叢碧山房集》·五十七卷、附《詩義固說》·二卷(內府藏本)

國朝龐塏撰。

塏字霽公,號雪崖,任邱人。

康熙己未召試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降中書舍人,終於建寧府知府。

是集,凡文八卷,雜著三卷,《翰苑稿》十四卷,《舍人稿》六卷,《工部稿》十一卷,《戶部稿》十卷,《建州稿》五卷,皆其所手自編定也。

塏為詩主於平正沖澹,不求文飾。

當王士禎名極盛時,能文之士,率奔走門牆,假借聲譽,塏獨落落不相親附,故士禎亦不甚稱之。

惟記其《病足詩》:「切防美人笑者,春來不過平原門」一絕而已。

然塏早歲所作,頗得深婉清微之致,晚年菁華既竭,流於枯淡,其《舍人稿》不及《翰苑》,《工部稿》不及《舍人》,《戶部稿》不及《工部》,至《建州稿》以後,頹唐益甚,田雯為作《戶部稿序》,以白居易、陸游比之,塏意頗慍,然實箴規之言也。

末附《詩義固說》二卷,論亦切實,惟推衍嚴羽之說,以禪談詩,轉至於支離曼衍,是其好高之過矣。

△《臥象山房集》·三卷、《附錄》·二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澄中撰。

澄中有《滇南日紀》,已著錄。

是編,賦一卷,文一卷,詩一卷,附《滇南集》一卷;又《艮齋文選》一卷。

安若訥為作《墓誌》,記其夢為李攀龍後身。

趙執信亦稱其生而父夢攀龍入室,故其詩仍學攀龍。

龐塏《論文絕句》,則有「壽光安子非知己,強為於鱗認後身」句。

今觀其集,頗不類「滄溟」體格,是塏所論者為允,若訥、執信,皆好奇之論也。

△《白村集》·八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澄中撰。

康熙己未,以召試入史館者,澄中與龐塏交最契。

文格、詩格,二人往往互似。

是集,即塏官建寧府知府時,為刻於福建者。

塏《序》稱:王新城阮亭、田德州綸霞,壇坫久成於時,望重龍門,漁村入都,與鼎足而立,士林稱「山左三大家」。

然澄中詩文修潔有餘,至魄力雄厚,終非王、田比也。

王士禎《感舊集》,載其《齊謳行》三首,《細草谷》一首,此集皆未載,又《魚龍圖》一篇,亦與《感舊集》所載,數字不同。

蓋塏與士禎門徑稍別,故去取亦稍異也。

△《秋錦山房集》·二十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良年撰。

良年字武曾,秀水人。

康熙己未,嘗薦舉博學鴻詞,初冒姓虞氏,名兆潢,故當時薦牘無良年名。

朱彝尊所作《墓誌》,僅載其原名,而未載其冒姓,亦偶疏也。

是編,凡詩集十卷,詞二卷,文集十卷,良年少有雋才,其遊蹤幾遍天下,所未至者秦蜀、嶺嶠耳。

其詩清峭灑落,亦頗得江山之助。

惟自少至老,風調不變,其蹊徑之狹,殆才分所偏歟?文則長於議論,而短於敘述,不逮其詩。

詞則已刻入六家詞中者,殆三分之二,品在其詩、文之間雲。

△《別本蓮洋集》·二十卷(刑部員外郎張道源家刻本)

國朝吳雯撰。

雯《蓮洋集》已著錄。

案:王士禎作雯《墓誌》,稱其詩一刻於吳,再刻於都下,三刻於津門,今皆未見。

趙執信《懷舊詩序》,稱雯以遺稿付王士禎,雯沒後將二十年,其集未出,疑士禎耄而忘之;又稱《池北藏書》,散失殆盡,是集可知,則雯之原稿,似乎散佚,近時乃疊出三本:一為臨汾劉組曾所刻,一為山東孫峨所刻,一即此本,為浮山張體乾所刻。

劉本稱得自士禎門人黃叔琳家;孫本及此本,並稱得自雯侄秉厚家,皆以士禎評點相誇。

孫本並考核評語之同異,此本更較量圈點之真偽。

考第七卷中《留別車仝詩》,載士禎評曰:「今車仝果領解中州,此亦識也,惜天章不及見耳。」

灼為雯沒後之語,則士禎所定,或歸諸吳氏,亦未可知也。

然士禎諸說部中,所品題獎借者,幾於指不勝屈,今其集率久覆醬瓿,無人重其姓名;而雯詩獨數刻而未已,是知雯詩足以自傳,不以士禎始重也。

刻雯集者,反若借士禎以傳雯,然則使雯不及識士禎,即謂雯詩不工乎?三本之中,劉本詳備於孫本,此本又詳備於劉本,要之詩之工拙,不系篇帙之多少。

今繕孫本入秘閣,而此本則存其目焉。

△《雪石堂詩草》·(無卷數,陝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劉爾舉撰。

爾舉字敬又,宜君人,康熙己未嘗薦舉博學鴻詞。

其詩刻意摹杜,然大抵在形似之間。

△《思復堂集》·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邵廷采撰。

廷采字念魯,餘姚人,康熙初諸生。

嘗從毛奇齡游。

是集刊於康熙壬辰,以龔翔麟所撰《墓誌》,邵思淵所撰《墓表》,萬經所撰《小傳》,冠諸編首。

△《徐都講詩》·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徐昭華撰。

昭華字亦曰。

昭華,駱加采之妻也。

其父鹹清,與毛奇齡善。

奇齡暮年裡居,昭華從之學詩,稱女弟子,故有「都講」之目。

是集即奇齡所點定,附刻《西河集》中者也。

△《拙齋集》·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朱奇齡撰。

奇齡有《春秋測微》,已著錄。

其平生潦倒場屋,老而不遇,刻意以古文自任,所作皆簡潔明鬯,無鉤章棘句之態,而邊幅不免於稍狹。

△《張邇可集》·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遠撰。

遠有《杜詩薈卒》,已著錄。

是集凡分三種,曰《嶠集》一卷,《蕉園集》一卷,《梅莊集》二卷。

《梅莊集》兼載詩文,《蕉園》、《嶠》二集,則有詩無文。

顧《序》謂,其詩凡三變,《蕉園》最先,《梅莊》次之,《嶠》則官縉時所作,為最後。

三集格調,皆與毛奇齡相近,蓋二人同裡,得法於奇齡者多雲。

△《超然詩集》·八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遠撰。

遠字超然,侯官人。

康熙己卯舉入,官祿豐縣知縣,與蕭山張遠同姓名,而其生稍後。

是集諸詩,多近元、白「長慶體」,在晉安詩派之中,自為別調。

杭世駿《榕城詩話》曰:張遠領康熙己卯鄉薦第一,游京師,與竹、初白諸人倡和甚富,有集梓行。

初嘗挾策游四方,未有所遇,《登滕王閣題詩》,一達官嗟賞,為之延譽,詩名遂振。

其詠松濤有「月明何處雨,風定數聲鍾」,亦佳句也。

△《山曉閣詩》·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孫琮撰。

琮字執升,嘉善人。

山曉閣,其讀書處也。

集前有魏坤《序》,謂其初集不下千首,其後數十年,復成兩集,今計此本所存,僅十之二三耳。

其詩頗有警句,而醞釀未深。

△《香草居集》·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符撰。

符本名符遠,字分虎,號耕客,嘉興人。

是集後有其從孫菊房《跋》,稱所作詩詞刻於滇南者曰《香草居詩》,刻於金陵者曰《耒邊詞》,未刻詩詞曰《花南老屋集》,排偶之文曰《補袍集》、《後補袍集》,寄於容城胡具慶家,遂亡其本。

《花南老屋集》,亦僅存詩一冊。

此集即菊房以《香草》、《花南》二集,合為一編,凡古今體五卷。

第六卷以下為詞,即所謂《耒邊詞》也。

符早受知於曹溶,得讀其藏書,又與朱彝尊等結詩社,故其學頗有淵源;詩則詞意清婉,似源出於范成大,與彝尊等格又異焉。

△《秋水閣文鈔》·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維岳撰。

維岳字緯,宜興人,檢討維崧之弟也。

晚年自定古文百篇,詩二冊,詞二冊。

其季弟欲附梓於維崧《迦陵集》後,未果;遂多散佚,此其傳寫殘本,僅存賦十篇,雜文十五篇。

卷首有同裡蔣景祁《序》,以維岳比其兄維崧。

然駢體略得維崧之格,至魄力根柢,皆遠遜之。

雜文中如《十三經考》、《特科舉策》,略無所發明;《漆園生傳》,亦《毛穎傳》之窠臼;《仲兄半雪傳》亦失諱親之義。

考景祁《序》乃為全集而作,豈別有佳制,佚不可睹歟?

△《寶菌堂遺詩》·二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趙執端撰。

執端號緩,益都人。

雍正中,分益都置博山,趙氏所居割隸焉,故此本追題為博山人。

執端於趙執信為從弟,而於王士禎為甥。

執信、士禎以爭名構釁,著書互詆,兩家詬爭如水火。

執端獨捨執信而從士禎,其詩句擬字摹,亦頗得其一體。

集中有《過士禎舊居》詩曰:「突兀龍門群仰望,飄零宅相獨徘徊,依然萬壑朝宗在,不禁蚍蜉撼樹來。」

蓋為執信《談龍錄》發也。

執信《談龍錄》負氣指摘,或不免失之太過,而所言不盡無理。

執端直以群兒謗傷詆之,是其門戶之見,尚未湔明季餘習矣。

△《友柏堂遺詩選》·二卷(編修周永年家藏本)

國朝馮協一撰。

協一字躬暨,益都人,大學士馮溥第三子也。

以溥蔭,官至台灣府知府。

是集乃協一歿後,其子原檢收遺稿,求正於其姻家趙執信。

執信託目疾不省覽,命門人常熟仲是保代刪之,而執信為之《序》,是保《跋》焉。

其詩雖未極工,亦非極惡,而執信《序》嘲誚百端,殊可怪訝,亦可云:魏收驚蛺蝶矣。

△《野香亭集》·十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孚青撰。

孚青字丹壑,合肥人,大學士天馥子。

康熙己未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是集詩編年分卷,起康熙戊寅,訖己亥。

毛奇齡《西河詩話》中,極稱其吐屬工敏。

蓋其穎悟有過人者。

其氣骨未遒,則年未四十而歿,功候猶淺之故也。

△《夢鼎堂文集》·四卷、《若溪集》·一卷(大理寺少卿劉天成家藏本)國朝任觀瀛撰。

觀瀛字子登,或書曰「紫登」,以同音相假借也,蕭縣人。

康熙己未進士,官至陝西潼商道。

是二集皆其官長興知縣時所作。

《若溪集》以水名名其詩;夢鼎堂,在長興署中,明歸有光所建,觀瀛重構之,因以名其文集雲。

△《晚樹樓詩稿》·四卷(江蘇周厚育家藏本)

國朝吳震方撰。

震方有《讀書正者》,已著錄。

是編乃其詩稿,始於康熙己未初館選時,終於甲申游滁州時所作。

初,震方以御史罷歸,康熙癸未,躬逢聖祖仁皇帝南巡,以所輯《朱子論定文抄》進呈,蒙恩復職,且御書白居易詩以賜。

因摘詩中「晚樹」二字,以名其樓,並以名集雲。

△《雙溪草堂詩集》·一卷、附《游西山詩》·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國朝汪晉徵撰。

晉徵字涵齋,休寧人。

康熙己未進士,官至戶部侍郎。

是集,為晉徵所自定,以編年為次,始於康熙癸丑,終於戊子。

△《老齋詩刪》·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沈不負撰。

不負字集九,一字次山,平湖人。

是集據乾隆庚申陸奎勳《序》,謂康熙己卯,不負手刪其詩,存十之五,編年而不分體,以授其子方蕙曰:「汝他日力能開雕,當名之曰《老齋詩刪》,不必更有增入。」

云云。

而俞懋琪所作《不負小傳》,乃稱不負病亟時,客有傳濟南劉中丞幕中貫花主人降於乩(案貫花主人,謂金人瑞也),不負慨然而興,口吟云云,竟絕筆於此。

今此詩刻於卷末,則似非盡自定之本,或以其事奇異,故附存耶。

△《馮舍人遺詩》·六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馮廷魁撰。

廷魁字大木,德州人。

康熙壬戌進士,官中書舍人。

丁卯典試湖廣,作詩一卷,名曰《晴川集》。

王士禎嘗序之,是集乃廷魁沒後,趙執信所編。

首為《京集》三卷,次即《晴川集》一卷,又《雪林集》一卷,《曹村集》一卷,並為作《序》,以士禎《序》為知之未盡。

蓋當日執信方以論詩與士禎相左,故雖同一推獎,亦持異議雲。

△《居業齋文集》·二十卷、《別集》·十卷(湖南巡撫采進本)

國朝金德嘉撰。

德嘉字會公,廣濟人。

康熙壬戌進士,官翰林院檢討。

德嘉晚年,鍵戶著書,時同郡顧景星、張仁熙、劉醇驥,往往追摹秦、漢,宗尚王、李,訾歸有光為秀善婉媚,德嘉獨不為高論,力摹韓、歐,雖其閎肆博贍,遜於國初前輩,而先民矩,彷彳弗猶存,惟《復胡石莊書》謂:「史館方開,吾楚先輩故事,尚待折衷,江陵當國,綜核名實,富國強兵數十年,而論者以專病之。

熊、楊慷概任事,而熊以過剛見嫉於當世,楊專閫仗鉞憂憤以死,或曰自縊。

當時失機逸賊,別有主名,武陵豈自經溝瀆者耶?」

云云。

為狃於鄉曲之私,未可為萬世之公論也。

△《艾納山房集》·五卷(江蘇周厚育家藏本)

國朝王九齡撰。

九齡字子武,華亭人,廣心之仲子也。

康熙壬戌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其詩欲挹何、李之流波,而才思富艷,加以纖,如《金陵雜感》云:「十里青樓原上草,六朝紅粉路旁花」,殆純以情韻勝矣。

△《德星堂文集》·八卷、《續集》·一卷、《河工集》·一卷、《詩集》·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許汝霖撰。

汝霖字時,海寧人。

康熙壬戌進士,官至禮部尚書。

是編,文集目列十四卷,而十一卷以下有錄無書,注曰以下嗣出。

又目列卷九為《課士條約》,卷十為《河工集》,而書中九卷題曰《續集》,《河工集》則自為一帙,不入卷數,且書有刊刻未完之處。

蓋初刻未校之本,故體例不畫一也,詩集五卷,而分為八編,曰《祥獻集》,曰《應制集》,曰《冰銜集》,曰《使旋集》,曰《河干集》,曰《還朝集》,曰《歸田集》,曰《酬應集》。

汝霖才思富贍,集中諸體皆備,然如《河工集》內,《批高陽水災詳文》云:「仰速行確查,候撫部堂批示繳」之類,僅十二字,亦列之集中。

則授梓之時,舉其平生手跡,一字不遺,未免不能割愛耳。

△《素巖文稿》·二十六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生撰。

生有《懿言日錄》,已著錄。

是編所載皆雜文,末卷並錄及訟牒,則太甚矣。

△《周廣全集》·三十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周金然撰。

金然字廣,上海人。

康熙壬戌進士,官至司經局洗馬。

是編分為七種,《飲醇堂文集》八卷,《抱膝庭詩草》二十卷,《娛暉堂集》二卷,《和陶靖節集》三卷,《和李昌谷集》一卷,《西山紀游詩》一卷,《南浦詞》三卷。

金然與施閏章、宋琬游,其才思格力,亦介於二人之間。

△《奉使滇南集》·(無卷數,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許嗣隆撰。

嗣隆字山濤,如皋人。

康熙壬戌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是編乃康熙癸酉,奉命典試南往來紀行之作,多述山川名勝。

△《嶺南二紀》·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茅兆儒撰。

兆儒號雪鴻,錢塘人。

是編皆其紀游之詩,一曰《嶺南方物紀》,乃康熙壬戌居韶州時所作,凡二百四十種,各以絕句一首紀之,而略注其狀於題下;一曰《粵行日紀》,則述其戊午歲,自錢塘至廣州途中,六十二日所經。

凡一百四十餘首,亦每題為一絕句。

△《正誼堂集》·十二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伯行撰。

伯行有《道統錄》,已著錄。

是編,前二卷為奏議,第三卷至第五卷皆尋常案牘之文。

第六卷為書,大抵講學之語。

第七卷、八卷為《序》,皆已見所刊各書中,第九捲至十二卷為記、論、說、議、傳、墓誌、墓表、祭文、雜著。

跡其一生,大抵步趨陸隴其也。

△《愛日堂詩》·二十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元龍撰。

元龍有《格致鏡原》,已著錄。

愛日堂者,聖祖仁皇帝御書,故以名集。

其詩編年分集,凡十二種。

△《鶴侶齋集》·三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孫撰。

字子未,一字予未,號莪山,又號誠齋,德州人。

康熙乙丑進士,官至大理寺少卿,終於通政司參議。

其集凡詩一卷,文二卷,性簡傲,不諧於俗,集中《石丈詩》云:「山鬼矜伎倆,此老如不聞;或具袍笏拜,此老亦不尊;坦然自高臥,雨蝕青苔痕。」

蓋亦自寓雲。

△《寶宸堂集》·四卷(湖北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希良撰。

希良有《春秋大義》,已著錄。

是集凡文二卷,詩二卷。

希良久困名場,早年著述,頗多亢厲之音,自選入詞館後,其體格乃一變焉。

△《倚閣詩集》·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汪顥撰。

顥字文漪,一字天泉,臨清人。

康熙乙丑進士,官至貴州巡撫。

是集為王士禎所定,凡評點悉仍士禎之書,自《題蔣都憲家慶圖》以下,則士禎所未見,故評點闕焉。

顥詩一以士禎為法,集中有《讀〈唐賢三昧集〉》二絕句,殆於鑄金呼佛,然姿韻略同,而近體多湊泊語,不及士禎之天然也。

同時別有汪灝,字紫滄,休寧人,康熙癸未進士,官翰林院編修,二人詩文,傳寫者往往相淆,惟以字為別識而已。

△《介老編年詩鈔》·十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金張撰。

張字介山,錢塘人。

其詩起康熙乙丑,迄癸酉,凡九年之作,分年為卷。

甲戌至丙子詩四卷,題曰《續鈔》;其外集五種,曰《己未詩刪》,曰《鳳詩》,曰《庚申詩刪》,曰《學誠齋詩話》,曰《雜著》,則皆有錄無書,不知為殘缺,為未刻也。

張詩力掃明人蹈襲之弊,而間失之輕。

自稱學楊誠齋,今檢所作,其得失皆去之不遠,所言可謂不誣矣。

△《崑崙山房集》·三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篤慶撰。

篤慶有《班范肪截》,已著錄。

其詩古文頗知名於時。

此集乃有文而無詩,疑編次未竟之本也。

篤慶才藻富有,洋洋麗,動輒千言,風發泉湧,不可節制。

如集中所載:代王士禎作《候補中書吳燦墓誌銘》,今錄入《蠶尾續集》者,已刪削十之三四,則亦頗病其冗漫矣。

其曰「崑崙山房」者,以所居室旁有小山號「崑崙」,因以名集雲。

△《鬲津草堂詩集》·(無卷數,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田撰。

字子益,號樂園,又號香城居士,德州人。

康熙丙寅拔貢生,授堂邑縣教諭,以病未赴。

與兄雯、需,並能詩。

雯才調縱橫,沿幾社之餘風,以奇偉鉅麗自喜,與王士禎同郡同時,而隱然負氣不相下。

士禎《池北偶談》中,載其服藥必取異名一事,亦陰不滿之。

乃獨從士禎游,是編凡《鬲津草堂》五字古體詩一卷,五字今體詩一卷,皆士禎評而《序》之,《序》稱唐有詩,不必建安、黃初也;元和以後有詩,不必神龍、開元也;北宋有詩,不必李、杜、高、岑也。

語蓋為雯而發,又《鬲津草堂絕句詩》一卷,裡人孫《序》之。

《序》稱,吾州近時前輩以詩名者,無間於時。

余性不近詩,然當披編佩句之餘,亦或頗有所睹。

於作者之旨,大都若格格於余懷,未能強以為無間然也。

語亦侵雯。

然觀所作,雖密詠恬吟,成一邱一壑之趣,至才力富健,究不足以敵雯也。

集後又有《菊隱集》一卷,《南遊稿》一卷,總題曰《鬲津草堂七十以後詩》。

黃越《序》之,稱其垂老所作,彌淡彌甘,大抵生平為詩,以七言絕句自負,自少至老,亦惟是體特多雲。

△《匡山集》·六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沛恂撰。

沛恂字書巖,諸城人,官兵部主事。

是集凡文五卷,詩一卷。

詩文皆伉直有氣,而亦有恃氣之處,故意之所至,暢所欲言,不免時有累句。

△《綺樹閣稿》·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安箕撰。

箕字青士,壽光人,致遠之次子。

是集止詩二十八首,賦九首,記一篇,附載《致遠集》末。

箕,名父之子,承其家學,故詩文皆有矩度;惟波瀾尚未老成,則問世太早之故也。

△《箐遺稿》·一卷(內府藏本)

國朝汪筠撰。

筠字禹吹,編修琬之長子。

少補吳江學諸生,年三十二病咯血卒。

琬得其遺詩數十篇,為刊附於《汪氏家傳集》後。

△《學古堂詩集》·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沈季友撰。

季友字客子,平湖人,康熙丁卯副榜貢生。

其集卷一至卷三曰《南旋集》,卷四至卷六曰《秋蓬集》,乃其孫鑰所合刊。

季友為陸之婿,與汪琬、毛奇齡以詩相倡和,奇齡為作集《序》,亦以才子目之,然抑揚皆「在是」兩字矣。

△《半庵詩稿》·(無卷數,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勞厲撰。

厲字貞著,陽信人。

《山左詩鈔》作勞礪,其字從「石」,然此本為其家刻,字皆從「山」,則《山左詩鈔》誤也。

厲年五十四為詩,故工候未深,多不入律。

高曠代之才,固不容於有二矣。

△《東湖文集》·三卷(江蘇周厚育家藏本)

國朝朱撰。

所編《諸葛丞相集》,已著錄。

是集前二卷為雜文,第三卷即所作《通鑒輯略之論斷》,然止於唐末,似非完本也。

△《藥亭詩集》·二卷(江蘇周厚育家藏本)

國朝梁佩蘭撰。

佩蘭字藥亭,番禺人。

康熙戊辰進士,改庶吉士。

是編乃休寧汪觀所選,皆近體詩,卷首有朱文小印,曰:古體嗣出,則不但非其全集,即選本亦尚未刻竣矣。

△《缽山堂詩集》·十九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阿平撰。

阿平字獻吉,東莞人,康熙中諸生。

與梁佩蘭同時。

是集即佩蘭為之《序》。

其古體勁直而少醞釀,五言律詩如:「東風歸故國,孤燭對高樓。

明月又將滿,秋風吹別離」諸聯,頗有風味,惜不多得耳。

△《紺寒亭詩集》·十卷、《文集》·四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趙俞撰。

俞號蒙泉,嘉定人。

康熙戊辰進士,官定陶縣知縣。

是集俞所自編。

詩格極為遒上,但才鋒太銳,少一唱三歎之致。

文則縱筆而成,傷於平易,又不及其詩。

△《犬左堂詩集》·六卷、《詞》四卷、《續集》三卷(江西巡撫采進本)國朝孫致彌撰。

致彌字愷似,嘉定人。

康熙中被薦,以太學生賜二品服出使朝鮮采詩。

戊辰成進士,改庶吉士,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

歿後詩稿散佚,雍正中,張鵬、朱厚章得抄本於戴璣家,始選而刻之。

詞凡三種,曰《別花餘事》,曰《海片》,曰《衲琴》,皆其門人樓儼所定,《續集》附詞後,則未詳何人編次也。

致彌以書名,得董其昌之法;詩則以跌宕流逸為長,而率易亦所不免。

△《{山合}盧山人集》·無卷數(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謝乃實撰。

乃實字華函,福山人,福山有{山合}盧山,因號{山合}盧山人。

康熙戊辰進士,官興寧縣知縣。

是集不分卷數,但以各體類從,而附《詩餘》於末。

其詞名絕句一百三十首,別為一冊,為古今所未有。

然雜體自齊、梁,究為小品,可偶一為之,不可以為擅長之技也。

△《過江集》·四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史申義撰。

申義字叔時,號蕉飲,江都人。

康熙戊辰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給事中。

時新城王士禎方以詩名海內,嘗稱申義及湯右曾足傳其衣缽。

見集中自註:聖祖仁皇帝,嘗以後進詩人詢澤州陳廷敬,廷敬以申義及周起渭對。

見廷敬《序》中。

其官翰林時,有《蕪城集》;典試南時,有《使滇集》。

此則官給事中時,前後數年作也。

△《寒村集》·三十六卷(江蘇周厚育家藏本)

國朝鄭梁撰。

梁字禹梅,慈人。

康熙戊辰進士,官至高州府知府。

是編詩分十一集:一曰《見黃稿詩刪》五卷,二曰《五丁詩稿》五卷,三曰《安庸集》一卷,四曰《玉堂集》一卷,五曰《歸省偶錄》一卷,六曰《還朝詩存》一卷,七曰《玉堂後集》一卷,八曰《寶善堂集》一卷,九曰《白軒集》一卷,十曰《南行雜錄》一卷,十一曰《高州詩集》二卷。

文分四集,一曰《見黃稿》二卷,二曰《五丁集》二卷,三曰《安庸集》二卷,四曰《寒村雜錄》二卷,補一卷,又《半生亭集》一卷。

《息尚編》四卷,則詩文合刻也。

梁受學於黃宗羲,嘗謂陳師道年三十一見黃魯直,蓋焚其稿而學焉。

梁見宗羲時,亦三十一,故詩文皆以《見黃稿》為冠,其文得之宗羲者為多,而根柢較宗羲少薄。

詩則旁門別徑,殆所謂有韻之語錄,其書《定山詩抄》句云:「明朝詩學崔公甫,若語仙才拜定山。」

可以得其宗旨之所在矣。

△《雙堂文稿》·六卷、《詩稿》·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范光陽撰。

光陽字國雯,號北山,鄞縣人。

康熙戊辰進士,改庶吉士,官至福建延平府知府。

是集為其晚年所手定,沒後其孫從律等,以《充安堂近稿》附入刊行,其曰「雙」者,以其先墓有紅、白二山,故名所居以示不忘其祖之義雲。

△《藜乘初集》·一卷、《二集》·二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劉以貴撰。

以貴字滄嵐,維縣人,康熙戊辰進士。

是編初集,先詩後文;二集先文後詩。

每篇之後,俱附王道炷評語,道炷《序》稱,其語意獨造,刻鑿精深,蓋生澀為工者。

後附《初學正鵠》數十則,則皆鄉塾講師語也。

△《山文集》·四卷、《詩集》·一卷(山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田從典撰。

從典字克正,陽城人。

康熙戊辰進士,官至文華殿大學士,謚文端。

是集奏疏、序傳等雜文五十餘篇,為四卷;詩三十餘首,為一卷;又附以補刻文一冊。

據卷首儲大文《序》,謂從典文多散佚,此乃其子暨族屬所搜輯者,故僅止於此,非全本也。

△《潘中丞集》·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潘宗洛撰。

宗洛字書原,號巢,又號垠谷,宜興人。

康熙戊辰進士,官至湖南巡撫。

詩文多台閣之作,奏疏、序記、家訓等篇,明白質直,視其文頗為勝之。

卷末有儲大文所作傳,以為古文詞上宗《史記》,詩由「玉溪」詣「少陵」,皆以千古第一人推之,則非其實也。

△《楝亭詩鈔》·五卷、附《詞鈔》·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曹寅撰。

寅有《居常飲饌錄》,已著錄。

其詩一刻於揚州,計盈千首;再刻於儀徵,則寅自汰其舊刻,而吳尚中開雕於東園者。

此本即儀徵刻也,其詩出入於白居易、蘇軾之間。

△《時用集》·(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撰。

︳有《句股引蒙》,已著錄。

︳為黃宗羲門人,又與查慎行同裡友善,故文格詩格俱有所受,然所作終亞於二人。

是集為︳所自編,凡四十歲以前所作悉刪去之,斷自己巳,迄戊子為正編;又自己丑,迄壬子為續編,則其晚所增刻也。

其曰「時用集」者,︳《自序》謂家塾署聯用東坡語:「《春秋》古史乃家法,詩筆《離騷》亦時用。」

故手訂正續集,遂以時用標題雲。

△《善卷堂·四六》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陸繁召撰。

吳自高注。

繁召字拒石,錢塘人;自高字若山,桐城人,官翰林院待詔。

是集皆駢體之文,昆山徐炯為刻板,陳廷會《序》之,而章藻功為之《跋》。

藻功,繁召之門人,即作《思綺堂四六》者也。

本止四卷,雍正甲寅,自高為之注,始分十卷。

王卓《今世說》載,繁召自許儷語為「海內少雙」。

蓋是時陳維崧、吳綺皆已下世矣。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卷一·經部一○易類一卷二·經部二○易類二卷三·經部三○易類三卷四·經部四○易類四卷五·經部五○易類五卷六·經部六○易類六卷七·經部七○易類存目一卷八·經部八○易類存目二卷九·經部九○易類存目三卷十·經部十○易類存目四卷十一·經部十一○書類一卷十二·經部十二○書類二卷十三·經部十三○書類存目一卷十四·經部十四○書類存目二卷十五·經部十五○詩類一卷十六·經部十六○詩類二卷十七·經部十七○詩類存目一卷十八·經部十八○詩類存目二卷十九·經部十九○禮類一卷二十·經部二十○禮類二卷二十一·經部二十一○禮類三卷二十二·經部二十二○禮類四卷二十三·經部二十三○禮類存目一卷二十四·經部二十四○禮類存目二卷二十五·經部二十五○禮類存目三卷二十六·經部二十六○春秋類一卷二十七·經部二十七○春秋類二卷二十八·經部二十八○春秋類三卷二十九·經部二十九○春秋類四卷三十·經部三十○春秋類存目一卷三十一·經部三十一○春秋類存目二卷三十二·經部三十二○孝經類卷三十三·經部三十三○五經總義類卷三十四·經部三十四○五經總義類存目卷三十五·經部三十五○四書類一卷三十六·經部三十六○四書類二卷三十七·經部三十七○四書類存目卷三十八·經部三十八○樂類卷三十九·經部三十九○樂類存目卷四十·經部四十○小學類一卷四十一·經部四十一○小學類二卷四十二·經部四十二○小學類三卷四十三·經部四十三○小學類存目一卷四十四·經部四十四○小學類存目二卷四十五·史部一○正史類一卷四十六·史部二○正史類二卷四十七·史部三○編年類卷四十八·史部四○編年類存目卷四十九·史部五○紀事本末類卷五十·史部六○別史類卷五十一·史部七○雜史類卷五十二·史部八○雜史類存目一卷五十三·史部九○雜史類存目二卷五十四·史部十○雜史類存目三卷五十五·史部十一○詔令奏議類卷五十六·史部十二○詔令奏議類存目卷五十七·史部十三○傳記類一卷五十八·史部十四○傳記類二卷五十九·史部十五○傳記類存目一卷六十·史部十六○傳記類存目二卷六十一·史部十七○傳記類存目三卷六十二·史部十八○傳記類存目四卷六十三·史部十九○傳記類存目五卷六十四·史部二十○傳記類存目六卷六十五·史部二十一○史鈔類卷六十六·史部二十二○載記類卷六十七·史部二十三○時令類卷六十八·史部二十四○地理類一卷六十九·史部二十五○地理類二卷七十·史部二十六○地理類三卷七十一·史部二十七○地理類四卷七十二·史部二十八○地理類存目一卷七十三·史部二十九○地理類存目二卷七十四·史部三十○地理類存目三卷七十五·史部三十一○地理類存目四卷七十六·史部三十二○地理類存目五卷七十七·史部三十三○地理類存目六卷七十八·史部三十四○地理類存目七卷七十九·史部三十五○職官類卷八十·史部三十六○職官類存目卷八十一·史部三十七○政書類一卷八十二·史部三十八○政書類二卷八十三·史部三十九○政書類存目一卷八十四·史部四十○政書類存目二卷八十五·史部四十一○目錄類一卷八十六·史部四十二○目錄類二卷八十七·史部四十三○目錄類存目卷八十八·史部四十四○史評類卷八十九·史部四十五○史評類存目一卷九十·史部四十六○史評類存目二卷九十一·子部一○儒家類一卷九十二·子部二○儒家類二卷九十三·子部三○儒家類三卷九十四·子部四○儒家類四卷九十五·子部五○儒家類存目一卷九十六·子部六○儒家類存目二卷九十七·子部七○儒家類存目三卷九十八·子部八○儒家類存目四卷九十九·子部九○兵家類卷一百·子部十○兵家類存目卷一百一·子部十一○法家類卷一百二·子部十二○農家類卷一百三·子部十三○醫家類一卷一百四·子部十四○醫家類二卷一百五·子部十五○醫家類存目卷一百六·子部十六○天文算法類卷一百七·子部十七○天文算法類二卷一百八·子部十八○術數類一卷一百九·子部十九○術數類二卷一百十·子部二十○術數類存目一卷一百十一·子部二十一○術數類存目二卷一百十二·子部二十二○藝術類一卷一百十三·子部二十三○藝術類二卷一百十四·子部二十四○藝術類存目卷一百十五·子部二十五○譜錄類卷一百十六·子部二十六○譜錄類存目卷一百十七·子部二十七○雜家類一卷一百十八·子部二十八○雜家類二卷一百十九·子部二十九○雜家類三卷一百二十·子部三十○雜家類四卷一百二十一·子部三十一○雜家類五卷一百二十二·子部三十二○雜家類六卷一百二十三·子部三十三○雜家類七卷一百二十四·子部三十四○雜家類存目一卷一百二十五·子部三十五○雜家類存目二卷一百二十六·子部三十六○雜家類存目三卷一百二十七·子部三十七○雜家類存目四卷一百二十八·子部三十八○雜家類存目五卷一百二十九·子部三十九○雜家類存目六卷一百三十·子部四十○雜家類存目七卷一百三十一·子部四十一○雜家類存目八卷一百三十二·子部四十二○雜家類存目九卷一百三十三·子部四十三○雜家類存目十卷一百三十四·子部四十四○雜家類存目十一卷一百三十五·子部四十五○類書類一卷一百三十六·子部四十六○類書類二卷一百三十七·子部四十七○類書類存目一卷一百三十八·子部四十八○類書類存目二卷一百三十九·子部四十九○類書類存目三卷一百四十·子部五十○小說家類一卷一百四十一·子部五十一○小說家類二卷一百四十二·子部五十二○小說家類三卷一百四十三·子部五十三○小說家類存目一卷一百四十四·子部五十四○小說家類存目二卷一百四十五·子部五十五○釋家類卷一百四十六·子部五十六○道家類卷一百四十七·子部五十七○道家類存目卷一百四十八·集部一○楚辭類卷一百四十九·集部二○別集類二卷一百五十·集部三○別集類三卷一百五十一·集部四○別集類四卷一百五十二·集部五○別集類五卷一百五十三·集部六○別集類六卷一百五十四·集部七○別集類七卷一百五十五·集部八○別集類八卷一百五十六·集部九○別集類九卷一百五十七·集部十○別集類十卷一百五十八·集部十一○別集類十一卷一百五十九·集部十二○別集類十二卷一百六十·集部十三○別集類十三卷一百六十一·集部十四○別集類十四卷一百六十二·集部十五○別集類十五卷一百六十三·集部十六○別集類十六卷一百六十四·集部十七○別集類十七卷一百六十五·集部十八○別集類十八卷一百六十六·集部十九○別集類十九卷一百六十七·集部二十○別集類二十卷一百六十八·集部二十一○別集類二十一卷一百六十九·集部二十二○別集類二十二卷一百七十·集部二十三○別集類二十三卷一百七十一·集部二十四○別集類二十四卷一百七十二·集部二十五○別集類二十五卷一百七十三·集部二十六○別集類二十六卷一百七十四·集部二十七○別集類存目一卷一百七十五·集部二十八○別集類存目二卷一百七十六·集部二十九○別集類存目三卷一百七十七·集部三十○別集類存目四卷一百七十八·集部三十一○別集類存目五卷一百七十九·集部三十二○別集類存目六卷一百八十·集部三十三○別集類存目七卷一百八十一·集部三十四○別集類存目八卷一百八十二·集部三十五○別集類存目九卷一百八十三·集部三十六○別集類存目十卷一百八十四·集部三十七○別集類存目十一卷一百八十五·集部三十八○別集類存目十二卷一百八十六·集部三十九○總集類一卷一百八十七·集部四十○總集類二卷一百八十八·集部四十一○總集類三卷一百八十九·集部四十二○總集類四卷一百九十·集部四十三○總集類五卷一百九十一·集部四十四○總集類存目一卷一百九十二·集部四十五○總集類存目二卷一百九十三·集部四十六○總集類存目三卷一百九十四·集部四十七○總集類存目四卷一百九十五·集部四十八○詩文評類一卷一百九十六·集部四十九○詩文評類二卷一百九十七·集部五十○詩文評類存目卷一百九十八·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卷一百九十九·集部五十二○詞曲類二卷二百·集部五十三○詞曲類存目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